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志愿军后勤补给线

(2021-07-01 14:00:04) 百科综合

志愿军后勤补给线

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运用人力、物力及各种技术手段,保障作战需要、部队生活和军队建设方面的后勤工作,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志愿军后勤补给线
  • 方式:人力、物力及各种技术
  • 时间 :1950年7月31日
  • 部队:第13兵团为主

组建

1950年7月31日,中央军事委员会根据朝鲜战局的发展,确定以第13兵团为主组成东北边防军。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东北军区后勤部组建三个后勤分部,共约7000人,部署三条通往战区的纵向兵站线,突击前运作战物资,补充、修理技术装备,组建了有4.5万张床位的医院和由3万多人组成的民工担架队。10月23日,东北军区后勤部组成前方后勤指挥所入朝,统一组织战区后勤工作。
志愿军后勤补给线
1950年10月—1951年6月,志愿军协同朝鲜人民军实施战略反攻,“联合国军”为阻断志愿军的运输供应,对朝鲜北部实施全面封锁破坏,使志愿军后勤人员、车辆、物资和设施遭受严重损失,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志愿军后勤採取一系列应急措施:后勤分部增至4个,人员增至2.8万余人;及时调整兵站线部署,通过兵站线的延伸对部队实施跟进保障;把主要工作转入夜间进行,以减少美机空袭所造成的损失;突击抢运弹药,前送大批炒麵,实行重点供应;从国内动员大批民工支援前线。这些措施使供需矛盾有所缓解。

补给线

7月开始,朝鲜北方发生特大洪水,美军趁机集中其主要空军力量对志愿军后方实施“绞杀战”。志愿军陆续增加铁道运输部队、抢修部队和护路高炮部队,总人数达5万余人。后勤战线对物资严密组织疏散并加强伪装,有计画地构筑地下、半地下仓库和掩体,把人员、物资、车辆转入防护设施内。组织抢修,部队对铁路、公路随炸随修,在铁路受阻地段,组织运输部队和装卸部队进行倒运、接运。加强高炮部队的对空防御和民众性的对空射击活动。与此同时,后勤还改变原来的供应体制,实行分区供应与建制供应相结合,并建设与此相适应的兵站运输网。至1952年6月,志愿军挫败了美军的“绞杀战”,并在反“绞杀战”斗争中建成“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为保证持久战打下了基础。
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前,志愿军后勤储备了作战所需弹药和两个半月的主副食品;在43天的上甘岭战役中,及时供应各种物资1.6万多吨。在1953年反登入作战準备中,囤积弹药12.3万多吨、粮食24.8万多吨,可供全军食用8个半月,为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提供了充分的物资保证。

辉煌战果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后勤共接运从中国运往前线的物资260多万吨,补充枪械48万多支(挺)、火炮1.3万多门、汽车2.1万多辆,救治伤员38万多人次、病员45万多人次,修复枪枝7.5万多支(挺)、火炮1.4万多门次,新建公路2500多千米,加修公路8100多千米,新建仓库1.5万多个(座),病房6900多间,简易营房7万多座,汽车运输204.4万多台次、3.27亿多吨千米、48.多万吨运量,铁路运输38.5万多车、800多万吨运量。后勤部队共涌现出功臣4.8万余人,集体立功单位766个。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