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屋环游记》是由彼特·道格特执导,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製作的第十部动画电影、首部3D电影。影片在2009年5月29日于美国正式上映。
讲述了一个老人曾经与老伴约定去一座坐落在遥远南美洲的瀑布旅行,却因为生活奔波一直未能成行,直到政府要强拆自己的老屋时才决定带着屋子一起飞向瀑布,路上与结识的小胖子罗素一起冒险的经历。
基本介绍
- 对白语言:英语
- 中文名:飞屋环游记
- 原版名称:Up
- 其他名称:天外奇蹟(台湾),沖天救兵(香港)
- 类型:动画,冒险,喜剧
- 製片地区:美国
- 片长:96分钟
- 分级:PG(美国)
- 出品方:迪士尼/皮克斯工作室
- 製作成本:$175,000,000/estimated
- 影片发行:华特迪士尼影业
- 上映日期:2009年5月13日(坎城电影节)
2009年5月29日(美国)
剧情简介
已经78岁的气球销售员卡尔·弗雷德里克森自小就迷恋探险故事,曾经希望能成为伟大的探险家。当他还是一个孩子,遇到了有着同样梦想的女孩艾丽,他们一块长大并结婚相伴到老。卡尔与老伴艾丽拥有共同的愿望——去南美洲失落的“天堂瀑布”探险。然而,老伴的去世让原本不善言的卡尔变得性格怪僻,更加的沉默寡言起来。这时候,政府计画要在卡尔所住的地方重新建造,而卡尔不愿意离开拥有和妻子美好记忆的屋子。正当政府打算将他送到养老院时,他决定实现他和他妻子毕生的愿望。不过,他并不是打算一个人去,而是和他的屋子一起去,因为卡尔在屋顶上繫上成千上万个五颜六色的氢气球。
当遮掩气球的帐篷掀开时,色彩斑斓的气球全部腾飞起来,将卡尔的屋子平地拨起并共同飞向空中。正当他独自享受这伟大之旅时,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结果他发现他最大的“恶梦”就在屋外——一个过分乐观,自称为“荒野探险家”的8岁小男孩罗素。但一切已为时已晚,卡尔不得不带上小男孩一起踏上这惊险刺激的探险之旅。
Beta《飞屋环游记》剧照图册来源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配音 | 备注 |
---|---|---|
卡尔·弗雷德里克森 Cane Frederiskson | 爱德华·阿斯纳 袁国庆 | 一位退休的气球推销员,被迫离开他和已故的妻子一起建立起来的家 |
罗素 Russel | 乔丹·长井 蔡佳伟 | 一个过度热情和不停说话的8岁少年 |
查尔斯·穆兹 | 克里斯托弗·普卢默 戴学庐 | 科学家,发誓要证明别人的错误 |
道格 Dug | 鲍勃·彼德森 翟巍 | 查尔斯·穆兹驯养的狗队的成员 |
Beta | 戴尔里·林多 倪康 | 是一只强壮兇恶的罗特韦尔犬 |
Gamma | 杰罗梅·兰福特 海帆 | 粗鲁而又蛮横的斗牛犬 |
Alpha | 鲍勃·彼德森 程玉珠 | ---- |
Construction Foreman Tom | 约翰·拉岑贝格 | ---- |
Newsreel Announcer | 大卫·凯耶 海帆 | 播报冒险新闻的播报员 |
幼年艾莉 | 艾丽·道克特 王籽苏 | 一个拥有梦想的小女孩 |
幼年卡尔 | 杰瑞米·利瑞 佘吴斌 | 迷恋探险故事的男孩 |
Police Officer Edith | 米凯·麦高万 严丽祯 | ---- |
Construction Worker Steve | 丹尼·曼 胡平智 | ---- |
Nurse AJ | 杰斯·哈梅尔 程玉珠 | 看护员 |
Omega | 乔什·库雷 | ---- |
Campmaster Strauch | 彼特·道格特 | ---- |
职员表
製作人 | 监製 | 导演 | 副导演(助理) | 编剧 | 配乐 | 剪辑 | 选角导演 | 配音导演 | 艺术指导 |
---|---|---|---|---|---|---|---|---|---|
乔纳斯·里维拉 | 约翰·拉塞特 安德鲁·斯坦顿 | 彼特·道格特 | 鲍勃·彼德森 | 彼特·道格特 鲍勃·彼德森 托马斯·麦卡锡 | 迈克·吉亚奇诺 | Kevin Nolting | Natalie Lyon Kevin Reher | 胡平智 | 里奇·涅尔华 |
角色演员介绍
- 卡尔·弗雷德里克森演员:-配音:爱德华·阿斯纳一位退休的气球推销员,他被迫离开他和已故的妻子艾丽一起建立起来的家。不过他不想搬到老人院去,于是卡尔採取了行动。他把成千上万的气球系在屋顶上,连同地基一起飞向了空中,他向着南美飞行,要履行他多年前对妻子作出的承诺。
- 罗素演员:-配音:乔丹·长井一个过度热情和不停说话的8岁少年。他参加了野外探险者协会,并全副武装参加挑战野外生存的露营活动,他的全部户外生存知识都来自于书本,他唯一的野营经验是在他家里的客厅。他把卡尔当成了帮助对象,他作为不知情的偷渡者开始了自己的真实户外探险,他的冒险梦想开始付诸于现实。
- 道格演员:鲍勃·彼德森查尔斯·穆兹驯养的狗队的成员,是一只可爱的金毛犬,生活在野外的天堂瀑布。和其他的狗一样,它也配备着高科技项圈,能把自己的思想转化成语音。但是道格受尽讥讽与嘲笑。道格身负特殊的使命进入丛林中,意外地发现了那只跟随在卡尔和罗素身后的大鸟。
- 凯文演员:-种极为罕见的,13英尺高但不会飞的鸟。有着灿烂耀眼的彩色羽毛和修长而灵活的颈部,动作异常快速和灵活,以世界上最为隐蔽遥远的天堂瀑布为栖息地。卡尔和罗素遇到这只鸟后,罗素根据它们相同的牙齿特徵给它起了凯文的名字。儘管它总是想吞掉卡尔的东西,但这并没妨碍它和罗素成为好朋友。
- 查尔斯·穆兹演员:克里斯托弗·普卢默多年前,英俊的他被迷茫的美国公众视为希望的灯塔,鼓舞了大量的冬粉,包括正当青春年少的卡尔和艾丽。他乘坐自行设计的大艇多次週游全球发现了世界各地的宝藏,还有令人惊讶的科学发现。但是,当他南美洲带回一种高达13英尺的动物骨骼时,却没得到科学界的认可,名声扫地。但发誓要证明自己和带回活标本。
- Alpha演员:鲍勃·彼德森狗群的领导者,是一只长相兇恶,黑色毛皮的杜宾犬。查尔斯·穆兹赋予了它至高无上的权力,没有人敢质疑它。
- Beta、Gamma演员:戴尔里·林多、杰罗梅·兰福特Beta是一只强壮兇恶的罗特韦尔犬,是Alpha的中尉,助手Gamma是粗鲁而又蛮横的斗牛犬。
音乐原声
专辑信息 | 原声曲目 | |
---|---|---|
Up 飞屋环游记 专辑类型:原声带、影视音乐 语种:英语 艺人:Michael Giacchino 唱片公司:Walt Disney Records/Pixar 发行日期:2009年05月26日 ![]() | 1、《Up With Titles》 2、《We're In The Club Now》 3、《Married Life》 4、《Carl Goes Up Michael》 5、《52 Chachki Pickup》 6、《Paradise Found》 7、《Walkin' The House》 8、《Three Dog Dash》 9、《Kevin Beak'n》 10、《Canine Conundrum》 11、《The Nickel Tour》 12、《The Explorer Motel》 13、《Escape From Muntz Mountain》 14、《Giving Muntz The Bird》 15、《Stuff We Did》 16、《Memories Can Weigh You Down》 17、《The Small Mailman Returns》 18、《He's Got The Bird》 19、《Seizing The Spirit Of Adventure》 20、《It's Just A House》 21、《The Ellie Badge》 22、《Up With End Credits》 23、《The Spirit Of Adventure》 24、《Carl's Maiden Voyage (Sound Effects)》 25、《Muntz's Dark Reverie (Sound Effects)》 26、《Meet Kevin In The Jungle (Sound Effects)》 |
(参考资料)
幕后花絮
- 《飞屋环游记》是继《超人总动员》后皮克斯第二部以人类为主角,并被定为PG级的影片。
- 《飞屋环游记》是皮克斯製作的卡通片中,自2003年《海底总动员》之后,第一部非2.40:1高宽比的电影。
- 在迈克·吉亚奇诺製作音乐的影片里,《飞屋环游记》是第一部非布拉德·伯德导演的电影,此前的作品都是两人合作。
- 《飞屋环游记》是坎城电影节历史上第一部动画电影、第一部3D电影作为开幕式影片。
- 导演彼特·道格特在创作本片的时候参考了以下作品:《青蛙卡米特布偶秀》;宫崎骏的动画如《风之谷》、《千与千寻》、《幽灵公主》等;迪士尼的早期动画如《小飞象》、《小飞侠》、《绿野仙蹤》等。事实上《绿野仙蹤》对整个创作组影响最深,他们费了很大劲才让本片不那幺像《绿野仙蹤》。
- 电影里罗素和卡尔谈论家庭的时候,参考了1970年的电视剧《玛丽·泰勒·摩尔秀》的对白。此剧讲述的是都市女性的故事,也是《欲望都市》、《绝望主妇》等片的启蒙。
- 罗素这个角色是皮克斯第一次启用亚裔配音演员,他是日美混血乔丹·长井。
- 影片开始时,卡尔缓缓醒来,他的床边有几个药瓶,其中一个上面写着“Luxo”,这个其实是皮克斯片头那个跳跳灯的名字。
- 影片里出现的仙境瀑布虽然在现实里并不存在,但实际上影片主创是参考了世界上最高的瀑布,即委内瑞拉的安赫尔瀑布来进行创作。
- 当卡尔看着电视,而罗素敲门的时候,他是在看家庭购物频道。
- 道格的那些“点”的形状很有意思,它的整个尾巴、背部和头部在一条直线上。而他的姿势与迪士尼动画《米老鼠》里的宠物狗布鲁托有相同之处,此外,道格的毛色也是借鉴布鲁托的。
- 按照约翰·拉岑贝格在每一部皮克斯影片中都会给一个角色配音的传统,这一次约翰·拉岑贝格给一个和卡尔吵架的工人配了音。
- 在某些剧院里,放映正片之前还放映了特别製作的短片《暴力云与送子鹳》。
- 卡尔的屋子第一次升空的时候,在地面上一个看屋子升起来的小女孩家中出现了《顽皮跳跳灯》中的小球以及《玩具总动员》中的披萨星球卡车。而“A113”也作为了法庭的代号出现。这个号码其实是皮克斯的导演在加州艺术学院工作的时候的工作室号码。这三个元素几乎在每部皮克斯的影片里都出现过。
- 查尔斯·穆兹的狗队里,除了道格,其余的狗都是以希腊字母来命名的。
- 卡尔闹钟上的数字是芝加哥字型——这是皮克斯为了纪念苹果公司而设定的,因为苹果电脑使用的第一种字型就是芝加哥字型。
- 影片里出现的飞行员小狗所讲的广播和《星球大战》里出现的一样,但是“红色中队”变成了“灰色中队”,意思是狗是色盲。
- 卡尔的形象糅合了斯宾塞·屈塞、沃尔特·马修两个演员,以及大街上常见的普通老爷爷的形象。
- 电影结尾时出现的Fenton's Ice Creamery,在现实当中是存在的,两个工厂都在加州,也都靠近皮克斯的爱莫利维尔总部。对于这幺大的广告,迪士尼和皮克斯却没有要求任何回报。
获奖记录
年份/届数 | 奖项 | 类别 | 结果 | 受奖者 |
---|---|---|---|---|
2010/第67届 | 金球奖 | 最佳原创音乐 | 获奖 | 迈克·吉亚奇诺 |
最佳卡通片 | 获奖 | 彼特·道格特、鲍勃·彼得森 | ||
2010/第37届 | 安妮奖 | 最佳动画长片 | 获奖 | 彼特·道格特、鲍勃·彼得森 |
最佳动画导演 | 获奖 | 彼特·道格特 | ||
最佳动画效果 | 提名 | Eric Froemling | ||
最佳动画角色 | 提名 | Daniel Nguyen | ||
最佳动画设计 | 提名 | Daniel Nguyen | ||
最佳动画音乐 | 提名 | 迈克·吉亚奇诺 | ||
最佳动画分镜 | 提名 | Ronnie Del Carmen、Peter Sohn | ||
最佳动画剧本 | 提名 | 彼特·道格特、鲍勃·彼得森、托马斯·麦卡锡 | ||
2010/第63届 | 英国电影学院奖 | 最佳动画长片 | 获奖 | 彼特·道格特、鲍勃·彼得森 |
最佳音乐 | 获奖 | 麦可·吉亚奇诺 | ||
最佳声音 | 提名 | Michael Silvers、Tom Myers、Michael Semanick | ||
最佳原创剧本 | 提名 | 彼特·道格特、鲍勃·彼得森、托马斯·麦卡锡 | ||
2010/第82届 | 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动画长片 | 获奖 | 彼特·道格特、鲍勃·彼得森 |
最佳配乐 | 获奖 | 迈克·吉亚奇诺 | ||
最佳影片 | 提名 | 乔纳斯·里维拉 | ||
最佳原创剧本 | 提名 | 彼特·道格特、鲍勃·彼得森、托马斯·麦卡锡 | ||
最佳音效剪辑 | 提名 | Michael Silvers、Tom Myers |
幕后製作
卡尔的形象塑造
影片里的卡尔和艾丽,实际都来源于乔·格兰特一个人。从某种层面来说,他折射了卡尔的妻子艾丽的形象,对于生活充满了活力,总是寻找新事物,并且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他给予《飞屋环游记》最大的影响则是他的怪癖,他的体态,还有他对待自己的方式。
卡尔的脸被设计成一个正方形,是製作组故意安排的,这跟卡尔的个性有关。因为卡尔的性格跟乔·格兰特有一些不一样,他很坚持,而且很古板,所以这个造型很适合他的性格。他在过去的五十年里都吃一样的早餐,过一样的生活,他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日程计画。
罗素的形象塑造
罗素基本上没有脖子,製作组在想办法赋予他活力时,发现眼睛位置的微妙变化,在他的脸上鼻子和嘴巴的细微变化,可以让他显得衰老或者年轻;在需要体现出他的下巴,同时还要使他加具有蛋状的卡通效果时,製作组强调了面部和下巴的动作,好像是突然间,他的脸就和他的身体分离开了。
对于罗素的声音,製作组在美国各地面试了450个孩子后,确定七岁的新人乔丹·长井是最合适的人选。乔丹·长井只是陪同哥哥来应聘并朗读台词的。儘管乔丹·长井不是来面试的,但製作组喜欢他的声音。在乔丹·长井谈论柔道、钢琴课等时,他婉转的用词和他说话的方式很有趣,这和罗素这个角色很相配。这是製作组被乔丹·长井吸引的原因之一。
製作发行
製作公司
1. 华特·迪士尼影片公司 (美国) | 2. 皮克斯动画工作室 (美国) |
上映日期
国家、地区 | 上映、发行日期 |
---|---|
法国 | 2009年5月13日(坎城电影节) |
美国 | 2009年5月16日(好莱坞,加州)(首映) |
智利、哈萨克斯坦、俄罗斯 | 2009年5月28日 |
加拿大、美国 | 2009年5月29日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埃及 | 2009年6月3日 |
科威特 | 2009年6月4日 |
哥伦比亚、墨西哥、乌拉圭、委内瑞拉 | 2009年6月5日 |
阿根廷、乔治亚、黎巴嫩、秘鲁、泰国 | 2009年6月11日 |
厄瓜多、巴拿马、罗马尼亚 | 2009年6月12日 |
乌克兰 | 2009年6月18日 |
马达加斯加 | 2009年6月19日 |
法国 | 2009年7月12日(巴黎电影) |
越南 | 2009年7月17日 |
以色列 | 2009年7月23日 |
多哥 | 2009年7月24日 |
瑞士 | 2009年7月29日(法语区) |
法国、印度尼西亚 | 2009年7月29日 |
西班牙、中国香港 | 2009年7月30日 |
中国台湾 | 2009年7月31日 |
中国大陆 | 2009年8月4日 |
克罗地亚 | 2009年8月6日 |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新加坡 | 2009年8月7日 |
葡萄牙 | 2009年7月13日 |
菲律宾 | 2009年8月19日 |
捷克共和国、马来西亚 | 2009年8月20日 |
立陶宛 | 2009年8月21日 |
冰岛 | 2009年8月26日 |
斯洛伐克 | 2009年8月27日 |
澳大利亚 | 2009年9月3日 |
巴西 | 2009年9月4日 |
荷兰 | 2009年9月6日(阿姆斯特丹)(首映) |
希腊、纽西兰 | 2009年9月10日 |
印度 | 2009年9月11日 |
突尼西亚 | 2009年9月14日 |
瑞士 | 2009年9月17日(德语区) |
奥地利、德国 | 2009年9月17日 |
斯洛维尼亚 | 2009年9月24日 |
保加利亚 | 2009年9月25日 |
丹麦 | 2009年10月2日 |
比利时、荷兰 | 2009年10月7日 |
芬兰、英国、爱尔兰 | 2009年10月9日 |
匈牙利、义大利 | 2009年9月16日 |
波兰、瑞典、土耳其 | 2009年10月15日 |
日本 | 2009年10月25日(东京国际电影节) |
阿根廷 | 2009年11月7日(三维版)(马德普拉塔电影节) |
叙利亚 | 2009年11月19日 |
西班牙 | 2009年11月21日(瓦伦西亚不安电影节) |
美国 | 2009年11月21日(丹佛电影节) |
日本 | 2009年12月5日 |
美国 | 2010年2月7日(圣塔芭芭拉电影节) |
澳大利亚 | 2015年3月21日(皮克斯电影节) |
影片评价
影片里有孩子也有老人,有代沟也有融合,有梦想也有失落。其实电影的结构并不複杂,两个主人公从对立到融合是电影中惯用的伎俩,而3D技术在这部卡通片中的作用更多的是使画面更好看。就是这些简单元素的包装组合最终却呈现出了一部不简单的电影。84分钟有泪有笑的冒险旅程不仅逗笑了孩子,也惹哭了大人——大人说,这电影里有他们的童年。(《北京晚报》评)
影片的画面一如既往地出色,无论是都市的高楼大厦还是南美的热带丛林,在3D技术的支持下,都凹凸有致异常养眼。纵观全片,幽默、温情、惊险全都展现了出来,也只有皮克斯才能在一部电影里均衡地展现出所有动人的元素。(《新京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