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Chinese Association of Automation,缩写CAA),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国家一级学术民众团体之一,是由全国从事自动化及相关技术的科研、教学、开发、生产和套用的个人和单位自愿结成的、依法登记成立的、具有学术性、公益性、科普性的全国性法人社会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自动化科技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为IFAC、IAPR成员。
为适应1956年中国科学技术十二年发展远景纲要,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在中国自动化事业的老前辈钱学森、沈尚贤、钟士模、陆元九、郎世俊等同志的倡议下,经过有关国家部门的酝酿和全国科学联合会的商定,于1957年5月产生了由钱学森等29人组成的中国自动化学会筹备委员会。1961年11月27日,在天津召开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中国自动化学会成立。学会办事机构设在北京,挂靠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据2017年11月学会官网信息显示,中国自动化学会有29个省级学会,33个专业委员会,8个工作委员会,会员数量近3万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自动化学会
- 外文名:Chinese Association of Automation
- 业务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社团登记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属性:国家一级学会
- 英文简称:CAA
- 学会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
- 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 现任理事长:郑南宁
发展起源
1957年5月,为适应1956年中国科学技术十二年发展远景纲要,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在中国自动化事业的老前辈钱学森、沈尚贤、钟士模、陆元九、郎世俊等同志的倡议下,经过有关国家部门的酝酿和全国科学联合会的商定,决定组建中国自动化学会筹备委员会。
1957年6月28日,举行中国自动化学会筹备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选举产生了由29人组成的中国自动化学会筹备委员会,推选了钱学森等九人组成常委会,选出钱学森为主席、屠善澄为秘书。
1957年9月,由该学会筹备委员会发起组织的国际自动控制协会(IFAC)在法国巴黎成立,学会(筹)派了钟士模、杨嘉墀同志参加此次大会,该学会筹委主席钱学森同志并被选为国际自动控制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的理事,钟士模、屠善澄等同志代表钱学森分别出席在罗马、瑞士召开的理事会的会议。
1957年11月,该学会(筹)为了配合庆祝十月革命四十周年,邀请了当时在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讲学的苏联专家阿依然尔曼教授在北京作了有关苏联生产过程自动化的科学报告,听众有500多人。
1958年,由该学会编辑、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自动化》学术刊物,该刊在1960年4月停刊。该刊从以介绍国外学术着作、动态为主,逐渐转入以发表中国自动化科学工作者的学术论文、经验总结报告为主,在学会编辑部的组织下,完成了俄汉、俄英的自动化名辞彙编初稿工作。
1960年,根据全国科协的指示,筹委会改为工作委员会。
1960年6月,该学会派代表钟士模、杨嘉墀、屠善澄、郎世俊、王传善、何健文等同志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一届国际自动控制(IFAC)学术报告大会,中国提出的6篇论文在会上得到了一定的注意。第一届国际自动控制(IFAC)莫斯科大会上建立了专门学术委员会,该学会钟士模、屠善澄同志参加了理论委员会,杨嘉墀、何健文同志参加了元件委员会。
1961年6月24日,召开了在京的筹委会议,会上决定在1961年内召开中国自动化学会的第一次代表会议,并举行学术活动正式成立学会。
组织机构
代表大会
- 最高权力机关
中国自动化学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一) 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 选举和罢免理事;
(三) 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四) 制定和修改会费标準;
(五) 决定终止事宜;
(六) 决定其它重大事宜。
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完成理事会换届工作。遇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召开时,须由理事会做出决议,报中国科协批准。提前或延期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年。据2017年11月学会官网信息显示,中国自动化学会已召开了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 执行机构
1、理事会简介
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领导学会开展日常工作,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理事会的职权是:
(一) 执行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二) 选举和罢免常务理事、副理事长、理事长、秘书长;
(三) 筹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四) 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五) 决定会员的吸收或除名;
(六) 决定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的设立、变更和注销;
(七) 决定副秘书长、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八) 领导本学会各机构开展工作,审定重要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规定;
(九) 根据需要聘请学会顾问,决定授予各类荣誉称号;
(十) 决定其它重大事项。
2、历任理事长
第一、二届理事长为钱学森院士;
第三届理事长为宋健院士;
第四届理事长为胡启恆院士;
第五届理事长为胡启恆院士、杨嘉墀院士;
第六届理事长为杨嘉墀院士、陈翰馥院士;
第七届理事长为陈翰馥院士、戴汝为院士;
第八届理事长为戴汝为院士;
第九届理事长为戴汝为院士、孙优贤院士。
3、现任理事会
理事长:郑南宁
副理事长:王成红、于海斌、王飞跃、李少远、张纪峰、周东华、柴天佑、杨孟飞、张剑武、陈杰、桂卫华
机构设定
据2017年11月学会官网信息显示,中国自动化学会有29个省级学会,33个专业委员会,8个工作委员会,会员数量近3万人;这些机构基本覆盖了中国自动化科学技术领域的各个层面。

组织机构图中,简要介绍如下:
常设办事机构为:学会办公室、机器人竞赛与培训部(举办的机器人竞赛有:RoboCup机器人世界盃中国赛、中国机器人大赛、服务机器人专项赛、机器人武术擂台专项赛、水下机器人专项赛、旅游机器人专项赛)。
工作委员会为:
序号 | 名称 |
1 | 名词委员会 |
2 | 教育工作委员会 |
3 | 普及工作委员会 |
4 | 青年工作委员会 |
5 | 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 |
6 | 专家谘询工作委员会 |
7 | 智慧型车工作委员会 |
8 | 女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员会 |
专业委员会为:
序号 | 名称 | 序号 | 名称 |
1 | 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 | 2 | 遥测遥感遥控专业委员会 |
3 | 仪表与装置专业委员会 | 4 | 计算机套用专业委员会 |
5 | 套用专业委员会 | 6 | 生物控制论与医学工程专业委员会 |
7 | 模式识别与机器智慧型专业委员会 | 8 | 空间及运动体控制专业委员会 |
9 | 系统仿真专业委员会 | 10 | 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 |
11 | 电气自动化专业委员会 | 12 | 机器人专业委员会 |
13 | 计算机图形学及辅助设计专业委员会 | 14 | 经济与管理系统专业委员会 |
15 | 製造技术专业委员会 | 16 | 农业知识工程专业委员会 |
17 | 工程设计专业委员会 | 18 | 智慧型自动化专业委员会 |
19 | 技术过程的故障诊断与安全性专业委员会 | 20 | 智慧型建筑与楼宇自动化专业委员会 |
21 | 系统複杂性专业委员会 | 22 | 集成自动化技术专业委员会 |
23 | 过程控制专业委员会 | 24 | 平行控制与管理专业委员会 |
25 | 大数据专业委员会 | 26 | 发电自动化专业委员会 |
27 | 综合智慧型交通控制专业委员会 | 28 | 智慧型移动与可穿戴设备专业委员会 |
29 | 粒计算与多尺度分析专业委员会 | 30 | 空间机器人与在轨服务专业委员会 |
31 | 认知计算与系统专业委员会 | 32 | 数据驱动控制、学习与最佳化 |
33 | 智慧型分散式能源专委会 | 34 | 国防大数据专业委员会 |
省级学会为:
序号 | 工作单位 | 序号 | 工作单位 |
1 | 北京市自动化学会 | 16 | 浙江省自动化学会 |
2 | 上海市自动化学会 | 17 | 江西省自动化学会 |
3 | 天津市自动化学会 | 18 | 福建省自动化学会 |
4 | 重庆市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会 | 19 | 四川省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会 |
5 | 河北省自动化学会 | 20 | 贵州省自动化学会 |
6 | 河南省自动化学会 | 21 | 云南省自动化学会 |
7 | 黑龙江省自动化学会 | 22 | 广东省自动化学会 |
8 | 吉林省自动化学会 | 23 |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动化学会 |
9 | 辽宁省自动化学会 | 24 | 陕西省自动化学会 |
10 | 山西省自动化学会 | 25 | 成都自动化学会 |
11 | 山东省自动化学会 | 26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动化学会 |
12 | 江苏省自动化学会 | 27 | 青海省自动化学会(筹) |
13 | 安徽省自动化学会 | 28 | 内蒙古自治区自动化学会(筹) |
14 | 湖北省自动化学会 | 29 | 海南省自动化学会(筹) |
15 | 湖南省自动化学会 | 30 | 宁夏自治区机械工程学会自动化分会 |
组织成员
学会的组织成员包括了全国自动化科学技术领域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家、专家、教授、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在学术、工程技术领域中有一定造诣的科技工作者、企业家和管理科学家。
业务领域
业务範围
(一) 开展自动化科技及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交流科技信息,提高学科水平,促进自动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套用,推进自动化科技人才的培养;
(二) 开展自动化科技及相关领域的民间国际科技交流,发展同国外自动化科技及相关领域的科技团体和科技工作者的友好交往,举办各种形式的自动化科技领域的国际学术会议、讲座、培训班、展览会或展示会等活动,促进国际科技合作;
(三) 促进与港、澳、台的民间自动化科学技术合作和交流;
(四) 组织研究自动化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战略,向政府部门提出谘询建议;
(五) 组织编辑出版自动化科技及相关领域的科技期刊、书籍和论文集;
(六) 开展对自动化科技人员及会员的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工作,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传播先进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
(七) 接受委託,承担自动化科技及相关领域的科技论证、评估、谘询、科技成果鉴定、专业技术资格(或职务)评审,科技文献的编审,标準的制订;
(八) 发现并推荐人才,表彰、奖励在科技活动中取得优秀成绩的自动化科技工作者和在学会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学会工作人员;
(九) 举办为会员服务的集体福利事业和活动;
(十) 组织会员参加有益的活动,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反映会员的建议和呼声。
专业领域
中国自动化学会专业领域涉及的範围有自动化理论的研究与套用;自动化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套用;自动化装备与新产品的设计、製造、测试技术;自动化材料与自动化工艺;自动化技术与新产品在电力、冶金、化工、石油、交通、矿山、水利、轻纺、建筑、农业、国防等系统及各工业领域中的套用。
期刊出版
- 《中国自动化学会通讯》
《中国自动化学会通讯》创刊于1980年1月,于2009年复刊,2010年改版后拓展为正式国际期刊,面相自动化、信息与智慧型科学领域的专业人士,是巨观论述自动化、信息与智慧型科学领域各学科方向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的综述刊物。
- 《自动化学报》(ACTA AUTOMATICA SINICA)
《自动化学报》刊载自动化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高水平理论性和套用性的科研成果,内容包括:1)自动控制;2)系统理论与系统工程;3)自动化工程技术与套用;4)自动化系统计算机辅助技术;5)机器人;6)人工智慧与智慧型控制;7)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8)信息处理与信息服务;9)基于网路的自动化等。
《自动化学报》被国外着名检索刊物,如美国工程索引(EI)、英国科学文摘(SA)、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JICST)、俄罗斯文摘杂誌(AJ)等多种检索刊物和资料库收录。
《自动化学报》于1985、1990、1996年分别荣获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三等、一等、二等奖,1997年获全国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2002年和2005年连续获得国家期刊奖, 2013年度、2015年度入选“百强报刊”,并多年荣获“精品科技期刊”、“百种杰出学术期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等荣誉称号。多年来学报连续获得中国科学院出版基金和中国科协出版基金等资助。
- 《自动化学报》(英文版)
《自动化学报》(英文版)刊载自动化科学与技术领域理论性和套用性研究成果,反映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科研进展与学术动态,促进自动控制与信息科学研究领域的国际交流,服务自动化事业发展,刊载内容包括:1) 自动控制;2) 人工智慧与智慧型控制;3) 系统理论与系统工程;4)模式识别与智慧型系统;5) 自动化工程技术与套用;6) 信息处理与信息系统;7) 基于网路的自动化;8) 机器人;9) 自动化系统计算机辅助技术;10) 感测与测量;11) 导航、制导与控制等。
《自动化学报》(英文版)发表文章发布于IEEE Xplore,被EI, Inspec, Scopus, SCImago, CSCD收录。
- 《信息与控制》
《信息与控制》主要刊载信息与控制科学领域基础研究和套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的、高水平的、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智慧型信息处理;3)人工智慧与模式识别;4)先进控制与最佳化技术;5)企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6)工业控制网路与系统;7)人机系统等。
- 《机器人》
《机器人》主要报导中国在机器人学及相关领域中的学术进展及研究成果,机器人在一、二、三产业中的套用实例,发表机器人控制、机构学、感测器技术、机器智慧型与模式识别、机器视觉等方面的论文。
-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慧》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慧》主要发表和报导模式识别、人工智慧、智慧型系统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与进展,旨在推动信息科学技术发展。
- 《电气传动》
《电气传动》以报导国内外电气传动自动化领域先进技术,产品动态,发表科研成果和总结实践经验的文章,主要栏目有综述与专论,交流传动,直流传动,计算机套用,微机及PLC套用,自动控制理论,自动控制系统,控制技术,设计计算,讲座,国外信息,工业套用,其他(包括与电气传动和自动化密切相关的低压配电,变流技术,汇流排控制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功率补偿技术,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套用技术,检测技术等)等。
《电气传动》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连续6次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资料库》全文收录。被认定为《中国科学引文资料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资料库》来源期刊,并由国内“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数位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资料库”、“重庆维普资料库”全文收录。同时,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资料库”、荷兰“哥白尼索引”、SCIE等机构也收录了该刊。
《电气传动》是中国期刊方阵 双效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天津市优秀期刊,天津市一级期刊。具体获奖情况如下: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1993~1994年度机械部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6~1998年度机械工业优秀期刊二等奖,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第六届华北地区“十佳”期刊评比优秀期刊,2004年第一届北方优秀期刊奖,2006年第二届北方优秀期刊奖。天津市第三届优秀期刊奖,天津市第三届期刊印刷质量奖,天津市第四届优秀期刊奖,天津市第四届期刊整体设计奖,天津市1999年度优秀期刊,2001年度天津市优秀期刊奖,第七届(2003年度)天津市优秀期刊奖,第八届(2004-2005年度)天津市优秀期刊奖,2006-2007年度天津市优秀期刊奖,天津市一级期刊奖,2008-2009年度天津市一级期刊,2010-2012年度天津市一级期刊。1993、1994年度天津市广告行业“重信誉,创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天津市2000~2001年“百佳广告经营单位”称号。
- 《自动化博览》
《自动化博览》致力于中国自动化领域的专业报导,集中反映了中国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整体水平和最新套用进展。
《自动化博览》集大中型控制系统(DCS、FCS、SCADA)、工厂信息化(MES、SIS、ERP、CIMS)、先进控制与最佳化软体、组态软体、现场汇流排与工业乙太网、工业无线通讯、OPC、PLC&PAC、RTU、HMI、工控机与嵌入式系统、变频与传动、运动控制、故障诊断、机器视觉、新型仪器与智慧型仪表、感测器与检测技术、驱动与伺服、工业安全、模式识别、机器人、自适应控制和预测控制、智慧型控制与模糊控制、线形与非线形系统控制、神经网路及控制、系统辨识与建模等于一体,理论与实践并重、产研结合、面向工程、突出实用。
-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主要栏目有:自动控制理论及其套用、自动化设备与装置、故障诊断和过程控制、变频与传动、算法分析与研究、计算机软体与套用、资料库技术、信息系统研究套用、云计算技术、信息安全技术、计算机网路、计算机仿真技术、图形图象技术等,跟蹤报导计算机与自动化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装置、新工艺、新算法等理论性、实用性强的科学技术成果和研究方法。
学术活动
大会论坛
- 中国自动化大会
中国自动化大会英文名称是The Chinese Congress of Automation,缩写为CAC,是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的国内最高层次的自动化、信息与智慧型科学领域的大型综合性学术会议,创建于2009年,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国自动化大会活动包括开幕式、大会报告、分会场报告、专题研讨会、特色论坛、展览,以及其他专项活动等。
中国自动化大会旨在增进国内自动化领域内工作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为年轻学者提供一个全国性学术交流平台,加强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相互借鉴和交叉融合。
- 国家智慧型车发展论坛
国家智慧型车发展论坛(National Intelligent Car Development Forum)是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的品牌学术活动,是为配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画“视听觉信息的认知计算”,这是一项集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数理科学等领域的交叉研究。该项目的总体目标中包括建设无人驾驶车辆的验证平台,其核心技术包括视听觉智慧型分析技术、智慧型决策与控制技术、多感测器信息融合技术、面向自主驾驶的车辆底盘机电改装技术、精确导航技术等。
- 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
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China National Robotics Development Forum)是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的高层次的自动化、信息与智慧型科学领域的品牌学术活动,创建于2015年,每年举办一次,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包括开幕式、主会场、分会场、展览以及其他专项活动等。
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旨在促进智慧型机器人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原始创新和高技术开发,增强中国智慧型机器人自主研发水平和实际套用能力,构建自动的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和工业基础能力,推动其在智慧型製造、智慧城市、智慧型产业和国防安全领域的深入套用和产业转型升级。
- 国家智慧型製造论坛
国家智慧型製造论坛是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举办的高层次、智慧型製造领域的品牌学术活动,创建于2016年,每年举办一次,旨在推动中国工业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製造业水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系列讲座
- 智慧型自动化学科前沿讲习班
智慧型自动化学科前沿讲习班是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的学术交流活动,旨在促进自动化领域的科研人员在短时间内快速了解学科前沿和最新研究,并为专家学者提供探讨热点方向和交流学术进展的平台。讲习班每期围绕一个热点专题,邀请该学科方向从事前沿工作的专家学者做学术报告,并与参会者交流讨论。
- 钱学森国际杰出科学家系列讲座
钱学森国际杰出科学家系列讲座旨在传承、发扬钱学森先生的伟大科学精神和学术思想方法,践行钱学森创新教育思想,提升国内科技人员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国际国内科技交流、营造学会学术交流氛围。
系列赛事
- ABB杯全国自动化系统工程师论文大赛
ABB杯全国自动化系统工程师论文大赛是由中国自动化学会发起、主办,ABB(中国)有限公司独家赞助的面向全国自动化、信息与智慧型科学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开展的全国性技术论文大赛,为中国自动化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平台。
- 三菱自动化杯大学生自动化大赛暨自动化系统创新设计竞赛
三菱自动化杯大学生自动化大赛暨自动化系统创新设计竞赛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电气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自动化学会联合主办,东南大学和三菱电机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承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承办。由三菱电机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与中国各地高校合作共同发起,每年开展一次面向高校在校学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和高职生)的科技竞赛活动――"三菱电机自动化杯"大学生自动化大赛,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 台达杯
台达杯旨在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教育教学改革精神,促进大学生自动化实践水平的全面提高,激发广大大学生学习自动化技术的兴趣,传播“环保节能爱地球“的台达品牌理念,加强大学生编程和调试的套用技能,培养其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繫实际的学风;加强校企交流,深化校企合作。
- 中国自动化大奖赛
利用自动化技术实现便捷高效的现代化城市管理和智慧生活,以及为工厂自动化生产等领域提供最佳化的自动化解决方案,传递“智慧型未来,自动化成就梦想”的主题信息。参赛内容要求包括方案构想及目的、方案设计、模型设计等部分。
- RoboCup机器人世界盃中国赛
RoboCup机器人世界盃中国赛目的是通过机器人足球比赛,为人工智慧和智慧型机器人学科的发展提供一个具有标誌性和挑战性的课题,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个动态对抗的标準化环境。
- 中国机器人大赛
该比赛设定了空中机器人、救援机器人、开源作业系统挑战赛等多项符合机器人发展热点和难点的比赛项目。
科学普及
教育基地
序号 | 名称 | 序号 | 名称 |
1 | 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 9 | 三菱电机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 |
2 | 福建龙海二中 | 10 | 山东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3 | 广州亚陆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11 | 深圳达实智慧型股份有限公司 |
4 |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 12 | 深圳市佳信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5 | 河北省自动化研究所 | 13 | 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 |
6 | 黑龙江省自动化、信息化科普展示中心 | 14 |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複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
7 | 青岛大学自动化学院 | 15 | 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8 |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 2017年11月学会官网信息显示 |
科普团队
序号 | 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名称 | 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
1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科普团队 | 李少远,上海交通大学 |
2 | 智慧型自动化科普团队 | 王飞跃,中科院自动化所 |
3 | 多模态分子影像科普团队 | 田捷,中科院自动化所 |
4 | 发电过程自动化科普团队 | 陈世和,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5 | 模式识别与智慧型系统科普团队 | 辛景民,西安交通大学 |
6 | 导航制导与控制科普团队 | 朱纪洪,清华大学 2017年11月学会官网信息显示 |
工作成果
2012年9月13日下午,全国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竞赛颁奖仪式在中国科技馆举行,中国自动化学会被中国科协和国务院食品安全办联合授予“全国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
2014年,中国科协对所属200多家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2014年的工作进行考核,经评审,中国自动化学会等62个全国学会被评为“2014年度全国学会科普工作优秀单位”。
学会奖项
设立宗旨
为促进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的创新和进步,中国自动化学会设立面向全国自动化科研、教育、套用和服务领域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奖项,其奖励对象是对推动中国自动化科学与技术进步、提高自动化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出突出贡献的项目、单位和个人。
奖项名录
- 杨嘉墀科技奖
根据中国着名航天科技专家和自动控制专家、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国家863高技术计画倡导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杨嘉墀先生的生前遗愿,由中国自动化学会倡议,中国自动化学会与中国宇航学会共同设立“杨嘉墀科技奖”,旨在对自动化领域及宇航控制领域内,从事学科理论与方法、技术与系统、工程与套用的研究及实践做出成绩科技人员,以及对学科发展、国民经济及国防建设有推动作用的科技工作者给予奖励。
- CAA科学技术奖
该奖项分为“CAA自然科学奖”、“CAA技术发明奖”、“CAA科技进步奖”三项,鼓励自主创新,鼓励攀登科学技术高峰。
- CAA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CAA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奖项每年评选一次,每次不超过10篇,另有不超过5篇论文获提名奖,其中关键技术或套用技术创新方面的论文需占一定比例,旨在推动中国自动化领域的科技进步,鼓励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人才成长。
- CAA先进集体
该奖评选範围:中国自动化学会所属各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科技期刊编辑委员会以及各省、市级自动化学会。
- CAA优秀学会工作者
该奖评选範围:在中国自动化学会所属各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科技期刊编辑部以及各省、市级自动化学会等单位工作满5年(含5年)以上专职学会工作者。
- CAA五十年杰出贡献奖
该奖评选範围:70岁以上,在自动化和信息、智慧型科学领域成绩卓着、贡献巨大的资深科技工作者。
- 中国自动化企业创新奖
该奖聚焦中国自动化领域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取得突出产业化成果及具有先进创新机制的企业,表彰中国自动化领域小微企业创业中的最佳实践。
- 杰出自动化工程师奖、中国自动化小微创业奖
该奖为中国自动化领域广大套用型人才搭建展示才干、脱颖而出的舞台,从而发现中国自动化领域的创新标桿,总结提炼中国自动化企业的创新理念和成功经验。
- 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女科学家奖
为激励自动化、信息与智慧型科学领域的青年学者在科学、技术或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和突出成就,推动社会进步,促进青年人才成长而设立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女科学家奖。
- 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科学家奖
为激励自动化相关领域的青年学者在科学、技术或社会服务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和突出成就,推动社会进步,促进青年人才成长而设立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科学家奖。
- CAA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评选範围:在自动化教育领域有突出教学成果的单位。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精神宗旨
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
贯彻国家科学技术工作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弘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
坚持独立自主、民主办会的原则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团结和动员广大会员和科学技术工作者,促进自动化科学技术繁荣和发展、促进自动化科技的普及和推广、促进自动化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促进自动化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
为经济社会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不断加强自动化学会自身建设;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