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编历代咏竹诗丛(套装共2册)》专门收录历代咏竹诗,为增编本。《增编历代咏竹诗丛(套装共2册)》收录时间,起自先秦,迄于清末。《增编历代咏竹诗丛(套装共2册)》收录範围:写竹本身的;以竹起兴写人和事的;有写竹内容之竹处所、竹器物的;写画竹及题竹画的。全书以史分为六编:隋前、唐五代、宋金、元代、明代、清代。时代不详、阙名者附编存之。卷首编列题词,以明录编之义。每编前插题材与竹相关的国画,以增加艺术氛围。
基本介绍
- 书名:增编历代咏竹诗丛
- 出版社: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
- 页数:1735页
- 开本:32
- 品牌:山西人民出版社
- 作者:成乃凡
- 出版日期:2010年9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203069379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增编历代咏竹诗丛(套装共2册)》是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成乃凡,字琢之,自署同竹斋主人。山西省平遥县人。全国先进工作者。历任《平遥小报》副主编、中共平遥县委常委、县政协副主席等职。
办报期间,编写优秀稿件千余篇,先后撰有《一切从读者对象出发》、《每一项报导都要充分体现党的政策》等五篇工作论文,刊登于省级刊物《新闻战士》。经和同志们共同努力,把《平遥小报》办成全国第一流的报纸,编者以双重身份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平遥小报社获国务院颁发的“先进单位”奖状,本人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编者热爱平遥古城,热心探讨平遥古城历史文化,编着有《平遥票号史》、《平遥瓦当》、《历代咏竹诗丛》,并有数丈入编于《平遥古城与民居》等书。同时钟情于竹,有志于倡导和弘扬竹文化,本书就是其于1996年举办以竹为单一主题书画展后的又一成果。
办报期间,编写优秀稿件千余篇,先后撰有《一切从读者对象出发》、《每一项报导都要充分体现党的政策》等五篇工作论文,刊登于省级刊物《新闻战士》。经和同志们共同努力,把《平遥小报》办成全国第一流的报纸,编者以双重身份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平遥小报社获国务院颁发的“先进单位”奖状,本人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编者热爱平遥古城,热心探讨平遥古城历史文化,编着有《平遥票号史》、《平遥瓦当》、《历代咏竹诗丛》,并有数丈入编于《平遥古城与民居》等书。同时钟情于竹,有志于倡导和弘扬竹文化,本书就是其于1996年举办以竹为单一主题书画展后的又一成果。
图书目录
隋前编
张金荣画《竹林七贤))
无名氏
弹歌
无名氏
淇奥
无名氏
竹竿
无名氏
斯乾(录二)
无名氏
黄竹子歌
无名氏
过始宁墅,始宁为汉顺帝时
置县,属会稽郡,野有田庐
日墅,此别墅傍山带江,石
竹如画,尽幽居之美
东方朔
七谏初放(摘句)
嗟伯夷
傅毅
冉冉孤生竹
班固
竹扇诗
崔驷
竹杖颂
有鸾来仪诗(题拟)
曹丕
钓竿行
何晏
冉冉孤生竹
夏侯湛
柯不可摧诗(题拟)
刈琨
答户谌(其五)
贺循
赋得夹池修竹
郭璞
桃枝赞
范泰
九月九日诗
谢庄
竹赞
鲍照
中兴歌十首(之十)
谢朓
秋竹曲
咏竹
咏竹火笼
刘绘
思君诗
范云
寒至不知诗
任防
答刘建安饷杖
虞羲
见江边竹
沈约
咏檐前竹
咏笙
咏筝
咏篪
咏竹槟榔盘
咏竹火笼
团扇歌
何逊
望廨前水竹答崔录事
吴均
绿竹
到溉
饷任新安班竹杖因赠诗
刘孝威
枯叶竹
萧正德
咏竹火笼
萧衍
咏笛诗
庾肩吾
和竹斋诗
萧绎
赋得竹
阴铿
侍宴赋得夹池竹
周弘正
咏班竹掩团扇
张正见
赋得山中翠竹
赋得阶前嫩竹
赋得风生翠竹里应教
江洪
和新浦侯斋前竹
沈满愿
咏五彩竹火笼诗
王玄之
有竹情畅诗
刘孝先
咏竹
许询
竹扇诗
郑丰
中陵四章(之三)
明克让
咏修竹
萧放
咏竹
唐五代编
李长林画《竹溪六逸))
虞世南
赋得临池竹应制
乇绩
阶前石竹
古意六首(录一)
李世民
赋得临池竹
卢照邻
临阶竹
杨炯
竹
陈子昂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
上官昭容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录一)
宋之问
绿竹引
李峤
竹
郭震
春江曲
张说
答李伯鱼桐竹
张九龄
和黄门卢侍御咏竹
孟浩然
洗然第竹亭
李颀
双笋歌送李回兼呈刘四
篱笋
萧颖士
有竹一篇七章
乇维
沈十四拾遗新竹生读经处同
诸公之作
斤竹岭
竹里馆
李白
酬宇文少府赠桃竹书筒
姑熟十咏(录一)
慈姥竹
寻阳紫极宫感秋作
秋浦清溪雪夜对酒,客有唱
山鹧鸪者(摘句)
高适
酬马八效古见赠
咏马鞭
皇甫冉
题竹扇赠别
杜甫
桃竹杖引赠章留后
营屋
苦竹
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
三绝句(录一)
送韦郎司直归成都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
严郑公五首(录一)
严郑公宅同咏竹
……
宋金编
明代编
元代编
下册目录:
明代编
陈谋画《日暮倚竹》
陶安
题鸂鵣竹雀萱塘图
送沈竹泉并序(序略)
竹松二首(录一)
墨竹
次云观尊师竹杖诗韵
张以宁
夜饮醉归赠王伯纯,是日王
德容、程之初同饮
有竹诗为张伯起子玄略作
题曹子益可竹亭
题信州弋阳周竹窗嘉竹图
题石生仲濂所藏李克孝竹木
南窗竹影
竹轩
题边鲁生墨竹为汪大雅
危素
题宋好古墨竹
题赵子昂竹石
竹坡诗
唐肃
云林画竹石
高启
师子林修竹谷
烧笋
略上人房竹
题丛竹图
五坞山五首(录一)
修竹坞
新篁
池亭对竹
爱竹轩为陈维寅赋
题扇上竹枝
赠竹里子
僧舍访吕隐君为学上人题墨竹
茆翁画双竹
魏观
筠椒
刘基
画竹歌为道士詹明德赋
……
清代编
附编
张金荣画《竹林七贤))
无名氏
弹歌
无名氏
淇奥
无名氏
竹竿
无名氏
斯乾(录二)
无名氏
黄竹子歌
无名氏
过始宁墅,始宁为汉顺帝时
置县,属会稽郡,野有田庐
日墅,此别墅傍山带江,石
竹如画,尽幽居之美
东方朔
七谏初放(摘句)
嗟伯夷
傅毅
冉冉孤生竹
班固
竹扇诗
崔驷
竹杖颂
有鸾来仪诗(题拟)
曹丕
钓竿行
何晏
冉冉孤生竹
夏侯湛
柯不可摧诗(题拟)
刈琨
答户谌(其五)
贺循
赋得夹池修竹
郭璞
桃枝赞
范泰
九月九日诗
谢庄
竹赞
鲍照
中兴歌十首(之十)
谢朓
秋竹曲
咏竹
咏竹火笼
刘绘
思君诗
范云
寒至不知诗
任防
答刘建安饷杖
虞羲
见江边竹
沈约
咏檐前竹
咏笙
咏筝
咏篪
咏竹槟榔盘
咏竹火笼
团扇歌
何逊
望廨前水竹答崔录事
吴均
绿竹
到溉
饷任新安班竹杖因赠诗
刘孝威
枯叶竹
萧正德
咏竹火笼
萧衍
咏笛诗
庾肩吾
和竹斋诗
萧绎
赋得竹
阴铿
侍宴赋得夹池竹
周弘正
咏班竹掩团扇
张正见
赋得山中翠竹
赋得阶前嫩竹
赋得风生翠竹里应教
江洪
和新浦侯斋前竹
沈满愿
咏五彩竹火笼诗
王玄之
有竹情畅诗
刘孝先
咏竹
许询
竹扇诗
郑丰
中陵四章(之三)
明克让
咏修竹
萧放
咏竹
唐五代编
李长林画《竹溪六逸))
虞世南
赋得临池竹应制
乇绩
阶前石竹
古意六首(录一)
李世民
赋得临池竹
卢照邻
临阶竹
杨炯
竹
陈子昂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
上官昭容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录一)
宋之问
绿竹引
李峤
竹
郭震
春江曲
张说
答李伯鱼桐竹
张九龄
和黄门卢侍御咏竹
孟浩然
洗然第竹亭
李颀
双笋歌送李回兼呈刘四
篱笋
萧颖士
有竹一篇七章
乇维
沈十四拾遗新竹生读经处同
诸公之作
斤竹岭
竹里馆
李白
酬宇文少府赠桃竹书筒
姑熟十咏(录一)
慈姥竹
寻阳紫极宫感秋作
秋浦清溪雪夜对酒,客有唱
山鹧鸪者(摘句)
高适
酬马八效古见赠
咏马鞭
皇甫冉
题竹扇赠别
杜甫
桃竹杖引赠章留后
营屋
苦竹
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
三绝句(录一)
送韦郎司直归成都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
严郑公五首(录一)
严郑公宅同咏竹
……
宋金编
明代编
元代编
下册目录:
明代编
陈谋画《日暮倚竹》
陶安
题鸂鵣竹雀萱塘图
送沈竹泉并序(序略)
竹松二首(录一)
墨竹
次云观尊师竹杖诗韵
张以宁
夜饮醉归赠王伯纯,是日王
德容、程之初同饮
有竹诗为张伯起子玄略作
题曹子益可竹亭
题信州弋阳周竹窗嘉竹图
题石生仲濂所藏李克孝竹木
南窗竹影
竹轩
题边鲁生墨竹为汪大雅
危素
题宋好古墨竹
题赵子昂竹石
竹坡诗
唐肃
云林画竹石
高启
师子林修竹谷
烧笋
略上人房竹
题丛竹图
五坞山五首(录一)
修竹坞
新篁
池亭对竹
爱竹轩为陈维寅赋
题扇上竹枝
赠竹里子
僧舍访吕隐君为学上人题墨竹
茆翁画双竹
魏观
筠椒
刘基
画竹歌为道士詹明德赋
……
清代编
附编
文摘
题南岳铨德观秋声轩
月明雁叫远,露下蝉号寒。
幽幽草虫泣,索索梧叶乾。
愁人知秋早,听此良独难。
竹君南北美,佩服青琅矸。
天风一披拂,庭宇声珊珊。
灵宫荫老樾,别馆如深山。
心净鑒止水,眼明揖千竿。
虚籁自然奏,有琴不须弹。
世议大可厌,市声无少闲。
不如听君语,竟日帘垂间。
造侄寄人面毛竹杖四
麦秋气清和,槐夏日阴翳。
块然守蓬蒿,何以破昏滞。
肩舆卒辈乏,徒步脚力费。
出门即林丘,散策空梦寐。
剩为犹子怜,遽以此君至。
分明人面目,刻画老根柢。
毛君又一奇,枝干不少异。
想应开一束,妙简得三四。
今晨入吾手,夷险可历试。
芒鞋与周旋,白拂相妩媚。
人生七十稀,况复已过二。
多谢汝扶持,无乃太晚计。
东轩小室即事五首(录一)
卷书坐东轩,有竹甚魁伟。
清风过其间,戛戛鸣不已。
写之以素琴,音节淡如水。
不惜为人弹,临流须洗耳。
盛夏东轩偶成五首(录一)
携簟入深竹,脱巾挂低枝。
无令儿辈觉,更恐俗客知。
清风何故来,口咏渊明诗。
凉冷似太过,还从径中归。
友直轩
友义丧来久,琢磨复谁能。
金钧被採录,绝弃朱丝绳。
直哉少稷甫,一室清于冰。
危坐对书帙,曲几非所凭。
日暮无人来,疏篱上寒藤。
惟有手种竹,挺然得其朋。
风低与雪重,抢地如弗胜。
政使可断折,天姿谅难凌。
物或乱真赝,君其别淄渑。
攘羊而证父,是子乌足称。
所以贵温润,不令见觚稜。
要我细商略,此言有师承。
为张四明作
一生所闻张仲蔚,闭门蓬蒿深几尺。
迩来伐竹声丁丁,手披榛丛待三益。
径中踏破苍苔色,定是幽人芒屦迹。
莫将车边两轮赤,夺此千竿一池碧。
月明雁叫远,露下蝉号寒。
幽幽草虫泣,索索梧叶乾。
愁人知秋早,听此良独难。
竹君南北美,佩服青琅矸。
天风一披拂,庭宇声珊珊。
灵宫荫老樾,别馆如深山。
心净鑒止水,眼明揖千竿。
虚籁自然奏,有琴不须弹。
世议大可厌,市声无少闲。
不如听君语,竟日帘垂间。
造侄寄人面毛竹杖四
麦秋气清和,槐夏日阴翳。
块然守蓬蒿,何以破昏滞。
肩舆卒辈乏,徒步脚力费。
出门即林丘,散策空梦寐。
剩为犹子怜,遽以此君至。
分明人面目,刻画老根柢。
毛君又一奇,枝干不少异。
想应开一束,妙简得三四。
今晨入吾手,夷险可历试。
芒鞋与周旋,白拂相妩媚。
人生七十稀,况复已过二。
多谢汝扶持,无乃太晚计。
东轩小室即事五首(录一)
卷书坐东轩,有竹甚魁伟。
清风过其间,戛戛鸣不已。
写之以素琴,音节淡如水。
不惜为人弹,临流须洗耳。
盛夏东轩偶成五首(录一)
携簟入深竹,脱巾挂低枝。
无令儿辈觉,更恐俗客知。
清风何故来,口咏渊明诗。
凉冷似太过,还从径中归。
友直轩
友义丧来久,琢磨复谁能。
金钧被採录,绝弃朱丝绳。
直哉少稷甫,一室清于冰。
危坐对书帙,曲几非所凭。
日暮无人来,疏篱上寒藤。
惟有手种竹,挺然得其朋。
风低与雪重,抢地如弗胜。
政使可断折,天姿谅难凌。
物或乱真赝,君其别淄渑。
攘羊而证父,是子乌足称。
所以贵温润,不令见觚稜。
要我细商略,此言有师承。
为张四明作
一生所闻张仲蔚,闭门蓬蒿深几尺。
迩来伐竹声丁丁,手披榛丛待三益。
径中踏破苍苔色,定是幽人芒屦迹。
莫将车边两轮赤,夺此千竿一池碧。
序言
我的老家湖南益阳,是举世闻名的竹乡。我的第二故乡山西,并不盛产竹子,却有一位爱竹如命的朋友——成乃凡先生。
益阳举办了多次竹文化节,使传统竹艺、竹业生产、竹的文化艺术和其他经济活动结合起来,在当地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山西的成乃凡先生,爱竹,爱竹诗,爱竹联,爱竹画,爱由竹所引发的一切文化现象,达到了“痴”的程度。他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同竹斋”。他围绕竹,做了多年的书画工艺品蒐集工作。他还千方百计,长年累月地蒐集历代诗入写竹的诗怍,得三千余首,编成名为《历代咏竹诗丛》的专一类书。他为这本“竹诗”,历尽艰辛,废寝忘食,终抵于成。这本书的编成,可以说是成先生多年的心血、精力、时间和举家财力的结晶,是传统文化的盛事,是北方人研究南方独有的竹文化而大有所成的典範。
编竹诗是件冷僻的编辑工作。成先生完成了他的心愿。他不考虑编成后能出版吗?出版后能有众多的读者吗?能齐、能全、能精吗?个人殚竭精力,能有所获吗?对这些,他都在所不计。这种精神,是典型的“竹子精神”:埋头地下,拱开沃土,长出笋来,解脱竹箨,节节拔高,最后才直乾青霄,摇曳于清风微雨、轻岚薄霭中。
我作为成先生的朋友,作为一个爱竹的艺术家,对成先生的精神十分讚赏,祝愿这本咏竹诗集,能为广大读者喜爱,能为广大爱竹的艺术家在创作中参考徵引,能风行,能传播开去,能典藏于千家万户。
在中国的传统诗文创作中,有一个咏物的传统。诗人们往往把自己的思想,附丽于某种事物,而托物咏志,感讽抒怀。在浩如烟海的咏物之作中,大多集中在松、竹、梅、莲,风、花、雪、月上。
益阳举办了多次竹文化节,使传统竹艺、竹业生产、竹的文化艺术和其他经济活动结合起来,在当地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山西的成乃凡先生,爱竹,爱竹诗,爱竹联,爱竹画,爱由竹所引发的一切文化现象,达到了“痴”的程度。他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同竹斋”。他围绕竹,做了多年的书画工艺品蒐集工作。他还千方百计,长年累月地蒐集历代诗入写竹的诗怍,得三千余首,编成名为《历代咏竹诗丛》的专一类书。他为这本“竹诗”,历尽艰辛,废寝忘食,终抵于成。这本书的编成,可以说是成先生多年的心血、精力、时间和举家财力的结晶,是传统文化的盛事,是北方人研究南方独有的竹文化而大有所成的典範。
编竹诗是件冷僻的编辑工作。成先生完成了他的心愿。他不考虑编成后能出版吗?出版后能有众多的读者吗?能齐、能全、能精吗?个人殚竭精力,能有所获吗?对这些,他都在所不计。这种精神,是典型的“竹子精神”:埋头地下,拱开沃土,长出笋来,解脱竹箨,节节拔高,最后才直乾青霄,摇曳于清风微雨、轻岚薄霭中。
我作为成先生的朋友,作为一个爱竹的艺术家,对成先生的精神十分讚赏,祝愿这本咏竹诗集,能为广大读者喜爱,能为广大爱竹的艺术家在创作中参考徵引,能风行,能传播开去,能典藏于千家万户。
在中国的传统诗文创作中,有一个咏物的传统。诗人们往往把自己的思想,附丽于某种事物,而托物咏志,感讽抒怀。在浩如烟海的咏物之作中,大多集中在松、竹、梅、莲,风、花、雪、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