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2019-10-02 14:22:44) 百科综合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核动力院)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是中国唯一集核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试验、运行和小批量生产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科研基地;被吴邦国委员长誉为“中国核动力工程的摇篮”。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始建于1965年,是军民结合的国家战略高科技研究设计院;1967年——1969年已划归二机部(核工业部)的七院逐步从北京搬迁到四川;2010年,参与设计的首座自主品牌中国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CPR1000的核电机组——岭澳核电站二期正式併网发电。

根据2017年1月核动力院官网显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400余人,中高级工程师及以上技术人员1900余人。全院建立了90多个实验室,其中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能源研发(实验)中心,涉及50多个工程专业和学科。

根据2017年1月核动力院官网显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有硕士生导师65人,博士生导师29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共有150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获得100多项授权专利。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外文名:NPIC
  • 成立时间:1965年
  • 主管部门: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 现任院长:罗琦
  • 博士点:一级学科1个
  • 硕士点:二级学科4个
  • 地址:成都双流区华阳长顺大道1段328号

历史沿革

1964年10月,一九四所(中国核动力院的前身)进行了高通量工程试验堆的方案论证和基础性科研工作;1965年,正式成立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成为军民结合的国家战略高科技研究设计院。
1965年,该院在四川夹江的大山中成立了代号为909的核动力研究基地。
1967年——1969年已划归二机部(核工业部)的七院逐步从北京搬迁到四川。
1968年,该院承担的49—3工程正式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1970年,该院自行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及陆上模式堆。
1980年,该院自行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座高通量工程试验堆(其中子通量居亚洲第一,全球第三,它是中国开展核动力技术研究的大型试验堆)。
1987年,该院设计部由夹江搬迁到成都,改建设计所。
1991年,该院自行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座中子脉冲反应堆及军用脉冲堆(该堆运用高强度脉冲模拟核爆,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该堆设计和建造技术的国家,打破了美国的垄断)。
1992年,核动力院自行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座乏燃料反应堆:岷江试验堆。
1996年,将非放射性部分也搬到成都,逐渐形成“两点六地”的格局,是设计、研发、生产的综合性军民两用的核动力研发基地。
2002年,自行设计的秦山核电二期工程核反应堆及一迴路系统投入使用(这标誌着中国已基本具备百万千瓦级核电研究设计的能力)。
2010年,参与设计的首座自主品牌中国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CPR1000的核电机组——岭澳核电站二期正式併网发电。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根据2017年1月核动力院官网显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400余人,中高级工程师及以上技术人员1900余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孙玉发(专职)、于俊崇(专职)、周邦新(兼职)

组织体系

根据2017年1月核动力院官网显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建立了90多个实验室,其中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能源研发(实验)中心,涉及50多个工程专业和学科;此外,核动力院下属4个企业。
  • 科研机构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反应堆燃料及材料重点实验室、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能源研发(实验)中心(2个):国家能源先进核燃料元件研发(实验)中心、国家能源压水反应堆技术研发(实验)中心
中核集团重点实验室(1个):中核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核集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中核集团核燃料元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核先进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核集团检验中心(1个):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无损检验中心
核安全局鉴定中心(1个):核级设备鉴定中心
  • 下属企业
核动力院下属企业(4个):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电热电器厂、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第三研究所、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设备製造厂、成都海光核电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学术机构
根据2017年1月核动力院官网显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先后参加了中国核学会、中国核学会核能动力分会、中国核学会核材料分会、中国核学会核化工分会、中国核学会计算物理分会、中国动力工程学会、中国科学技术院所联谊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四川省核学会、四川省动力工程学会、四川省电子学会、四川省机械工程学会等100余个学术团体。其中四川省核学会等9个学术团体挂靠该院。
挂靠该院的学术团体
四川省核学会
中国核学会核能动力分会反应堆结构力学专委会
中国核学会核能动力分会反应堆结构力学专委会
中国核学会计算物理分会反应堆数值计算与粒子输运专委会
四川省核学会反应堆工程专委会
四川省核学会反应堆燃料与材料专委会
四川省核学会核设施退役及三废治理专委会
四川省动力工程学会核动力专委会
参考资料:
该院参加的学术团体
中国核学会
中国核学会核能动力分会
中国科学技术院所联谊会
中国核学会核能动力分会反应堆热工流体专委会
中国核学会核能动力分会反应堆结构力学专委会
中国核学会核能动力分会新堆与研究堆专委会
中国核学会核能动力分会反应堆运行专委会
中国核学会核材料分会
中国核学会核化工分会
中国核学会计算物理分会反应堆数值计算与粒子输运专委会
中国核学会妇女工作委员会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
四川省核学会
四川省核学会反应堆工程专委会
四川省核学会核燃料与材料专委会
中国动力工程学会
四川省动力工程学会
四川省动力工程学会核动力专委会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核能发电分会
四川省电子学会电子测量与仪器专委会
四川省机械工程学会
四川省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加工专委会
-
-

合作交流

根据2017年1月核动力院官网显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已经同美国、俄罗斯、芬兰、法国、日本、英国、欧盟、国际原子能机构等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係。
在核电工程和科研领域,以超临界水冷堆(SCWR)、AP1000技术消化吸收等一批重点科研项目为依託,与美国、法国、加拿大、欧盟、俄罗斯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组织的国际知名科研机构和公司的交流合作。
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
政府间双边合作:中法合作、中日合作、中俄合作、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政府间多边合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TC援助项目、RCA项目,研究契约等)、GNEP伙伴计画、亚洲核合作论坛、ITER项目、APEC等;
非政府间合作:核电对外合作;
智力引进:国外人才的引进与聘用、技术人员出国培训;
国际科技合作计画项目。
进出口业务
进口服务:科研所需各种硬体和软体及技术服务项目的进口;
出口服务:核电产品及各种非核产品及核技术出口。
外事综合事务
出国任务报批和护签申办及来访接待与管理;
港澳台事务、国际会议;
国际合作规划、《国际合作简报》。
参考资料: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根据2017年1月核动力院官网显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先后共有150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获得100多项授权专利;核动力院承担着秦山二期扩建、岭澳二期、红沿河、福清、方家山、宁德、阳江、昌江等核电工程的核岛主系统或核蒸汽供应系统的工程设计与技术服务;培育了具有自主智慧财产权的国产化核电站品牌CP600/CP1000/CPR1000,承担着新一代压水堆核电站ACP100/ACP600/ACP1000及CF系列燃料元件研究开发、超临界水冷堆技术预先研究等科研项目。
标誌标誌
2015年11月,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发明专利“一种同轴导体接头”(专利号ZL 200810147681.9)荣获第十六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2015年7月16日,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主持研发设计的中国先进压水堆核电机组“华龙一号”荣获“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技术创新奖”。

期刊成果

《核动力工程》是经国家科委批准,于1980年2月创刊的正式科技期刊,是中国核学会核能动 力学会的学报,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主办,在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核动力工程》被确定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的统计源期刊;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和《中国期刊网》;收录进《工程索引(EI)》、《中国科学引文资料库》、《中国报刊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核科技文摘》、《动力机械文摘》、《 国际核情报系统(INIS)》。
核动力工程》核动力工程》
该刊曾获得2011年全国能源类优秀期刊二等奖;2000年四川省第二届优秀期刊一等奖(含社科类);1997年中国核工业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国防科工委优秀国防期刊奖;1995年四川省第三届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1995年四川省首届优秀期刊奖(含社科类);1995年中国核工业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年四川省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1992年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2年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一等奖;1991年国防科工委优秀国防期刊二等奖;1991年中国核工业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990年四川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自1987年开始自主招收培养研究生,为“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下设4个二级学科。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核科学与技术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核能科学与工程、核燃料循环与材料、核技术及套用、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核科学与技术、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教学建设

根据2017年1月核动力院官网显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有硕士生导师65人,博士生导师29人。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04人,博士研究生44人,博士后进站人员8人。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为了支持和鼓励有核类专业大学品学兼优的大学生,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为中国的核工业事业培养更多品学兼优的核专业人才,设立“中国核动力奖学金和助学金”。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在全国高校中设立“中国核动力”奖助金的合作对象有五个,分别是:清华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资质服务

资质能力

根据2017年1月核动力院官网显示,核动力院核动力院通过了ISO9001-2008标準质量体系认证,具备反应堆工程主导工艺甲级设计资格,具备核蒸汽供应系统集成供货能力。
核动力院为核电、研究堆等领域提供着专业化的技术服务,开展了配套设备供货、反应堆换料设计与论证、辐照技术与辐照效应检验、工程改造及核岛大修及日常维修等各个方面的工作,并逐渐向产业化发展。初步形成了民用同位素生产及其配套的多种医用治疗机、工业用探伤机、“云克”抗类风湿系列药品和新材料等支柱性产品。

技术服务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提供的核技术服务
核级设备製品工艺评定
设备监造
环境影响评价
工程监理
土建工程设计及改造
材料研究与分析
系统或设备工程试验验证
管道系统减震降噪技术
核设施退役与放射性废物治理
力学分析
在役核电站备品备件的国产化替代
核岛维修
反应堆工程技术培训
核电设备老化管理
核安全分析评价
核反应堆换料技术
腐蚀防护工程
核级部件特种焊接和焊接技术
无损检测
核电工程改造
核级设备鉴定
辐射防护与监测
工程辐照技术与辐照效应检验
-
参考资料:

文化传统

理念

精神——自主创新、勇攀高峰
使命——先进核动力的引领者
愿景——创建和谐、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国际一流研究设计院
核心价值观——重责任、求发展
经营理念——以人为本、追求卓越、造福社会

院徽

标誌主体造型,运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视的英文缩写"NPIC"的字母构成近圆形,将原子融入其中,既代表核动力,又使人联想到核裂变,表达出核动力院的特点。近圆形又象徵着核能,既体现了为核技术服务的特徵,也寓意了核动力院人朝气蓬勃、众志成城、拼搏向上的精神。
院徽院徽
标誌在色彩上选择以红色为主,白色为辅。红色象徵着核动力院人的伟大理想和辉煌,绿色象徵着核电之光。两色紧扣核技术的显着特点,体现了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科技兴国伟大理想。

院歌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歌》
曲:吴企善
词:集体
中国堆谷沐浴着金色朝阳
蓝色海洋激荡着百年梦想
钢铁巨鲸逐海浪科技强军
科技强军奏华章 奏华章
啊前进的核动力院人
自主创新勇攀高峰
让核能造福人类
神圣使命无尚荣光
核电之光辉映着皎洁明月
神奇堆谷升腾着伟大理想
核技术研发竞风流科技兴国
科技兴国创辉煌 创辉煌
啊前进的核动力院人
自主创新勇攀高峰
让核能造福人类
神圣使命无尚荣光
神圣使命无尚荣光

现任领导

院长:罗琦
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周定文
副院长:王丛林、陈炳德、吴琳、李卓群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