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

(2019-11-13 10:27:20) 百科综合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原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的开放性研究机构,成立于1983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先后由翁独健(已故)、吕一燃、马大正、厉声任主任。主要任务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科研改革开放和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继承和弘扬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优秀遗产和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组织和协调本单位及全国边疆史地领域的学术研究。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
  • 原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
  • 成立:1983年

研究任务

中国边疆研究所坚持基础研究与套用研究并重的方针,主要研究方向是:以中国近代边界研究、中国古代疆域研究和中国边疆研究史三大研究系列为内容,重点研究中国近代边界变迁,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历史上治边政策的经验教训,以及中国边疆研究的历史遗产。同时对当代中国边疆地区热点问题、重点问题进行对策性和预测性研究。

下设机构

下设科室

中国边疆研究所下设东北与北部边疆研究室、西北边疆研究室、西南边疆与海疆研究室、疆域理论研究室、编辑部、网路资料室、综合处(下设科研处)7个部门。现有人员3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9人,管理人员3人;在职人员中7人具有正高级职称,9人具有副高级职称,13人具有中级职称。 
继1996、1999年成立“中国边疆历史与社会研究云南工作站”、“中国边疆历史与社会东北工作站”之后,又先后成立了“中国边疆历史与社会研究新疆工作站”、“中国边疆历史与社会研究广西工作站”。在我院直接领导下,成立了“中国历史文化信息中心”、“新疆发展研究中心”、“东北边疆国情调研基地”,均由边疆中心进行日常管理。这些新的科研组织形式,为加速学科建设和发展、为促进利用社会力量开展学术研究、为扩大中国边疆研究所在该学科的优势地位发挥了积极作用。

组织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
参考资料来源

研究生教育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边疆历史繫于2003年成立,现有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5人。2005年中国边疆历史系正式列入研究生院招生计画,至2009年共招收三批硕士研究生。2009年经研究生院批准,中国边疆历史系获得“中国边疆史地”自主设定学科专业的博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正式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方向有中国边疆学理论、中国疆域史、中国海疆历史与现状、周边国际环境与中国边疆等。硕士研究生方向有中国海疆史、西北边疆史、北部边疆史、汉唐边疆史、近代西藏史等。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中国边疆学通论、中国边疆经略史、中国海疆史通论、中国历史地理概论、历代治理边疆政策研究等。

学术园地

中国边疆研究所主办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季刊)是我国边疆史地研究的重要学术园地。“中国边疆研究所网站”及“中国边疆网”为本学科研究提供了资源共享的网路平台。 通过近30年的科研实践,大量科研成果陆续面世,从而对中国边疆史地学科的建设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学术框架更加丰满,并使我们保持了在中国边疆史地学术研究上的领先地位,为中国边疆学的构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历届领导

任数任期主任副主任
第一任
(1983—1986)
翁独健
邓锐龄
第二任
(1986—1994)
吕一燃
马大正
第三任
(1994—2001)
马大正
安京、厉声
第四任
(2001—2012)
厉声
李国强
第五任
(2012—)
邢广程
李大路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