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2020-01-02 23:41:24) 百科综合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繫农业部所属综合性淡水渔业研究机构,是由1978年在无锡建立的“太湖水产增殖科学实验基地”、“亚太地区综合养鱼研究和培训中心”合併而来,1984年更名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2002年11月,被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和中编办确定为非营利性科研机构,进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中心围绕淡水产养殖基础生物学和遗传育种、渔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种质资源保存、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检测与保护、渔业资源调查评估与管理、渔业重大病害灾变预警与控制、水产养殖容量与健康养殖、水产养殖对象营养学、渔业经济与信息技术等领域开展研究。

据2018年1月中心官网显示,中心设有7个研究室、4个实验基地;与南京农业大学共同成立“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博士点、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专业学位领域硕士学位点1个、本科专业1个;共有在职职工209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外文名:Freshwater Fisheries Research Center of Chinese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 创办时间:1978年
  • 属性:综合性淡水渔业研究机构
  • 主管部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 现任领导:主任:徐跑
    党委书记:戈贤平
  • 本科专业:1个
  •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个
  •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
  •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山水东路9号

发展历程

1978年,在无锡建立“太湖水产增殖科学实验基地”、“亚太地区综合养鱼研究和培训中心”,后合併为一体,先后有“国家水产总局长江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等多个称谓。
1981年起,机构连续承担国家援外技术和官员培训项目。
1984年,机构更名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中心自“八五”以来一直位列“全国农业科研综合实力百强研究所”。
1993年,中心与南京农业大学共同成立“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
2002年11月,中心被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和中编办确定为非营利性科研机构,进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2003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水产博士后流动站成立。
2011年,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开始招收国际留学生;11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生中心”揭牌成立。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科研条件

研究部门

据2018年1月中心官网显示,中心设有7个研究室、4个实验基地,拥有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风险评估实验室、4个农业部野外台站、1个农业部试验机构、2个农业部育种中心、1箇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重点实验室、1箇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良种场,是农业部新渔药临床中心指定单位。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淡水渔业与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风险评估实验室:农业部水产品质量安全环境因子风险评估实验室(无锡)
农业部野外台站:农业部长江下游渔业资源监测站、农业部长江下游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农业部长江下游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观测试验站
农业部试验机构:农业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有效性试验机构
农业部育种中心:农业部长江流域鱼类遗传育种中心、农业部罗非鱼遗传育种中心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中下游渔业生态环境评价与资源养护重点实验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特色鱼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良种场:江苏省省级青虾良种场
中心研究室:生物技术研究室、渔业环境保护研究室、大水面增养殖研究室、水产养殖研究室、水产病害与饲料研究室、渔业经济和信息研究室、水产遗传育种研究室
中心实验基地:南泉实验基地、屺亭实验基地、大浦实验基地、扬中实验基地
机构设定机构设定

人员编制

据2018年1月中心官网显示,中心共有在职职工209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5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30人。国家及省部级突贡专家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3个,国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2人、岗位科学家6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4人。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董在杰等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董在杰等
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董在杰等
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杨弘等
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戈贤平等
国家罗非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杨弘等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戈贤平、杨健、傅洪拓等

设备资源

  • 馆藏资源
据2018年1月中心官网显示,中心馆藏中外文图书、期刊3万余册,拥有渔业科学资料库。

科研成就

研究成果

据2018年1月中心官网显示,中心在淡水水产生物技术和遗传育种、渔业资源和环境、淡水增养殖、水产病害与饲料等领域先后承担和完成了150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的研究课题,获得科研奖励成果196项,其中国家级奖励9项、省部级奖励63项;培育了建鲤、奥尼鱼、“夏奥1号”奥利亚罗非鱼、杂交青虾“太湖1号”、福瑞鲤和吉富罗非鱼“中威1号”等6个国家级水产养殖新品种;发表学术论文2691篇,出版专着118部,获授权国家专利278项。

学术期刊

《科学养鱼》以刊登水产实用养殖技术及水产信息(包括淡水和海水)为主,1992年、1998年和2003年连续三次评为全国优秀水产报刊一等奖,2002年获第三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奖、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2004年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科普类一等奖,併入选为中文核心期刊,2005年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2006年获全国农业期刊金犁奖科普类一等奖。
科学养鱼科学养鱼
《科学养鱼》入选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2004版、2008版。

人力培养

学科建设

据2018年1月中心官网显示,中心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博士点、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专业学位领域硕士学位点1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水产养殖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博士点:水产学
学术学位二级学科博士点:水生生物学
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水产养殖、水生生物学
专业学位领域硕士学位点:农业推广渔业领域

教学建设

据2018年1月中心官网显示,中心与南京农业大学共同成立“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拥有全日制水产养殖学本科专业1个,另设有包括水产养殖学专升本在内的各类成人高等教育专业,共培养了60多名博士、400多名硕士和1300多名本、专科毕业生。

国际合作

据2018年1月中心官网显示,中心先后派出多批科技人员赴40多个国家及地区交流访问和合作研究,与20多个国际组织、知名渔业研究机构及大学开展长期交流与合作,建立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水产养殖及内陆渔业研究和培训参考中心、国际水产遗传改良分中心、中澳水产遗传改良中心、中匈鱼类免疫药理学国际联合实验室和中美淡水贝类种质资源保护及利用国际联合实验室等国际科技合作平台;作为中心重要组成部分的亚太地区综合养鱼研究和培训中心,已为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训了2300多名水产技术和管理人才。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中心标识中间为英文简称红色“FFRC”字样,上面是三只鱼的艺术图案,下方为波浪形线条,寓意着江河湖海。
logologo

文化活动

截至2017年11月,中心先后组织或参加了义务献血活动、主题团日活动、遵规守纪知识竞赛活动、无锡市青少年科普活动、青年学术交流会、户外拓展训练活动、“五四”青年活动、职工羽毛球比赛、“英语之星”选拔赛、办青年足球友谊赛、无锡市科普宣传周活动等一系列文化活动。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主任、党委副书记
徐跑
党委书记、副主任
戈贤平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万一兵
副主任、党委委员
邴旭文
副主任、党委委员
袁新华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