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中国生物工程杂誌

(2019-12-21 11:44:35) 百科综合
中国生物工程杂誌

中国生物工程杂誌

《中国生物工程杂誌》创刊于1976年,月刊,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主办的型专业核心学术刊物。

据2019年4月期刊内页显示,《中国生物工程杂誌》编辑委员会拥有委员61人、顾问17人、编辑3人、主任1人、副主任3人、主编1人、副主编7人、编辑部主任1人。

据2019年4月22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生物工程杂誌》总被下载1754091次,总被引62041次,出版文献共7400篇,(2018版)複合影响因子为0.940,(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625。 据2019年4月22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生物工程杂誌》载文量为4508篇,基金论文量为2931篇,被引量为37232次,下载量为161688次,2015年影响因子为4508。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中国生物工程杂誌
  • 外文名称:China Biotechnology
  • 语言:中文
  • 类别:生物科学类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中国生物工程学会
  • 编辑单位:《中国生物工程杂誌》编辑部
  • 创刊时间:1976年
  • 出版周期:月刊
  • 国内刊号:11-4816/Q
  • 国际刊号:1671-8135
  • 邮发代号:82-13
  •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 现任主编:陈志南
  • 属性:中文核心期刊、CSCD、CA、JST

办刊历史

1976年,《遗传工程产考资料》创刊,不定期出版(内部刊)。
发刊词发刊词
1980年,该刊共出版了十一期、增刊四期、目录索引二期。
1981年,该刊油印刊改为铅印出版,并将原《遗传工程产考资料》更名为《遗传工程》季刊。
1986年,该刊刊名从第02期开始由《遗传工程》更名为《生物工程进展》。
1987年,该刊刊期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2002年,该刊刊名由《生物工程进展》更名为《中国生物工程杂誌》。
2003年,该刊刊期由季刊改为月刊。
2014年12月,该刊成为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 期刊定位
生物工程领域学术交流园地;生物技术产业化主流传播媒介。
  • 主要栏目
《中国生物工程杂誌》重点栏目:研究论文、技术与方法、综述、行业分析、智慧财产权、专家论坛、发展战略、评论、产业报导、研究简报、展会报导等。
  • 主要内容
生物工程及相关领域,包括人类健康与生物技术、农业发展与生物技术、生化工程与生物加工、生态环境与生物技术、海洋与水产生物技术、生物技术产业化和商品化等。
  • 读者範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大型医疗机构,製药、化工、轻工食品、农业、环境、海洋等领域的生物技术企业与相关仪器试剂生产经营单位,以及生物技术政府管理部门、学术团体。
  • 该刊特色
承办和协办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的会议,利用学会资源为期刊组织稿件和专辑,利用学会会议推广和宣传期刊。

人员编制

据2019年4月第03期期刊内页显示,《中国生物工程杂誌》编辑委员会拥有编委61人、顾问17人、编辑3人。
《中国生物工程杂誌》编委会名单
职务名单
编辑
张恬
寿景依
陈子毅
顾问
陈竺
丁勇
范云六
侯云德
匡达人
刘树森
刘新垣
陆师义
莽克强
毛桂震
孟广震
盛祖嘉
陶其敏
翁延年
吴志纯
许智宏
薛攀皋
委员
曹雪涛
曹竹安
陈惠鹏
陈受宜
陈永福
陈章良
陈志南
程京
杜冠华
高福
顾红雅
贺福初
洪国藩
胡庚熙
黄薇
黄大昉
金城
金奇
康乐
李松
李向明
李校堃
李亦学
林敏
刘谦
刘斌
卢圣栋
陆祖宏
骆清铭
马大龙
马清钧
马树恆
麦康森
潘爱华
屈冬玉
阮力
邵荣光
沈岩
沈心亮
苏荣辉
孙其信
唐克轩
童光志
万向元
王宇
王宏广
王小宁
相建海
杨焕明
杨胜利
应汉杰
喻树迅
赵春华
赵南明
郑兆鑫
敖翼
朱祯
朱立煌
欧阳平凯
朱玉贤
Shuliang Cui(澳)David D. Ho(美)

学术交流

2017年11月24至26日,为顺应形势的发展需要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为展示植物育种与生物技术的科研成果,促进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探讨植物育种与生物技术新思路、新方法,提升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该刊在昆明市主办了“2017全国植物育种与生物技术套用研讨会”。
2018年7月27日至29日,旨在为业内同行提供产学研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分享研发与产业化经验,探讨植物生物育种技术新思路、新方法,提升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该刊在内蒙古自治区举办了“2018年全国植物育种与生物技术研讨会”。
2019年4月13日至4月16日,为探讨植物育种与生物技术新思路、新方法,提升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交流学术成果,该刊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联合举办了“2019全国植物育种与生物技术研讨会”。

办刊成果

出版发行

发行範围
覆盖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台湾地区,海外的有关大学、研究机构、图书馆的订户,和中国国外建立有广泛的刊物交换联繫。
据2019年4月22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生物工程杂誌》出版文献共7400篇。
据2019年4月22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生物工程杂誌》载文量为4508篇,基金论文量为2931篇。

影响因子

据2019年4月22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生物工程杂誌》总被下载1754091次,总被引62041次,(2018版)複合影响因子为0.940,(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625。
据2019年4月22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生物工程杂誌》被引量为37232次,下载量为161688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中国生物工程杂誌》影响因子为0.58,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第2396名,在生物学科类排名(93种)中排第49名。

收录情况

该刊被以下资料库收录
上海图书馆
美国化学文摘(CA)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知网资料库收录期刊
万方数据—数位化期刊群收录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资料库(CSCD)
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资料库(日)(2018)
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
CSCD中国科学引文资料库来源期刊(2017年-2018年度)(含扩展版)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

期刊荣誉

该刊为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刊。
2015年、2016年、2017年,该刊连续获得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科技期刊排行榜三等奖。
2015年版、2016年版、2017年版,该刊连续三年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综合评价总分”在生物工程类期刊中排名第一。

传统文化

办刊宗旨

反映生物工程学科的学术水平与发展动向,报导该学科重大研究成果与进展,推进生物工程领域的学术交流,引导研究人员的科研活动与研究方向,传播生物技术新理论与新技术,促进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化。

发刊贺词

1986年,谈家桢(原国际遗传工程和生物工程中心科学顾问、上海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曹天钦(原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陆宇澄(原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科委主任),为《生物工程进展》更名发刊贺词。
创刊题词创刊题词

封面演变

《中国生物工程杂誌》 期刊封面演变过程如下:
《中国生物工程杂誌》 期刊封面文化《中国生物工程杂誌》 期刊封面文化

现任领导

据2019年4月第03期期刊内页显示,《中国生物工程杂誌》编委会领导名单如下
职务名单
主编
陈志南
主任
杨胜利
编辑部主任
张宏翔
副主任
沈建忠
苏荣辉
马树恆
副主编
高福
应汉杰
朱祯
林敏
陈惠鹏
麦康森
金城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