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是世行贷款“高等教育发展”项目、“211”工程、“985”行动计画和学校投资,于1998年10月在基础物理中心、物理专业实验教学实验室的基础上,组建和整合成立的。
中心的任务是负责全校本科生的基础物理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
截至2012年5月,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教师和工作人员近40人,共有固定资产约445万元(新建项目),面积超过2500平方米。截至2002年,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 外文名:Physics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 创办时间:1998年10月
- 类别:实验教学中心
- 属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2006年)
- 主管部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
- 现任领导:主任:孙腊珍
-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
历史沿革
1958年,物理教研室成立。
1978年,物理教研室重建。
第一届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

1983年,物理教研室改名为基础物理中心,不仅承担全校的基础物理课程和实验教学任务,同时承担培养研究生的任务。
1998年10月,在基础物理中心(原附设在天文与套用物理系)、物理专业实验教学实验室(原分散附属于物理系和近代物理系的各个教研室)的基础上,组建和整合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2006年4月,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2017年12月,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召开了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範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届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
中心规模
实验平台
截至2012年5月,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承担了全校的本科生的大学物理实验(每学期近3000人),能够开出基础物理实验和部分高级物理实验约160个,多数实验除包含基本内容外,还包含若干灵活性、设计性内容作选做和提高层次,在实验内容上有较强的综合性。
中心建设开放式研究型实验教学平台、物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立了基于数控工具机的学生自主设计工作室、基于电子学元件库的电学综合实验室、基于大数据的宇宙射线实验室等。
教学建设
- 教学课程
截至2012年5月,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承担了物理类、材料类院、高年级本科生的物理实验必修课和相关学科专业的选修课;承担了9个物理类学科,7门物理专业实验教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年平均接受35万人学时。
- 课程体系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打破了力、热、电、光、近代物理封闭的传统物理实验课程体系,注重物理实验的时代性与先进性,提出了与现代科技发展相适应的由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科学小实践组成新的四级物理实验课程体系。同时对基础物理实验和物理学科的专业实验课程进行了统一安排。
实验内容时代性、先进性:注重现代物理实验技术的学习、研究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浓缩。
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建立多元化的教学环境:开创了仿真实验的新教学模式,为实验教学的改革以及改善实验教学环境提供了新的手段。在此基础上营造的多元化教学环境,如虚拟实验远程教学,计算机仿真实验教学,开放性实验,科学小实践,Seminar课等对同一个实验进行各种分段组合,以满足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培养需求,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与水平。
实验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网路化:建立实验教学信息平台,为全校实验教学和远程实验教学服务。实验教学计画、任务、教学过程、成绩、仪器设备等网路化管理,建立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师资力量
截至2012年5月,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教师和工作人员近40人。
据2018年4月中心官网显示,中心拥有全职教师29人、退休返聘6人、兼职教授1人;全职教师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高级实验师5人。
设备资源
截至2012年5月,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共有固定资产约445万元(新建项目),面积超过2500平方米。
截至2017年9月,中心拥有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透镜参数的测量、密度的测量、钢丝杨氏模量的测量、半导体温度计的设计与製作、示波器的使用、迈氏干涉仪、偏振光研究、双光栅实验、光纤感测器、对切透镜的光学实验1、接触角仪、医学物理实验、超声系列实验、空气阻尼测定实验、拉曼光谱、塞曼效应、核磁共振成像、x射线的康普顿效应等方面的实验仪器设备。

建设成果
教学成果
- 质量工程
1998年,“大学物理实验课”被评为教育部首批创名牌课程,与新体系配套的“大学物理实验”教材是教育部面向21世纪第一套大学物理实验教材和国家“九五”立项教材,于2000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并且得到世界银行贷款高等教育项目、“985”工程、“211”工程经费的支持。
2003年,“大学物理实验”被评为教育部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程。
2005-2008年,中心教学团队成员发表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论文42篇。
- 教学成果奖
截至2002年,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
项目名称 | 获奖名称 | 获得年份 |
---|---|---|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for dos) |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1997年 |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for dos) | 中国科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 | 1997年 |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for windows第二部分) | 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学软体二等奖 | 1997年 |
物理学CAI | 安徽省优秀CAI成果一等奖 | 1999年 |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for windows第二部分) | 安徽省优秀CAI成果一等奖 | 1999年 |
大学物理实验的改革与实践 | 安徽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 | 2000年 |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 2001年 |
大学物理实验的改革与实践 | 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 2001年 |
远程大学虚拟物理实验网路课程 | 安徽省多媒体教育软体高教组一等奖 | 2002年 |
物理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 得安徽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 | 2004年 |
多层次研究型物理实验教学在拔尖人才培养中的改革与实践 |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2014年 |
- 教师获奖
2002年2月。课程负责人被教育部、国家基金委评为“在九五期间,在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实施工作中作出显着成绩”的先进工作者。
2002年11月,课程负责人获宝钢教育基金2002年度优秀教师特等奖。
2017年,在第三届华东地区高等学校物理实验课程讲课比赛中,中心赵霞老师获二等奖。
- 会议交流
截至2012年5月,物理实验教学中心1998年以来在全国物理教学大会上作邀请报告10多次,在国际会议作邀请报告8次;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及其远程教学系统在全国250多所大学得到推广、套用,英文版本在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台湾大学等都获得套用。
清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张留碗教授来访

1997年,受英国教育部TLTP的邀请,作为中英交流项目,代表中国(共5人)赴英国交流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套用,报告和演示了“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得到英国各大学领导、专家的称讚。。
1998年,在国际物理教育学会ICPE、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国际套用物理IUPAP组织的赞助下,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功召开了“new technology in physics education ” 的国际会议。美国、英国、义大利、俄罗斯、泰国等20个国家的代表和国内60多所大学代表出席了会议。
1998年,向世界银行评审团汇报物理实验课程体系、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得到世行专家的讚扬,并在全国28所高校世行项目预评估会上推广。
2002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持举办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材《大学物理实验》“和”世界银行贷款建设项目物理实验中心“培训、研讨大会,中国国内144所高校,近300名代表出席会议。
科研成果
2005-2008年,中心教学团队成员主持或承担97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获得科研经费1500万元,发表SCI收录科研论文50余篇。
所获荣誉
2006年4月,获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文化传统
中心任务
负责全校本科生的基础物理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
中心功能
(1)根据全校各院系对基础物理实验的需求面向全校开设基础物理实验通设课程和自行选择、自行设计的开放性实验,起到了夯实基础的作用。
(2)针对理学院各物理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系列实验和部分高级物理实验,起到了强化和扎实专业基础的作用。
(3)高年级本科生利用高级实验的一些条件进行毕业实践和开展大学生研究计画工作,发挥了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
现任领导
主任:孙腊珍
副主任:张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