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中国科学院临泽内陆河流域综合研究站

(2019-12-14 16:22:47) 百科综合

中国科学院临泽内陆河流域综合研究站

临泽内陆河流域综合研究站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中部的临泽县,地理坐标39°21'N,100°07'E,海拔1367m,距张掖70km,距兰州560km。主站位于绿洲-荒漠过渡带,沙漠、戈壁为主要景观类型。该区属大陆乾旱气候,多年平均降水117mm,年蒸发量2390mm,年均气温7.6℃,最高气温39.1℃,最低气温-27℃,≥10℃的年积温为3088℃,无霜期105d,年均风速3.2 m·s-1,大于8级的大风日数年均15d,主风向为西北风,风沙活动主要集中在3-5月。地带性土壤为灰棕漠土,绿洲农业靠黑河水资源灌溉,在长期的耕种和熟化下,形成绿洲潮土和灌漠土,并有大片的盐硷化土壤和风沙土分布。主要的荒漠植物种有梭梭(Halaxylon ammodendron)、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柽柳(Tamarix chinensis)、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等。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棉花等。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科学院临泽内陆河流域综合研究站
  • 地点:甘肃临泽
  • 区域:河西走廊
  • 地理坐标:39°21'N,100°07'E
  • 海拔:1367m
  • 风向:西北风
1.站区概况
2.历史沿革
经过近30年的发展,特别是自2000年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实施以来,一批西部生态环境建设项目以临泽站为平台开展,临泽站得以迅速发展,成为集黑河流域上、中、下游生态系统水、土、气、生综合研究的观测基地和平台。
♦ 1975年建站后,主要进行绿洲边缘防护体系建设、沙漠化防治和监测
♦ 1985-2000年,开展了河西地区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绿洲农业高产栽培技术、风沙土培肥改造、沙产业开发
♦ 2000年以来,以临泽绿洲为主要基地,开展荒漠绿洲农业生态系统 水、土、气、生长期演变和重要生态过程的观测和研究;并充分发挥三所整合后的人才和学科优势,开展以内陆河流域水-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多学科集成研究
♦ 2003年,加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路(CERN)
♦ 2005年,加入中国生态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