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创建于1957年,是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中国小德育工作优秀案例单位、教育部全国百所重点联繫学校之一、全国绿色学校、全国中国小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範学校、安徽省重点中学、安徽省首所示範高中、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推荐资质学校、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画”推荐资质学校、复旦大学“望道计画”推荐资质学校。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 地区:安徽省马鞍山市
- 类型:中学
- 建于:1957年
简介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创建于1957年,是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中国小德育工作优秀案例单位、教育部全国百所重点联繫学校之一、全国绿色学校、全国中国小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範学校、安徽省重点中学、安徽省首所示範高中、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推荐资质学校、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画”推荐资质学校、复旦大学“望道计画”推荐资质学校。
学校占地240亩,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现有58个高中教学班。校园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学校举办有“创新人才实验班”、“国际班”、开展有AFS项目、新加坡留学项目等对外交流教育项目。
学校办学成果丰硕,先后荣获国家级表彰21项和省级表彰20项,被省教育厅讚誉为“城市中学一枝花”。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先后有伍健、王亚伟、秦敏、姜韬等4位省高考文、理科状元,近百名学生保送进入国内外名校;参加国家、省级学科竞赛获一、二等奖800多人次,其中有国际奥林匹克金牌和理论特别奖得主周沛;作为省体育传统项目(田径)学校,学生除取得田径类优异成绩外,还多次获得健美操、武术、定向越野、篮球、桌球、羽毛球等比赛的好成绩;秉承“厚德、励学、敦行”校训,坚持办好校报校刊《群星报》《雏鹰》、校园电视台、广播站、英语角、中学生业余党校、二中文化讲坛、校园文化艺术节、“感动校园人物(集体)”评选表彰等一系列活动,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独具特色的育人环境使二中学子具有了视野开阔、个性活泼、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特点。
学校拥有一支思想过硬、吃苦耐劳、学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他们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学术素养培养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在职教师中,有特级教师11人,市学科带头人6人,市骨干教师27人,15位教师具有硕士学位。近年来,19位教师先后取得省“教坛新星”称号,10多位教师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中学课堂教学大赛,7位教师荣获一等奖,100多位教师主持和参与了国家和省级立项课题研究。
新时期的马鞍山二中正在以“办人民满意的二中”为宗旨,坚持实施人才强校、质量立校、文化兴校等三大战略,积极探索一条具有二中特色的高质量的办学之路,努力把二中办成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
光荣事迹
马鞍山二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大胆探索改革创新,教育教学环境宽鬆。我校长期坚持“全面发展、最佳化个性、培养特长”的办学目标,走“以德育为核心、一体两翼五基地”的办学路子,构建了“2311”素质教育模式(“品学双优”;“会英语会话、会电脑操作、会人际交往”;“具备一个健康的心理和一副健壮的体魄,具备一样特长或一种技能”,共七项指标,简称“2311”),并採取“一证五卡”的方式激励学生努力实现上述指标。在此基础上,我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荣获“全国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学校”、“全国中国小物理学科教改‘金钥匙’奖”等国家级表彰21项和“安徽省文明单位标兵”等省级表彰20项。安徽省教育厅曾专门发出通知,在全省推广我校办学经验与成果,讚誉我校为“城市中学一枝花”。
教师实力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精通高中教育教学,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团结协作、新校区奋斗精神。学校拥有一支思想过硬、能吃苦耐劳、学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他们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培养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现有在职教师231人,其中特级教师9人,高级教师116人,省教坛新星14人,市学科带头人7人,市级骨干教师27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31人,我校有10位中青年教师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6位教师荣获一等奖。 教师中有60多人参与了国家和省级课题研究。
学生风采
学校现有高中教学班50个,学生2714人。举办有“安徽省理科实验班”、“中新友好实验班”、“志诚名师网校”、开展有AFS项目、新加坡留学项目等对外交流教育项目,参与举办成功学校、当涂分校和马鞍山二中实验学校。其中理科实验班每年面向全省招生40名。我校第一届省理科实验班已有14位同学保送至北大、清华等名牌高校,各学科竞赛成绩名列全省第一。2003年,我校开始步入国际教育的舞台,引进外教资源,创办了“中国·纽西兰友好实验班”,每年面向全省招收100名学生。2004年高考又写下了学校办学新纪录,单单被北大、清华这两所学校录取的学生就有13位。
近十年中,累计向全国高校输送合格新生3000多名,他们当中有伍健、王亚伟、张文静、秦敏、姜韬等五位安徽省高考文理科状元。我校参加国家、省级学科竞赛获一、二等奖的人数近400人次,他们中有奥林匹克金牌和理论特别奖得主周沛等。另有一批学生他们有的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有的个人演唱录製成光碟公开发行,钢琴、手风琴、二胡达到10级的学生累计达到30多人,还有一些学生达到了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他们多次打破省、市中学生运动会记录。独具特色的育人环境使二中的学生形成了富于理想、个性活泼、视野开阔、善于合作、敢于创新的特点,在大学学习和工作中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校区情况
现在,我们已经离开办学47年之久的老校区,搬迁到了自然环境更加美丽、教学设施更加齐全的新校区。回首过去,我校的学习氛围、育人环境、办学成果得到了家长的讚扬和社会的认可;展望未来,我校任重而道远,争创中华名校,努力跻身国家示範高中的行列,积极登上国际中学教育交流的先进平台,展示我国中学教育的真正特色,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校园风景

建设马鞍山二中新校区,是市委市政府着眼新世纪人才竞争,推进科教兴市战略,实现两个“率先”目标,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造福马鞍山人民的重要决策,也是实现马鞍山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新校区于2002年6月正式立项,设计评审会由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主要领导及规划、教育专家等参加,并于2002年10月通过。2003年7月动工,2004年8月基本建成,9月1日如期开学。其间省教育厅和市四大班子领导来校多次到现场检查指导,解决建设中的问题。新校区占地240亩,建筑总面积5.3万平方米,位于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的江东大道北端东侧。
校区设施
新校区是按照“一核两轴三区”的思路规划设计的。核为中心生态核,由教学区中心主广场和湾沟塘、王白滩水系共同组成。两轴分别为学术轴和生活轴,由入口广场、校门、中心广场、图书馆等序列空间组成校园的学术轴,由学生和 教师生活宿舍向教学中心区引出生活轴,与学术轴相汇于校园中心广场。三区分别为教学区、文体区、生活区。教学区设于江东大道东侧,沿路30米绿化区,保证教学区安静,精心设计的教学组团浑然一体,形成为大道风景;生活区设于基地东南侧,与教学区隔水相望,临近健康路,向东塘开口,方便师生出入。

新校区的教育教学设施配置一流,适度超前,具有全面发展的育人功能和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功能。在50个教室的两栋教学楼内,配有六个多功能活动课教室,一个教学交流演示厅,上述厅室均配有最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办公楼按年级部分隔,採用通透式格线空间布局,每位教师配有电脑一台Dell170,实行电子化集体办公。科技楼除配有常规多媒体教学功能和现代化设备的理、化、生实验室外,还建有天文馆、天象馆、中国地理生态园和理科、文科、技术三个系列的学生实践活动室。信息馆建有常规的图书资料库、师生阅览室、8个整合了具有语言室和个电子阅览室功能的网路教室、校园电视广播製作中心、学术报告厅。体育馆可供2500名师生开展各种大型文体活动。艺术馆内设有3个音乐室、3个美术室,另有素描、泥塑实践活动室各1个,4个琴房及健身房、体操厅。此处还建有400m标準跑道塑胶体育场,9个篮球场、4个排球场。上述各类功能馆室除体育馆外,均装备有中央空调系统,同时与校园网相联,与网际网路相通,师生可实现学校所有教育资源以至全球教育资源的共享。
马鞍山二中校园网主干兆光纤连结,百兆到桌面,校内共布了2800多个信息点。网路设备全部採用思科产品,其中,主交换机为思科6506。配有WEB伺服器、档案伺服器、邮件伺服器、域名解析伺服器、NAS存储服务、卫星接受伺服器、电子图书馆、校园一卡通等。百兆光纤同电信相联。学校还通过电信局为教师家庭安装了宽频上网服务,实现了家庭、办公室以、教室、其他教学活动场所一网相联。学校现有计算机700多台,其中PIV处理器600多台。人机比为3.28:1。
校区优势
除校园网以外,还有数字广播系统、有线电线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教师远程培训卫星接受系统、天文馆、天象馆、数位化实验室(正在建)等,数位化程度在全省中国小中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