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毛黄堇(植物)

(2021-07-09 23:00:03) 百科综合
毛黄堇(植物)

毛黄堇(植物)

毛黄堇(学名:Corydalis tomentella Franch.)是罂粟科,紫堇属丛生草本植物,高可达25厘米,主根顶端常具少数叶残基。茎花葶状,基生叶具长柄,基部具鞘,叶片披针形,二回羽状全裂;一回羽片疏离,具短柄;总状花序约,具花,先密集,后疏离。苞片披针形,具短绒毛。花黄色,近平展。萼片卵圆形,外花瓣顶端多少微凹,子房线形,具细长的花柱;蒴果线形,种子黑亮,平滑。

分布于中国湖北西部、四川东部至南部、重庆、陕西南部,生长在海拔700-950米左右的岩石缝隙。

毛黄堇的全草入药。味苦,性凉。有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之功效。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毛黄堇
  • 学名:Corydalis tomentella Franch.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门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 :罂粟目
  • :罂粟科
  • 亚科:荷包牡丹亚科
  • :紫堇族
  • :紫堇属
  • :石生黄堇组
  • :毛黄堇
  • 命名者及年代: Franch.,1894

形态特徵

丛生草本,高20-25厘米,具白色而捲曲的短绒毛。主根顶端常具少数叶残基。茎花葶状,约与叶等长,不分枝或少分枝,无叶或下部具少数叶。基生叶具长柄,基部具鞘,叶片披针形,二回羽状全裂;一回羽片5-6对,疏离,具短柄;二回羽片近无柄,卵圆形至近圆形,顶生的较大,约长1厘米,宽1.2厘米,三深裂,侧生的长约5-6毫米,宽5毫米,全缘至2-3裂。
毛黄堇毛黄堇
总状花序约具10花,先密集,后疏离。苞片披针形,长约9毫米,具短绒毛。花梗长5-10毫米,花黄色,近平展。萼片卵圆形,长约1.5毫米,全缘或下部多少具齿。外花瓣顶端多少微凹,无或具浅鸡冠状突起。上花瓣长约1.5-1.7厘米;距圆钝,约占花瓣全长的1/4;蜜腺体约贯穿距长的1/2,末端近渐尖。下花瓣长约1.2厘米。内花瓣长约1厘米,具高而伸出顶端的鸡冠状突起。子房线形,具细长的花柱;柱头2叉状分裂,各枝顶端具2-3并生乳突。蒴果线形,长3-4厘米,被毛。种子黑亮,平滑。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湖北西部(房县、巴东)、四川东部至南部、重庆(奉节、南川、涪陵)、陕西南部(镇坪),生长在海拔700-950米左右的岩石缝隙。模式标本采自重庆的城口。

繁殖方法

苗床整地施肥:苗床整地施肥与大田基本相同,但苗床整地要求畦面土壤更细碎、平整,略成龟背形。
毛黄堇毛黄堇
苗床避雨遮阳:设施的搭建由于毛黄堇种子极细,幼苗出土后忌日光直晒和雨水冲击,因而需搭建避雨遮阳设施。搭建时採用两畦共一棚,按0.8-1.0米插一条长6米的竹片作拱棚骨架,拱棚的两侧及中央横扎3根竹片,以利加固棚架结构,用宽4米农膜盖下层,宽4米遮阳网盖在农膜上,然后用竹片将农膜和遮阳网夹紧。
播种及幼苗培育:毛黄堇播种后约20天开始出苗,一年四季均可播种,半年生栽培多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播种,播种密度为5-10克/米,播种后淋足水份。在整个育苗过程中经常保持畦面湿润,以利幼苗生眭。
幼苗假植营养土配製:稻田土5份,火烧土3份,腐熟农家肥2份,将营养土充分拌匀后,堆沤5-7天后装于营养杯。或将火烧土、精细农家肥平铺于畦面,然后与田土充分拌匀,形成培肥苗床。当幼苗长至4张真叶即可移人营养杯和培肥苗床继续培养,苗床假植规格为10厘米×10厘米。幼苗假植于培肥苗床的生速度比假植于营养杯的快,但在移栽大田时伤根相埘较多。

栽培技术

定植:当幼苗生长至8张真叶以上即可定植于大田,通常于9-11月定植,定植规格为30厘米×30厘米,由于幼苗根系脆嫩,定植时应儘量避免伤根,土壤应适当湿润,并以细土护根,轻轻压实,然后淋洒足量的定根水。
水肥管理:定植15天内,如天气乾燥应每天傍晚淋1次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利于提高成活率和缩短缓苗期,15天以后,结合浇水,隔7-10天施1次複合肥,2个月以后每15天施肥1次。
中耕除草:种植毛黄堇的田地,经过培肥和多次追肥,杂草极易生长,同时土壤表面也易板结,应及时除草和浅松表土。

主要价值

【药名】乾岩矸
【药源】为罂粟科紫堇属植物毛黄堇以全草入药。夏季採集,晒乾用。
【药性】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主流行性感冒;咽喉肿痛;目赤疼痛;‘咳血;吐血;胃热脘痛;肝郁胁痛;湿热泻痢;痈肿疮毒;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克;或泡茶饮;研末,1.5克,每日3次。

濒危原因

物种的分布区缩小和种群数量的减少是导致濒危的主要原因。究其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外界的,即人类活动的乾-扰破坏,对森林的滥砍乱伐、毁林开荒,对植物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利用,是造成植物濒危主要因素;二是该植物本身的内因,即濒危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如遗传衰竭,物种在自然进化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使生存力减退,导致种群数量难以恢复。
野生资源的过度採挖:毛黄堇为民间常用中草药,其药用功效给人们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多年来,各地药农、山区居民等滥挖乱采十分严重,目前市场上的毛黄堇商品几乎都是来源于野生资源,由于人们无节制地、掠夺性地採挖,使毛黄堇的野生资源及其生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原分布地区的资源已临近枯竭,全国的野生资源分布呈缩小的趋势。越是经济落后的地区,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手段也越原始,往往是急功近利,不考虑长远利益,对有经济和药用价值的物种,採取掠夺式的方式直接採集利用,因此,难以保持其种群的增长平衡而陷入濒危境地,使物种濒危的速度加快。
生长环境的破坏:毛黄堇局限分布裸露石山,常生于石缝、石穴中,对环境条件要求比较苛刻。石灰岩生境尤其是森林植被受到严重破坏的石灰岩环境,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持水性能差,比较乾旱,使其天然更新困难,亦成为其濒危的原因之一。由于长期的重采轻造,使森林面积锐减,并导致地区气候变化,降雨量减少以及自然灾害(如旱灾、病虫害等)日益加剧,严重破坏了毛黄堇适宜的生长环境,使毛黄堇野生资源的数量和分布面积越来越少。
自然繁殖率低:生长缓慢在自然条件下,毛黄堇主要以自然分櫱进行营养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方式进行繁衍。其中有性繁殖在野生条件下植株结实较少,每个蒴果内可以形成多粒种子,但这些果实还在未成熟之前,就被虫鸟採食或植株被人工採挖,这样就很难形成成熟种子,即使有少数部分形成了种子,落地后也由于缺乏适宜的生长环境而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因此,在自然状态下毛黄堇通过种子进行有性繁殖是极为困难的,这是毛黄堇自然繁殖率低和野生资源稀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保护对策

3.1增强人们对野生资源及其生境的保护意识通过对毛黄堇生长环境的调查,笔者认为人们对毛黄堇野生资源的过度採挖和对其生长环境的人为破坏是造成毛黄堇濒危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只有增强人们对野生资源和生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完善我国野生生物资源及其生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立毛黄堇的野生资源保护区,减少人为的破坏,才能保证毛黄堇野生资源的更好繁殖。同时,各地药农、山区居民在採挖毛黄堇时,可根据毛黄堇根茎丛生能力的特点,将毛黄堇的根部留下,并覆土盖严。
3.2开展对毛黄堇的繁殖、引种驯化研究今后对野生毛黄堇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考虑需求与自然增长的平衡,应当进行引种驯化、栽培、繁殖的研究,扩大其种群,进而推广大规模生产套用,最终使其脱离濒危状态。迁地保存应当说只是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工作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进行引种驯化、栽培繁殖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它是解决资源永续利用和野生资源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
3.3归化自然
引种繁殖是为了保存其种质、扩大其种群,但在人为环境下并不能完全代替野生环境中处于自然进化历程中的自然种群。在长期栽培状态下,会丧失野生状态所具有的许多遗传特性。通过人工繁殖、栽培野生植物并将栽培后的植株“放生”,让其归化自然,逐渐恢复原始状态,使植物和共生的环境得以再生。
3.4加强对毛黄堇致濒机理的研究珍稀濒危植物除了共同的致濒机理外,每种植物还有其本身的诸多原因。因此必须加强对毛黄堇植物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及致濒机理的研究,并进行人工繁育,根据其机理从生理生化等方面进行保护。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