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中国稀土业

(2019-09-28 00:30:06) 百科综合

中国稀土业

中国稀土业成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伴随着世界性的新技术潮流而迅猛崛起的一项新兴产业。中国是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稀土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稀土业
  • 外文名:China rare earth industry
  • 属性:新兴产业
  • 稀土储量:5200 万吨,约占世界的50%

行业概况

中国已探明的稀土工业储量为5200 万吨,约占世界的50%,是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中国不仅稀土资源丰富,而且资源分布广,矿物种类齐全,特别是世界罕见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富含稀缺贵重的铕、鋱、镝、铒、鑥、钇等中重稀土元素,综合利用价值大。中国已发现的重要稀土矿床,常与多种金属或非金属矿物共生,许多稀土矿床为稀土—铌,稀土—铁,稀土—磷,稀土—稀有金属等共生矿床,且储量都很大,有用组分含量高,可在开採主元素的同时回收利用与之伴生的有益元素,经济效益可观。
中国稀土矿探明储量的矿区有60 多处,分布于22 个省区,其中内蒙古稀土储量最大, 占全国的83%,其余分布在四川、山东以及江西、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省区。

资源分布

(1)氟碳铈矿—独居石混合型稀土矿(包头稀土矿)
1927 年丁道衡教授发现白云鄂博铁矿,1934 年何作霖教授发现包头白云鄂博铁矿中含有稀土元素矿物,20 世纪50 年代初期发现并探明超大型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属于铁、稀土、铌共生矿,原矿品位5~6% REO。
(2)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
20 世纪60 年代末发现江西、广东等地的风化淋积型(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主要分布在南方七省区(江西、广东、广西、福建、湖南、云南、浙江)。已探明稀土资源储量840 万吨,工业储量150 万吨,预测资源远景储量为5000 万吨。江西、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是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主要产地。其中江西省的储量占探明储量的36%左右,而赣南地 区则占江西省储量的90%左右。
(3)四川氟碳铈矿
四川省稀土资源的发现、开发和利用始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从1986 年到1994 年,四川省地勘局109 地质队相继发现凉山州冕宁氂牛坪稀土矿和德昌大陆槽稀土矿。经过对稀土成矿规律及开採条件的研究,确定了凉山州有一条北起冕宁,经德昌而南至会理约300 公里的攀西稀土成矿带,稀土矿床主要分布于凉山州冕宁县和德昌县。截至2002 年底,经四川省储委和四川省地矿局审批,四川省已探明氂牛坪19~43 线的稀土储量(REO)为239.5 万吨(其中包括外推E 级储量(REO)32.5 万吨),远景储量(REO)300 万吨;大陆槽稀土矿经检测实验储量(REO)为28 万吨,远景储量(REO)为78 万吨。四川稀土矿属于单 一氟碳铈矿矿体,铁、钛、钙、磷、钍等杂质含量少,是我国第二大稀土资源。
(4)山东微山氟碳铈矿
20 世纪70 年代初期发现山东微山稀土矿床,该矿是典型的氟碳铈镧矿床,稀土元素 La、Ce、Pr、Nd 之和占稀土总量的98%,稀土矿物粒度粗,有害杂质含量低,稀土精矿易于深加工分离成单一稀土元素,亦具有一定的资源质量优势。
(5)其他稀土矿产资源
贵州织金磷块岩中已探明稀土储量70 万吨,内蒙古的巴尔哲稀土矿床、甘肃的桃花拉山稀土矿床、湖北的庙娅矿床、辽宁的赛马稀土矿床、广东和海南等地的海滨砂矿床均探明有一定储量。

产业结构


中国稀土产业经过几十年发展和结构调整,根据资源和市场走向,基本形成了北、南两大生产体系。
北方以包钢稀土集团和甘肃稀土公司为轴心,构成了以包头稀土资源为主、四川资源为辅的轻稀土生产体系。主要产品有稀土精矿、稀土硅铁合金、混合稀土化合物、富集物、混合金属,各种单一稀土化合物和金属,以及抛光粉、永磁体、贮氢合金等外延产品。北京、包头、天津和山西等地还建成了较大规模生产稀土永磁材料的专业化工厂。

南方构成了以江西、广东两省离子型稀土矿为主要资源,以江苏、广东两地稀土冶炼加工企业为主体的中重稀土生产体系。主要产品是各种高纯单一稀土化合物和金属,富集物,混合金属和合金,南方稀土分离总规模已超过45000吨,近几年以来还形成了大规模加工分离北方轻稀土原料能力。
目前中国的包钢稀土高科公司,甘肃稀土公司,宜兴新威集团,溧阳方正罗地亚公司等已经成长为世界级规模的大型稀土冶炼、分离企业,根本改变了中国稀土产业整体规模大,单体规模小的面貌。

主要产品

(1)稀土矿产品
中国稀土资源不仅储量大、矿种全,而且广泛分布于全国22 个省区。目前大量开採的稀土矿床主要有包头混合型稀土矿、以江西和广东为代表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以四川冕宁
为代表的氟碳铈矿等,相应地主要稀土矿产品也分为三类:氟碳铈矿—独居石混合型稀土矿(包头稀土精矿)、南方离子型稀土精矿和氟碳铈矿(四川矿)。
(2)稀土冶炼分离产品
中国稀土产业稳步发展,技术进步不断加快,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调整,目前已趋于合理。高纯、单一稀土产品已达到总商品量的一半以上,基本 适应和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在冶炼产品中,稀土氧化物为主要产品。
(3)稀土金属与合金
稀土金属与合金起初主要套用于冶金和机械製造行业。多年来,中国稀土金属产业凭藉丰富的稀土资源优势,较低的生产成本,同时在製备技术和产品质量上不断提升,尤其是近几年随着产品套用市场的需求增加,稀土金属产业发展迅猛,产量快速增加。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稀土金属在稀土功能材料领域的套用发展十分迅速。进入90 年代,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钕铁硼永磁材料和稀土储氢材料的生产呈现出稳定增长。

稀土功能材料性能的不断提高,对作为稀土功能材料原料的稀土金属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稀土储氢材料生产要求採用产品纯度较高的利用氟化物体系熔盐电解生产技术生产的混合稀土金属。随着钕铁硼永磁材料套用领域的不断扩大,用钙热还原方法製备的金属镝大量被氟化物体系熔盐电解生产的镝铁、鐠钕镝合金代替。氟化物体系熔盐电解生产技术已逐渐成为稀土功能材料用稀土金属及合金生产的主流技术。
(4)其他产品
稀土产品种类繁多,用途极广。除上述产品外,还有稀土催乾剂,用于油漆、涂料中的助剂;稀土稳定剂和稀土改性剂,用于塑胶、尼龙等抗老化改性等等。随着稀土新材料的不
断开发,其套用範围也在不断地扩大,市场也在不断地扩展。

企业布局

中国稀土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结构调整,根据资源和市场走向已形成三大稀土资源生产基地和两大稀土产品体系。
以包头混合型稀土矿为原料形成了以内蒙古包钢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包头华美稀土高科有限公司、内蒙古和发稀土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包头市达茂稀土有限责任公司、甘肃稀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骨干的北方稀土生产基地。以包头稀土精矿或混合稀土碳酸盐和混合氯化稀土为原料的稀土冶炼企业有10 多家,其中具有分离能力的有多家,处理包头精矿能力合计超过18 万吨,分离稀土能力为8 万吨。目前绝大部分处理包头矿的稀土企业採用酸法冶炼工艺,获得纯净硫酸稀土溶液,然后採用萃取转型或碳沉转型进入氯化稀土体系,最后採用P204 或P507 萃取分离,其中萤光级氧化铕採用还原萃取提取,主要产品有镧、铈、鐠、钕、钐、铕等单一或混合稀土化合物及金属。

以南方离子型矿为原料的中重稀土生产基地,分离企业有30 多家,主要集中在江苏、江西、广东、福建等省,骨干企业有中国稀土控股有限公司(宜兴新威)、江阴加华新材料资源有限公司、溧阳罗地亚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广东珠江稀土有限公司、江西新世纪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南方稀土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益阳鸿源稀土有限责任公司等。

其中年生产能力超过2000 吨的有10 余家,离子矿的总分离能力已达到4.5 万吨以上。南方离子型稀土矿普遍採用硫酸铵原地浸出—碳酸盐沉澱—灼烧—盐酸溶解—P507 和环烷酸萃取分离提纯钇、镝、铕、镧、钕、钐等中重单一稀土氧化物和部分富集物。主要产品为各种高纯单一稀土氧化物和金属、混合稀土金属及合金等。单一稀土产品纯度一般在99%~ 99.99%,稀土总收率
90%~95%。

以四川冕宁氟碳铈矿为原料,在四川形成了氟碳铈矿生产基地,现有湿法冶炼厂20 余家,总分离能力3 万吨以上。氟碳铈矿冶炼工艺主要是以氧化焙烧—盐酸浸出法为主干流程而衍生出来各种化学处理工艺,产品为镧、铈、钕、鐠(鐠钕)、铈富集物为主的单一或混合稀土化合物。

产业政策

稀土资源是中国优势战略性矿产资源。邓小平说过:“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中国对稀土工业实施限制发展、限制稀土出口的产业政策。

(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07 年本)
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07 年本)》中,将“稀土矿开採和选矿项目”、“稀土冶炼分离加工项目”、“离子型稀土原矿堆浸工艺项目”列为限制类项目;将“未
经国土资源部门批准,无开採许可证的稀土採选项目”、“离子型稀土原矿池浸工艺项目”、“稀土氯化物电解製备金属工艺项目”列为淘汰类项目

(2)《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 年修订)
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 年修订)》中,将“稀土冶炼、分离(限于合资、合作)”列入限制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将“稀土勘查、开採、选矿”列入禁止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国内外市场

据了解,中国稀土更多的还是套用于冶金/机械,玻璃/陶瓷,轻工/纺织等传统大产业中。主要用作炼钢、铸造铁的添加剂,用作铝电线及其它铝合金的添加剂,生产近百万吨高强度低合金钢和150多万吨球铁、蠕铁等延性铁,超过100万吨铝电线及各种铝合金性材;用作玻璃脱色澄清剂、着色剂、研磨和抛光剂;用作陶瓷颜料、乳浊剂和热稳定剂;用作打火石和助染助柔剂等。稀土的套用对于增加这些行业的品种、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减少污染、改善环境等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据专家统计,中国每年套用稀土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超过430亿元。自2000年起,中国稀土消费量已超过美国(2000年消费稀土REO17900吨)居于世界第一位。
随着生产的发展,中国稀土的出口外销取得了同步、高速发展,尤其是高纯稀土出口比例逐年提高,出口数量已稳定在总出口量的80%以上。创汇稳定在总创汇额的85~90%之间。从数量看,中国高纯稀土产品每年进入国际市场已达25000~30000吨,主要销往日本、美国和欧洲。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中国高纯稀土已占市场份额的70~80%,某些商品,如用于彩电萤光材料製造的氧化钇、氧化铕,市场份额占到世界总需求的90%以上。中国不仅仅在数量上是世界最大稀土生产国和出口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纯稀土生产国和出口国。中国可以满足国内外不同用户对不同稀土产品的需要,已成为世界上惟一的、可以大量供应各种不同品种、品级稀土产品的国家;成为世界稀土市场的主导和支配力量。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