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帕韦尔·苏尔科沃斯基,1785年12月31日生于波兰莱什诺,1836年4月13日死于雷济纳,属苏尔科沃斯基家族。波兰师长(法国服役期间),华沙公国武装部队总司令。
基本介绍
- 本名:安东尼·帕韦尔·苏尔科沃斯基
- 所处时代:拿破仑战争时期
- 民族族群:波兰
- 出生地:波兰·莱什诺
- 出生时间:1785年12月31日
- 去世时间:1836年4月13日
- 主要成就:準将,师长,华沙公国武装部队总司令
- 英文名:Antoni Paweł Sułkowski
拿破仑战争时期
苏尔科沃斯基在1806年大波兰起义时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他个人出资组织了波兹南军团第一团,并取得了指挥权。他参加了拿破仑战争,具体地说,第一次波兰战役(1806-1807),他曾与法军围攻格但斯克(但泽)和围攻科尔贝格(Kolberg)。 从1808年到1809年他曾在西班牙作战,参加了阿尔莫纳西和奥卡尼亚战役。他被任命为马拉加总督,1810年晋升为準将。
在1812年俄法战争(拿破仑称之为“第二次波兰战役”)中他在波尼亚托夫斯基第五军团指挥一个骑兵旅。 波兰诗人和剧作家, 曾在他手下工作的亚历山大·弗雷德罗,回忆说,苏尔科沃斯基是勇敢和可敬的,但他在鼓舞军队信心上有困难,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会在骑兵部队上使用步兵战术。
在第六次反法同盟战争中,他是一位旅长,指挥米歇尔·索科尔尼斯基 (Michał Sokolnicki) 的第四骑兵团。在1813年10月19日波尼亚托夫斯基死后,苏尔科沃斯基短暂的成为波兰军团的主要指挥官,儘管他那时只有二十八岁。然而苏尔科沃斯基不想再在波兰国土之外作战,并且出于照顾部队情绪的考虑, 发誓说波兰军队不会越过莱茵河。但在拿破仑用他的个人魅力使波兰士兵愿意跟随这位皇帝之后,苏尔科沃斯基陷入了困难的境地,如果他继续带领军队就不得不打破之前的誓言。结果他递交辞呈,回到了波兰。从那时起,剩下的波兰部队则由于扬·亨利克·东布罗夫斯基指挥。
在波兰王国的政治活动
在维也纳会议之后苏尔科沃斯基支持波兰王国(Congress Poland)和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甚至在1815年9月成为他的副官。然而,1818年他在政治形势中失利,準波兰国缺乏真正的自治或独立,并且沙皇的拒绝让波兰前东部领土(俄国在波兰瓜分到的领地)加入波兰王国。因此他辞去官职,开始专注于个人事务。
1818年他永久定居在雷济纳(波兰被普鲁士割让的部分),成为活跃的政治家。苏尔科沃斯基因腓特烈·威廉三世而成为了普鲁士国家委员会成员,后来成为波森大公国(即大波兰,普鲁士的一部分)的元帅并于1827年和1830年两次参加了大公国国会的成立。 作为一名杰出的大公国政治家,他试图保护波兰语和波兰教育,反对强制德国化和普鲁士当局的歧视。
在1830年波兰王国反对俄国的十一月起义期间,苏尔科沃斯基考虑过参加起义,但他提出了一个条件:给予独立的军事部队指挥权。然而出于个人和家庭的原因未能成行。 儘管如此,起义被镇压以后,他还是积极地反对对起义的镇压并且主张大赦。
他曾获得波兰军事十字勋章以及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个人生活
他是卡利什总督安东尼·苏尔科夫斯基(Antoni Sułkowski,1735-1796)和卡罗琳娜·布布娜·利提兹(Karolina Bubna Littitz)的儿子,来自一个德国化的捷克家庭。他的父亲与俄国将军/大使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列普宁私交不错。 在第一次瓜分波兰期间,老苏尔科夫斯基积极支持俄国、普鲁士、奥地利瓜分波兰,并因此获得了俄国凯瑟琳女皇颁发的圣安德鲁勋章。然而年轻的苏尔科沃斯基不像他的父母,是一名波兰爱国者,据说他在八岁时目睹了1794年反对俄国的统治的华沙起义。
他曾经在弗罗茨瓦夫大学和哥廷根大学学习。
1808年他娶了伊娃.季卡(Ewa Kicka),波兰上一位国王斯坦尼斯拉夫·奥古斯特·波尼亚托夫斯基的前管家的女儿。这对夫妇有三个女儿;海伦娜(嫁给亨利克.波托茨基伯爵),伊娃(嫁给瓦拉迪斯拉夫.波托茨基伯爵)和特蕾莎(嫁给亨利卡.伍德茨基)和一个儿子安东尼,娶了玛丽亚.米谢尔斯卡。(生孩子后不久安东尼的妻子伊娃就去世了)。
1836年苏尔科沃斯基死于他的一个孩子传染给他的猩红热。他被埋葬在雷济纳的圣斯坦尼斯拉夫教堂的家族墓地里。
纪念
今天,在科沃布热格有一条主要街道是以苏尔科沃斯基命名的(以纪念他曾在1807年围攻过这座城市)。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和广场以及学校遍及整个波兰,包括雷济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