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中国航母(武器装备)

(2019-10-13 04:55:01) 百科综合
中国航母(武器装备)

中国航母(武器装备)

中国建造航母是中国几代海军人的梦想,是大国的象徵。中国深受苏联航母的影响。苏联解体后,中国先后从乌克兰购买了“基辅”、“明斯克”、“瓦良格”号等退役航母,并正式开始对航母的研发。

中国将购买的“瓦良格”号航母修理好后作为练习用航母;然后根据修理经验再建造两艘排水量在4万-6万吨的中型航母,从而形成3艘航母的体制。现在中国的“瓦良格”号航母只是用于科研训练,已初步形成战斗力。

2012年9月25日,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25日正式交接入列,中国海军从此迈入航母时代。

2017年4月26日,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在大连正式下水,标誌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航空母舰取得重大成果。

2018年11月26日,新华社官媒首次确认中国正在建造第三艘航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航母
  • 外文名:Chinese aircraft carrier
  • 舰长:306米
  • 舰宽:73米
  • 舰载飞机:约40架

历史沿革

中国航母

民国时期

1921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初,一度想扩充海军。
1926年,改装后的“镇海”号在前后货仓甲板上搭载上两架“施来克”FBA-19型水上飞机,这就是中国海军历史上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
另外,原属渤海舰队运输船的“华甲”号则被改造成了中国第一艘“两栖攻击舰”,她能搭载8架“施来克”水上飞机、14艘小火轮、士兵1000人的“两栖攻击舰”。
在1928年之前,这是中国唯一的两艘水上飞机母舰。
1928年,闽系将缴获自直系军阀的武装运输船“决川”、“浚蜀”号进行改造,分别命名为“德胜”、“威胜”号,在两船尾部增装水上飞机维护平台及吊车等设施,可以搭载一架小型水上飞机。此时,北伐战争已经处于尾声。
1928年6月3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东北海军成为南京政府海军的一部分。
1929年8月14日,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通过的《整理军事案》指出:“吾国海防线既长,版图又大,现在海军实力微弱,……。今后之国防计画中,必须实事求是,发展海军,……俾使国防计画归于完成。”
1929年8月16日2,江南造船厂自製的“鹹宁”炮舰成军,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于“鹹宁”舰成军仪式上讲演说:“要挽回国家的权利,必须建设很大的海军,使我们中华民国成为世界上一等海军国,全在诸位将士身上。我们预计15年内就有60万吨的海军,作了世界一等海军国家。”
中国航母中国航母
1930年,海军部提出了一份包含航空母舰、装甲巡洋舰、潜水艇的庞大六年造舰计画(见下表)。不过事实上当时内战不断,政府的财政极度困难,这份空中楼阁式的造舰计画根本就没有执行的可能。
1930(民国十九年)提出海军六年造舰计画案,但是国民政府的海军战略思想建构与具体发展策略迟迟不能定案。
类型
艘数
备注
航空母舰
1
-
装甲巡洋舰
2
-
巡洋舰
2
-
驱逐舰
28
包含大小型驱逐舰
潜水艇
24
包含大小型潜水艇
另炮舰、扫雷艇、潜水母舰、鱼雷艇、运输舰等总计:106艘
1930年10月1日,英国交还租借地威海卫,当时外交次长王家桢等人率领东北海军陆战队的一个大队乘坐“海琛”和“镇海”舰前去接收。“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海军各舰转移至青岛,被编为海军第三舰队。
1932年1月,陈绍宽将军担任海军部部长后,中央海军才开始转入一段较为稳定的发展时期。前国民党陆军、海军一级上将陈绍宽曾规划4大战区,提出20艘航母计画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绍宽暂时放下了那些纸面上的规划,开始部署现有舰艇的抗战事宜。当时中国海军的抗战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江阴。
1937年8月上旬,为阻止日本舰队沿江西上,国民政府用沉船在江阴建立了一道封锁线。日军为打通封锁线,动用航母上的飞机实施大规模轰炸,将防守封锁线的国民党海军第一舰队几乎所有舰艇炸沉。此后,日本航母经常出没于中国沿海,配合陆上作战行动。
中国航母(武器装备)
1937年8月16日,江阴海战自江阴海战自江阴大战拉开序幕。江阴阻塞作战中日军的空中肆虐让陈绍宽进一步看到了航空母舰的作用。
1937年12月1日江阴失守(江阴炮台12月3日失守),前后共历时108日,是抗日战争中罕见的陆海空三栖立体作战,也是抗战期间唯一一次海军战役
1937年12月26日,全面抗战开始后,已是青岛市长的沈鸿烈决心实行“焦土抗旱”,下令“镇海”舰等第三舰队自沉于青岛小港码头,舰炮被拆卸由水兵组成炮队继续作战。
中国第一艘飞机母舰自此沉入海底。长年威震中国海疆的舰队,一部分在烟台自沉,主力则全数沉在江阴,是中日甲午战争以来最重大的损失。江阴保卫战失败。
曾载运过孙中山灵柩渡过长江抵达南京奉安的“威胜”号则和“得胜”号飞机母舰,一起在1937年8月12日,自沉于江阴防线阻滞日军,为抗战做出最后的贡献。
1943年11月,陈绍宽代表海军部再次提出海军建设的规划。在这次规划中,他已经不再满足于拥有几艘航母了,而是要建造几个航母群。他构想将中国沿海划为四个海军区:第一区从辽宁安东到山东半岛成山头;第二区从成山头到长江口;第三区从长江口到广东汕头;第四区从汕头到中越交界。每个区成立一支海防舰队,拥有5艘航母,全国沿海共需要20艘航母,每艘航母造价18亿元。这个规划令包括蒋介石在内的许多人瞠目结舌。陈绍宽却说:“这笔钱国家是省不得的。”显然,就战时中国的状况来看,上述规划没有实现的可能,陈绍宽也明知这一点,但在他看来,先给蒋介石吹吹风也是很有意义的。
1945年8月,在抗战即将胜利之际,陈绍宽动真格的了。他拉上军政部部长陈诚、铨叙厅(主管人事)厅长钱卓伦,结合现有海军舰艇情况,制定了《海军分防计画》。该计画对几年前的规划作了修订,将拥有航母的数量从20艘减为12艘,目的是让更多的人接受这一方案。陈绍宽解释说,这12艘航母当然不是一次完成,期限为30年。第一个10年计画先造1万吨和8000吨航母各一艘,每吨造价6280美元。
同时,从国外引进航母也在进行,英国向中国提供的航空母舰是1943年下水轻型护航航母半人马座号,中方为这艘航母起名“伏威号”。中国方面拟订的航母舰长人选是海军上校胡敬端。
“半人马座"号航母“半人马座"号航母
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后,正当陈绍宽雄心勃勃地準备实现建造航母的计画时,内战的阴云开始笼罩中国大地。此时蒋介石的脑海中思考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打内战,建设海军已被完全抛在脑后。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对解放区的进攻,大规模的内战全面爆发。 国民党海军被捲入内战中,航母的準备工作被搁置。陈绍宽的强海军梦随之破灭,1949年12月,因国民党军队屡战屡败,英国单方面终止了赠给中国航空母舰的整个计画。

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一方面由于师承苏联,另一方面鑒于当时中国的科技、工业水平和军费都处于较低的现状,人民海军建立后有相当一段时间所坚持的是一套以飞机、潜艇、快艇为主的“空潜快”近岸防御体系,对于航母採取了搁置态度。
1970年,中央最高决策层向海军党委发出了关于研製航空母舰的指令。同年5月16日,刘华清主持完成了题为《关于建造航母问题的初步意见》的报告。
同年5月27日,刘华清在海军装备部主持召开了航空母舰论证工作座谈会。这次会议首先确定了航空母舰的型号方案,按护航航母和反潜航母两个方案进行论证,重点是护航航母和舰载机。其次是把论证研製任务分解落实到位:由海军提出航母及舰载机的性能与作战使用要求,舰艇研究院(七院)负责航空母舰总体的论证研究,航空研究院(六院)负责两型舰载机(歼击机与反潜机)的论证研究,飞航技术研究院(三院)负责舰载飞弹武器系统的论证研究。正是在这次会议上,航空母舰研製代号被冠名为“707工程”。这标誌着中国航母从纸上谈兵的‘梦想阶段’,进入实际操作的‘工程阶段’。
同年9月28日,海军造船工业领导小组再次召开专题办公会议,确定航母研製分两步走:从现在起到1972年底,重点完成科研设计;1973年开工建造,争取“四五”(1971-1975)末期首艘航空母舰建成下水。然而由于文革的干扰,这项工程戛然而止。
1980年5月15日至6月6日,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刘华清率中国军事技术代表团访问美国,为国务院副总理兼军委秘书长耿飈访美预作準备。在圣迭戈海军基地,刘华清先后参观了“CV-63小鹰”号和“CV-61突击者”号航空母舰。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级军事将领首次登上美国航空母舰。
1984年澳大利亚将”墨尔本“号航母作为废船卖给中国。1985年夏,驶进广东中山港。海军装备部和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抽调3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调研小组迅速前往现场对“墨尔本”号航母平台进行全面考察和调研。
1987年10月,舰艇研究院首次航母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召开。
1988年8月,国防科工委几位专家联名上书,提出进行航母和舰载机发展可行性研究的建议。海军司令员刘华清迅即作出批示,要求总参、国防科工委和海军协同研究落实。
1988年12月,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兼秘书长聂力主持召开评审会议,通过《我国航母及舰载机发展可行性研究》课题,并报请国防科工委党委批准立项,正式列入重大软科学研究计画。
1989年1月7日,由国防科工委统一组织领导,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跨行业、跨学科的航母论证课题组正式宣告成立。
1989年7月,舰艇研究院组织第二次航母论证研讨会,着重就各分课题研究工作中提出的难点展开深入探讨,并向国防科工委、海军和相关工业部门领导进行了两次专题汇报。
1995年5月,乌克兰準备出售一艘原苏联在黑海造船厂建造的未完工的航空母舰。刘华清指示总参、海军和中国船舶总公司迅速调研论证,提出可行性报告。当时正巧中船总公司总经理黄平涛即将启程前往乌克兰,受命检查刘华清亲自批准的中乌燃气轮机设备购买契约执行情况。刘华清急令副总参谋长曹刚川和海军副司令员贺鹏飞向他传达指示:“增加一项任务,到黑海船厂考察‘瓦良格’号航母,看看有没有购买的价值。”黄平涛不辱使命,从乌克兰考察回国后,迅即呈上考察情况报告,并建议购买“瓦良格”号航母。
此后不久,中国派遣大型航母考察团莅临乌克兰,其成员囊括舰船装备科技专家和军政高层官员。据军事科学院原政委、海军原副司令员张序三中将和海军装备部原部长郑明少将均在接受媒体记者採访时证实,这样的考察团连续派遣过多次。海军当时的思路,一是买个半成品,另一个是自行研製。
1998年,创律集团通过竞标,以2000万美元的代价买下瓦良格号,声称要将其改造成一个大型海上综合旅游设施。
1999年7月,创律集团雇用一艘拖船,拖着瓦良格号开始了漫长的航程。当该船驶抵土耳其北部黑海水域,通过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时,“在第三国的提醒下”,土耳其政府加以拦阻,强行命令瓦良格号退回黑海。随后在8月,瓦良格号又试图通过海峡,又遭到土政府的拦阻。瓦良格号返回原海港。
几经交涉,土耳其国家安全委员会于2001年8月25日作出决议,同意让瓦良格号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与达达尼尔海峡。
2002年3月3日,“瓦良格”号航母抵达大连。
2011年8月10日清晨,瓦良格驶离大连港,开始首次试航。
2012年9月25日,正式更名辽宁号,交付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由此结束了中国没有航母的历史。

现有航母

辽宁号(瓦良格号)
作为中国现所拥有航母实体,“瓦良格”号航母是苏联 “库兹涅佐夫”级航母的二号舰,于1985年开始建造。
1982年5月7日,经过反覆酝酿和讨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部长会议做出了按照1143.5设计方案建造第三代航母的决定。继第一艘航母“定单105”(1143.5设计方案的工厂编号,“定单105”曾被命名为“提比里西”号,就是现在的“库兹涅佐夫”号)于当年9月开工后。
1983年苏联军方决定建造第二艘航母“定单106”(1143.6),同样由当时乌克兰联盟共和国的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厂承建。 大连码头上停靠的“瓦良格”号为建造这两艘航母,苏联政府拨款对黑海造船厂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技术改造,包括建成了装配和焊接车间,允许将船体分段重量增大到200吨;装备了2台载重各为350吨的自行平板车,和建成了从新车间到船台的运输车道;0号船台的长度加长了30米;建成了装配重达1700吨总段的水平船台旁平台安装了船台和船台旁平台用的2台起重量各为900吨的龙门吊车,并加装了其它新型吊车,使得整个船台上使用的吊车达到10台;同时,改造大渠舾装码头。为了保障航母出厂驶往黑海,还将大渠和布格一德涅伯一利曼河道竣深到10.5米。这次技术改造,大大增强了黑海造船厂的生产能力。按照当初的设计,两艘同级航空母舰的满载排水量为67000吨,全长306米,比美国“尼米兹号”航空母舰仅短22米。舰艏飞行甲板高度距离水面有七层楼高,舰艉飞行甲板宽度73米。航母最多可容纳大约60架战机,飞行甲板前部有12具SS-N-19反舰飞弹发射器。其主要使命是确保苏联弹道飞弹核潜艇的安全和战斗效能的发挥,消灭敌方海上和基地的海军兵力。
1985年12月4日,“定单106”(“里加”号)在造船台安家落户(一舰下水,后续舰于当日上船台)。到了1988年,“里加”号船体建造成功,并于当年11月25日下水。
1990年7月, “里加”号被改名为“瓦良格”(Varyag)号,以纪念在1904-1905年日俄战争中沉没的“瓦良格”号巡洋舰。截至1991年11月,“瓦良格”的建造率已达68%。工厂在施工中发现,建造人员15%的时间是花在从一个工位移动到另一个工位的路途上。为了减少非生产性的浪费,在上甲板上设定了移动式机修车间、工具和工艺工夹具的贮存仓库,并实施了在舰上事先规定的地点发放材料的办法。为了便于进入内部舱室,在船体侧壁处设定了专用工艺通道,为解决人员上下和运送小型货物,还在船台和舾装码头设定了自动电梯。担任整舰设计的涅瓦设计局也改变了设计工艺,图纸按总段和按专业设绘,图纸明细表都在计算机上分发,这样,可以相当快速準确地按照分类表将机械加工製件投入生产。一条航母由24个总段组成,工厂则把每一个总段都看作完整的製件。在船台旁平台上总段内进行尾轴架、舵和轴毂的安装,在大範围内实施了封舱前向总段内吊装机械设备、管道和其它工艺单元的工艺路线,大大缩短船台周期,生产管理达到的水平相当高、相当严密有效。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已完工70%的“瓦良格”号航母部停工,成为新独立的乌克兰的财产。苏联解体后,在分家时出于“因地制宜的考虑”,“瓦良格”号由今天的乌克兰共和国获得(在最初的几年之内名义上仍归属俄黑海舰队)。但由于乌克兰经济状况不佳,无力继续建造,工程于1992年1月停工,就此半途而废。
1993年,俄罗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海军司令格鲁莫夫在乌克兰总理库奇马的陪同下来到黑海造船厂,研究把“瓦良格”号航母建造完毕、并移交给俄罗斯的可能性。此后俄乌之间对此船仍有协商,但都是无果而终。1995年,已经成为乌克兰总统的库奇马决定将“瓦良格”号的命运交给黑海造船厂处置。
1995年12月,库奇马总统访问了北京。1996年1月,国际文传电讯社(InterFax)引述随总统出访的副总理阿那托利·基纳赫的话说,中乌正在为乌克兰未完成的航空母舰“瓦良格”号运往中国造船厂一案进行谈判,他表示“瓦良格”号最终有可能在中国进行解体作业。
1997年,驻港中资机构创律集团(同年柯受良驾车飞越黄河的赞助商)总裁助理、香港中文大学毕业生姚柏良等人前往乌克兰常驻,洽谈购买事宜。而《简氏防务周刊》刊登了一条似乎是在人们意料之中的讯息:《瓦良格号开始解体作业》。实际上报导有误,拆解的并不是船体本身,而是船上已安装的各种设备。
1998年四月,澳门创律旅游娱乐公司(Agencia Turisticae Diversoes Chong LotLimitada,香港创律集团的子公司)通过竞标,以2000万美元(实际总共花了一亿美元)的代价买下“瓦良格”声称要将其改造成一个大型海上综合旅游设施——包括迪斯科舞厅、旅馆和博彩设备等,日后将其停泊于澳门附近海域。
1999年7月,澳门公司雇用International Transport Contractors(ITC)公司的SableCape号拖船,拖着“瓦良格”号开始了漫长的航程。
2002年3月3日,历尽艰险的“瓦良格”号航母终于抵达大连。
2005年4月26日早上,“瓦良格”在大批拖轮的护航下,被缓缓地拖进了大连造船厂第一工场2003年建成的30万吨船坞,整个过程约3个小时。
2005年12月,飞行甲板大部已经漆上黄色的底子,甲板上有汽车吊在活动。
2009年4月27日早晨,瓦良格在多艘拖轮的推动下离开了原来的泊位。当天上午,瓦良格就进入了刚刚落成的大连船舶重工在香炉礁新建的第三工场30万吨级船坞。
2009年5月底,舰艏的苏联海军航空兵徽章正在拆除,舷侧的俄文舰名瓦良格——“Варяг ”也被铲去。  2009年8月21日,瓦良格的舰岛改造作业正式开始。
2009年9月初,瓦良格的舰岛上又一次出现了脚手架。
2009年10月初,瓦良格修补后的舰岛上出现了相控阵雷达的安装基座。
2009年12月4日,瓦良格的舰岛上开始吊装塔状桅桿。
2010年3月19日上午,瓦良格在拖轮的推动下,离开了度过近11个月的船坞,停泊在距原船坞仅“一墙之隔”的30万吨南舾装码头。飞行甲板上出现了新的起倒式护栏。航海舰桥正中心的舷窗被封闭,将用显示器代替。船体的舱室改为全封闭设计,原有的舷窗全部取消,将大大改善居住性和三防能力,尤其适合炎热的南海海域。
2010年4月3日,瓦良格的舰岛已经开始涂装灰色的无机富锌底漆。
2010年5月16日,瓦良格号舰岛的灰色底漆已基本刷完,烟囱部分则为白色涂装。
2010年5月30日,瓦良格号汽轮机组的锅炉开始点火吹管。
2010年8月20日,瓦良格航母蒸汽试验排烟囱井。
2010年9月,瓦良格号滑跃甲板前端和飞行甲板尾部的人员防坠网支架已经安装完毕,相控阵雷达的支架正在安装中。
2010年10月下旬,瓦良格号左舷中部和尾部的近防武器平台安装了726-4型舰载干扰弹火箭发射炮。
2010年11月2日,塔状桅桿上的“顶板”三坐标雷达天线和“塔康”相控阵战术空中导航系统信标天线安装完毕,左舷前部的近防武器平台安装了国产海红旗-10舰艇自卫防御飞弹武器系统。右舷前升降机前方的起重机安装完毕。
2010年11月18日,尾部近防武器平台上的海红旗-10飞弹发射器和近防炮也已安装。
2010年12月10日,瓦良格号上锚链筒的喷水孔开始喷水,标誌着甲板水管系已正常使用。
2010年12月15日,瓦良格号舰岛后部的卫星通信球形天线罩已经安装。
2010年12月20日,瓦良格号开始安装锚链,火控雷达也已安装。
2010年12月24日,制冷机和No.2 动力舱的蒸汽发电机组启动运转成功,低频段雷达信号干扰机已安装
2011年1月,瓦良格号舰岛中部安装了“灯泡”数据链天线,一台利勃海尔LR1350型履带式起重机上舰施工。
2011年2月,瓦良格号舰岛一前一后安装了两座364型低空与对海搜寻雷达,舰岛侧面安装了多套电子战系统天线。
2011年3月初,瓦良格号舰岛后部安装了两部347G型火控雷达。
2011年3月中旬,瓦良格号的主桅装上了避雷针,舰岛涂上灰色新漆,焕然一新,舰尾的两套摺叠舷梯已安装完毕。
2011年3月下旬,瓦良格号舰岛的脚手架被拆除。
2011年4月2日,瓦良格号舰岛前方的导航雷达安装完毕,着陆拦阻装置的液压油罐安装完毕。
2011年4月29日,瓦良格号舰岛侧方相控阵雷达(中华神盾)安装完毕。
2011年5月10日,瓦良格号舰岛前方相控阵雷达安装完毕。
中国航母(武器装备)
2011年5月11日,瓦良格号舰岛后方相控阵雷达安装完毕。
2011年6月中旬,瓦良格号甲板上的履带式起重机施工完毕,下舰。
2011年6月22日,瓦良格号甲板第一块挡焰板安装完毕。
2011年7月1日,晚些时候,军方讯息人士透露,由于零部件出了待修复的问题,航母暂时不会在原定的7月1日进行海试,讯息人士表示,初步是延后1个月,要等到8月份。
2011年7月11日,“88”大型辅助船现身大连,停靠在“瓦良格”边上,是为“瓦良格”服务的。
2011年7月19日,瓦良格两艘工作艇到位,瓦良格改装进入收尾阶段。
2011年7月22日,瓦良格飞行甲板开始多处同时涂装,前挡焰板仍未完工。
2011年7月27日,当日播出的新闻联播援引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大校在7月27日下午举行的国防部新闻发布会上的答记者问的讲话,并辅以大量清晰照片及视频予以播报,并特意强调这艘航母的出海时间将视具体实验情况而定,与南海局势无关。这是瓦良格号航空母舰首次被中国官方媒体曝光,也是中国首次官方承认有关部门正在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认真研究航空母舰发展问题。而“瓦良格”号航空母舰的前甲板的白房子拆除,已装有5根天线前档焰板调试中,后升降机开始刷漆。 2011年8月1日,决不适航。
2011年8月10日清晨,瓦良格驶离大连港,开始首次试航。
2012年9月25日,正式更名辽宁号,交付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1]
2013年11月,辽宁舰从青岛赴中国南海展开为期47天的海上综合演练,期间中国海军以辽宁号航空母舰为主编组了大型远洋航空母舰战斗群,战斗群编列近20艘各类舰艇。这是自冷战结束以来除美国海军外西太平洋地区最大的单国海上兵力集结演练,亦标誌着辽宁号航空母舰开始具备海上编队战斗群能力。
瓦良格号设计性能指标
机库:长152米、宽26米、高7米
排水量:55000吨(标準) 67000吨(满载)
动 力:4台蒸汽轮机 4轴 200000马力
航 速:29~31节
续航力:>7000海里/18节
舰 员:1960+626(航空人员)
主尺寸:舰长302米(全长)、281米(水线)、舰宽70.5米、吃水10.5米
飞行甲板:长300米、宽70米
武器装备
12单元SS-N-19反舰飞弹垂直发射装置(备弹12枚)
4座六联SA-N-9防空飞弹垂直发射装置(备弹192枚)
8座“栗树”弹炮合一近防系统
6座AK-630型6管30毫米近防炮
2座10管RBU-12000反潜火箭发射器
最大可载50架各类飞机,主要有Su-33(Su-27)和Mig-29战斗机、Ka-27反潜直升机、Ka-31预警直升机
电子设备:
声纳:Zvezda-2 主动搜寻/攻击(中低频)声纳和MGK-345 Bronza/Ox Yoke 舰体声纳
雷达:2座“贸易风”-2M三面对空搜寻雷达;1座MR-710“顶盘”三座标对海/空搜寻雷达(D/E波段);2座MR-320M“双支柱”对海雷达(F波段);3座“棕榈叶”导航雷达(I波段);1座“电阻器”(“糕饼筒”)航空引导雷达系统
火控:4座“十字剑”(K波段),控制对空飞弹;8座“热闪”火控雷达(J波段),控制近防系统
电子干扰:2部PK-2、10部PK-10
001A型航空母舰
001A型航母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
中国航母(武器装备)
2017年4月23日,首艘国产航母已穿上海军舰艇的统一“正装”——标準的海军灰色,脚手架也在陆续拆除中,预计将很快“下水”。
2017年4月26日上午,中国第二艘航空母舰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举行下水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出席仪式并致辞。
2013年8月31日,香港《信报》报导,大连造船厂正在建造新航母,结构类似“辽宁舰”,属于中型滑跃起飞常规动力航母,型号为001A,有居民在拍摄辽宁舰时发现辽宁舰旁边的大型厂房内有一个酷似辽宁舰舰艏的黑影。
随后香港《南华早报》也报导称,辽宁舰驶离大连港后,大连造船厂的大型厂房内一个酷似航母舰艏的分段全景图曝光。报告据此分析指出,大连造船厂正建造新航母,结构类似辽宁舰,型号为001A。
001A型航母也被认为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
2013年8月29日国防部新闻事务局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针对中国国产航母的问题,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给予的明确答覆。记者会上有记者问:“据有关媒体报导目前中国已经开工建造第一艘国产航母也是我国的第二艘航母是在大连造船厂,国外多家媒体也报导了中国即将开工建造新一艘航母的讯息,请问继辽宁舰之后,我们有无製造国产航母的计画?”
杨宇军回答:“我们早就说过,“辽宁舰”是我国的第一艘航母,但绝对不会是唯一的一艘,今后我们会根据国防和军队建设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统筹考虑国防的发展建设问题。”自从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号服役以后外界对于中国今后要建多少艘航母,先建造常规动力航母还是直接建造核动力航母就有不少猜测。
中国航母(武器装备)
另据俄罗斯媒体报导,根据已有的资料,中国计画再建一艘常规动力航母,中国拥有两艘航母后,就可以逐渐积累使用它们的必要经验,提高中国海军近海攻击潜力。
基辅号
“基辅”号是前苏联“基辅”级航母的首制舰,建造于1970年,它历史上虽没有参加过任何战役,但服役间曾出访印度、朝鲜和阿尔及利亚等国,被喻为“水晶理想”、“国家名片”,一度是前苏联海军的象徵。
由于前苏联的解体,“基辅”号于一九九四年提前退役,2000年,“基辅”号作为废金属拍卖。对于“基辅”号的命运,俄罗斯国内一片唏嘘。
2000年8月,在美国、印度等九个买家中,中方竞买成功,将基辅号拖至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修复原貌,使之由军事残骸变身成和平与生态的公众乐园。现在在天津国际游乐港。
基辅号航空母舰全长273米,全宽53米,吃水9.5米,排水量43000吨,4组涡轮机,20万马力,航速32节(1节=1海里/时)。属于典型的苏联航母布置。基辅号航母搭载了12架Yak-38A“铁匠”战斗机,一架Yak-38B“铁匠”战斗机,19架Ka-27“蜗牛”反潜直升机,3架Ka-25“荷尔蒙”直升机。
基辅级航母武器装备:8具SS-N-12反潜飞弹发射器,10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2对SA-N-3B防空飞弹发射器,4具SA-N-4防空飞弹发射器,4具SA-N-9防空飞弹六联装垂直发射器,一具SUW-N-1反潜飞弹双臂发射器,2座双联装76毫米炮,8具30毫米六管机炮,2具RBU 1200十二管火箭等。
明斯克号
明斯克号航空母舰(Minsk)由尼古拉耶夫船厂建造,属“基辅”级中型航母,排水量42000T,集航母和巡洋舰的功能于一身。1972年12月28日开工,1975年9月30日下水,1978年9月27日完工。隶属太平洋舰队。
1981—82年在 Vladivostock进行大修。 1989年后基本不能使用。1995年卖给韩国,準备拆毁。
1995年,财政最紧张的俄罗斯太平洋舰队作出惊人之举——将该舰队吨位最大的两艘航空母舰明思克号与新罗西斯克号当废铁卖给韩国大宇重工集团,代价为1300万美元,而这两艘主力舰的服役期还没到一半。这桩交易的前提是韩国必须把它们拆解成2平方米左右的钢板并且不能用于军事目的。
苏联解体后,明斯克号没有了后勤保障基地,因为生产它的乌克兰已经独立,而航母却在俄罗斯手里,要修可以,但要给美元,同样揭不开锅的俄罗斯海军只好任其自生自灭。
1995年10月22日,明斯克号与诺沃罗西斯克号被几条拖船牵出海参崴港湾,许多俄罗斯水兵流下伤心的眼泪。韩国国防部门以及美国情报官员仔细地分析其奥秘,儘管俄军方在交付之初便将武器和电子系统拆除或者炸毁,但遗留的技术思路仍让韩美双方惊喜异常。在俄罗斯的一再催促下,诺沃罗西斯克号航母在韩国人的焊枪下变成废铁;但韩国却试图让明斯克号起死回生,提前实现自己的“航母梦”。天有不测风云,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一下子把亚洲四小龙变成四小虫,明斯克号也顿时变成累赘。听说中国有家公司想购买,韩国便马上同意以530万美元廉价脱手。1998年9月明斯克号来到广东东莞沙田港,1999年8月拖至广州文沖船厂,进行封闭式大规模修整与改造。目前明斯克号整修一新,2000年5月9日驶向深圳大鹏湾,成为目前世界上少数由四万吨级航母改造而成的大型军事主题公园。
明斯克号航空母舰是前苏联基辅级中型航母的第二艘,明斯克号是世界上有特色的航母,因为它的构造一半像航母,一半又像巡洋舰。在西方航空母舰拚命为舰载机空出甲板的时候,明斯克号却占用40%的甲板空间。1978年服役并于1979年被调到太平洋舰队。当时明斯克号相当风光,它的到来使前苏联结束了在远东没有大型主力舰的历史。尤其是明斯克号的母港设在海参崴,离日本只有200多海里,在冷战的80年代,日本对明斯克号如芒在背。
明斯克号航空母舰原设计性能指标
排水量:40500吨,採用4台汽轮机,航速32节,续航力达4000~13500海里,全舰成员超过2000人。
搭载战机:舰上携带12架雅克38垂直起降战斗机和19架卡27反潜直升机,前者可以夺取局部制空权,能够配挂AA-8、AS-17等空战和对地/海攻击武器,性能与我们常说的英国海鹞飞机相当;后者则全力打击美国的核潜艇,以保障航母及舰队的安全。
武器配备:安装诸如SS-N-12巡航飞弹、SA-N-4防空飞弹、SS-N-14反潜飞弹、双联装76毫米舰炮等本该由其他舰艇配备的武器。
墨尔本号
“墨尔本”号原为英国造“尊严”级航空母舰,“墨尔本”号,开始建造日期为1943年4月13日,下水日期为1945年2月28日。1949年1月卖给澳大利亚,但到1956年3月5日才从英国朴次茅斯港开往澳大利亚。1956年5月14日任命为澳大利亚舰队旗舰。1969年6月3日和美国海军“弗兰克·E·伊文思”(DD-754)驱逐舰相撞。1982年1月30日退役。1984年,"墨尔本"航母拆除了所有设备,仅剩下壳体。1985年,废弃航母"墨尔本"号作为废铜烂铁卖给了中国的“金属废品商”。这艘航空母舰进入中国以后,在中国南海军事基地进行了部分分解,其中升降机、蒸汽弹射器、主飞行甲板均得以保留。中国利用它进行了準航空母舰舰载航空兵试验。
中国航母(武器装备)
墨尔本号原设计性能指标
排水量:
标準14200吨
满载20250吨
船体:长211.2米,宽24.8米
吃水深度:7.2米
武器装备:
4门3磅炮
12门40毫米对空火炮
277Q型对空搜寻雷达
293Q型水面搜寻雷达
舰载飞机:
固定翼飞机42架(设计标準)
4架A-4G“天鹰”攻击机
6架S-2E“跟蹤者”反潜飞机
10架反潜直升机
动力装置:4锅炉,帕森式汽轮机,2轴
推进功率:40000马力
最大航速:25节
载员:平时860名舰员,620名航空人员

发展状况

2009年2月27日日本朝日新闻称,“中国已开始正式建造国产航母”。该报导列出中国航母的建造时间表,宣称中国国产的常规型航母在2009年开工,预计在2015年完成,而2020年后则开始建造两艘核动力航母,这两艘核动力航母属于6万吨级的中型航母”。中国计画建造两艘拥有几乎无限续航力的核动力航母,显示中国有意朝远洋积极发展。到2020年之前,中国将确立航母的运用体制,跨越“第一岛链”,从而突破只限于沿岸防卫的现况。针对种种传言,中国航母可分为实体航母与传闻航母两部分。
2009年7月4日在香港,中国航空母舰是一艘同名号的模型与其他近百件国产现代化军备模型公开展出,吸引众多民众前往观看。这艘航母模型按照一比三百五十的比例建造,模型外形极似俄制“瓦良格”号航母。模型舰长三百零六米,舰宽七十三米(含甲板),标準排水五万三千吨,满载排水六万七千吨,吃水深度十点五米,航速三十节。舰载飞机则约四十架。
中国航母(武器装备)
亮相的近百件展品中,包括一点四米长的歼十及歼十一战机模型,以及中国各型潜艇、驱逐舰、坦克和“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等的模型。
2009年7月4日香港展出的航母模型是瓦良格号并非中国自行製造。而是俄罗斯Kutsniezov航空母舰模型,所有尺寸、武备、甚至划线都完全一样。专家认为,中国在港展出假的航母模型,目的是想降低外国对中国自行製造航母的猜疑及紧张感,同时也向外宣示中国有决心建造航母。他相信,真正的中国自行製造的航母模型,根本不会在香港展出。
中国航母(武器装备)
2011年7月27日国防部发言人表示:中国正对一辆废旧航母平台进行改造,航母用途为科研试验和训练。对于航母的出海实验时间视改造进程而定。
2011年8月10日,根据改造工程进展情况,8月10日我航母平台进行出海航行试验。按照试验计画,首次出海试验时间不会太长,返回后将继续在船厂进行改装和测试工作。
2011年8月10日凌晨,已在大连码头停泊了6年多的“瓦良格”号再次离开码头,以中国首艘航母的身份正式出海试航。改造完成的“瓦良格”号将成为大连舰艇学院第三艘训练舰(83舰),已担任大连舰艇学院副院长的柏耀平将主抓83舰的日常训练工作。
发言时发言时
2012年11月25日,中国进行了首次“辽宁”号航母舰载机的起降试验据。
2014年,日本《朝日新闻》报导称,中国海军在上海等六个地方的工厂,开始建造中国首艘国产航空母舰。航空母舰及护卫舰的船体主要由上海江南造船厂建造,大连、成都、武汉、杭州和兰州等地的军工厂负责製造电力控制设备和雷达等零部件。中国的第一艘国产航母很可能将採用滑跃起飞甲板,而不是蒸汽弹射器。首艘航母将在上海的长兴岛造船厂建造,有望在2010年铺设第一根龙骨,第二艘航母则应该在一年之内紧随其后。构想的中国航母:6-7万吨中等吨位、常规动力、弹射起飞、三部弹射器、40余架战斗机。
2014年4至6月,中国中央军委领导今年4至6月视察了各家工厂,指示工厂负责人建造航母,并传达了计画的概要。中国的目标是在2015年前建成一艘5至6万吨级的航母。
2014年10月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报导,大连造船厂2013年底已经举行了航母钢板的切割仪式,这意味着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正式开工建造
报导称,目前在大连造船厂的室内船台上,正在进行第一艘航母的分段建造工作。为此,大连造船厂準备了十年以上,建造了长达400米的室内造船台。为了加强保密工作,室内造船厂设立了专门的安全区,任何外人不能接近,报导称,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将在辽宁号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因此被称为001A型。001A型航母舰桥部分将有所缩小,另外雷达、武器系统都会有调整。与此同时,航母上的生活设施将会更加完善。权威讯息称,航母动力系统採用的是哈尔滨生产的锅炉,採用蒸汽轮机动力,而航母的钢板则是由上海宝山生产。
报导称,航母整个建造工期预计为6年,船体的室内建造时间大概需要2年,因此最快在2016年船厂会把各船体分段集中到370米长的船坞内进行合拢,届时外界就可以通过卫星、目视进行确认。
2015年1月31日,常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及《常州晚报》的讯息披露,该市某电缆企业已“又中标第二艘航母”。儘管此前有很多关于中国是否建造国产航母的话题,但这次是首次有官方机构正式明确中国“第二艘航母”的讯息。
国防部谈国产航母:有颜值更有气质
据国防部网站讯息,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上校今日在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介绍,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的建造进展顺利,正在按计画推进。吴谦称,这艘国产航母“既有外在颜值,更有内在气质”。
有记者问:最近国内外媒体大篇幅报导了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的建造情况,网上还流传着这艘航母“高颜值”的照片,显示船体装配已经接近完成,建造工作接近尾声。请问以上情况是否属实?这艘航母离列装还有多长时间?有没有时间表?
吴谦就此表示,“我可以授权告诉你的是,首艘国产航母的建造进展顺利,正在按计画推进。”吴谦表示,关于记者提到的“高颜值”,只说对了一半,我们这艘国产航母“既有外在颜值,更有内在气质”。
2018年11月26日,新华社官方微信公众号一篇文章透露了中国第三艘航母的研製状况。这是官媒首次确认中国正在建造第三艘航母。第三艘航母有可能採用直通甲板。2018年11月6日上午,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已完成第三次海试,在数艘拖轮的协助下缓缓驶入大连港。

试航阶段

第一阶段:建造或改造期间的试航,称为工厂阶段的试航。
一直在水中的中国航母一直在水中的中国航母
厂家测试十分具体,一般要达到以下标準:一是重大建造问题已经解决;二是所有的设备、配件、指挥系统、飞弹、火炮和提升装置均已正确安装、调试,并且满足性能参数的要求;三是甲板和舱壁喷漆、管线外壳、标籤标识必须完成;四是完成对电子干扰、照明、辐射噪声、空传噪声、热应力、振动和自噪声等方面的检查;五是完成对声吶及其他声学处理设备、战斗控制系统、航空设备、导航灯光以及排污、空气、饮用水等的认证。
第二阶段:交付部队前的试航,即入列前的试航。
第三阶段:航母战斗群形成战斗力之前的试航。
军方测试主要测试航母的机械性能和指挥通信、侦察、火力、航空系统功能,主要包括航行设备和系统测试、动力装置测试和满功率航行及倒车测试、损管和消防及救生系统的试验、弹射器无载荷运行试验、直升机起降测试、航行补给试验以及空调等辅助系统检查等。

甲板人员

上2000多人,区分靠“颜色”
中国航母(武器装备)
作为飞机的海上起降平台,航母的甲板无疑是最繁忙的地带,在飞机轰鸣的巨大噪声当中,如何去辨别人员的分工?军事专家表示:“这个时候,颜色各异的服装可算是帮了大忙。”据了解,除飞行员外,甲板上的人员必须按职责任务穿戴指定颜色的服装,通常分7大类;而被指派负责某类单独作业的人员,则佩戴不同颜色的头盔或穿着特殊记号加以区分。
黄马甲:控制起飞的控制员
专家表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典型的画面,就是一架舰载机从航母甲板上呼啸而起,旁边会站着一个身穿黄马甲的人,比出一个很酷的手势,这个人就是控制起飞的控制员。
绿外套:安检
黄马甲的身后或者是不远,会有穿绿色外套的人。这些人负责做安检,当然这个安检不是我们坐民航飞机进机前的安检,是飞机起飞前的一系列的安检。
红衣服:装载弹药
身穿红色衣服的人员根据头盔的不同也有不同的分工:红色衣服配有黑色条纹头盔的是军械人员,负责装载弹药。如果穿红衣服的人佩戴的头盔上有“H”字母,代表他是直升机着陆信号人员。而如果红衣人佩戴红色头盔,他们就是失事及打捞人员。
棕外套:负责飞机降落
有时候还会看到穿棕色外套的人,这表明这个人是负责飞机降落这一部分的。
紫色衣:加油挂弹
在航母上我们还可以看到其他颜色的服装,比如说紫色,是负责给飞机加油挂弹的,同时它还有个别细节区分:正紫色负责燃油,紫红色负责挂弹。
中国航母(武器装备)
蓝色衣:驾驶牵引车
穿蓝色衣服的人一般是负责飞机装卸和牵引车驾驶任务的。
白色衣:货物处理或医务
而穿白色衣服的人根据头盔样式的不同可能是货物处理人员、安全人员或者是医务人员。
要想把航母上所有人员的工种分清的话,恐怕要花上一些时间,因为衣服的颜色仅仅区分了大概的工种,更细部的还有他们的头盔以及头盔上的英文字母。

命名猜想

此前,国内某网站进行了关于“中国第一艘航母命名”的投票,共收到了6000多个回复,“毛泽东”、“和平”以及“北京”,成为最受支持的选项。
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副主任、海军少将张召忠教授接受採访时表示,中国的航空母舰可以按照国家领导人的名字起名为“毛泽东”号。
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李杰认为,首艘航母可能会用直辖市的名字命名。按照海军舰艇命名的相关条例,我国的驱逐舰、护卫舰是以大型与中型城市命名。
按照惯例,首艘航母很可能以我国四个直辖市的名字命名,因此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都有希望成为中国首艘航母的正式名字。儘管网上有不少军事迷建议叫“天津”号,但有媒体报导称,“重庆”号才是最符合中国首艘航母特质的名字。

社会评价

中国首艘航母试航,美国国务院8月10日回应表示,对中国航母可能加剧地区紧张局势表示关切,呼吁中国军事发展公开透明。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纽兰表示,美国对亚太盟友维持地区军力平衡的承诺不会改变,同时美国呼吁中国对发展航母的需求和用途做出解释。美国希望与中国建立健康、可靠的军事关係。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纽兰:“我们想看到透明化。我们欢迎中国给出任何解释,对于航母的需求”。
中国官员一直以来都强调中国首艘航母的用途是研究和训练。而美国仍然表示对中国航母发展的关切,有分析认为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中美之间缺乏军事互信。对此纽兰进一步解释,透明化本身就是国与国之间的信任。

标 签武器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