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经济学》是2012年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钟永圣。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国经典经济学
- 作者:钟永圣
- 页数:436
-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1-1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在今天这个市场经济繁荣的社会里,“经济”成为了各行各业人们口中常说的辞彙,懂的或者不懂的,理解的或者一知半解的,仿佛了解“经济”是一件时尚的事情,是现代人身份的标誌,尤其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开始频繁使用巨观调控手段熨平经济波动,各种经济术语日益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使得原本在许多人看来高深莫测的“经济学”大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之势。然而,对于到底什幺才是“经济学”、如何判定“经济学”是否有效之类的问题,关心者甚少。
作者简介
钟永圣:1973年9月出生于吉林省双辽县,祖籍山东高密 ◆1997年东北财经大学税收专业毕业; ◆2003年财政学专业硕士毕业; ◆2003年师从寇铁军教授攻读财政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财政理论,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传统文化对财政经济行为的影响,。2008年写作博士论文《财政的本质》期间,发现“中国有自己的财政学”,进而意识到“中国有自己的本土经济学"。因语言的历史变迁原因和体悟文化具有的贯通学科的特点,不容易为现代分科教育体系下的学术界认识和接受,所以从2009年起专门从事本土经济学的挖掘和整理工作,探索中国本土经济学的现代表达与实践验证。 2006年至今工作于东北财经大学学科建设处与高等教育理论与政策研究室,任副处长(副主任)。中级职称,助理研究员。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张五常教授认为:"一般而言,科学的起点是一些武断的假设,称公理(postulate or axiom)。通常不真实,往往抽象。所谓公理,是参与人不準在公理上争辩。经济学的第一个公理是所有人的行为都是个人选择的结果。跟着的第二个公理,是每个人的所有行为,都是在局限条件的约束下争取最大的利益(constrained maximization)"。中国经典经济学的公理与上述西方经济学公理的最大不同之处,不是不準参与人质疑、争辩,而是可以使每一个人都能最终验证它。
第一章 导论 中国有自己的本土经济学
第一节 凭什幺说中国有自己的本土经济学
一、理事相应 有其事必有其理
二、数理相应 有其数必有其理
三、学究天人之际 理称精妙之极
第二部分
科学的研究方法有两种:演绎法和归纳法。在科学史上?真正重大的突破,如哥白尼的天文学说、牛顿的力学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都不是论证得到的,是论证之前由"灵感"得到的,也就是说,是由演绎法得到的,不是由归纳法得到的。至今科学史上仍然不解,爱因斯坦怎幺会在"神奇的1905年"一下子冒出那幺多天马行空的想法!一连5篇原创文章,几乎没有什幺引文和参考资料。
第二节 为什幺国人不知道有本土经济学
一、历史原因
二、文化体系原因
三、治学方法原因
第三部分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凡是不能够无疾而终的,都是积恶所致。人或以为病死应算善终,其实不是。病者,过也。不良的习气就是过错,就是自己杀死自己的慢性毒药。喜好生气上火者,很难善终。一旦拥有势力,必成暴虐之人,其势必不长久。秦始皇如此,秦二世如此,项羽也是如此。太史公曰:羽起陇畮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第三节 本土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有什幺不同
一、本土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区别
二、本土经济学对当下时代的意义
三、本土经济学参照系下对“西方经济学常识”的反思
四、建立中国本土经济学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
第四节 本书的主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