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中国油茶之乡

(2019-07-30 04:29:32) 百科综合
中国油茶之乡

中国油茶之乡

我国油茶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广东、湖北、广西、福建等省,其中湖南、江西的油茶种植最广。由中国经济林协会评定的中国油茶之乡,主要有湖南常宁,江西丰城市,湖南攸县,广东兴宁市、平远县,湖北麻城市、兴远县,湖南邵阳县,福建省福安市等。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油茶之乡
  • 分布地区:湖北,湖南,江西,广东等省
  • 着名地区:湖北麻城市,常宁 
  • 种植最广:湖北,湖南,江西

常宁市

2001年,常宁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油茶之乡”。
  • 油茶林面积
全市油茶林面积最多时达到了5.25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25.7%,占全市经济林面积的92.8%。油茶遍布全市各地,油茶林面积在2000公顷以上的有宜潭等12个乡镇,其中油茶林面积在4000公顷以上的有蓬塘、荫田和烟洲3个乡镇。油茶林面积最大的村是蓬塘乡芝江村,该村总面积585公顷,其中油茶林面积就有371.3公顷。
油茶历史
1978年,常宁参加全国油茶生产会议,并在会议上介绍了油茶生产经验。1981年,常宁被国家商业部授予“金杯奖”奖盃。
1984年—1989年,常宁被国家林业部和省林业厅列入联合国粮食计画署的WFP—中国2696项目——湖南省油茶更新改造工程。
1984年,我市接受联合国世界粮食计画署的粮援。在我市的原宜阳、柏坊、水口和荫田等四个区17个乡镇200个村实施油茶老残林更新和低产林改造工程,项目区域共有油茶林面积34.4万亩,其中,规划进行油茶老残林更新5万亩,低产林改造3万亩,总计投工721.1万个,世界粮食计画署按每个工日3公斤小表、50克食油的标準为项目提供了21650.883吨小表和360.848吨食油的援助,各级政府安排405.277万元资金与项目配套,常宁的项目在省油茶工程建设指挥部的领导下,自1984年10月15日开工,1994年全部结束。
1984年油茶老残林更新项目开始施工,经水平撩壕整地、造林、施肥、年度抚育、幼林修枝整形、防治病虫害等综合营林技术措施,使我市的油茶走上了更新换代的新路。据县油茶工程指挥部对5个乡镇1985年和1986年造林的固定样方连续产量测定,1991年、1992年、1993年的亩平产油分别达到了4.55公斤、5.09公斤和4.1公斤。油茶低产林改造项目从1985年起投入施工,到1994年全部完成。改造林地通过垦复施肥、间密补稀、去劣留优、修枝亮脚、防治病虫害和开挖水平竹节沟等综合营林技术措施,大大改善了林地通风透气条件,调整了林分密度和树体结构,补充营养,减少了树体养分消耗,明显增强了树势,使油茶产量显着提高。据县油茶工程指挥部随机布点12个,面积1016.12亩,1985年改造前三年的亩平3.01公斤,改造后1986年亩平产油8.69公斤,1987年亩平产油13.05公斤,1988年亩平11.29公斤,1989年经省科委、中国林科院亚林所、中南林学院、省林业厅、省林科所等专家和学者组成的湖南省油茶低产林改造产量验收领导小组和测产小组,1989年的亩平产油16.1公斤,低产林改造后四年林分亩平产油12.3公斤,是改造前亩平产油的4倍。
1993年,常宁被国家林业部列入国家第二期油茶低产林改造工程。自1993年开始,我市在原宜阳、罗桥、板桥、洋泉、官岭、新洲等6个区的10个乡镇完成低改总面积1.78亩,其中,新造林0.83万亩,常规改造0.95万亩,目前,更新幼林长势喜人,低改林分树势增强,产量明显上升。
1998年,常宁被列入国家跨世纪油茶高产稳产示範工程。1999年—2000年,全市完成了3900亩的油茶示範林建设,造林成活率达到99%以上。
2001年,常宁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油茶之乡”。
2007年10月,我市的衡阳南天山茶油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香椿子”牌茶油,获得了湖南省第二届林产品博览会金奖。”
油茶品种
常宁的油茶品种类型主要有寒露籽和霜降籽两个品种群。寒露籽是主要品种群,遍布全市各地,果实小,每果含籽4粒,出油率高,鲜果出油率可达7%,高者可达8%。霜降籽零星分布在全市,与寒露籽相互混杂在一起,以荫田镇的分布最多,果实大,每果含籽7粒左右,鲜果出油率5—6%。常宁油茶的霜降和寒露品种,分别有红球、红桃、青球、青桃、黄球、黄桃等类型。

上饶县

2001年,上饶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油茶之乡”。
上饶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处武夷山脉东部,怀玉山脉东南部,南北为山区,中部为沖积平原和侵蚀低丘,地貌呈马鞍形,位于东经117°41′-118°14′,北纬27°58′-28°50′之间,东西宽45公里,南北长132公里,全县土地总面积336.9万亩,其中有林业用地面积241万亩,林业用地中,油茶林76.5万亩,占全县面积22.7%,林业用地面积的31.7%。
上饶县现有76.5万亩油茶林,在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其中分布3万亩以上的乡镇有:湖村、清水、煌固、华坛山、望仙、枫岭头、郑坊、石人、尊桥、黄沙岭等镇(乡)。
油茶是异花授粉植物,在天然杂交和人工选择过程中,形成了多样性的品种类型。目前,上饶县的油茶,根据形态特徵、成熟期的早迟,可分为红皮大桃、青皮大桃、珍珠子、寒露子、霜降子、立冬子等品种类型,均属白花油茶。此外,在五府山、华坛山、三清山等高海拨的地方,分布了少量的红花油茶。近年,江西省华富红花有限公司通过採种,培育了大量的红花油茶苗木,在华坛山镇的姚山分场以及望仙乡的新丰林场等高海拔的地方栽植。
上饶现有年加工500吨以上茶油的加工企业5家,以江西三清山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等作为龙头加工企业,年加工精製油1000吨,加工毛茶油2000吨,产值达9800万元。产品种类主要有:有机山茶油、红花茶油、食用茶油、茶粕等。

浦城县

2009年5月7日,中国经济林协会正式命名福建省浦城县为“中国油茶之乡”,并颁发匾牌和证书。浦城县现有油茶林面积 13.5 万亩,居南平地区之首。油茶具有良好的食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在浦城有着悠久的油茶种植历史,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是农民增收的良好渠道。近年来,浦城县委、县政府把油茶产业列为重点特色产业来抓,成立县油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油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出台扶持油茶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推动油茶产业发展,成效显着。2008年,该县完成油茶低产林分改造5000亩,建立5个油茶林示範基地,年产茶籽10560吨,产茶油2640吨,产值13500万元。

连南县

2007年,连南县被授予“中国油茶之乡”称号。连南瑶族自治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北回归线以北、辖7个镇(三江、寨岗、大麦山、香坪、大坪、涡水、三排)71个村居委会,是瑶族聚居县,县城设在三江镇。
2012年连南成功创建为省教育强县,实现基础教育历史性跨越。2010年实施由财政补贴的全民医保制度,人民健康水平显着提高,平均寿命达71岁;城镇化发展日新月异,县城面积扩展7倍多,2011年被评为“中国宜居宜业典範城市”;交通网路四通八达,2012年全县通车里程达798.4公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解决农村饮水难题,农村民众基本用上乾净自来水;森林覆盖率79.3%,2011年被授予“省林业生态县”称号。

湖北省麻城市

2009年10月14日,湖北省麻城市收到中国经济林协会发来的通知,经实地考察评审,正式认定麻城市为“中国油茶之乡”。据悉,麻城市是湖北省首个获此殊荣的县市。

玉屏侗族自治县

1958年,玉屏油茶产籽产量高达195万公斤,为国家提供了40万公斤茶油,居全国1100个县级油茶县产量的第二位,玉屏因而获周恩来总理亲自提名,授予“油茶之乡”美誉。2001年,国家林业局再次授予玉屏“中国油茶之乡”称号。

阳新县

2009年,阳新县被授予“中国油茶之乡”称号。

兴宁市

2009年,兴宁市被授予“中国油茶之乡”称号。
2009年7月14日,中国经济林协会正式命名广东省兴宁市为“中国油茶之乡”,并颁发匾牌和证书。兴宁市现有油茶林面积18.7万亩,居广东地区之首。油茶具有良好的食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在兴宁有着悠久的油茶种植历史,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是农民增收的良好渠道。近年来,兴宁市委、市政府把油茶产业列为重点特色产业来抓,成立市油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油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出台扶持油茶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推动油茶产业发展,成效显着。 全年油茶总产茶籽2700万吨。至目前,该市新备耕油茶4.6万亩,改造老油茶基地1万亩。今年春,该市油茶总面积将达到20.2万亩。而目前引进的兴宁树人木业有限公司是由中国木业资源集团(香港联交所主机板上市)全资兴建,是集种植、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国内最大规模现代化茶油生产企业。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