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教育投资社会经济效益

(2021-07-10 09:00:05) 百科综合

教育投资社会经济效益

教育投资社会经济效益亦称“教育投资间接经济效益”、“教育的外部效益”。一国、一地区教育投资引起的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量与教育投资的比较,即教育投资的社会经济产出与教育投入的比较。教育的进行需要投入一定量的人力与物力,其货币表现为教育投资或称教育成本。教育的直接产出是受教育者劳动能力的提高,通常以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的各种熟练程度不同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表示。

这些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投入到社会经济领域后,会引起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教育所引起的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增量抵偿了教育成本以后的余额,即教育投资的社会净收益,教育投资的社会经济产出与教育投入之比,即为教育投资的社会收益率。与物质生产领域投资的经济效益相比,教育投资的社会经济效益具有间接性、迟效性、长效性、多效性等特点,故计量困难。计量时首先要计算出教育投资对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一般有 3 种计算和表示方法:(1)计算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总量中教育所占百分比;(2)计算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增量中教育所占百分比;(3)计算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中教育所占百分比。为此要计算基期与报告期由于教育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的社会总劳动量。依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将社会不同複杂程度的劳动力简化为简单劳动力,找出劳动简化係数,求出社会增加的劳动总量,以说明教育对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对教育投入或教育成本,因统计和计量困难,一般只计算传统的学校教育投资,即普通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中社会与个人直接成本。苏联经济学家斯特鲁米林在 20 世纪 20 年代,依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计量苏联一定时期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美国学者舒尔茨和丹尼森根据生产三要素和人力资本理论,採用国民收入增长余数分析和因素分析,计量美国一定时期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研究和计量教育投资的社会经济效益,可改变人们视教育仅仅为消费和福利的传统观念,充分认识现代教育对现代经济成长和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增加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投资的社会经济效益,促进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对教育领域而言,提高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率,不断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增加教育活力,使教育在规模、结构和发展速度、教育内容、方法和质量上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教育投资社会经济效益的基本途径。从教育外部环境来说,经济、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体制的不断完善,是提高教育投资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