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空降机动-2009军事演习

(2021-06-29 15:00:02) 百科综合

空降机动-2009军事演习

以遂行多样化任务和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大规模作战为背景,中国空降兵历史上最大规模跨区战役机动综合演练——“空降机动―2009”,10月18日拉开帷幕。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空降机动-2009军事演习
  • 时间:2009”,10月18日拉开帷幕
  • 演习部队:空降兵部队全员
  • 参演车辆:15000余台车辆

简介


  近日,“空降机动——2009”跨区战役机动演练进入敌后战役转移阶段,空降兵某师数千名官兵徒步向豫西某地挺进,他们攀险峰、穿密林、趟急流,在大山深处激烈上演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突袭与反突袭等战术课目,现场险象环生、高潮迭起,一场“敌”后大转移拉开帷幕。在指挥作战中,该师师长牛七伟、政治委员陈辉始终站在部队最前面,与部队实行“五同”,敢于叫响“看我的,跟我来!”,参演官兵群情激昂,练兵热情空前高涨,克服机动距离远、临时导调多、环境複杂等情况,坚定信念,攻坚克难,以最快速度达到预定地域,圆满完成了战役转移任务。图为27、28日抓拍的一组镜头。
空降机动-2009军事演习
空降机动-2009军事演习
空降机动-2009军事演习

伞兵伞、武装翼伞、新型投物伞

蔚蓝的天空,战鹰呼啸着掠过云层,一朵朵美丽的伞花依次在空中绽放……
“黄继光英雄连”连长孙红波第一个从1200米高空降落。出发前,身经百“跳”的他对记者说:“10多年前,我刚当兵时用的老式降落伞,着陆时对双腿的冲击力很大。新兵在跳伞前要进行两个月的地面动作训练,每天在平台上和沙坑里‘扑通’‘扑通’跳个不停,每个人双腿都是肿了又消、消了又肿。‘三肿三消,才上云霄’,就是这幺喊出来的。现在装备的新型伞,伞具和人体结合更加舒适,着地时冲击力小多了,训练周期也缩短了一半。”
在演习现场,记者看到:翼伞高空渗透,越点攻击,让“敌”防不胜防;新型动力伞从空中向敌阵地侧后穿插,断敌退路;伞翼展开有半个篮球场那幺大的投物伞把几吨、十几吨重的伞兵突击车、伞兵战车安全地送到地面……
神兵天降九霄来,该部政委范骁骏介绍:伞是空降兵区别于其它兵种的特有“名片”。空降兵组建之初,受伞具装备技术的制约,当时只能满足于“降得下”。如今,随着新型伞具不断更新换代,空降兵已实现“降得快、落得準、打得赢”的作战目标。
2003年8月,空降兵成功研製出新型伞兵伞。它採用主伞与备份伞一体化背式结构,具有超强的稳定性和滑翔能力,使空降兵具备了“在空中操枪弄炮的能力”。
目前中国空降兵已自行研製出伞兵伞、武装翼伞、动力翼伞、新型投物伞等10余种不同型号、性能各异的伞具装备,使空降兵具备了全方位、全天候空降作战能力。

空降兵迈入了“重装”时代

在歼击航空兵和电子干扰机的掩护下,数架现代大型运输机轰鸣而来。机群掠过,只见一辆辆伞兵突击车、伞兵战车和突击队员同时从大型运输机“腹中”飘然而下。突击队员一落地,快速解脱伞具,奔向战位,驾驶伞兵突击车、伞兵战车突进……
作为“从天而降”的特殊兵种,中国空降兵长期以来面临着这样一个尴尬——突入“敌”纵深后,却无法获得强大的火力突击能力、快速的战场机动能力和坚固的装甲防护能力。历史性的突破发生在2005年8月。那年,自动化指挥系统、伞兵突击车、伞兵战斗车陆续装备空降兵部队,大大提高了战场机动能力、打击能力和防护能力,代表着空降兵逐步实现了从摩托化向机械化、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
“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空降兵某部成功成批次空降新型伞兵战车,中国空降兵从此迈入了重装时代,空降兵以摩托化和机械化方式实施快速突击作战,也成为主要作战样式之一。
在“空降机动—2009”演练中,伞兵突击车是作为快速突击力量来使用的。记者在演练现场目睹了伞兵重型装备的神勇:空降到“敌”后的“上甘岭特功八连”官兵正驾驶着伞兵战车向“敌”指挥所火速开进,突然遇到反空降之“敌”猛烈阻击。连长李晓峰沉着冷静,指挥一排占领有利地形,利用反坦克飞弹、机关炮以及反坦克火箭等车载武器远距离打击能力先发制人,对“敌”实施火力打击,同时指挥二排、三排分别从左、右两侧向“敌”迂迴,形成“钳形”攻击之势……很快,“上甘岭特功八连”官兵以微乎其微的损失轻鬆击溃反空降之“敌”。

高度集成的空降兵新型单兵携行系统

“伞兵天生就是被敌人包围的!”美国电视剧《兄弟连》里的这句话一针见血地说出了伞兵战场生存的艰难。
伞兵的使命就是在敌后突击、突击、再突击。在敌后,没有补给,没有支援,没有依託,靠什幺完成突击、破袭、急袭、营救等任务?随身携带的装备物资就显得至关重要。那幺,伞兵随身携行的都有哪些神秘的装备呢?
在演习现场,记者看到,某团三连连长张代龙空降刚一着地,便利索地取出一把小刀,快速割断降落伞伞绳,而后像变戏法似地从刀鞘背面取下一个仅钥匙大小的联络哨,放在口中轻轻一吹,大家便闻声迅速向他靠拢过来。
张代龙用的是一把多功能伞兵刀,功能比着名的瑞士军刀还要多,是伞兵携行系统中的必带装备。锋利的单面刃口不仅能快速割断降落伞伞绳,还能毫不费力地砍断直径5毫米以下的铁丝,刀背的锯齿能锯断飞机铝壳和电缆;刀柄顶端嵌入高灵敏度指北针,方便行军和判定方位;刀鞘下端装有螺丝刀、开瓶器和罐头刀等小工具。
像这样的“宝贝”在伞兵背囊里比比皆是。记者看到,一把摺叠后仅有巴掌大的伞兵锹,既可以用来构筑工事,也可以用来煎鸟蛋、炒菜;一次性净水器让伞降官兵可随处取水解渴;而内层使用高保温材料、重量仅有2.3公斤的伞兵睡具成为官兵的“野战别墅”……
在演练现场,记者全过程目睹了战士吴峰宇的战斗披挂:只见他将伞兵携行具的腰带、肩带和收紧带调整合适,并将多余的绳头挽好、掖好,将小锹、水壶、防毒面具等调整到合适位置,安装牢固。将小锹、水壶、弹匣等装入相应的袋内,伞兵刀佩挂在腰带上……全套21件装备,披挂仅用了1分20秒。
该部部队长姚恆斌介绍:“空降兵虽然单兵携行能力有限,但高度集成的单兵综合保障系统提高了作战效能,使每一名伞兵都真正形成一个依託自我保障、能够独立生存的作战系统,成倍地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