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肉羊之乡”,即今甘肃省民勤县。2013年7月12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花卉食品专业委员会通过专家评审,把民勤县正式誉名为“中国肉羊之乡”。此次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民勤肉羊饲养规模大、肉质好、效益高,具有良好的市场表现,具备了以肉羊为核心的产业化、标準化、规範化发展条件,在全国肉羊养殖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肉羊之乡,民勤县名副其实,当之无愧!
2008年,民勤县被甘肃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养羊强县;2013年7月,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誉名为“中国肉羊之乡”;2014年8月9日民勤羊肉地理标誌保护产品认证通过国家质检总局专家委员会技术审查。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肉羊之乡
- 地区:甘肃省民勤县
- 誉名时间:2013年7月12日
- 评审单位:中国食品工业协会
历史渊源
民勤养羊的历史源远流长,据史书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它就是“水草丰美,可牧可渔”的地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其真实写照。当时的匈奴民族驻牧于此,还把肉羊选为贡品,作为与西汉王朝来往的献礼。公元前100年,汉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羁留于此牧羊,留下许多关于他和大自然天人感应的传说。如今在以苏武名字命名的苏武山周围的民勤绿洲,代代传承,形成了独具民勤地方特色的“苏武文化”。每逢重大喜庆和重要祭祀,宰羊煮肉必不可少。若遇嘉宾良友和亲朋故交,烹羊调酒定在其中。因为民勤肉羊以食饮硷水硷草为主,具有无腥无膻、不肥不腻、软硬适中、鲜美可口的品质,可煮可焖、可炒可烤的羊肉系列套餐,不仅成为民勤饮食文化中最重要的内容,而且在五湖四海的宾朋中留下“杭州风景美,民勤羊肉香”的美誉。
苏武牧羊

自然环境
民勤县地处石羊河流域下游,总面积1.6万平方公里,是全省养羊强县、全国肉羊优势区域县区之一。民勤县地理位置为东经101°49′41″-104°12′10″、北纬38°3′45″-39°27′37″之间,气候属温带大陆性乾旱气候区,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大陆性沙漠气候特徵明显,冬冷夏热、降水稀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降水量为127.7毫米,年均蒸发量2623毫米,昼夜温差15.5℃,年均气温8.3℃,日照时数为3073.5小时,无霜期162天,光热资源丰富、自然隔离条件好、疫病威胁小,为生产无公害或绿色羊肉产品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2]。境内属蒙新温带沙漠乾燥气候,冬冷夏热、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土壤盐分含量大、浅层地下水矿化度高,农田、牧区生长的偏硷性草本植物种类繁多以造就了民勤羊肉独有的特点。

区域优势
1、具有独特的气候条件。我县属温带大陆性极乾旱气候,具有明显的蒙新沙漠特徵,风大沙多,乾旱缺水,日照时数长(平均3028小时),降水少(平均110毫米),蒸发量大(平均2644毫米),光辐射强(137.224卡/平方米),昼夜温差大(平均日温差15.2℃),无霜期长(平均162天),平均气温(7—8℃)。

2、具有独特的土壤和自然环境条件。境内土壤有两大部分组成。一是草地主要类型为砾质、沙质荒漠和盐硷草甸草地,属典型的荒漠半荒漠草场。二是农区土壤主要有沙质土和交差分布的盐硷土等组成,草场土壤和农区土壤均含有盐硷成分,等于或大于1—2%。羊饮用水均来自于地下水的开採供给。县境内无工业和其它污染。
3、具有独特的饲草资源条件。境内天然饲草和农区饲草料作物积热多、光合作用强、饲草含水量少,无污染,相对含盐硷成分多,得天独厚的绿色饲草铸就了民勤羊肉鲜嫩、无膻味的独特风味。
地理商标
2014年10月15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2014年第109号公告,批准民勤羊肉实施地理标誌产品保护,产地範围覆盖全县所辖18个乡镇。

民勤县大力实施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强力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把以肉羊为龙头的草食畜牧业作为畜牧业战略性主导产业,加大扶持力度,肉羊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为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促进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农业节水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支柱和富民强县的重要支撑,肉羊产业已具备了区域性和产业化的基本特徵。截至2013年,全县羊只饲养量达230万只,其中存栏100万只、出栏130万只;羊肉产量达1.95万吨;农民来自肉羊产业的收入达2523元,占农民人均牧业收入的比重达85%。2008年,被甘肃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养羊强县;2013年7月,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誉名为“中国肉羊之乡”;2014年8月9日民勤羊肉地理标誌保护产品认证通过国家质检总局专家委员会技术审查。
品质特点
民勤羊肉品质概括起来就是“膻腥味轻、蛋白质含量高、肉内脂肪适中,肉质鲜嫩、味道鲜美”。 到民勤,不能不提到民勤的羊肉,沙漠气候与天然水草造就了羊肉独特的醇香。民勤羊肉肉品具有较为适宜的脂肪含量,有较好的大理石纹分布(平均2.52),持水性能良好(平均失水率为6.98),故具有较为理想的外观和优良的贮存稳定性。胆固醇远低于其它肉类,所含胺基酸种类和比例符合人体营养的需求,营养学价值极高。屠宰后的民勤羊肉色泽红色均匀,有光泽,脂肪呈乳白色,肌纤维纹理清晰,有韧性,肉外表微乾或有风乾膜,不粘手,指压后的凹陷立即恢复。煮沸后,肉汤透明澄清,脂肪团聚于液面,不用调味品遮盖就鲜香无比。

品种分布
民勤肉羊品种以地方绵羊品种为主,在民勤特定生态环境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具有特有品质的绵羊。主要分布在甘肃省民勤县昌宁乡、蔡旗乡、重兴乡、大坝乡、夹河乡、苏武乡、大滩乡、双茨科乡、泉山镇、薛百乡、三雷镇、东坝镇、红沙梁乡、西渠镇、东湖镇、收成乡、红沙岗镇、南湖乡共18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发展历程
民勤县地处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包围,总面积1.6万平方公里,是全省养羊强县、全国肉羊优势区域县区之一。过去因受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所限,加之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民勤养羊无论是设施化程度还是良种化水平都比较低,长期沿袭着以草原放牧和农户散养为主的养殖方式,没有形成产业,农区民众基本受制于“养羊种田,积肥过年”的生产模式,致使饲养管理粗放,养殖效益低下。特别是2010年以来,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针对在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中,民勤生态极度脆弱、水资源短缺、荒漠和沙漠化面积大的严峻生态形势,为破解生态保护和农民增收矛盾,经过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提出:“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要走生态治理与农民增收科学统筹的路子,保护生态是前提,是利国的大事;发展生产是核心,节水的根本出路在于调整结构,解决‘结构性缺水’”。这个论断是符合民勤实际的,是科学的。民勤的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起步阶段,在耕地持续压减、水资源长期短缺的条件下,要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在调结构、增效益上下功夫。怎样调结构增效益?火荣贵提出了“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坚持以节水增收为目标,主攻设施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并根据广大农民民众的意愿,调整了发展设施农牧业的政策,不限比例,不搞一刀切,农民愿搞设施农业或设施牧业都大力支持。为此,民勤县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以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和省上扶持牛羊大县建设为契机,将肉羊产业作为农业节水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重点进行培育,在信息引导、政策鼓励、资金扶持、科技服务的强力助推下,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成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中势头最强、风险最小、效益最高、前景最好的产业,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在绿洲大地迅猛崛起。禁牧与发展现代设施养殖,使民勤县实现了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的双赢。

民勤县突出设施养殖,积极引导农户、退牧户和集体、个体农林场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修建养殖小区,发展舍饲养羊。通过小区带大户、大户带整村和村带村、户带户等一系列有效措施,肉羊养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升,肉羊产业逐步由传统放牧方式向规範化、标準化、科学化及人畜分离的集中舍饲养殖方式转变。大坝乡牧旺养殖小区于2011年9月建成,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建成羊舍2栋,1200平方米,小区内防疫消毒设施完善,配套修建了消毒、管理、饲料等用房100平方米,青贮窖一座300立方米,购置粉碎机1台,水、电、路、消毒、污粪处理等设施配套完善。小区充分利用大坝乡规模化养殖程度高的优势,紧抓近年来市场羊肉需求量稳定增长的机遇,大力推行良种、良舍、良医、良料、良法“五良”配套技术,主要经营良种肉羊的繁育推广和羔羊育肥。该小区现存栏羊560只,其中能繁母羊300多只,年产羔900多只,年纯收入可达28万元。像这样的养羊小区全县达490个,小区暖棚面积2.3万亩,整村整社养羊暖棚面积4.2万亩。肉羊饲养总量达230万只,其中出栏肉羊130万只。设施养羊数量达185万只,规模化饲养比重达80%。暖棚棚均产值达2.5万元,农民来自肉羊产业收入达到1695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占人均牧业纯收入的75%以上。

民勤县按照建立“县级纯种繁育、乡级杂交扩繁、农户育肥销售”三级杂交改良体系的要求,坚持良种引进扩繁和杂交改良相结合,加快良种肉羊扩繁场、养羊专业村和育肥小区建设步伐。大力推广“经—饲—粮”三元高效种植模式,不断扩大节水型新型饲草料种植规模,以优质紫花苜蓿为主的饲草留床面积达12万亩。加大青贮窖、氨化池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大型玉米青贮收穫机、揉丝、打捆、裹膜三位一体机、饲料混合机、青贮取料机、小型粉碎机等各类秸秆加工机具配备,切实解决秸秆加工、保存、饲餵方式粗放及饲料化利用率偏低的问题。全县青贮窖容积达10万立方米以上,秸秆加工机具配备7500台(套)以上,秸秆加工利用能力42万吨,秸秆加工饲用率达70%。大滩乡中信牧业养羊小区占地面积60亩,建成双列式立体採光羊舍6栋,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并配套了围墙、大门、粉料房、饲料收贮房、防疫消毒室等基础设施。小区始终按照标準化养殖“五化”(肉羊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範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和推广“五良”配套技术的要求,抓好生产与管理。先后调引小尾寒羊基础母羊1300多只实施扩群和改良;建成青贮池2400立方米并青贮玉米秸秆1800立方米;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社,并与民勤中天公司等加工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关係,促进生产与销售。达产后年可出栏羊4500只左右,年创经济收入130万元以上。目前,全县有县级种羊场2个,小尾寒羊扩繁场2个、良种肉羊扩繁场3个,万只养羊专业村25个,专业化育肥小区33个,绵羊人工授精站点39处,小尾寒羊调引数量累计达5.2万只,杜泊等良种肉羊调引数量累计达4600只,肉羊平均胴体重达18公斤,肉羊良种化率达90%,品种改良为加速暖棚进畜补栏和出栏周转发挥了重要作用。
肉羊产业的发展中,民勤县高度重视“五良”配套技术推广、安全生产和农民科技培训。突出严防严控,为全县规模养羊小区(场)建立羊只调入调出记录、饲料和兽药使用记录、免疫消毒档案和程式化免疫制度,实行信息化管理。推行技术人员包规模养殖小区(场)指导防疫制度,督促做好免疫接种、採血送检,落实好门禁制度、定期消毒制度和病死畜无害化处理制度。全面推行“县所检疫员+乡站检疫员+村级协检员”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功能,对发现的违法调运、贩卖、经营牲畜及其产品的责任单位和人员依法严肃处理。一系列措施有力保证了养羊业生产安全。探索推行“134”行政技术双轨责任制和农户工作法、点面服务法,科技人员围绕暖棚规划建设、品种改良、饲草种植、秸桿利用等,驻村蹲点开展科技服务。肉羊产业的发展进展到哪里,技术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几年来,累计完成农民培训275场(次),受训人数3.3万人次,发放各类养殖技术资料1.5万份。县上多次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召开肉羊产业研讨会、现场培训会,就肉羊产业的发展方向、适用技术、管理经验等与县上评选表彰的“十佳养羊小区”负责人、“十大养羊状元”、养羊大户和技术人员进行面对面研讨和交流。苏武乡王和村泰隆养殖小区,靠着小尾寒羊育肥,去年,入驻小区的11户村民纯收入都在五万元左右。今年,村上鼓励村民继续扩大规模发展设施暖棚养殖,民众的积极性非常高涨,6月底,占地10多亩地的高标準养殖暖棚就建了起来。大坝乡田斌村农民薛艳云,以前一直靠传统农作物维持生计,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关井压田后,她毅然选择了设施养殖,如今,她已是全县十大养殖状元之一。说起其中的变化,薛艳云感触颇深:“靠传统种植业是不能实现增收致富的,在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中,我回响县上的号召主动调整产业结构,投资80多万元建成了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养殖场,进行种羊繁育和羔羊育肥,现已存栏良种种羊460只,其中能繁母羊就有250只,年产羔700多只,年纯收入25万多元。”

扶持政策
顺应民众养羊致富的强烈愿望,民勤县制定出台草畜产业扶持政策,对发展标準化规模养殖场(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种羊引进、青贮池修建、配套机械购置、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分类按规模进行补助,极大地激发了民众发展肉羊产业的积极性。预计2013年末,县级财政通过直接补助、贷款贴息和以奖代补等形式为设施畜牧业发展农户实施补助可达1.8亿元,帮助养殖户落实妇女小额贷款、草食畜牧业贷款、双联惠农贷款等各类贷款13亿元,政策扶持和贷款贴息有效解决了民众发展设施养殖业资金不足的难题。
民勤县积极推行“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产业化模式,与陇原中天集团合作,建设了50万只肉羊屠宰加工生产线,开展羊肉分级包装、冷却肉、分割肉及套装羊肉生产,提高了加工增值能力。引导和鼓励养殖户、致富带头人、经纪人及其他经营者联合建立畜牧业专业合作社120个,肉羊养殖组织化程度、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不断提高。积极推动肉羊产业品牌创建,完成民勤中天的“牧趣天香”、美腾羊业的“美腾民勤羊”等商标注册2个,通过肉羊无公害产地和无公害羊肉认证2个。同时,高度重视肉羊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开发,扶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与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甘肃陇原中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作,注册成立了民勤陇原中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建设了20万只肉羊屠宰加工生产线,开展羊肉分级包装、冷却肉、分割肉及套装羊肉生产,产品畅销北京、兰州、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

民勤县县长黄霓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民勤县将继续坚持区域化布局、标準化生产、产业化带动、科学化饲养的发展方向,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化肉羊生产,以市场经济的理念推动肉羊产业发展,强力推进标準化、安全化生产体系建设,实现从繁育、饲养、加工、销售、防疫到环境保护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做强、做大、做精、做优养羊产业,把民勤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肉羊育种供种基地、全省最大且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肉羊设施养殖基地、西北最大且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肉羊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全省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无公害绿色肉羊产品生产基地,使之成为全县民众奔小康的致富产业和区域性支柱产业。
示範项目
2014年2月,经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定,由民勤县畜牧局和民勤县质监局申报的民勤肉羊产业综合标準化示範区项目成功获批立项成为第八批省级农业标準化示範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民勤肉羊产业综合标準化示範区项目的获批和建设,将成为继“中国肉羊之乡”誉名之后又一张靓丽的名片,在推动“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为推动全县经济发展,人民增收致富增瓦添力。
民勤县牢牢把握国家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重大机遇,立足于生态承载能力和水资源实际,着力推广“经—饲—粮”三元高效种植模式,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肉羊生产,以市场经济的理念推动肉羊产业,建立养羊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的机制。把加快小区建设、大户培育及整村整社规模暖棚养殖作为扩大规模和提高规範化、标準化、科学化养羊的主要途径,通过小区带大户、大户带整村和村带村、户带户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把全县肉羊产业建设成标準化示範区。在已报批《民勤羊肉地方标準》的基础上,民勤县将抓紧制定出台两个规範一个规划,即《民勤肉羊养殖技术规範》和《青贮规範》和《民勤县2010—2020年秸秆饲料化利用规划》,实现肉羊从繁育、饲养、加工、销售、防疫到环境保护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生态资源利用循环体系;打造特色优势品牌,走好绿色、高端、生态、安全的内涵式肉羊产业发展道路,努力建成民勤肉羊产业标準化示範区项目。预计通过三年示範到2016年项目考核验收时,全县肉羊饲养量达到210万只,出栏达到110万只,年均分别递增2.3%、8.3%;羊肉产量达到2.2万吨,年均递增11.2%;标準化养羊场(小区)累计达到508个;农牧民人均来自肉羊产业的收入达到2630元,占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的86%,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1.1%。
民勤县牢牢把握国家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重大机遇,立足于生态承载能力和水资源实际,着力推广“经—饲—粮”三元高效种植模式,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肉羊生产,以市场经济的理念推动肉羊产业,建立养羊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的机制。把加快小区建设、大户培育及整村整社规模暖棚养殖作为扩大规模和提高规範化、标準化、科学化养羊的主要途径,通过小区带大户、大户带整村和村带村、户带户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把全县肉羊产业建设成标準化示範区。在已报批《民勤羊肉地方标準》的基础上,民勤县将抓紧制定出台两个规範一个规划,即《民勤肉羊养殖技术规範》和《青贮规範》和《民勤县2010—2020年秸秆饲料化利用规划》,实现肉羊从繁育、饲养、加工、销售、防疫到环境保护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生态资源利用循环体系;打造特色优势品牌,走好绿色、高端、生态、安全的内涵式肉羊产业发展道路,努力建成民勤肉羊产业标準化示範区项目。预计通过三年示範到2016年项目考核验收时,全县肉羊饲养量达到210万只,出栏达到110万只,年均分别递增2.3%、8.3%;羊肉产量达到2.2万吨,年均递增11.2%;标準化养羊场(小区)累计达到508个;农牧民人均来自肉羊产业的收入达到2630元,占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的86%,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