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2019-07-28 17:08:08) 百科综合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哲学理论研究机构。原名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它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系统地研究和发展,探讨科学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提出的重大哲学理论问题,研究中国哲学和外国哲学的历史及其发展,研究等分支学科的理论问题、历史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哲学研究所
  • 外文名:Institute of Philosoph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 成立时间:1955年9月
  • 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

科研平台

学技术和社会研究中心
该研究中心成立于l996年3月。宗旨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力优势,运用跨学科方法,开展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研究,使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科技革命相结合,为实施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中心的主要任务是:从事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的基本理论研究;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政策和管理研究;环境、资源、能源、人口等全球性问题研究;国家安全战略研究;有关科学、技术与社会(STS)资料的蒐集、译介、整理;进行谘询服务,开展地区和国际性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等。
截止到2011年,该中心出版了30多部学术着作,主要有《科学技术与社会》丛书、《高科技与人文》丛书、《生态文化》丛书、《科学、技术与社会》丛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託项目、院重点项目和老年科研基金项目成果《科技革命与当代社会》、《当代中国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发展》、《高科技与人文因素》、《科学、技术与社会概论》等。《科学、技术与社会》丛书和《生态文化》丛书分别获得第11届和13届中国图书奖。
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该研究中心是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理论和战略的非实体学术研究和谘询机构,成立于1993年7月。
中心的宗旨是:联合研究社会发展问题的有关专家,实现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文化学、哲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多维综合,立足于中国现代化过程的具体实践,开展对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力图建立中国社会发展理论新学科,成为新学术发展方向的生长点。
主要工作任务是:组织开展关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研究;组织召开关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学术讨论会;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开展谘询、培训服务;编辑出版有关专题的学术专着和期刊。
截止到2011年,完成了对改革开放、社会发展中若干重大问题的研究,承接了联合国有关机构、国家部委、地方政府、以及相关企业的研究项目,有些研究成果对国家决策、以及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良好作用。
套用伦理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套用伦理研究中心于l995年10月成立。中心成立后,在套用伦理学基础理论、政治伦理、经济伦理、环境伦理、生命伦理、科技伦理、媒体伦理和婚姻家庭与性伦理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逐渐形成了一支在中国套用伦理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的学术团队。
《中国套用伦理学》是由该中心编辑出版的大型学术年刊。截止到2011年,由该中心发起组织的每年一次的全国套用伦理学研讨会已举办7届,成为国内套用伦理学界重要的学术活动之一。中心有专职研究员7人,国内特邀研究员40余人,海外特邀研究员6人。
陈瑛、邱仁宗、刘启林担任中心名誉主任,陈瑛、甘绍平曾担任中心主任。中心现任主任为孙春晨,副主任为王延光、龚颖。
东方文化研究中心
该研究中心是研究和实践东方文化的非实体学术研究机构,成立于l997年4月。
主要研究领域有:印度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日本文化、韩国文化,越南文化等。中心主要工作内容有:编辑出版东方文化研究丛书,举办各种类型的学术研讨会,举办专题讲习班、研修班,提供有关的谘询与建议,开展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中心聘请院内外、国内外有关着名学者为特约研究员,黄心川为名誉主任,徐远和、李甦平曾任中心主任,现任主任为孙晶,副主任卞崇道,秘书长王青。
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
该研究中心于l999年11月成立,宗旨是加强对世界文明以及与此相关的国际文化思潮、主要国家文化战略、当代社会发展等问题的研究,研讨我国在新时期、新世纪的文明建设和文化战略,促进学术交流,开展学术讨论,增进中外学者之间的交往和友谊,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中心的具体任务是团结院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开展世界文明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接受委託研究课题,组织各种类型的学术会议,开展学术讨论,举办讲座,接待国外学者,提供谘询和建议等。
中心主办的“世界文明国际论坛”影响较大。截止到2011年,主要科研成果《世界文明大系》,获得了中宣部和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表彰。承担的研究课题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世界文明通论》,包括《文明理论》、《文化战略》、《文明要素》、《当代文明》、《西方文明研究流派》、《中华古代文明》、《中华近现代文明》和《中华少数民族文明》。
文化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00年7月,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江蓝生、冷溶曾经担任理事长,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李德顺曾经担任主任。
研究中心现任理事长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主任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员、哲学所原所长李景源研究员,张晓明研究员、章建刚研究员、李河研究员、贾旭东研究员为副主任。
中心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的研究中心之一,是中国高层次、多学科的综合性文化研究机构。中心以理论研究为基础,以战略研究为中心,以政策研究和谘询服务为两翼,致力于国家和区域文化发展研究。
学术定位是文化发展与文化战略谘询研究,包括文化发展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制度环境研究,以及文化发展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係研究。
研究领域包括:文化发展的基础理论、文化产业与文化发展战略、公共文化服务、文化政策与立法等。
发展目标是:打造卓越的文化研究学术团队,建设国家重要的文化政策与理论研究中心、文化信息和发展谘询研究中心、文化发展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建设成为我国文化研究领域具有良好公信力和重要学术影响力的国家级代表性思想库、智囊团。
中心主要学术成果
1.形成四大《文化蓝皮书》品牌系列,开创了我国文化发展研究的新视野
从2001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每年编纂出版《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07年开始又推出《文化蓝皮书: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和《文化蓝皮书: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09年,我中心与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合作推出了少数民族文化蓝皮书《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报告》,形成了覆盖国内主要文化发展领域、接轨国外文化发展现状的四大《文化蓝皮书》品牌系列。其中《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已经连续出版8本,成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域的重要研究报告,受到各级宣传、文化部门领导和政策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
2.完成了大量高规格课题,树立了我国权威文化研究机构的地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积极开展国内外文化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截止到2011年,主持完成了诸多重要课题,其中包括:“先进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中央领导交办);“中国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国家发改委委託课题);“浙江经验与中国的发展(文化卷)”(浙江省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课题);“北京‘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北京市发改委委託课题);“国家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可行性研究”(文化部委託课题);“国家文化产业促进法研究”(文化部委託课题),等等。中心主要人员参与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起草。中心正在主持或参与的重大课题包括“动漫产业国家基本战略研究”(“扶持动漫产业部际联席会议”委託课题)等。

历史沿革

研究所是中国哲学学科的重要学术机构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历任所长为潘梓年、许立群、邢贲思、汝信(兼)、陈筠泉、李景源,现任所长为谢地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国没有专门的哲学研究机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哲学理论研究的组织领导,中国科学院院务会议决定成立哲学研究所筹备委员会,由潘梓年、胡绳、李达、冯定、杜国庠、杨献珍、艾思奇、金岳霖、冯友兰、赵纪彬等着名学者组成。自1955年开始,经过半年多的筹建,于1955年9月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1977年5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改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即隶属于其下。
哲学研究所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1957年4月,毛泽东主席邀请哲学研究所着名哲学家金岳霖、冯友兰、贺麟等到中南海做客,讨论学术问题。1977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批准因“文化大革命”停刊的《哲学研究》复刊。2002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视察,听取了包括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筠泉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学者的发言,发表了重要讲话。2005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26次集体学习,哲学研究所所长李景源研究员就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与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问题作了讲解,胡锦涛总书记在会后与他进行了亲切交谈。

主要任务

哲学研究所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科技哲学以及文化问题、价值问题、社会发展问题等。哲学研究所形成了办所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研究的优势,以基础理论研究支撑和推动套用对策研究,以套用对策研究促进基础理论研究;充分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创造具有重要社会影响和科学价值的科研成果,培养政治和业务素质高的优秀人才,把哲学研究所建成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充分发挥党中央国务院重要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

历任领导

所 长:
潘梓年(1955~1972年)
许立群(1978~1981年)
邢贲思(1982~1987年)
汝信(1988~1990年兼)
陈筠泉(1990~1998年)
李景源(2002~2008年)
谢地坤(2008~)
副所长:
金岳霖(1955~1984年)
张镛(1956~1959年)
陈冷(1962~1975年)
杨献珍(1964~1978年)
邢贲思(1978~1981年)
汝信(1978~1981年)
李奇(1978~1981年)
孙耕夫(1979~1981年)
齐一(1982~1984年)
刘树勛(1983~1985年)
陈筠泉(1983~1990年)
倪鼎夫(1985~1988年)
李惠国(1985~1988年)
于良华(1988~1994年)
姚介厚(1988~1998年)
傅青元(1991~1998年)
王茂珍(1994~1998年)
李景源(1994~1998年)
李德顺(1998~2005年)
李鹏程(1998~2005年)
邵波(1998~2002年)
葛良志(1999~2005年)
吴尚民(2005~)
谢地坤(2005~2008年)
余涌(2007~)
孙伟平(2008~)
名誉所长:
许立群(1981~2000年)
顾 问:
李奇(1982~)
陈元晖(1982~1995年)
书记:
周宜明(支部书记,1955~1956年,1959年,1961~1962年)
张镛(支部书记,1956~1958年)
余励予(支部书记,1960~1961年)
陈冷(总支书记,1963~1966年)
周平(总支书记,1975~1976年)
许立群(总支书记,1977~1978年)
孙耕夫(总支书记,1978—1982年)
齐一(分党组书记,1982~1984年)
邢贲思(分党组书记,1985~1988年)
傅青元(党委书记,1991~1998年)
葛良志(党委书记,1999~2005年)
吴尚民(党委书记,2005~)
副书记
周宜明(支部副书记,1956~1958年,总支副书记,1963~1964年)
李明(支部副书记,1960~1961年)
王福建(总支副书记,1965~1966年,1978~1979年)
燕宏远(总支副书记,1975~1976年)
杨友吾(总支副书记,1978~1979年)
倪鼎夫(分党组副书记,1983~1988年)
章绍武(党委副书记,1992~1994年)
王茂珍(党委副书记,1994~1998年)
邵波(党委副书记,1998~2002年)

藏馆资源

1995年9月,是哲学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也是哲学所图书馆建馆四十年。随着该所哲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在各届所领导的关怀、众多科研人员参与及图书馆工作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图书馆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形成基础藏书扎实、专业藏书丰富,基本满足科研需求,得到有关专家学者认同的专业图书馆。
该所图书馆1985年7月底藏书184513册(卷)。其中有中文平装书70902册;线装古籍56670册,包括善本书77种,1111册;外文图书 35445册;此外,还藏有国内出版的全部哲学刊物和 300多种世界各地出版的外文哲学刊物。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