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飞来峰位于在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县城的“酉阳民族师範校”旁边的巷子里,在长入云天的大树的婆娑枝叶中,一座奇特秀丽,极具独特民族风格的土司别墅若隐若现,高耸的亭台楼阁、人工修建的假山沼池、精緻的廊桥、鹅卵石铺成的步道、还有参天的古树,呈现在眼前的完美建筑物,如同一幅秀丽的风景画,历经数百年沧桑岁月,风貌依旧。这就是该酉阳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飞来峰
- 别名:雪洞
- 地址:明弘治年间酉阳宣抚冉舜臣土司
- 建设风格:全由形状各异的乱石垒砌而成
地理位置

飞来峰,明弘治年间酉阳宣抚冉舜臣土司修建,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该县最古老、保留最完整的古蹟之一。
2009年被纳入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土家族古代园林式标誌性建筑物,被人们称为建筑史上的活化石。
历史渊源
飞来峰,又名“雪洞”、“蟾窟”,为明朝弘治年间酉阳第16世土司冉舜臣修建的土司“别墅”,建筑面积176.12平方米,占地面积640平方米,距今有五百多年历史,是目前该县最古老、保留最完整的古蹟之一。
相传,冉舜臣土司因梦见传说中的“广寒宫”,看见宫堂华灯高照、五彩缤纷、仙乐动听、舞女蹁跹。梦醒后,冉舜臣回忆梦中的情景,决定按梦中所见修建一空中楼阁。于是,他召集能工巧匠将用当时防虎用的石块,装饰成云雾和天梯,垒成“雪洞”、“红流”、“翠茸”三座洞穴,因洞壁洞顶凹凸不平,皆以白垩饰之,俨若天然溶洞,以寓作“广寒宫”、“逍遥宫”以及“娱乐宫”。工事落成后,冉舜臣土司及当地民众都认为此建筑来源于天神相助,故名“飞来峰”。峰下的洞内壁上洁白,朝辉夕照,犹如银山白玉,冬暖夏凉,令人心旷神怡,恰似人间广寒宫。
明代土司别墅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这所奇特秀丽的土司别墅便成了土家族、苗、汉人民共同游览的胜地。清末民初,飞来峰内曾设县模範国小,后又设民众教育馆,解放后设定《酉阳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物复甦,县人民政府拨款修缮飞来峰。1982年,酉阳县人民政府公布飞来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飞来峰被纳入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贵宾官邸
飞来峰最初的用途是供酉阳土官娱乐,后来,当时各地政界要员和名人来到酉阳,冉舜臣土司把飞来峰作为接待贵宾下的官邸,飞来峰也在这些名人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酉阳土司别墅

“官味无殊黄柏苦,乡心唯有白鸥知”。在飞来峰楼阁大门两边,两幅对联上的鎏金字型至今清晰可见,这是书法大家、前酉阳直隶州牧赵籓所作,赵籓还为飞来峰题下了另外一句话:“风驰电擎,日出烟消,园内此亭高,二酉云山归眼底;人庆来苏,我惭抚字,阶前生意满,万家忧乐在心头”。
与赵籓同时代的书法名家、前酉阳州判徐桂元,明崇祯东阁大学士文铁庵,国民党司法院院长居正等名流也曾到飞来峰游览,并留有叙记石碑、诗词歌赋,但不少作品已无蹤迹。而且不仅是书法名家,就连许多诗人也曾对它进行过描写.
建筑风格
飞来峰分为主峰和次峰,形如“品”字形,全由形状各异的乱石垒砌而成,主峰离地面约3.5米高,占地面长约15米,上有3间木楼阁,长约12米,宽7米,高约10米。阁楼分上下两层,全木结构,为七脊六坡水重檐式楼阁,画栋雕梁、飞檐翘角,凸显出磅礴气势,宛如云雾之中。其窗欞门楣,雕刻的花草虫鸟栩栩如生,上层门额悬挂鎏金横匾,上书“来熏阁”三字;下层屋宇宽敞,大门上方悬挂有“酉水乐土”字匾,前有迴廊,四周古树参天,小桥碧水,俨然一幅天然画卷。每登楼远眺,则酉阳内外八景,尽收眼底。
酉阳飞来峰

飞来峰假山之下是一个四面通风的“洞穴”,名曰“雪洞”。四周有东西南北拱形洞口,高约1.6米,进洞的另3个洞口上方各有一个约50厘米的通风的小拱形洞口,洞内约20平方米,可摆放2副桌椅,供10余人在内休闲避暑。与主峰相邻,左右另有两个对称的小山峰,形如假山,同样用乱石和钟乳石垒砌而成,分别取名为“红流”、“翠茸”,高约2米。离假山不远处是一处约20平方米的池塘,池塘上建有小石拱桥,小桥的两端各有一石雕的狮子把守。
飞来峰的楼阁用杉木修建,假山洞穴採用天然石块和钟乳石垒砌,环保健康。楼阁、假山和洞穴互为一体,其建造用心良苦,为当时对居家建筑颇有研究的能工巧匠的杰作。另外,在院落里规划处小桥、沼泽、假山、花草、绿树等的配套建设,花园式的建造完全与现代园林式建筑相吻合,成为建筑史上遗留下来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