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清桥位于世界自然遗产江西上饶三清山北部,汾水至风门上山古石蹬道途中庆云峰下,是一座单孔平面花岗石卷砌的石拱桥,桥宽3.3米,高4.1米,长约13米,卷拱直径6.2米。桥建筑于明朝景泰年间(1450-1456),桥的上方有扬清瀑布自危崖间直泻而下,瀑高约10米,宽约5米,沖潭穿岩,从桥下奔腾而过,常年涤荡,激浊扬清,不盈不竭。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扬清桥
- 地理位置:江西上饶三清山
- 景点级别:世界自然遗产江
- 文献:《明史·列传第三十一》
文化含义
扬清桥命名,相传与明代兵败失蹤晚年隐蹤三清山的建文帝有关。据《明史·列传第三十一》载:“黄观,字伯澜,贵池上清溪人…(洪武)二十四年,会试、廷试皆第一。累官礼部右侍郎,…(建文)四年奉诏募兵上游,且督诸郡兵赴援。…(妻)翁氏悉与之持去,急携二女及家属十人,投淮清桥下死。观闻金川门不守,叹曰:‘吾妻有志节,必死。’招魂,葬之江上。命舟至罗剎矶,朝服东向拜,投湍急处死。”黄观死后,朱棣余怒未消,黄氏九族受诛,亲朋受监禁,谪戍者达百余人。明万曆二十四年(1596年),黄观始得昭雪,补謚“文贞”。
主要释义
“扬清”,从词义上解释,是“称扬美德”。三清山作为道教仙山,有寓道教徒修真养性,操持德行,要像流泉飞瀑,激浊扬清;乐天知命,甘为人桥,心境泰然,要像江河湖海一样广博深沉。只有顺应自然,才能其乐无穷。另一方面,激浊扬清,有迎回正道,清除坏的,发扬好的意思。含有抑浊奸臣贼子,弘扬像“景清”那样忠烈不屈,像“黄观”夫妻那样捨生取义的精神,崇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铮铮铁骨脊樑,以延续中华文明血脉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