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文《阿松黑》抄写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书末注明此书是大麦地村村尾的一个年轻毕摩所写。“阿松黑”系彝语译音,“阿”为词缀, “松黑”之义为“诉说苦情”,可译为“诉苦篇”或“诉苦调”。是彝族毕摩祭奠亡灵时念诵的重要篇章,类似于“哭灵经”。通篇为整齐的五言句,全书共483行,包括“诉苦”、“猜谜”、“装殓”、“对歌”四个方面的内容。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阿松黑
- 时间: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 作者:毕摩
- 类别:彝语译音
内容介绍
书中的诉苦就是毕摩代表死者的亲属向亡灵倾诉衷肠,表达对已故亲人深切怀念和悲痛的心情;猜谜是指毕摩用许多谜语, 自问自答,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各种秘密,名曰安慰亡灵,实为宽解死者亲属;装殓即叙述彝族如何兴起棺葬习俗;对歌即毕摩以对唱的形式,一方面以生离死别乃是不可抗拒的必然规律为由慰藉亡灵不要留恋人间,速去归宿于先祖考妣之列。另一方面,劝导死者亲属化悲痛为力量,不要过分悲伤和痛苦,应当坚强地去重振家业。再者毕摩以吉祥语盲为死者亲属祝福。此书系统地反映了彝族殡葬习俗礼仪和对生死规律的认识以及对生离死别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