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歼击机是指中国军队的歼击机,歼击机又称空优机,主要用来歼灭空中敌机和其他空袭兵器的飞机,其特点是速度大,上升快,升限高,机动性好。
1956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架国产喷气式歼击机——歼-5在瀋阳首飞成功。揭开了中国製造喷气式歼击机历史新篇章,为自行设计製造歼击机奠定基础。
中国歼击机的一代机型到第五代机型科技的运用越来越好,研究出了歼-20、歼-31、歼-11B等各种机型。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中国歼击机
- 英文名称:Chinese Fighter
- 国家:中国
- 研製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首型战机:歼-5
作战用途
歼击机是用于歼灭敌方飞机和其他空袭兵器的飞机,亦称战斗机。具有火力强、速度快、机动性好等特点,是航空兵空中作战的主要机种,也可用于执行对地攻击任务。
现代的歼击机设备已经相当先进,不仅有各种飞弹、机关炮,还有完善的全方位雷达和抗电子干扰系统等先进设备。歼击机的历史非常古老,可以说自从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以后不久,就有了歼击机。但最初军方并不重视飞机对战争的作用,开始时只是搞一些侦察活动。后来有人将炸药搬上飞机,在侦察敌军阵地时,扔些炸药下去,因此出现了轰炸机。可是不久,各国都有了飞机,有时两国的侦察机在空中相遇,为了表示对敌人的愤怒,双方的飞行员只挥一挥拳头。以后,飞行员又把各种枪枝带上了飞机,这样歼击机就出现了。于是很快引起军方的重视,纷纷研究起歼击机来。
发展沿革
新中国建国后,迅速开始了仿製生产喷气式歼击机的工作。中苏政府于1951年10月正式签订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组织修理飞机、发动机及组织飞机厂方面以技术援助的协定》。同年4月18日重工业部设立航空工业局,统一负责飞机的维修工作。1951年底航空工业局共下属18个工厂,职工近一万人。1951年12月,周总理亲自主持会议研究决定,要在3到5年的时间里试製成功苏制雅克-18初级教练机,以及米格-15。后歼击机项目改为试製更加先进的米格-17喷气式歼击机。1954年中国第一批飞机及其发动机试製成功,两年以后,1956年9月8日,瀋阳飞机厂试製成功中国第一种歼击机歼-5--喷气式,即米格-17Ф型,随后获批准批量生产。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成批生产喷气歼击机的国家之一。
2015年3月11日,由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7架歼-10表演机赴马来西亚参加兰卡威国际海空展,并进行飞行表演。曾在国庆60周年首都阅兵庆典上飞越天安门的4名歼击机女飞行员,将驾歼-10首次进行海外飞行表演。这是八一飞行表演队继2013年参加莫斯科航展完成海外首秀后,再次飞向国际飞行表演大舞台,向世界展现中国力量、精神和文化。
机型系列
歼击机的命名方式为:“歼”加序号。歼击机的外文编号为:汉语拼音首字母加序号,如:
名称 | 编号 | 级别 | 代号 | 种类 | 研发 | 生产 |
歼-5 | J5 | 第 1 代 | 壁画 | 轻型歼击机 | 米高扬 | 沈飞 |
歼-6 | J6 | 第 2 代 | 农夫 | 轻型歼击机 | 米高扬 | 沈飞 |
歼-7 | J7 | 第2.5代 | 扇琴 | 轻型歼击机 | 米高扬 | 沈飞 |
歼轰-7 | JH7 | 第 3 代 | 飞豹 | 中型歼击轰炸机 | 西飞 | 西飞 |
歼-8 | J8 | 第 3 代 | 鳍猄 | 轻型歼击机 | 沈飞 | 沈飞 |
歼-8II | J8-II | 第3.5代 | 塞猄 | 中型歼击机 | 沈飞 | 沈飞 |
歼-10 | J10 | 第4代 | 猛龙 | 中型歼击机 | 成飞 | 成飞 |
歼-10B | J10B | 第 4 .5代 | 飞龙 | 中型歼击机 | 成飞 | 成飞 |
歼-11 | J11 | 第 4 代 | 侧卫 | 重型歼击机 | 苏霍伊 | 苏霍伊 |
歼-11A | J11A | 第 4 代 | 收货 | 重型歼击机 | 沈飞 | 沈飞 |
歼-11B | J11B | 第4.5代 | 单战 | 重型歼击机 | 沈飞 | 沈飞 |
歼-11BS | J11BS | 第4.5代 | 双战 | 重型歼击机 | 沈飞 | 沈飞 |
歼-15 | J15 | 第4.5代 | 飞鲨 | 舰载重型歼击机 | 沈飞 | 沈飞 |
歼-16 | J16 | 第4.5代 | 重剑 | 多用途重型歼击机 | 沈飞 | 沈飞 |
歼-20 | J20 | 第 5 代 | 威龙 | 隐身重型歼击机 | 成飞 | 成飞 |
歼-31 | J31 | 第 5 代 | 鹘鹰 | 隐身中型歼击机 | 沈飞 | 沈飞 |
一代机型
歼-5
1956年7月19日清晨,新中国製造的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歼5战斗机在东北某机场腾空而起,这架机身前部印有鲜红的“中0101”字样的银白色歼击机的试飞成功,标誌着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掌握喷气技术的国家之一。歼5战斗机一亮相,就在东南沿海击落美制台湾来犯战机八架,其后更为中国的国土防空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歼-5

二代机型
歼-6
1964年1月,瀋阳飞机厂成功地仿製出前苏联米格-19型超音速歼击机,命名为歼-6,该歼击机于1959年9月23日首飞成功,它的製造成功,标誌着新中国航空工业进入了超音速时代。六十年代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了歼6,印巴战争中歼6共击落一架米格-21,八架苏-7和三架英制“猎人”战斗机。当时在巴的美国顾问认为歼6技术水平相当高,爬升率比印度的米格-21和巴基斯坦当时拥有的美制F-104都快,低空缠斗性能好过当时亚州除F-86外的所有战机,随着时代的进步装备数量曾高达3000架的歼-6已逐步退出现役。
歼-6轻型歼击机

歼-6战斗机(英文:Shenyang J-6或F-6,北约代号:Farmer,中文:农夫),是中国瀋阳飞机製造工业公司製造的单座双发超音速喷气战斗机,主要用于国土防空和夺取前线局部制空权,也可执行一定的对地攻击任务。
歼-7
1967年6月,中国为了国土防空和夺取战区制空权,以苏联米格-21战斗机为基础,研发了单座单发轻型超音速歼7战斗机。因为当时中苏交恶,中国实际上并没有从前苏联得到的有关米格-21战斗机的大部分技术资料,到手的资料也有有很多的错误,使得该机的研製过程步履维艰,最后经过负责此项目的沈飞公司和成都飞机工业公司艰苦努力,硬是看着样机,用“照猫画虎”的方式成功的仿製出了歼-7战斗机。通过歼-7战斗机的研製,中国走完了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开发战斗机的全过程,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歼-7战斗机作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中至90年代中的主力战斗机,仍在中国国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歼-7轻型歼击机

三代机型
歼-10
为了不在未来的战场上受制于人,中国于1988年开始了歼-10歼击机的完全自主的研发,该机是中国空军历史上最具神秘色彩的一种战斗机了。自从外界第一次发现它的存在起,各种关于它的传闻就一直没有中断,据说歼-10採用了中国20年改革开放中所开发积累的大量先进技术,如四重数位数字电传操纵系统、翼身融合技术、整体玻璃座舱、複合材料以及部分隐身技术等。因此歼10的任何动静都牵动国际军事观察家的神经,美国中央情报局甚至还绘製了种类各异歼10三维立体模拟构 。
歼-10轻型歼击机

四代机型
歼-10B
根据当代空战需求,换用相控阵雷达,一体化蚌式进气道,自主研发的太行发动机的歼击机。
歼-10B轻型歼击机

歼-11
俄罗斯苏霍伊公司出口到中国的苏-27重型歼击机,对空作战为主要用途。歼-11战斗机是中国购买的俄罗斯专利及授权的苏-27SK(苏-27的外销版)的国产组装飞机,属于三代半战机。该机由中航工业瀋阳飞机工业公司建立生产线,俄罗斯供应主要零件与系统,建立生产与组装能力。
歼-11重型歼击机

歼-11B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参考俄苏-27歼击机,自研配件在中国生产的重型歼击机。歼-11B重型战机是中国在引进前苏联/俄罗斯的苏-27SK后为提高航电系统效能而自行研製的第四代国产空中优势战斗机。在苏-27SK战机的设计基础上,换装了国产综合火控系统、全玻璃化座舱、四余度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涡扇10“太行”涡轮风扇发动机等核心部件。歼-11B重型战斗机将成为中国空军未来执行远程空优作战的主力。
歼-11B重型歼击机

歼-15
瀋阳飞机工业集团参考俄苏-33自主研发的中国首款舰载歼15重型多用途战斗机。
歼-15舰载重型歼击机

歼-16
瀋阳飞机公司以歼-11BS作为基础,参考俄罗斯苏-30战机武器性能,研製出歼-16重型多用途双座歼击机。
歼-16多用途重型歼击机

五代机型
歼-20

歼-20是由中国航空工业成飞公司研发的中国第五代隐身重型歼击机,採用两台国产涡扇10B发动机、DSI两侧进气道、全动垂尾,鸭式布局。该机于2010年10月14日完成组装,2011年11月4日歼20实现首飞,历时18分钟,这标誌着中国隐形战斗机的研製工作掀开了新的一页。
歼-31
歼-31是由中国航空工业沈飞公司研发的第五代隐身中型双发战斗机,採用双发、单座、固定双斜垂尾、蚌式进气道。
歼-31隐身中型歼击机

无人战机
暗剑无人机
由一航瀋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设计的“暗剑”无人作战飞机具有超音速、超高机动能力和低可探测性,主要用于未来对空作战。2006年10月底,“暗剑”无人作战飞机在珠海航展上首次公开亮相,引起轰动。“暗箭”设计独到,完全有别于当前无人机发展趋势,也与流行的B-2隐形轰炸机类型的无人机设计不同,很可能具备无人机空战能力。这个概念是西方也未提及的。
暗箭隐身无人歼击机

世界上大多数无人机都选择亚音速,但“暗剑”装有鸭翼和两具垂直斜翼的设计,表明它可能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可操作性和隐形能力也较为突出。此外,“暗剑”的发动机进气道位于机身前部下方,这与歼-10战斗机如出一辙,有助于提升战机的灵活性。 “暗剑”在气动设计上採用了类似B-2和F-117混合体的箭形翼身融合布局,机身部分在垂直方向上呈现出箭头形状的三角形,扁平的流线型机身和机翼圆滑过渡成整体升力面,机体设计能够与可伸缩前翼、常规机翼、尾翼组成适合高速和大过载机动飞行的整体布局。从外形上推测,“暗剑”应具有超音速、高机动能力和隐身性能,已经达到国际战斗机技术的较高水平。而且在珠海航展中曾经出现过的“战鹰”前掠翼隐身战斗机与“暗剑”有很多类似之处,在对中国新一代作战飞机平台寄予期盼的同时,又使其蒙上了一丝神秘色彩。。“暗剑”无人机的动力装置採用机腹进气布局和单台发动机,按照其技战术要求以及国内航空发动机的基本条件,可以判断该机是一种体积大于J-7而略小于J-8的中型战斗机。
利剑隐身无人攻击机
由中航工业设计製造的“中国利剑隐身无人机”在2012年12月13日总装下线,2013年5月开始,媒体曝光了“中国利剑隐身无人机”开始地面滑行测试的讯息,本次首飞成功标誌着我国在无人机隐身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未来空对地打击手段将趋于多样化。
利剑隐身无人攻击机

从外形上看,“中国利剑隐身无人机”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飞翼,翼身融合且无明显过渡,与达索公司的“神经元”、美军的X-47B较为相似,后者採用了全飞翼、背部进气布局,该气动有利于飞行器提升隐形性能,全外形雷达隐身技术已经逐渐开始成熟并套用于无人机平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