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伊斯兰复兴运动

(2021-07-02 23:00:03) 百科综合
伊斯兰复兴运动

伊斯兰复兴运动

伊斯兰政治文化概念,系指发生在现代穆斯林世界的旨在复兴伊斯兰精神文化和生活方式,并以此解决各种现实社会问题的宗教与社会文化运动的总称。伊斯兰复兴运动 (al—Nahdah al—Islamiyyah),因其主张复兴伊斯兰教初期精神面貌和文化思想,故又称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伊斯兰复兴运动
  • 外文名:al—Nahdah al—Islamiyyah
  • 又称: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
  • 预製:在复兴伊斯兰精神文化和生活方式

基本信息

伊斯兰复兴运动在伊斯兰教社会历史上是一种周而复始的宗教现象,每当社会向前发展,出现信仰鬆弛、道德沦丧、消极腐败等为伊斯兰教所谴责的现象时,伊斯兰教内部就会兴起宗教复兴思潮,伴之以复兴运动。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将自身认同于历史上一切宗教复兴与改革运动,视为它们的继续和发展。
历史上的伊斯兰复兴运动大多由虔诚的宗教家、伊斯兰学者发起,规模一般较小,带有更多的自发性。其早期思想渊源主要是以遵循《古兰经》、《圣训》,坚持“正统”教义为特色的罕百里教法学派及该学派的晚期代表伊本·泰米叶的思想传统。在近代,则有18世纪发生在阿拉伯半岛的瓦哈比宗教复兴运动和20世纪百年间发生在埃及和阿拉伯国家的穆斯林兄弟会运动。
伊斯兰复兴运动总的思想倾向是主张正本清源、返朴归真,净化信仰、消除异教徒,按照纯正伊斯兰教义来规範人类的言行,并以此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各种社会问题。

历史概况

第一阶段
自1928年埃及穆斯林兄弟会创立到1960年代末为第一阶段。以哈桑·班纳为首的埃及穆斯林兄弟会以伊斯兰教为旗帜,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本国的封建主’义进行英勇斗争,提出包括平等、公正、正义、反对剥削、压迫、改善人民生活等在内的各种社会、政治、文化主张,此期间,伊斯兰复兴运动也曾同以纳赛尔为首的埃及民族主义者有过短暂合作。后因政见不同,合作关係破裂。1954年埃及政府取缔伊斯兰复兴运动的组织者穆斯林兄弟会,许多领导人遭到逮捕。此后,其他国家的兄弟会组织也多被迫转入地下。
第二阶段
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为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遇到挫折,经济成长缓慢,建设资金短缺,通货膨胀加剧,失业率上升,社会分配不均、两极分化,统治者专制腐败,加之在阿以战争中屡战屡败、失地辱国,引起社会各阶层的不满,人们对以纳赛尔主义为代表的阿拉伯民族主义、阿拉伯社会主义日益失望,要求以一种全新的精神取而代之。
这种信仰危机因伊朗于1979年发生了推翻巴列维政权的“伊斯兰革命”而加深,于是在阿拉伯世界和伊朗等地相继出现了数以百计的公开的或秘密的伊斯兰政党、派别和组织,一些被取缔的伊斯兰教政党、组织,包括穆斯林兄弟会,也相继恢复活动,这些非官方的宗教组织成为现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鼓吹者、领导者和组织者。

当代特点

目标纲领

同历史上的复兴运动相比,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具有一系列新的趋向和特点。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系由当代各国的宗教领袖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所提出,通过宜教、出版物、集会等形式,为广大穆斯林民众所接受。其主要内容包括:
1.包容性、实践性。强调伊斯兰教是一种富于实践性的包涵一切的宗教体系:它既是一种意识形态,又是一种社会、政治制度,既是一种文明方式、文化传统,又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总之,它不是一般意义的宗教,而是一种富于实践性、创造性、革命性的信仰,故必须以这种精神来反对一切外来的非伊斯兰教的思想、信仰,包括世俗化、西方化、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帝国主义,现代资本主义等“舶来品”。
2.政治性、斗争性。认为伊斯兰教是一种以法制为基础的政治性很强的宗教,它的政治目标是最终建立一个独立自主、平等、正义,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理想的政治制度。故必须或以渐进的合法斗争或暴力夺取政权的方式,推翻本国“不义”的统治者,建立一个以《古兰经》、圣训、伊斯兰法制为基础的“名副其实的伊斯兰国家、伊斯兰制度。伊斯兰秩序”。
3.全面伊斯兰化。认为实现上述政治目标,需要经过漫长过程,在此过程中,应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国家政治、社会和个人生活的“伊斯兰化”。强调穆斯林个人要忠于信仰,谨守教规,以教法和宗教道德来规範自己的言行,虔诚、博学的穆斯林学者要以经、训为据,创造性地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特别是经济体制、经济理论、发展模式、发展道路问题,坚信穆斯林各民族有一条既非东方,亦非西方,独立的发展道路,认为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伊斯兰教主张现代化,但反对盲目照搬西方道路。

组织架构

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虽有自发性的一面,但一般皆有领袖人物和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其知名宗教领袖诸如霍梅尼、阿里·沙里亚蒂、赛义德·库特布、赛义德·毛杜迪等虽已去世,但其生前言行、着述仍有广泛的影响。由于运动早巳形成巨大规模,社会各个阶级、集团皆受牵动,持各种不同立场、观点、动机的人群纷纷捲入其中,其内部又很複杂:仅阿拉伯国家就有500余个组织,较大的政党和组织也有91个。既有以老的穆斯林兄弟会为首的传统派,又有同官方有某种联繫,主张合法斗争的温和派,也有从事恐怖活动的“激进派”,目前温和派为主流派。

国际联繫

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虽带有地域性和多中心的特点,但这些局部的运动大多主张以泛伊斯兰的共性来打破国与国的界限、教派间的界限,有的甚至提倡“输出革命”,现已波及整个穆斯林世界,而以中东阿拉伯国家为甚。面对这种新形势,许多伊斯兰国家领导人大多加强了对宗教的管理工作,一方面创造一种宽鬆的社会、政治环境,加以疏导,另一方面则採取各种防範措施,以稳定大局。进入20世纪80年后,伊斯兰复兴运动渐趋和缓。

社会根源

经济衰退

伊斯兰教是宗教和生活最为贴近的宗教,可以说它是一种宗教,也可以说是一种生活习俗,社会制度,也可以说是一部法律,是包罗一切的。出生在伊斯兰世界,天生就是一个穆斯林,宗教是贯穿于整个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力无所不在。一个穆斯林一天要做5次礼拜,每次礼拜都有精确的时间,都有严格的规定。
世俗生活和宗教没有分离,是政教合一。但是西方进入工业革命后对全球範围内发动了规模宏大、持续数百年的殖民运动,导致伊斯兰世界长期陷入贫困和战乱中,大量的穆斯林没有任何出路和前途,这是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根本原因。如果用三个世界的理论解释,就是西方国家对伊斯兰国家进行殖民运动,伊斯兰世界对此加以反抗。伊斯兰复兴运动是东方与西方矛盾的激化,也是南北矛盾的重要表现。
伊斯兰法在中世纪阿拉伯国家法律体系中起到支配作用和核心作用,曾经也一度成为伊斯兰法系。进入近代以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传统的伊斯兰法逐渐衰落。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幅员广阔的伊斯兰世界一直引人注目。特别是西亚、北非地区,位于战略要津,资源丰富,战事不断,政局起伏动荡,成为世界的热点之一。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成功后世界反响强烈,该地区政治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在伊斯兰世界,普遍出现了各种形式的伊斯兰复兴运动, 20世纪70年代以后,巴基斯坦和伊朗等国家先后宣称要全面回复和运用伊斯兰法。
伊斯兰复兴运动在20世纪70年代重新兴起并非偶然,它自身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可以说这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社会动荡

从伊斯兰国家自身的内部环境上看,近代以来长期遭受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先后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大多数国家到本世纪二次大战前后纷纷独立。到20世纪60年代后,面临着社会的重大转折。一些国家的领导人照搬东方或西方的政治、经济发展模式,民族工业并不发达、前资本主义生产关係广泛存在、传统力量异常强大、社会尚未得到根本变革,造成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政治上专制主义盛行,两极分化严重。形成新的社会不平等,社会失去平衡,与民族的经济及传统的文化愈益脱节,导致人民不满,政局动乱,危机四伏,政权频繁更迭。有的国家因民族矛盾、教派冲突、领土争端交织在一起,人民生活无法安定,甚至国家长期陷入战争和分裂状态。对此人们普遍存在着一种失落感,进一步寻找着新的出路。

人口激增

进入20世纪70年代,大多数伊斯兰国家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而伴随而来的人口增长过快抵消了经济发展的成果。由于民族工业和农业的一蹶不振,失业人口和流动人口大增,他们涌向城市,对社会不平等和不公道的现状尤为不满,成为社会中不安定的因素。这些人和为数不少的下层民众强烈要求尊重传统,反对外来影响,形成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强大社会基础。

文化受辱

从外部的国际环境看,历史上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留下的深重创伤在穆斯林的心灵上尚未消失,眼前两个超级大国与犹太复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政策及在中东的激烈争夺,又造成对伊斯兰国家独立、安全的严重威胁。不断受到欺负和压迫的民族,重振民族精神的社会心理格外强烈。广大的穆斯林对昔日伊斯兰教的血腥历史及民族传统有着无限的自豪感,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推动了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发展。

西方殖民

从客观上看,一方面西方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特别是西方腐朽文化对伊斯兰国家的渗透,给伊斯兰传统生活方式、文化及价值观带来巨大冲击,遭到广大穆斯林,尤其是下层人民民众的痛恨。文化殖民最终导致社会和政治问题,这种冲击波必然引起强烈的反冲击波,人们怀着一种逆反心理,激励着去维护伊斯兰固有的精神价值,排斥与抵制外来文化,进一步转向对宗教的热诚,以此反击西方生活方式和腐朽文化的侵蚀。另一方面有些伊斯兰国家握有大量石油美元,为巩固自身的统治,争夺伊斯兰世界的霸主地位,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他们高举伊斯兰旗帜,为伊斯兰教的传播和活动提供雄厚的物质条件。
在上述内部的、外部的历史与社会条件并存的条件下,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也就应运而生。在当今现实社会中,那些对物质上的解放深感失望与苦闷,胸中积郁着愤懑与不平,正在寻求出路的人们,就去追求精神上的解放与慰藉,以摆脱完全绝望的处境,伊斯兰教及传统的伊斯兰文明仍不失其强大的吸引力。对于统治者和某些政治势力而言,伊斯兰教可以成为调节社会的阀门,控制民众情绪的重要槓桿。
在一定程度上,伊斯兰教也为伊斯兰国家中某些在野力量或人民民众推翻腐败统治者及其政权提供了道义上的合法依据和组织手段。由此可见,伊斯兰社会中的各种人,儘管出自各不相同的目的与需要,仍要依靠伊斯兰教或打出这面旗帜,提出复兴伊斯兰教的口号就不足为奇了。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