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研究所

(2019-10-09 02:26:37) 百科综合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研究所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1999年,中国科技部批准以水利研究所为依託组建国家节水灌溉北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心于2002年通过科技部验收。 之后水利研究所与国家节水灌溉北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行运作。水利研究所有人员53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教授、研究员)14人,高级工程师13人;高级政工师1人,中级职称17人,初级职称6人, 技师1人。按照学历分类,其中博士22人,硕士19人,学士7人,专科2人,其他3人(截止到2010年)。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水利研究所
  • 成立时间:1956年
  • 主管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主要成就: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
  • 地址:北京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0号

领导机构

历任领导

张子林,1956-1957
邸殿标,1958-1965
杨振怀,1982-1983
瞿兴业,1983-1988
包水林,1988-1994
钱蕴璧,1994-1996
高占义,1997-2009
许 迪,2009-现在

在任领导

所长:许 迪
1957年4月生,北京人,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8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农田水利工程专业,学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义大利地中海农学院(Mediterranean Agronomic Institute)农田灌溉专业,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瑞士联邦理工学院(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农田水土管理专业,博士学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研究所所长,国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常务副主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第六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副所长:杨继富、李益农、龚时宏、丁崑仑

业务範围

(1)承担国家和行业有关农村水利(农业节水、农村供水、改善农村水环境等,下同)发展战略研究项目;
(2)承担国家、行业和地区农村水利领域中的重大科技项目;
(3)承担国家、行业和地区农村水利规划、技术标準的制定与修订任务;
(4)通过技术(专利)入股或转让、资金投入等方式与国内外企业开展农村水利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5)开展国际合作,引进消化国外农村水利领域的新技术、新设备,汇集发布国内外信息;
(6)开展农业节水与农村供水领域的技术谘询与服务,承接工程规划设计、施工指导和质量监督任务;
(7)培训农村水利科技人才,开展新技术、新设备的试验示範与推广套用;
(8)从事农业节水与农村供水产品(设备)性能及产品质量的检测、鉴定和认证工作。
(9)承接地方和企业委託的套用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项目,提供技术谘询与服务。

历史沿革

1956年,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土壤改良研究所成立,人员来自水利部灌溉总局、留学回国人员和应届大、中专毕业生,编制近90人。设有盐硷地改良研究组、灌溉研究组、水文地质队、 土壤队和化验室,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灌区土壤和水文地质调查、盐硷地排水和种稻改良、农作物灌溉制度试验、地面灌溉技术试验、渠系水利用係数测定等方面。
1959年,由于水利部与电力部合併,水利部灌溉总局划归农业部,全所科研骨干力量一分为二:一半人员归属到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了农田灌溉研究所,另一半留下,水利土壤改良研究所改名为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灌溉研究所。研究工作主要结合民众性水利建设项目开展。
1961年,灌溉研究所更名为水利研究所,设有5个研究组和一个水工试验厅。研究工作集中在灌区盐硷地排水改良、土壤次生盐硷化防治技术、土壤改良区划、渠道防渗和渠系建筑物工程技术(包括室内外模型试验)、北方地区开发利用地下水及井灌技术、 南方地区鼠道排水试验、室内排水模型试验和渗流理论计算等方面。
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研究工作停顿,1969年水利研究所被解散,科研人员下放到各省、区和水利水电建设工地。1978年,水利研究所在北京恢复。在其后的近20年间陆续开展的研究工作主要有:
(1)灌溉技术方面,主要开展了喷灌技术、滴灌技术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
(2)农田排水与盐硷地改良技术方面,开展了明沟与暗管排水技术、辐射井技术、农田排水 与盐硷地改良技术在黄淮海平原综合治理中的套用。
(3)在农业水资源开发方面,主要开展了全国农业水资源区划研究、黄河下游区域水资源与小流域治理研究、黄河上游梯级开发的水资源条件与可行性论证;
(4)在农田水利工程技术方面,开展了橡胶坝技术的研製开发与套用、灌 区量水技术试验研究与套用、渠道防渗抗冻胀技术试验研究与套用。
(5)在水质研究方面,开展了农作物、土壤本底值测试与研究、河流、渠道等水体的水质监测与污染防治研究、农田灌溉水质标準研究等工作。在此期间,水利研究所先后承担了从“六五”至“九五”国家科技攻关和 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十五”期间“863”项目和大量的省、部级科研课题,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研究,逐步树立了水利研究所在行业内的地位。
1980年,中国国家灌排委员会成立,该委员会秘书处设在水利研究所。 1984年,水利电力部成立水质研究中心,挂靠在水利研究所。1988年,水质研究中心独立运行。 1988年,依託水利研究所自1975年以来开展的滴灌技术研究成果成立了北京燕山滴灌技术开发研究所。1991年,经水利部科技司批准,在北京大兴建立农业节水灌排试验基地,占地250亩。 1993年6月,水利部以“水科教[1993]138号”文,批准成立“水利部灌排设备检测中心”,该中心挂靠在水利研究所。 1994年,水利研究所成立了北京三维水高新技术开发公司,1998年公司更名为北京中水科水利工程公司,公司致力于水利研究所科技成果的开发和套用,重点推广套用了辐射井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
1999年,国家科技部批准以水利研究所为依託组建国家节水灌溉北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心于2002年通过科技部验收。之后水利研究所与国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并行运作。节水中心成立以后在水利研究所原有的研究领域基础上开展了灌排发展巨观战略、农村饮水安全和灌溉用水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建成了占地60亩的大兴试验研究基地,加强了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套用工作。
2005年8月,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国认实函[2005]156号”,批准在“水利部灌排设备检测中心”的基础上组建“国家农业灌排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该中心挂靠在水利研究所。2006年9月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国认实函[2006]192号”授权“国家农业灌排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业务。

成果荣誉

专利

专利名称
专利类型
多钻头高速旋转打孔装置
发明
一种MC尼龙活性料的製备工艺
发明
一种竹-塑複合管材成型方法
发明
辐射井水平辐射管全液压施工设备
发明
一种耐温、防腐、防堵测压装置
实用新型
拖式雷射平地机上使用的液压自动控制装置
实用新型
井灌区智慧型取水控制装置
实用新型

软体着作权

序号
着作权名称
登记号
着作权人
1
IC卡智慧型用水管理信息系统
2006SR14174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
雷射控制平地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2005SRBJ0280
3
畦灌土壤入渗参数与田面糙率係数最佳化
48741
中国水科院

奖项

项目名称
获奖等级
获奖人员
获奖日期(年)
节水农业研究与示範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李益农
2005
地面灌溉水流运动测量仪滴水
灌溉新技术推广
国家一等奖
1981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研究和推广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1
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研究与开发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1993
农业持续发展节水型灌排综合技术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李益农
1998
全国 300 个节水增产重点县建设技术推广项目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

技术标準

序号
标準名称
编号
水利所参加编写人员
1
节水产品认证技术规範
SL
余根坚,杨继富
2
机井技术规範
SL
张治晖
3
橡胶坝坝袋
SL
高本虎、赵华
4
大型螺旋塑胶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範
刘群昌、赵华
5
村镇供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範
SL
刘文朝、胡孟、程先军、武文凤、贾燕南
6
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範
GB/T20203-2006
刘群昌、丁崑仑、高占义、许迪
7
农村水利术语
SL 56-2006
许迪、龚时宏、刘群昌、王少丽
8
村镇供水单位资质标準
SL 308-2004
刘群昌、刘文朝

研究平台

大兴试验研究基地
国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大兴试验研究基地占地 60 亩,拥有农业气象站、大型称重式蒸渗仪、植物生理及土壤水分实时监测系统、智慧型式灌溉系统控制装置等田间试验设施,并有 4 个与节水灌溉技术研究相关的专业实验室:土壤理化实验室、作物生理与生态实验室、精量控制灌溉实验室、农田排水材料实验室。
国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外景国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外景
基地正开展作物-水分-养分相互作用机制、农田水肥精量调控原理与技术、水分胁迫条件下作物蒸发、蒸腾的计算模式和评估方法、喷(微)灌套用技术、地面灌溉套用技术、精量控制灌溉用水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农村饮水安全实验室
农村饮水安全实验室是集劣质水处理、饮用水消毒、管网微生物安全性、水质检测、供水自动化监控等试验研究于一体,为解决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科研和技术难题而构建的试验平台。 实验室拥有一批水处理和消毒试验装置,初步搭建了农村小型供水管网模拟系统,备有各种常规的试验设备及常用水质分析仪器。目前,通过自主研发和与有关研究单位、高等院校和企业的合作,实验室已具备一定的水质监测与分析、水处理及消毒技术试验研究、新技术开发与套用、新装置研发与改进等能力。
实验室的发展目标包括:( 1 )系统建立包括适宜农村的各种水处理、消毒、检测、管网、自动控制等技术和设备的试验、培训和展示平台;( 2 )能稳步开展农村饮水安全适宜技术和设备的开发与室内试验研究。
基础实验室
为开发适合农村高氟水、高砷水、苦鹹水等处理的关键技术,建设了农村饮水安全基础实验室,主要用于农村水处理技术研究与套用方面的试验研究。
基础实验室的主要功能包括:
( 1 )常规水质指标测定: pH 、浊度、 TDS 、 COD Mn 、 F - 等;
( 2 )新型除氟材料製备(如 FAC 除氟材料等);
( 3 )新型除氟材料的家庭式套用研究;
( 4 )小型超滤膜系统处理效果研究;
( 5 )批量试验。
水质分析室
农村饮水安全水质分析室主要进行水质指标检测、检测设备比选及检测模式研究。水质分析室目前已拥有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计、总有机碳分析仪、离子色谱、 原子萤光光谱仪 等分析仪器,可实现水质理化指标的测定。
微生物实验室
农村饮水安全微生物实验室可实现水质微生物指标测定。饮用水消毒中出水的主要微生物控制指标包括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大肠埃希氏菌,微生物实验室可实现以上水质微生物学指标的测试,为农村饮用水消毒技术、管网微生物安全性试验研究提供基础。
水利研究所--微生物实验室水利研究所--微生物实验室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