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中国法院博物馆

(2019-10-18 08:28:56) 百科综合
中国法院博物馆

中国法院博物馆

中国法院博物馆(CHINA COURT MUSEUM)建于2008年2月,新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正义路4号,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法院博物馆设有三个基本陈列展厅,六个专题展厅,三个普法互动区,一个法制影视放映厅。第一展厅为中国审判历史展,回顾中国古代司法文明的发展历程;第二展厅为人民审判历程展,展示人民法院建设和审判工作成就;第三展厅为“全面依法治国,走向伟大复兴”主题展,全面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审判工作。专题展厅包括“法律古籍珍品展”、“正义的审判——审判日本战犯”、“港澳台地区法院掠影”、“外国法院及国际法院掠影”、“世事沧桑的东交民巷”、“中国古代最高审判机构”六个展厅。普法互动区包括“模拟法庭”、“知识问答平台”、“普法活动教室”三个区域。法制影视放映厅汇集展示中外法制有关的影视作品。

2016年1月6日,中国法院博物馆正式开馆。

2018年10月30日,国家文物局、最高人民法院在中国法院博物馆举行划拨文物移交活动,6件公安机关罚没移交的商周青铜器被划拨给中国法院博物馆成为永久馆藏。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中国法院博物馆
  • 外文名称:CHINA COURT MUSEUM
  • 类别:综合类
  • 地点:北京市东城区正义路4号
  • 竣工时间:2008年2月29日
  •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的9时至16时
  • 馆藏精品:《唐律疏议》、最高法院特别法庭庭长江华印等
  • 门票:免费,需要预约

发展历史

背景

为客观、真实、全面地再现中国法制发展的历史,全方位展示人民法院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曆程中的突出贡献,最高人民法院在修复两处司法旧址、遗址的基础上,决定建立中国法院博物馆。2007年7月正式启动筹建工作。

沿革

2007年9月27日,中国在在江西瑞金举行了全国法院司法史料徵集工作座谈会,曹建明副院长对在全国法院开展史料徵集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司法史料徵集工作在全国广泛展开。
2007年12月24日,司法史料展览初具规模,体系框架也已基本成形。司法史料预展按照历史发展脉络,共分为十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先驱之光》重点介绍古代、近现代的法律文化与审判制度;第二部分《红色记忆》至第四部分《曲折发展》,分阶段介绍了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文革”前后的人民审判工作;第五部分《法制春天》分别介绍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人民法院的刑事、民事、行政审判工作;第六部分《军事审判》介绍了军事审判工作的发展历程;第七部分至第十二部分,分别从法院建设、司法为民、司法改革、港澳台法院、友好往来、亲切关怀等不同角度介绍了法院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第十三部分《历任院长》重点介绍了最高人民法院历任院长和各高级人民法院首任院长。
中国法院博物馆
中国法院博物馆
2008年2月,中国法院博物馆开馆。
2013年9月,中国法院博物馆闭馆,启动新馆选址工作。
2014年6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2014年第6次院长办公会决定正式启动中国法院博物馆新馆建设筹备工作。
2014年6月25日,沈德咏常务副院长主持第一次中国法院博物馆新馆筹建工作协调会,协调各部门分工。7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印发《中国法院博物馆新馆筹建工作任务分工方案》。
2014年8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最高人民法院博物馆徵集藏品的通知》。
2014年12月26日上午,沈德咏常务副院长主持博物馆新馆筹建工作协调会,布置博物馆新馆筹建工作。
2014年12月31日,周强院长、景汉朝副院长、贺荣副院长视察中国法院博物馆新址。
2015年1月9日,沈德咏常务副院长与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领导座谈博物馆筹建工作。
2015年2月3日,周强院长、贺荣副院长、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等考察中国法院博物馆新馆选址及建设情况,并就中国法院博物馆新馆筹备工作进行座谈。
2015年2月10日,周强院长,江必新副院长,贺荣副院长,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士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秘书长杨晓超(时任北京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北京市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延昆(时任北京市副市长)一行考察中国法院博物馆新址并座谈。
中国法院博物馆揭牌中国法院博物馆揭牌
2015年5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第2次院长办公会审议通过《中国法院博物馆布展大纲》。
2015年7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第7次院长办公会审议通过《中国法院博物馆布展设计方案》。
2015年9月11日,沈德咏常务副院长、贺荣副院长主持召开博物馆新馆筹建工作协调会,研究部署中国法院博物馆建设工作。
2015年9月25日,院领导审议通过中国法院博物馆深化设计方案。
2015年10月21日,《中国法院博物馆布展项目》招标结果公布,北京清尚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中标。
2015年10月27日至28日,景汉朝副院长主持讨论、修改《中国法院博物馆布展脚本》。
2015年11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第9次院长办公会审议通过《中国法院博物馆布展脚本》。
2015年11月4日,贺荣副院长主持中国法院博物馆建设协调会,落实2015年第9次院长办公会议定事项。
2015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2015年第54次会议审定《中国法院博物馆标誌设计方案》,2016年1月4日正式公布。
2016年1月4日,中国法院博物馆网站正式开通。
2016年1月5日,周强院长视察博物馆新馆建设情况。

馆区布局

中国法院博物馆新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正义路4号原日本正金银行旧址楼内,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开放区域约1600平方米。设有三个基本陈列展厅和六个专题展厅,另有三个普法互动区和一个法律影视放映厅。

陈列展览

基本陈列

临时馆
中国法院博物馆临时馆址有600多平方米,分上下两个展厅,展出文物、文献、图片等1500余件。作为博物馆重要组成部分的司法史料展览,覆盖面广,特色鲜明,从“法祖”皋陶、载有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成文判决的西周后期青铜器、“江南第一衙”浮梁县衙,到中国革命第一法庭、临时最高法庭和最高法院,再到最高人民法院,历史脉络清晰,基本涵盖了中国五千年司法文明,再现了审判机构的历史沿革和人民法院各项工作的不断推进。除了展出大量珍贵图片外,中国法院博物馆还展出了许多极具价值的珍贵文物,如建国初最高人民法院使用的第一枚国徽,最高人民法院分院院印,特赦伪满洲国皇帝溥仪的通知书,江华、伍修权、曾汉周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时使用的名章,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第一审判庭的牌匾等。
中国法院博物馆
新馆
中国法院博物馆新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正义路4号,曾经是原日本正金银行北京支行的旧址,建于1910年,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博物馆设有三个基本陈列展厅,六个专题展厅,三个普法互动区,一个法制影视放映厅。第一展厅为中国审判历史展,回顾中国古代司法文明的发展历程;第二展厅为人民审判历程展,展示人民法院建设和审判工作成就;第三展厅为“全面依法治国,走向伟大复兴”主题展,全面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审判工作。专题展厅包括“法律古籍珍品展”、“正义的审判审判日本战犯”、“港澳台地区法院掠影”、“外国法院及国际法院掠影”、“世事沧桑的东交民巷”、“中国古代最高审判机构”六个展厅。普法互动区包括“模拟法庭”、“知识问答平台”、“普法活动教室”三个区域。法制影视放映厅汇集展示中外法制有关的影视作品。

专题陈列

《先驱之光》
《先驱之光》重点介绍古代、近现代的法律文化与审判制度。陈列有中国史上最早成文判决的西周后期青铜器、“江南第一衙”浮梁县衙模型,以及中国历史上保留下来的最完整、最具有社会影响的封建法典———《唐律疏仪》、严复译成的《法意》(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抗日救国初步政治纲领》等。
第一人最高院院长沈钧儒佩戴的胸章第一人最高院院长沈钧儒佩戴的胸章
《红色记忆》至《曲折发展》
《红色记忆》至《曲折发展》分阶段介绍了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文革”前后的人民审判工作。
1927年3月,湖北红安县审判委员会成立。它被称为中国革命第一法庭。肖扬曾就瑞金中华苏维埃最高法院旧址修复问题和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遗址修复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在最高人民法院、地方人民法院的共同努力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瑞金和延安两个司法遗址先后于2000年、2006年得以修复,并成为革命老区开展传统教育的重要视窗。
1932年2月19日,中央政府举行第七次常会,决定组织临时最高法庭,委任何叔衡为最高法庭主审,即首席法官,何叔衡因此成为红色政权的首任“大法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审判机构,是在土地革命战争的硝烟中,伴随着新生的红色政权产生的。当时,苏维埃共和国刚刚诞生,就建立起人民司法审判机关,并坚持依法治国,以法安民的原则,对于巩固新生的共和国政权,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法院博物馆
1931年12月13日,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处理反革命案件和建立司法机关报的暂行程式》,规定各地在未设立法院之前,须在省、县、区三级政府设立裁判部,建立临时司法机构。
1949年最高人民法院成立,从建国初最高人民法院使用的第一枚国徽,到最高人民法院分院院印,再现了审判机构的历史沿革和人民法院各项工作的不断推进。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在这场浩劫中,人民法院在组织结构、审判工作、思想作风等方面都遭到严重破坏。
建国初最高人民法院使用的第一枚国徽建国初最高人民法院使用的第一枚国徽
《法制春天》
《法制春天》介绍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司法建设的进程。展览用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实物展讲述了中国司法建设的进程。展区有江华、伍修权、曾汉周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时使用的名章,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第一审判庭的牌匾。

文物价值

截止2016年1月,中国法院博物馆存古籍善本2488册(文物约2000册),展出约2000册,包括代表中国古代法律鼎盛时期最高水平的《唐律疏议》《明会典》《大清会典》,以及代表中国古代法医学成就的《洗冤集录》等珍贵古籍实物。此外,展厅内还存有周永康案、薄熙来案的裁判文书以及旁听证件等物品。

馆藏精品

藏品名称
藏品简介
藏品图片
《唐律疏议》
《唐律疏议》原名律疏;又名《唐律》、《永徽律疏》,是东亚最早的成文法之一。唐朝刑律及其疏注的合编,亦为中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共三十卷。
唐律疏议

最高法院特别法庭庭长江华印
江华(1907年8月1日——1999年12月24日),原名虞上聪,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人。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第一书记、浙江省政协主席、浙江省军区政委、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庭长。
江华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党务工作和政法战线的杰出领导人。
最高法院特别法庭庭长江华印最高法院特别法庭庭长江华印

陕甘宁边区政府命令、县司法处组织条例草案、高等法院分庭组织条例草案
陕甘宁边区政府命令、县司法处组织条例草案、高等法院分庭组织条例草案
陕甘宁边区政府命令陕甘宁边区政府命令

刑案汇览
清人祝庆祺编辑,共88卷,辑录了乾隆元年至道光十四年(1736-1834)近百年间由中央司法机关审理的刑案5640余件,按《大清律例》的门类编排,书后附有刑部事宜及拾遗备考二节,道光十四年刊行。
刑案汇览

大清律例增修彙纂大成
《大清律例增修彙纂大成》(刑律贼盗上:谋反大逆、谋叛、造妖书妖言、盗大祀神御物、盗印信、盗内府财物、盗城门钥、盗军器、盗园林树木、监守自盗仓库钱粮、常人盗仓库钱粮、强盗)。
大清律例增修彙纂大成

参考资料:

参观信息

门票

门票:免费

位置

中国法院博物馆新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正义路4号(原日本正金银行旧址,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9:00至16:00
每周一闭馆

交通

公交线路
天安门东:1、120、126、2、52、59、728、82、90、99、专1、专2
天安门广场东:120、126、2、22、5、专1、专2
前门东:20、44、673、729、8、9、特2
前门:120、126、17、20、22、301、48、5、59、66、67、69、71、723、729、8、82、93、快速公交1线、特11、特4、特7、专1、专2
捷运线路
1号线:天安门东站下车,C(东南)、D(西南)出口出站
2号线:前门站下车,A(东北)、B(东南)出口出站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