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2021-07-12 19:00:02) 百科综合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阿尔巴尼亚语:Republika Popullore Socialiste e Shqipërisë)为1976年到1991年间在阿尔巴尼亚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1944年,在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的倡议下成立反法西斯民族解放会议,恩维尔·霍查任主席。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西岸,北接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东南邻希腊,西濒亚得里亚海和伊奥尼亚海,隔奥特朗托海峡与义大利相望。海岸线长472公里。1946年1月11日,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1976年12月28日,改称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阿长期坚持阶级斗争,称之为“推动全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对外“不同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调和”。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 英文名称:People's Socialist Republic of Albania
  • 简称:阿尔巴尼亚
  • 所属洲:欧洲
  • 首都:地拉那
  • 主要城市:地拉那
  • 国庆日:1月11日
  • 国歌:《团结在国旗下》
  • 国家代码:RPOSS
  • 官方语言:阿尔巴尼亚语
  • 货币:阿尔巴尼亚列克
  • 时区:东二区
  • 政治体制:民主共和制
  • 国家领袖:恩维尔·霍查、拉米兹·阿利雅
  • 人口数量:1,626,315(1960年)
  • 人口密度:56.6 每平方公里
  • 主要民族:阿尔巴尼亚人
  • 主要宗教:伊斯兰教
  • 国土面积:28,748 平方公里
  • 立法机构:人民大会

简介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阿尔巴尼亚语:Republika Popullare Socialiste e Shqipërisë)为1976年到1990年间在阿尔巴尼亚成立的社会主义政权。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徽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徽
1939年,义大利法西斯军队占领阿尔巴尼亚,1943年,义大利投降,阿又被德国占领。1944年,在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的倡议下成立反法西斯民族解放会议,恩维尔·霍查任主席。1944年11月29日,阿全境解放。
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于1941年创建。恩维尔·霍查为该党领袖。1945年12月,全国第一次普选举行,劳动党获得执政地位。1946年1月11日,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1976年12月28日,改称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阿长期坚持阶级斗争,称之为“推动全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对外“不同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调和”。

地理

面积为2.87万平方公里。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西岸。北接塞尔维亚和黑山(南斯拉夫),东北与马其顿相连,东南邻希腊,西濒亚得里亚海和伊奥尼亚海,隔奥特朗托海峡与义大利相望。海岸线长472公里。山地和丘陵占全国面积的3/4,西部沿海为平原。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
人口:约313.4万。主要民族是阿尔巴尼亚族(98%),希腊族(1.8%),马其顿族(0.1%),其余有黑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族等(0.1%)。全国通用阿尔巴尼亚语。信奉伊斯兰教(70%)、希腊东正教(20%)和罗马天主教(10%)。

历史

自力更生

1976年12月28日,阿尔巴尼亚改称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中阿关係破裂令阿尔巴尼亚的失去了唯一的外部保护者。地拉那对美国和苏联实现关係正常化的呼吁充耳不闻。相反,阿尔巴尼亚与西欧和开发中国家拓展了外交联繫,开始强调自力更生原则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关键。但是,霍查对外部世界小心翼翼的试探激起了阿尔巴尼亚国内要求改革的波澜。当独裁者的健康每日逾下时,要求下放对党的控制与更大的开放的呼声也稍有抬头。为此霍查发动了一系列的清洗运动,解除了国防部长和许多高级将领的职务。一年之后,霍查因经济问题清洗了政府,用年轻人取而代之。
随着霍查的健康情况变差,他开始计画有秩序的接班。他将自己的政策进行制度化,希望挫败他的继任者可能冒险改变他为阿尔巴尼亚开闢的史达林主义道路的企图。1976年12月,阿尔巴尼亚通过实行了第二部战后的史达林主义宪法。这份档案“保证”了阿尔巴尼亚人的言论、出版、组织、结社和集会自由,但是把这些权利从属于个人对整个社会的义务之下。宪法把闭关锁国捧为金科玉律,禁止政府寻求财政援助或贷款,或是与资本主义和修正主义的共产党国家组成合资企业。宪法的序言也吹嘘说阿尔巴尼亚的宗教信仰的基础已经被破除了。
阿尔巴尼亚领导人恩维尔·霍查阿尔巴尼亚领导人恩维尔·霍查
1980年,霍查将拉米兹·阿利雅提为自己的接班人、阿尔巴尼亚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来监视与他长期站在同一战线的同志——穆罕默德·谢胡。霍查首先尝试说服谢胡主动退居二线,但失败之后,霍查安排了一次政治局全会来指责他允许自己的儿子同一个前资产阶级家庭的女儿订婚。谢胡据说于1981年12月18日自杀。但是有怀疑是霍查将他杀害。霍查显然因为害怕报复,清洗了谢胡的家庭成员与他在警察和军队中的支持者。1982年11月,霍查宣布谢胡是外国特务,同时为美国、英国、苏联和南斯拉夫工作,计画对霍查本人进行暗杀。“他像一条狗一样被埋葬了”,独裁者在他的阿尔巴尼亚语版《狄托分子》中写道。
霍查在1983年继续推进他的退隐计画,阿利雅就任阿尔巴尼亚行政部门领导人。阿利雅不断到阿尔巴尼亚各地进行访问,在主要问题上拥护霍查,发表推行新政策的讲话,给年事已高的主席吟诵讚歌。当霍查1985年4月11日去世时,他给阿尔巴尼亚留下的是政治压抑、技术落后、孤立,以及对外部世界的恐惧。阿利雅成功接替了主席职务,两天后成为了法定的劳动党总书记。他适时成为了阿尔巴尼亚媒体上的核心人物,他的标语用深红色大字写在全国的布告版上。

江河日下

在霍查的统治下,阿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人民生活困苦。霍查死后,阿利雅取代了他的职务。他试图维持霍查的路线,但是巨变已经开始,中南欧共产主义的衰落导致了阿尔巴尼亚社会全方面的变化。米哈伊尔·戈巴契夫在苏联上台,带来了新的开放和经济改革政策。美国与欧洲向极权主义政权施压,同时民愤迭起。在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罗马尼亚共产党领导人)在革命中被处决后,阿利雅了解到如不进行改革自己将重蹈其覆辙。他签署了保障人权的赫尔辛基协定(其他国家已于1975年签署)。在学生和工人们的强大压力下他开始允许政治多元化。在阿利雅政府时期举行了共产党在阿尔巴尼亚掌权后的第一次多党制选举。阿利雅的党赢得了1991年的选举。但是很明显改变不会就此停止。在1991年过渡性的基本法之后,阿尔巴尼亚在1998年通过了一部新的宪法,确立了建立在法制和保障基本人权基础上的民主政治制度。
共产党人在新宪法实施后的第一轮选举中仍然保持了对于政权的控制,但是在两个月之后的一场总罢工中下台。一个“救国委员会”接管了政府,但是也于半年后倒台。1992年共产党在选举中被民主党胜出。从一党专政向民主的过渡面对诸多挑战。民主党必须兑现改革的承诺,但是这些改革或者太慢,或者根本没有解决问题。人民在快速繁荣起来的希望未能满足之后感到失望。在1996年的大选中民主党试图赢得压倒性多数,并操纵选举。该届政府因非法传销网路崩溃和大面积的腐败而于1997年下台,导致由前共产党人和国安会幕后插手的全国性无政府状态和骚乱。政府尝试以军事手段镇压骚乱,但是由于武装部队长期以来因政治和社会因素导致的腐败而失败。
1985年,霍查逝世,阿逐步改变其内外政策。1990年,东欧局势动荡,年底,阿也宣布开始实行多党制,国家走上“政治多元化”和“议会民主”的道路,放弃“社会主义专政”,军队、公安、司法、外交等重要部门实行非政治化和非党化。是年三次发生阿公民大规模出逃到义大利、希腊等国的事件,总人数达15万,占全国人口的5%。3月31日举行首次多党选举,产生了第一个多党议会,取消了国名中的“社会主义”和“人民”字样,是为阿尔巴尼亚共和国。

政治

国家机构

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为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唯一政党,一直掌握政权,成为统治阿尔巴尼亚的政治集团。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政治机关有:
最高权利机关人民议会,也是唯一的立法机关。议会闭会期间,人民议会主席团是最高权利机关。政府的名字叫部长会议,是国家最高权利执行机关。1992年,劳动党失去了政权。

意识形态

1960年代中期,阿尔巴尼亚领导人对于急速成长的官僚体制对他们权力的威胁提防甚严。党的纪律开始鬆弛。人民抱怨渎职、通胀和劣质的商品。作家们开始偏离要求艺术与文学作为为政府和党的政策服务的工具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正统。因此,在毛泽东1966年在中国发动文化大革命之后,霍查发动了他自己的文化与意识形态革命。阿尔巴尼亚领导人将重点放在军事、政府官僚体制与经济改革上,为他的史达林主义体制寻求新的支持。当局取消了军衔,重新在军队实施政委制度,取消志愿兵。为了限制“白领作风”,当局还大幅削减了中高级官员的工资,将管理和技术人员赶出办公室,送到工厂和农田做苦工。六名部长被处决,包括法务部长本人在内。农村集体化一直扩张到遥远的山区。另外,政府攻击作家和艺术家异议分子,改革了教育制度,主要是强化了阿尔巴尼亚与欧洲文化的隔绝,目的是为了消除外部影响。
1967年,当局在阿尔巴尼亚发动了一场剧烈的消灭宗教运动,宣布宗教分裂了阿尔巴尼亚民族,使其发展步履维艰。学宣队下到农村,强迫阿尔巴尼亚人停止进行宗教活动。不顾所有的反对,甚至是劳动党党员的反对,在年底以前所有的教堂、清真寺、修道院以及其它宗教设施都被关闭或改成仓库、体育馆和工厂。一项特别命令废止了该国所有主要宗教团体的运营许可证。这场运动在阿尔巴尼亚宣布成为世界上首个无神论国家时到达高潮,被宣扬为恩维尔·霍查的伟大功绩之一。
阿尔巴尼亚传统的以族长制家庭为中心的家族制度在战后的对于族长权威的抑制、农业集体化、工业化、农村向城市移民,以及对宗教的镇压下分崩离析。战后政府大幅改变了阿尔巴尼亚妇女地位。妇女在传统阿尔巴尼亚社会中被看作二等公民,她们承担着大部分家务劳动和农活。二次大战之前,90%的阿尔巴尼亚妇女是文盲,在很多地区被古老的部落法律和习俗看作是动产。在文化和意识形态革命中,党鼓励妇女走出家庭就业,以克服劳动力短缺和消除她们的保守思想。霍查宣称任何蔑视党的妇女权利公告的人都应该被“扔进火堆”。少数民族被强有力地压制。伊利里亚人的民族主义神话甚嚣尘上,将国家问题搞成一堆虚构的人名。

外交

与南斯拉夫关係

阿和邻国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关係不和,两国经常就意识形态和领土问题互相指责。

与中国关係

1976年毛泽东死后不久,霍查开始批评新的领导人以及北京对美国和西欧的实用主义政策。中国的回应是1977年邀请狄托访问北京以及1978年中止援助阿尔巴尼亚的计画。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