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中美金融关係研究

(2021-07-03 00:00:03) 百科综合
中美金融关係研究

中美金融关係研究

《中美金融关係研究(1979-2013)》主要收录了中美金融关係的发展历程、中美建交后政治、经济关係的发展、中美政治关係发展历程与转型特徵、中美建交后经贸关係发展历程与总体特徵、中美金融关係演进和发展的标誌与特徵等内容。

基本介绍

  • 书名:中美金融关係研究
  •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 页数:396页
  • 开本:16
  • 定价:49.00
  • 作者:曹军新
  • 出版日期:2013年7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04971098, 750497109X
  • 品牌:中国金融出版社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中美金融关係研究(1979-2013)》对1979年至2011年中美金融关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曹军新,管理学博士,高级经济师,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中国人民银行博士后流动站,中国金融出版社工作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先后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双学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北京师範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主要从事在全球化与巨观经济政策、金融转型与发展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图书目录

1导论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研究思路和方法
1.4主要内容与创新以及存在的不足
2金融关係的基本概念与分析框架
2.1双边或多边金融关係相关概念的内涵及特点
2.1.1 双边或多边金融关係的内涵
2.1.2相关概念及其关係
2.2大国、大国关係与大国金融关係的含义
2.2.1 大国与大国关係的含义
2.2.2大国金融关係的含义
2.3大国金融关係的分析框架
2.3.1 大国关係管理理论概述
2.3.2大国金融关係管理的分析框架
2.3.3 大国金融关係管理框架提出的意义
3中美金融关係的发展历程
3.1 中美建交后政治、经济关係的发展
3.1.1 中关政治关係发展历程与转型特徵
3.1.2 中关建交后经贸关係发展历程与总体特徵
3.2中美金融关係演进和发展的标誌与特徵
3.2.1 中美建交前金融关係的基本概况
3.2.2 1979—2000年中关金融关係的启动发展与利益汇合
3.2.3 2001—2013年中美金融关係的利益冲突与战略合作
4 中美金融关係演进的动力系统
4.1 国际体系变化的动力系统
4.2国际货币体系变化的动力
4.3 中美等大国间权力转移与重组的动力
4.3.1 中关实力分布转移
4.3.2相互依赖的大国经济关係扩展:中日美三国视角
4.3.3 变迁中的大国经济关係扩展:发展中大国视角
4.4中美金融关係变化的动力系统
4.4.1 中美金融关係演进的内在动力
4.4.2 中美金融关係演进的巨观动力
4.4.3 中美金融关係的核心能力比较
……
5中美金融关係演进的常态性特徵
6中美金融关係发展中的互补性依赖关係
7中美金融关係发展中的冲突形态及其特徵
8中美金融关係发展的合作机制化
9中美金融关係的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
结语
后记

文摘

着作权页:



中美经济互补依赖关係与世界产业分工的变革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全球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资本流动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迅速发展,进一步强化和拓展了世界各国参与贸易分工的便利和範围,而跨国集团与公司的日益壮大,则使得生产与经营的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其中跨国公司内部子公司(或分公司、参控公司等)间的产品贸易快速兴起。这些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分工方式,推动着世界贸易分工步入崭新的变革时期,主要表现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日渐取代传统的国际分工,成为当今贸易分工的主导模式;全球价值链分工下的金字塔形分工格局和非均筏属性,拓展了开发中国家加工贸易的範围。
但是,由于各国在财富积累与分配、科技占有与创新以及国际经济秩序中的地位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下的分工格局仍呈明显的层级性,表现为金字塔形分工格局。其中,已开发国家凭藉信息技术的创耔优势、资本及生产技术的垄断优势占据分工体系的高端位置,开发中国家由于生产要素持有量和层次的落后,普遍处于全球价值链分工格局的低端,对于已开发国家具有较强的依附性。这就是麦可·多利(Michael Dooley)、来特·加伯(Meter Garber)以及David Folkerts—Landau等人认为的,自亚洲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逐步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国”、以东亚各国为“外围国”的“新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 lI)。
因此,虽然价值链分工模式使得开发中国家能够参与到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部分劳动密集型环节,但是长期以来国际分工中的非均衡性仍未得到根本缓解,原有的已开发国家和开发中国家传统的产业间垂直分工被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下的产品内垂直分工取代。
从实际看,全球经济产业转移与美国实行经济全球化战略分不开。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20世纪50年代,美国就推行全球化战略,在国内实行产业升级,把劳动密集型产品分散到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这种跨国产业大转移所形成的国际分工格局造就了亚洲的“四小龙”。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