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年报2010年版》是兰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曹子坚、吴南、李娟。本书一如既往关注年度内中国和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教育领域的主要事件、主要观点、主要政策和主要举措,试图较为系统地梳理各领域的基本现状和发展趋势。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经济年报2010年版
- 时间:2010年
- 装帧:平装
- 版次:1
基本信息
中国经济年报2010年版
书 名 中国经济年报2010年版
作 者 曹子坚 吴 南 李 娟 编选
责任编辑 钟 静 武素珍
封面设计 张友乾
出版发行 兰州大学出版社
开 本 787*1092 1/16
版 次 2010年11月第1版
印 次 2010年11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311-03615-7
定 价 38.00元
出版说明
2010年,平稳但不平静。在波诡云谲的全球经济政治形势面前,中国沉着应对,发挥“政治保障、集中高效、制度创新和文化包容”等优势,着力扩大内需、稳定外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稳步推进政治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促进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着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2010年,中国经济逆势企稳向好,对全球经济的稳定起到了柱石作用,得到国际社会的好评和尊重。“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时代造就了年报,年报记录着时代。“中国年报”系列丛书秉持“浓缩信息精华,关注改革发展,梳理学术脉络,传播思想文化”的宗旨,採用专题结构形式,荟萃年度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教育和世界政治经济领域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以集中审视读者所关注的各领域重大课题及其变化趋势,年年给读者提供系统而又丰富的信息资料和深入研究的参考坐标。在年复一年的积累中,“中国年报”系列丛书以鲜明的纪实风格、系统的文化内容和一流的编印质量,日渐成为具有强大信息辐射力的文化精品,在学界、书界和读者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2010年版“中国年报”丛书共六种,分别是:《中国经济年报》,由曹子坚等编选;《中国政治年报》,由沙勇忠等编选;《中国文化年报》,由李君才等编选;《中国社会年报》,由陈文江等编选;《中国教育年报》,由王根顺等编选;《世界政治经济年报》,由张新平等编选。
收入丛书的文章是编者从2009年至2010年国内公开出版发行的数千种报刊中精选出来的。这些文章的作者,既有国内着名的专家学者,也有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既有高层决策者,也有普通老百姓;既有外国知名人士,也有港澳社会贤达。被选入丛书的文章,并不一定能完全代表各位作者在有关领域所取得的最高成就,或许也不能完全反映年度内知识界对相关问题的权威阐释,但它们都传递了对这些问题的最新思考,都是视角独特、观点新颖、论证有力并具有很强可读性的好文章。
为了使文章内容更加洗鍊,观点更加突出,避免背景介绍方面的重複现象,编者对部分文章做了删节或摘要,有的甚至对标题也做了改动,在此恳请原文作者的谅解。因为编者和作者的目的是一致的:传播知识,服务读者。
目录
导论:厘定谋新之局,不渝济民之道
中国经济成长的基础 / 002
超越外向型经济:利益分配时代的中国经济现实路径 / 007
发展方式转型:不能逾越的鸿沟
体制转型:什幺时候能够真正转变?
再次开始的转型之旅 / 014
经济转型与治道变革 / 019
经济转型的四个体制障碍 / 022
结构转型:木桶效应的启示
诊脉结构失衡 / 025
调结构要补齐消费“短板” / 028
经济转型的根本任务是产业结构升级 / 031
结构调整:老问题还需新思路 / 034
低碳经济:中国将用行动告诉哥本哈根
低碳转型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之后的自觉选择 / 038
后哥本哈根时代的低碳经济形势 / 039
财政与金融: 改革与发展
地方债,财政平添几多愁!
地方债欲堕 / 045
地方政府债务成潜在财政风险 / 048
解决地方举债的治本之策 / 050
金融改革的中国式解法
全球金融改革的中国战略思路 / 054
勿自满 / 056
融券融资冰火两重天 / 059
农行上市会给中国带来什幺? / 062
产业经济:紧跟转型的脉搏
世博经济:赚了多少?
解读世博“经济效应” / 065
世博:驱动中国经济的新引擎 / 067
后世博时代——上海何去何从? / 074
新能源产业:痛并快乐着
新能源产能过剩真相 / 080
新能源汽车的理想与现实 / 083
新能源产业:痛并快乐着 / 086
文化产业:能否破茧化蝶?
发展文化产业需明晰权力边界 / 091
掘金文化产业:那幺远,这幺近 / 092
谨防政府吹大文化产业泡沫 / 096
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中国
三网融合:开启破冰之旅
进退十年间:三网融合两地样本调查 / 099
三网融合还得过几道坎儿 / 105
让三网融合回归市场 / 108
呼啸而来的中国高铁
新高铁时代,重塑区域地理 / 113
高铁概念被过度炒作:高铁是个筐啥都往里装 / 117
让市场检验高铁 / 118
房地产:迷局如何破解?
谁在导演高房价?
2009年房价高涨:谁是幕后“老鬼” / 121
信贷过度宽鬆诱导房价飙升 / 125
揭秘商品房真实成本 / 128
不能让房地产市场绑架中国经济
谁能压垮房价 / 131
房地产陷阱 / 134
中国房地产真的不可救药吗? / 138
房地产新政透视
步入新轮迴 / 141
遏制高房价捷径 / 144
房地产新政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 145
三农:热问题下的冷思考
城镇化:路在何方?
城镇化是全面深刻的社会变革 / 149
“求快”还是“求稳” 中国城镇化面临转型 / 154
“冒进式”城镇化后果堪忧 / 158
用工荒:刘易斯拐点到了吗?
破解“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悖论 / 161
用工荒——一个时代的终结 / 164
农民工:心安何处
二代农民工:要生活而不是要生存 / 169
做有尊严的劳动者——“用工荒”背后的新诉求 / 171
新生代农民工:走出身份错位的“怪圈” / 174
疯狂的大蒜
大蒜泡沫 / 179
农产品价格行政干预之辩 / 180
发改委:股市楼市资金转而炒作农产品致价格异动 / 183
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
富士康“十三连跳”:背后的故事
叩问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人性缺失” / 188
富士康的困境与产业升级 / 191
专家解读:富士康搬迁的三个关键字 / 192
“新36条”何解
民企感悟“新36条” / 196
“新36条”已出 “三重门”还在 / 197
民营资本被忽悠怕了 / 200
李书福与吉利
吉利李书福:从汽车狂人到汽车大佬 / 206
吉利收购沃尔沃 中国民营汽车企业上演蛇吞象 / 209
涉外经济:中国越走越远
汇率改革:人民币会不会“被升值”
中美人民币汇率博弈 / 214
汇改有利中国经济更好平衡 / 217
让人民币升值是愚蠢的 / 219
中国—东协自贸区
用好中国—东协自贸区平台 / 222
自贸区倒逼 “中国製造”升级 / 227
理性看待“东协热” / 230
谷歌叫板中国:真是昏头了吗?
谷歌事件沉思录 / 235
离歌一曲叹谷歌 / 238
谷歌戏中国 / 241
收入分配:关键时期的关键改革
分配不是小问题
探究收入分配结构失衡 / 245
收入分配改革:关键时期的关键改革 / 249
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视窗期” / 252
收入分配:垄断行业高收入面临双调控 / 255
贫富差距逼近社会容忍红线
福布斯公布2010全球富豪榜中国大陆64人上榜 / 258
《2010胡润财富报告》 / 261
中国策2010之贫富差距:分配差距已达高度不平等 / 264
区域经济新版图:花儿朵朵
西部开发:向下个10年进发
《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 / 268
西部大开发10年启迪 / 270
西部大开发的新起点 / 275
中国“第三区”探西部开发新路 / 279
海南:打造国际旅游岛
海南“新圈地运动”要建一个怎样的国际旅游岛? / 284
海南:把国际旅游岛建成生态文明之岛 / 286
ECFA: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定》(ECFA) / 290
ECFA的政治经济学 / 294
ECFA开启海西投资概念新时代 / 296
中国经济学和中国经济学家
萨缪尔森与中国经济学
启蒙者萨缪尔森 / 299
萨缪尔森带来深远的科学觉醒 / 302
萨缪尔森与中国 / 307
孙冶方与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孙冶方:不改行、不改志、不改观点 ——纪念孙冶方诞辰100周年 / 310
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 314
“十二五”: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
“十二五”规划,再塑中国
处在历史转折阶段的“十二五”改革 / 320
“十二五”应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 / 325
“十二五”规划,再造中国 / 328
指标调整,指向何处?
绿色GDP大事记 / 335
一种全新的绿色GDP考核模式探索 / 336
“十二五”新指标:资源产出率 / 339
GDP碳强度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或将参照GDP能耗考核 /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