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战略

(2019-11-14 05:55:29) 百科综合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战略

本书以国情为立足点,以战略为出发点,以政策为落脚点,参照SWOT方法,围绕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社会组织发展进行了相关研究。主要创新点包括:对社会组织发展阶段、发展机遇、发展障碍、时代定位做了独到分析;提出了社会组织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明确了社会组织发展方向与目标;构建了社会组织发展的预期指标体系;对政府在促进社会组织发展中如何正确发挥作用和履行责任提出建议;等等。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国社会组织发展战略
  • 作者:马庆钰 主编 廖鸿 主编
  • 页数:448
  • 出版时间:2015-01
  • 装帧:平装
  • 开本:16

作者简介

马庆钰,法学博士,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社会与文化教研部副主任、社会管理学科带头人。
廖鸿,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正局级),副研究员。

目录信息

第一部分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规划研究总报告
一 引言/001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001
(二)中国社会组织範畴界定/002
(三)研究工作基本原则/005
二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战略要素分析/006
(一)中国社会组织发展阶段/006
(二)中国社会组织发展机遇/008
(三)中国社会组织发展障碍/010
三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战略选择/015
(一)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使命/015
(二)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取向/016
(三)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预期指标/020
(四)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重点/031
四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中的政府责任/033
(一)正确发挥政府领导作用/033
(二)推进官办社会组织改革/035
(三)矫正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走向/037
(四)规範社会组织管理系统/038
(五)实施合理的培育扶持政策/044
(六)建构社会组织法律制度体系/051
第二部分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总体战略研究
一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现状/052
(一)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052
(二)中国社会组织的作用/063
(三)中国社会组织自身的问题/069
二 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机遇与挑战/079
(一)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机遇/079
(二)中国社会组织的时代使命/084
(三)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障碍/089
三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战略方向与预期/101
(一)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价值定位/101
(二)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方向目标/104
(三)中国社会组织发展指标和预期/109
四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主要任务/129
(一)改进和完善社会组织登记备案制度/129
(二)建立社会组织的规範管理系统/132
(三)以良好政策环境支持社会组织/140
(四)矫正枢纽型社会组织发展方向/143
(五)分类推进官办社会组织改革/146
(六)构建适应社会组织发展的法规体系/154
(七)正确发挥政府的组织领导作用/156
第三部分 中国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建设研究
一 混合制下社会组织準入及管理制度/166
(一)对準入及管理机制的突破/166
(二)準入及管理尚存制度缺陷/170
(三)準入及管理制度下一步改革/176
二 社会组织发展中的监管执法制度/180
(一)监管执法上的问题/180
(二)监管执法的改进/191
三 社会组织的治理及其自律/198
(一)外部环境存在的问题/199
(二)内部治理存在的问题/205
(三)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211
(四)社会组织治理的改善/217
四 结论/224
第四部分 中国社会组织相关财税政策研究
一 社会组织相关财税政策综述/227
(一)社会组织财税政策概览/227
(二)社会组织财税政策评价/230
(三)社会组织财税政策改进/231
二 完善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政策/233
(一)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政策概述/234
(二)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国内实践/240
(三)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实践评价/249
(四)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国际经验/255
(五)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政策体系建设/264
三 改进支持社会组织发展的税收政策/270
(一)有关社会组织税收的政策概述/270
(二)现行社会组织税收政策的效果/283
(三)社会组织税收政策的国际经验/288
(四)相关社会组织发展的税收政策改进/310
四 健全支持社会组织的其他财政政策/318
(一)规範施行对社会组织的财政补贴/318
(二)对社会组织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减免/323
第五部分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分类研究
一 不同视角下的中国社会组织分类/326
(一)根据组织性质和目的的分类/326
(二)按照组织活动领域进行的分类/329
(三)中国特色政社关係意义上的分类/330
(四)政治治理意义上的分类/331
二 三类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历程/333
(一)社会团体的分类统计分析/333
(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分类统计分析/350
(三)基金会的分类统计分析/369
三 对三类中国社会组织的比较分析/381
(一)对社会组织分类指标及其活动领域的反思/381
(二)社会组织发展规模的比较/386
(三)社会组织基本数据与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的比较/389
(四)社会组织人力资源的比较与分析/391
(五)社会组织的支持环境/399
四 结论/402
第六部分 关于加快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建议
后 记/421
图2-1 社会组织增长(1990~2012年)/060
图2-2 社团增长(1990~2012年)/060
图2-3 2012年社团服务领域/061
图2-4 基金会增长(2003~2012年)/061
图2-5 民办非企业单位增长(1999~2012年)/062
图2-6 2012年民办非企业单位服务领域/062
图2-7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075
图2-8 根据34国均值预测的社会组织全职雇员人数/115
图2-9 根据17国均值预测的社会组织总支出/117
图2-10 根据17国均值预测的社会组织增加值/119
图2-11 根据17国均值预测的志愿者人数/121
图2-12 根据17国均值预测的社会组织慈善捐款/123
图2-13 社会组织增长总个数的上下限预期和自然增长数/125
图2-14 社会组织人数增长及预测/128
图2-15 社会组织经济总量及预测/128
图4-1 国家财政决算收入及增长速度(2000~2012年)/228
图4-2 国家财政主要支出项目增长趋势(2007~2012年)/229
图4-3 2001~2012年社会组织捐款收入所享受的企业所得税优惠/273
图4-4 2001~2012年社会组织接受社会捐款情况/274
图4-5 2008~2012年社会组织收入情况/274
图4-6 2008~2012年社会组织经营性收入情况/275
图4-7 2008~2012年社会组织经营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275
图4-8 2008~2012年中国社会组织营业税纳税情况/314
图5-1 全国社团职工人数变化/335
图5-2 职工人数变化最大的五个省(市、区)/336
图5-3 全国社团和中央级社团平均职工人数对比/336
图5-4 社团平均职工人数变化最大的五个省(市、区)/337
图5-5 全国社团和中央级社团职工中的女性比例/337
图5-6 全国社团及中央级社团负责人中的女性比例/338
图5-7 35岁及以下社团职工比例/338
图5-8 36~45岁社团职工比例/339
图5-9 46~55岁社团职工比例/339
图5-10 56岁及以上社团职工比例/339
图5-11 社团职工大专以上比重/340
图5-12 全国社团与中央级社团人均固定资产比较/342
图5-13 全国社团的发展与同期经济社会指标的比较/348
图5-14 图5-13的补充说明/348
图5-15 中央级社团的发展与同期经济社会指标的比较/349
图5-16 图5-15的补充说明/349
图5-17 全国民非职工人数历年变化/352
图5-18 全国民非平均职工人数历年变化/352
图5-19 民非职工中的性别分布/353
图5-20 民非负责人数量及其在职工总数中的比重/353
图5-21 民非负责人中的性别构成/353
图5-22 民非中35岁及以下的职工人数历年变化/354
图5-23 民非中35~45岁的职工人数历年变化/354
图5-24 民非中46~55岁的职工人数历年变化/354
图5-25 民非中56岁及以上的职工人数历年变化/355
图5-26 民非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职工人数及比重/355
图5-27 民非中建立党组织情况/356
图5-28 2006~2011年全国基金会增幅/369
图5-29 2005~2011年公募基金会与非公募基金会数量/369
图5-30 基金会职工数量及其变化/370
图5-31 基金会平均职工人数变化情况/371
图5-32 全国基金会职工中的性别分布/371
图5-33 全国基金会负责人数量及其在职工总量中的比重/372
图5-34 全国基金会负责人的性别情况/373
图5-35 基金会中35岁及以下的职工分布/373
图5-36 基金会中36~45岁的职工分布/373
图5-37 基金会中46~55岁的职工分布/374
图5-38 基金会中56岁及以上的职工分布/374
图5-39 基金会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职工的分布/375
图5-40 基金会中建立党组织的情况/375
表:
表1-1 “非营利部门国际指数”的两组指标均值/021
表1-2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定量与定性指标总表/028
表2-1 2012年社会组织职工数、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总额/063
表2-2 社会组织人均固定资产和社会组织增加值占GDP比重/064
表2-3 安徽省2012年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费用支出测算/066
表2-4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元)/074
表2-5 “非营利部门国际指数”的两组相关指标均值/113
表2-6 对全职雇员人数占经济活动人口比重的预测/114
表2-7 2011~2013年中国社会组织总支出测算/116
表2-8 对社会组织总支出占GDP比重的预测/116
表2-9 社会组织增加值占GDP比重的预测/118
表2-10 对志愿者人数占经济活动人口比重的预测/120
表2-11 对慈善捐赠占GDP比重的预测/122
表2-12 社会组织增长总个数预期(万个)/124
表2-13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定量指标及预测/127
表3-1 三个条例的準入门槛比较/170
表3-2 条例关于三类社会组织退出的规定/174
表3-3 改革后的双重管理体制/180
表3-4 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框架/182
表3-5 现行立法赋予登记主管机关的执法手段/183
表3-6 社会组织登记主管机关与银监会的监管比较/185
表3-7 三类社会组织年检内容和效力的比较/188
表3-8 限制性监管与激励性监管的比较/191
表3-9 对社会组织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比较/193
表3-10 相关部门的分工与协调机制/195
表3-11 非营利社会组织与营利组织治理比较/199
表3-12 现行立法限制竞争/200
表3-13 社会组织的法律体系/204
表3-14 现行立法有关社会组织管理人员激励的规定/206
表3-15 现行立法对社会组织管理者义务及利益相关者权利的规定/208
表3-16 现行立法对社会团体信息公开的一般性要求/212
表3-17 对公益性社会组织信息披露的特殊要求/213
表3-18 社会组织评估中信息公开在总评估分值中的占比/216
表3-19 支持型社会组织在社会组织治理中的作用/22
表4-1 广东省2013年政府集中採购目录及限额标準(节选)/239
表4-2 广东省2013~2014年部分社工服务项目公开招标信息/246
表4-3 2013年部分省市区福彩金用于购买公益服务项目的资金及比重/250
表4-4 美国的免税机构分类/289
表4-5 英国对慈善机构和非慈善机构的社会组织的税收政策/297
表4-6 英国向社会组织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299
表4-7 德国社会组织享受税收特惠一览/301
表4-8 德国现行适用于捐款的抵扣税收/302
表4-9 日本社会组织享受税收特惠一览/304
表4-10 日本捐赠者的税收政策一览/305
表4-11 2008~2012年社会组织营业税纳税情况/314
表5-1 社会组织按类别历年变化情况(1988~2011年)/328
表5-2 对中国社团数量的总体估计/330
表5-3 社会团体按类别历年变化情况(2007~2011年)/333
表5-4 社会团体按活动区域历年变化情况(2004~2011年)/334
表5-5 社团分省(市、区)党建情况/341
表5-6 社会团体增加值占GDP比重(2006~2011年)/343
表5-7 全国及中央级社团发展与同期经济社会指标的比较/347
表5-8 社团数量变数间相关分析(2011年)/350
表5-9 社团职工数量变数间相关分析(2011年)/350
表5-10 民非按类别历年变化情况(2003~2006年)/357
表5-11 不同类别民非历年数量与比例变化(2007~2011年)/358
表5-12 民非增加值占GDP比重(2006~2011年)/363
表5-13 民非增加值及GDP增幅比较(2007~2011年)/365
表5-14 民非组织数量增幅与同期经济社会指标的比较/36
表5-15 民非数量变数间相关分析(2011年)/367
表5-16 民非职工数量变数间相关分析(2011年)/367
表5-17 教育类民非数量变数间相关分析(2011年)/368
表5-18 2005~2011年公募基金会与非公募基金会数量/370
表5-19 基金会组织密度/376
表5-20 基金会职工分省(市、区)人均固定资产(2006~2011年)/377
表5-21 基金会增加值占GDP比重(2006~2011年)/378
表5-22 基金会数量增幅与同期经济社会指标的比较/380
表5-23 基金会数量变数间相关分析(2011年)/380
表5-24 基金会职工数量变数间相关分析(2011年)/381
表5-25 社会组织密度/387
表5-26 社会组织变数间相关分析(2012年)/388
表5-27 就业人数的比较/390
表5-28 三类社会组织占城镇就业人员以及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391
表6-1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定量与定性指标/411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