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19-11-21 04:45:38) 百科综合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Lanzhou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兰州化物所”,始建于1958年,由原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催化化学、分析化学、润滑材料三个研究室迁至兰州而成立,1962年6月启用现名。

兰州化物所主要开展资源与能源、新材料、生态与健康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套用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工作。战略定位是“西部资源与能源化学和新材料高技术创新研究基地”。

截至2016年12月,该研究所有在职职工600人,在职职工中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00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89人。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中心、1箇中科院与甘肃省共建的重点实验室、1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2个所级研究单元。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外文名:Lanzhou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成立时间:1958年
  • 现任所长:夏春谷
  • 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
  • 研究所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天水中路18号
  • 专职院士:2人
  • 博士后流动站:1个
  • 博士点:4个
  • 硕士点:8个

历史沿革

1958年6月,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兰州分所成立。
1961年8月,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研究所成立。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1962年6月,原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催化化学、分析化学、润滑材料三个研究室迁至兰州而成立,正式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1987年,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摩擦、磨损与润滑实验室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固体润滑开放研究实验室。
1989年11月,国家计委批准立项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1995年7月,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国家验收,正式纳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序列。
1995年10月,正式立项精细石油化工中间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FPI)。
1997年,固体润滑开放研究实验室被国家人事部和中国科学院命名为“先进集体”。
1999年10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
1999年10月,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试点工程。其分别于1999年9月、2004年7月、2009年7月三次通过化学学科类实验室的国家评估。
2000年,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被中国科学院命名为“双文明先进集体”。
2001年4月,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并通过验收。实验室在1992年、1997年、2003年和2008年连续四次在国家组织的实验室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实验室。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截至2017年3月,研究所有在职职工60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开发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何梁何利奖获得者2人,国际摩擦学金奖获得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首批“万人计画”入选者3人,“千人计画”入选者5人(包括“青年千人计画”入选者4人和“外专千人计画”入选者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画”入选者27人、“西部之光”入选者56人。在职职工中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00人(含项目岗位)、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89人(含项目岗位)。
中国工程院院士(1个):薛群基
中国科学院院士(1个)刘维民
开发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个)刘维民
国际摩擦学金奖获得者(1个)薛群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个)刘维民、陈建敏、邓友全、夏春谷、王齐华、周峰
首批“万人计画”入选者(3个)刘维民、王齐华、周峰
青年千人计画”入选者(4个):张嘎、李跃辉、徐森苗、胡勛
“外专千人计画”入选者(1个)WonwooNam(南元佑)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画”入选者
邓友全
师彦平
张俊彦
孙伟
邸多隆
贾均红
苏毅进
王金清
黄汉民
周峰
任嗣利
阎兴斌
石峰
杨军丽
李福伟
梁军
郭志光
孟军虎
李洪光
毕迎普
夏纪宝
韩修训
张俊平
邱洪灯
蒋高喜
王道爱
——
——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入选者
年度
人员
项目名称
1996
鲁润华
西部天然药物研究与资源开发
1997
尉迟力
利用西部畜牧业动物脏器製备用于光学活性药物合成和修饰的酶
周惠娣
有色金属压力加工机械和模具的润滑
1999
张兆荣(赵培庆)
分子筛催化1,3—丁二稀和氯丙烯环氧化过程研究
2000
齐彦兴
超细羰基镍粉的製备
2001
邵士俊
岷归质量控制与评价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彭家建
非光气合成异氰酸酯
2002
喇培清
有色金属燃烧合成高值化为耐磨部件用高性能纳米晶材料的研究
2003
赵亮
藏药独一味药效物质筛选与评价
吕晋军
高性能铜基和镍基複合材料製备及功能化研究
2004
王晓波
有机单分子层表面修饰纳米颗粒作为新型润滑油脂添加剂的套用研究
胡斌
新型负载型镍系催化剂的製备与套用研究
2005
王爱勤
有机无机杂化缓释肥料保水剂的研製(联合学者项目)
胡丽天
新型节能环保长寿命齿轮油添加剂的设计
郭勇
黄芪多糖改性及高值化产品研发
2006
邵士俊
甘肃金盏花叶黄素功能产品开发和套用(联合学者项目)
周健松
雷射技术对西部水电站水轮机关键部件表面强化与再製造研究
靳治良
难氧化高毒性有机污染物消除催化消除研究
2007
齐彦兴
纳米钼系粉体材料羰基製备技术研究(联合学者项目)
李臻
清洁脂化反应新技术
陈娟
岷山红三叶异黄酮的生产技术及质量标準研究
2008
戚欢阳
定西白条党参功能产品的研发
2009
王来来
造纸废液中木质素用于化学固沙剂的製备研究(联合学者项目)
杨建设
液相超声法製备中药纳米颗粒
2010
秦波
基于西部草原毒草的植物源杀线虫剂开发与套用(联合学者项目)
刘淑娟
驱油用表面活性剂与原油构效关係的研究
张永胜
高性能耐磨自润滑纳米複合陶瓷密封材料的製备与套用研究
赵鑫
农产品专用温室型双集热、双保温太阳能热泵乾燥成套设备系统研究
2011
石雷
西部乾旱地区水汽收集器的研製及套用
安宇龙
基于甘肃漳县天然红柱石资源製备高性能热障涂层的研究
唐志诚
新型碳四烯烃催化裂解制乙烯丙烯催化剂研究
2012
柳军玺
西北特色植物秃疮花抗癌活性成分筛选研究
李冬梅
有机离子型导电润滑脂的製备与性能
王文波
甘肃凹凸棒粘土棕榈油脱色剂製备关键技术
许珊
新型异丁烷催化剂脱氢制异丁烯催化剂的研究
2013
陈娟
黄芪複合剂降糖组分的研究及产品开发
岳莹
玉米蛋白粉高值化产品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曾凡逵
扩张床吸附回收天然活性马铃薯蛋白的研究
蒲吉斌
沙尘环境下高耐磨类金刚石碳基複合润滑薄膜的设计与套用研究
2014
王晓龙
数位化3D列印义齿研究
牟斌
热敏变色智慧型凹凸棒石杂化颜料製备关键技术研究
刘毅
鹿血多肽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套用
张斌
高压共轨系统喷油器偶件低摩擦碳基薄膜技术
2015
吉利
类富勒烯/碳纳米管複合增强韧非晶碳膜的多尺度结构设计、製备及摩擦学性能研究
哈伟
结肠癌靶向水凝胶药物载体研究

科研部门

截至2017年3月,研究所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中心、1箇中科院与甘肃省共建的重点实验室、1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2个所级研究单元。此外,研究所还在距兰州70公里的白银市建设了“兰州化物所白银中试基地”,与青岛市人民政府、崂山区人民政府联合共建了“兰州化物所青岛研发中心”,与苏州市工业园区共建了“兰州化物所苏州研究院”,与江苏省盱眙县人民政府共建了“兰州化物所盱眙凹土套用技术研发中心”,与义乌市科技局共建了“义乌市中科院兰州化物所功能材料中心”。
理化楼理化楼
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中心(1个):精细石油化工中间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科院与甘肃省共建的重点实验室(1个):中科院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重点实验室(1个):甘肃省黏土矿物套用研究重点实验室(环境材料与生态化学研究发展中心)
所级研究单元(2个):先进润滑与防护材料研究发展中心、清洁能源化学与材料实验室

设施资源

  • 设备设施
截至2017年3月,研究所建立了绿色化学化工技术、特种润滑防护材料与工程技术、西部特色中药藏药、生态环境材料与工程等4个研究技术平台。拥有价值2亿多元的核磁、质谱、电子显微镜、能谱、红外、摩擦磨损试验等大型科学仪器。
仪器设备
序号
名称(型号)
起用年度
状况
1
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连三重四级桿质谱(分析)WatersUPLC-TQDMS
2009
良好
2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多级离子阱质谱(分析)Agilent1100-MSD-Trap-VL
2005
良好
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Agilent5973I
2005
良好
4
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Waters1525和PDA2998
2009
良好
5
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Agilent1200
2008
良好
6
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Agilent1200
2008
良好
7
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Agilent1200
2008
良好
8
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Agilent1200
2006
良好
9
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Waters515
2002
良好
10
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Waters515
2002
良好
11
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Agilent1100-DAD
2001
良好
12
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Agilent1100-VWD
2001
良好
13
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Agilent1100-ECD
2001
良好
14
高效液相色谱仪(製备)ShimadzuLC-8A
2010
良好
15
高效液相色谱仪(製备)Agilent1100-VWD
2001
良好
16
高效液相色谱仪(製备)Agilent1100-FID
2001
良好
17
高效液相色谱仪(半製备)Waters600E
2002
良好
18
中压製备液相色谱仪H&E-P3000A
2009
良好
19
中压製备液相色谱BüchiB-688
2004
良好
20
中压製备液相色谱BüchiB-688
2004
良好
21
离子色谱仪DIONEXICS-90
2005
良好
22
气相色谱Agilent7890A
2008
良好
23
气相色谱Vista6000
1987
良好
24
气相色谱SICHROMAT2
1982
良好
25
高效毛细管电泳AgilentCE7100
2010
良好
26
高效毛细管电泳AgilentCE
2008
良好
27
高效毛细管电泳BekermanD/ACE
2002
良好
28
高效毛细管电泳伯乐3000
1996
良好
29
超导核磁共振仪Varian400MHz
2001
良好
30
元素分析仪VarioEL
1995
良好
31
微量热计SetaramG11
2002
良好
32
偏振塞曼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180-80
1985
良好
33
萤光分光光度计LS-55
2007
良好
34
紫外分光光度计PELambda35
2004
良好
35
紫外分光光度计T6
2006
良好
36
电化学工作站CHI660C
2007
良好
37
超临界CO2萃取装置HA-221-50-06/50MPa型
2008
良好
38
高速逆流色谱仪HPCCC
2010
良好
39
高速逆流色谱仪TBE-300B
2008
良好
40
提取製备系统
2008
良好
41
超声循环提取器
2007
良好
42
闪式提取和浓缩装置
2010
良好
43
喷雾乾燥机
2003
良好
  • 馆藏资源
截至2017年3月,研究所拥有相关领域图书50多万册,期刊1000多种。是甘肃省化学会的挂靠单位。

合作交流

  • 院地合作
2015年7月23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与义乌中心5名专家,共同参加了义乌市科技局组织的街道企业与科研院校专家“握手行动”科技对接活动。
活动中,研究所科研人员听取了参会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人员提出的技术需求,参观了重点企业产品陈列室和生产现场,交流技术难题,探讨解决办法,凝练行业共性关键问题。此外,科研人员还参观了义乌着名化妆品、医药等企业,与企业负责人及技术人员交流,了解了行业最新的研究动态及技术需求。此次交流活动,科研人员与2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签订合作项目1项。
  • 国际交流
2015年11月23日,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IPP,Garching)WolfgangJacob研究员应邀到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并作了题为Fusion-relatedPlasma-Surface-InteractionandMaterialsResearchatIPPGarching的学术报告。
Wolfgang Jacob研究员应邀到所进行学术交流Wolfgang Jacob研究员应邀到所进行学术交流
该报告中,WolfgangJacob研究员首先介绍了位于德国Garching的马普电浆物理研究所以及热核聚变基础知识,并详细介绍了其团队在边界电浆与第一壁材料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注入杂质氮电浆与第一壁钨材料相互作用、氢同位素在第一壁材料中的滞留行为以及化学气相沉积纤维增强钨块材等研究结果。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 科研项目承担
据2017年5月官网显示,研究所的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子课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画(863计画)引导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与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方向性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画”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试点重点项目、与国内外大中企业的合作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
兰州化物所润滑与防护材料研究发展中心针对所承担的材料研究任务,先后开展了粘结固体润滑涂层、金属基高温耐磨自润滑複合材料、聚合物基自润滑複合材料、新型摩阻材料、特种动静密封材料、PVD功能润滑薄膜、特种润滑油脂产品、海洋环境防腐防污减阻降噪涂层、隔热涂层、特种自润滑耐磨电触点材料、真空等特殊环境防粘防冷焊材料、纤维织物自润滑材料、新型纳米润滑材料等先进润滑和防护材料的套用研究。
  • 科研获奖情况
截至2016年3月,研究所获得科技奖励成果220多项,其中含国家级奖励成果37项(含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0项、摩擦学领域国际最高奖1项。研究所每年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0-500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及引用的论文数量名列国内科研机构前列;每年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00件左右及一定数量的国际专利。
兰州化物所科技成果奖(1985-2014)
成果类型
特等
一等
二等
三等
其他
合计
国家级
自然科学奖
2
1
3
技术发明奖
5
4
9
科技进步奖
4
1
4
5
14
全国科技大会奖
10
10
中科院
自然科学奖
1
6
4
11
科技进步奖
5
12
18
35
科技成果奖
6
18
6
30
重大科技成果奖
23
23
甘肃省
科学大会奖
20
20
自然科学奖
1
3
2
6
技术发明奖
3
1
1
5
科技进步奖
9
13
17
39
其他省、部委各类科技成果奖
1
2
6
7
16
各类专项科技成果奖
2
2
合计
223
(注:所统计奖项含合作完成项)
2017年1月5日,项目强韧与润滑一体化碳基薄膜关键技术与工程套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学术期刊

  • 《分子催化》
《分子催化》是双月刊,1987年创刊。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学院主管、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
《分子催化》《分子催化》
其主要报导有关分子催化的最新进展与研究成果。辟有学术论文、研究简报、研究快报及进展评述等栏目。内容侧重于配位催化、酶催化、光肋催化、催化过程中的立体化学问题、催化反应机理与动力学、催化剂表面态的研究及量子化学在催化学科中的套用等。工业催化过程中均相催化剂、固载化的均相催化剂、固载化的酶催化剂等的活化、失活和再生,以及用于新催化过程的催化剂的优选与表征等方面的稿件。
  • 《摩擦学学报》
《摩擦学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并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覆盖摩擦学各分支学科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导摩擦学设计、摩擦力学、摩擦化学、摩擦学材料、摩擦学表面工程、特殊工况下的摩擦学、摩擦学测试技术与设备及摩擦学系统工程与套用等重要的基础研究和套用研究新成果,其报导範围包括机械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学、化学和力学等交叉学科。
《摩擦学学报》《摩擦学学报》
  •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季刊)是于1992年经原国家科委批准,原中国科学院技术条件局(现计画财务局)和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分析测试中心联合创办,并委託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主办,1992年9月第1期至1994年9月第3期为内部发行,1994年第4期开始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的主要栏目有:编委论坛、综述及专论、分析测试新方法、分析测试新成果、研究报告、分析测试仪器功能开发、大型仪器维修与维护等。先后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资料库》、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万方数据-数位化期刊群》、《中国科技期刊资料库》收录,为《中国科学引文资料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资料库》来源期刊。该刊的多篇论文被ISI多次引用,SCI引文资料库要求每期为其提供杂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资料库”、“中国分析仪器网”、《电子文摘》等均收录该刊。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截至2016年6月,兰州化物所是国家首批批准有权授予研究生学位的单位之一,60年代开始培养研究生,1986年开始培养博士生,1990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成为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研究所共有4个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和8个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1博士后流动站。
博士后流动站(1个):化学
博士点二级学科(4个):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材料学
硕士点二级学科(8个):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材料学、工业催化、材料工程、化学工程、製药工程

教学建设

截至2015年12月,兰州化物所共有在学研究生331人(其中博士生187人、硕士生144人)、在站博士后16人。有研究生导师9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3人、硕士生导师34人。
研究所谢银君博士的学位论文《金属碳/氮亲核试剂导向的基元反应构建和套用》入选2015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谢银君博士论文工作主要以发展形成金属-碳、金属-氮亲核试剂的新型基元反应为切入点,在研究这些金属-碳、金属-氮亲核试剂的结构特徵的基础上,设计实现了一系列C-C和C-N成键的新型催化反应。其博士论文的相关工作发表在AngewandteChemieInternationalEdition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等刊物上。
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布的2015年度朱李月华奖学、奖教金评审结果中,汤胜、孔超、杜晓蕊、沈都益、刘国强、阴翔宇、董莹、梁红玉、刘宁等九位研究生荣获“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

文化传统

所徽

所徽设计内圆以汉拼“L”和“Z”(兰州)组成“”的外形构图,表现抽象意义的烧杯和材料界面,意为研究所所从事的化学和物理的科研性质,同时代表研究所所处的地域位置,“1958”表示研究所起始年代。图案外圆显示“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中文名称和英文全称“LANZHOUINSTITUTEOFCHEMICALPHYSCICSCAS”、“LanzhouInstituteofChemicalPhysicsCAS”或英文缩写“LICPCAS”。总体构图简洁明确,内涵丰富,寓意研究所立足西部,面向未来,在创新与科研工作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所徽颜色确定为蓝、红两色。蓝色以C=100,M=40,Y=0,K=0为标準色;红色以C=0,M=100,Y=100,K=0为标準色。

科研精神

立足西部、唯实求真、团结协作、创新奉献

领导机构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所长
夏春谷
党委书记、副所长兼纪委书记
王齐华
副所长
师彦平、赵培庆、张长春

历任领导

历任所长
张大煜
任期:1958—1978
申松昌
任期:1978—1983
王弘立
任期:1983—1986
李树本
任期:1986—1999
薛群基
任期:1999—2003
刘维民
任期:2003—2012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