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中国旅游地理(赵宁曦主编书籍)

(2019-08-25 11:00:05) 百科综合

中国旅游地理(赵宁曦主编书籍)

《中国旅游地理》是2010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赵宁曦。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国旅游地理
  • 作者:赵宁曦
  • 类别:本科经济管理
  • 页数:258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0年2月

基本信息

中国旅游地理
所属类别
教材 >> 本科 >> 本科经济管理
作者:赵宁曦 主编
出版日期:2010年2月 书号:978-7-122-07038-8
开本:16 装帧:平 版次:1版1次 页数:258页

内容简介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旅游管理“十一五”规划系列教材之一,具体内容分为三大部分。总论:从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国际环境入手,阐述了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及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着重剖析了中国旅游景观形成的主要构景因素。区域分论:阐述了中国旅游地理区划及命名原则、区划系统,提出区划方案并重点论述了一级旅游区,突出了中国旅游空间布局的地域分类规律。中国专题旅游线路与附录:介绍了中国主要的专题旅游线路,并收录了目前中国的世界级和国家级的各种类别的旅游资源以作为区域分论的拓展和补充。

目录

第1篇总论
1中国的旅游业与旅游地理学的发展1
11中国的旅游与旅游业1
111旅游的基本概念1
112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国际环境2
113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及趋势3
114中国旅游业的构成、发展条件及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5
12旅游地理学7
121旅游地理学科的形成发展7
122旅游地理学的範畴8
123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9
13中国旅游地理学10
131中国古代朴素的旅游地理文献10
132近代、现代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10
133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11
134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任务与发展方向11
讨论与思考题11
2中国旅游资源及其评价与开发13
21旅游资源概述13
211旅游资源的基本内涵13
212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15
213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徵16
22中国旅游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简介19
23中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19
231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0
232中国旅游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0
233中国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21
讨论与思考题22
3中国旅游景观的形成因素剖析23
31中国自然旅游景观构成的风景美学因素23
311中国自然旅游景观“形象美”的结构特徵23
312中国自然旅游景观的“色彩美”25
313中国自然旅游景观的“动态美”27
314中国自然旅游景观的“朦胧美”27
315中国自然旅游景观的“听觉嗅觉美”27
32中国自然旅游景观形成的自然地理因素27
321风景地质要素28
322风景地貌要素29
323风景水要素34
324风景气象气候要素36
325风景生物要素37
326天文要素39
33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人文因素40
331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人文基础40
332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人文要素44
333中国的人文旅游景观渗透在自然山水之中58
讨论与思考题61
第2篇区 域 分 论
4中国旅游地理区划62
41区划的概念与目的意义62
411区划的概念62
412中国旅游地理区划的目的、意义62
42中国旅游区划原则63
43本书的旅游区划系统及命名63
44本书的区划方案及特点64
441本书的区划方案64
442本书分区方案的特点65
讨论与思考题66
5东北关东文化林海雪原火山景观旅游区67
51旅游环境概述67
511区位67
512自然地理环境67
513人文环境关东文化67
514旅游接待环境68
52旅游发展方向和重点69
53主要旅游景观和风景名胜地69
531关东文化、人文遗蹟69
532北国冰雪风光、森林宝库71
533火山熔岩奇观72
534避暑胜地、海滨风光73
535其他74
讨论与思考题75
6华北华夏文化古都古蹟名胜旅游区76
61旅游环境概述76
611区位76
612自然地理环境76
613人文环境——华夏文化底蕴深厚77
614旅游接待环境79
62华北区旅游资源特点和发展方向79
621华北区旅游资源特点79
622旅游发展方向79
63主要旅游胜地观礼80
631古都、古城80
632名山古剎86
633古代陵墓建筑89
634石窟艺术90
635海滨胜地90
636其他92
讨论与思考题93
7华东吴越文化江南山水园林旅游区94
71旅游环境概述94
711区位94
712自然地理环境94
713人文地理环境94
714旅游接待环境95
72旅游发展方向和重点96
73主要旅游胜地96
731名山96
732胜水99
733江南园林100
734江南水乡古镇名楼102
讨论与思考题103
8华中荆楚巴蜀文化湖山峡谷旅游区104
81旅游环境概述104
811区位104
812自然地理条件104
813人文地理条件104
814旅游接待环境106
82旅游发展方向和重点107
83主要旅游胜地107
831宗教圣地107
832名山大川108
833水利工程110
834名楼书院110
835名胜古蹟111
836新兴景观112
讨论与思考题115
9华南岭南文化热带山水景观旅游区116
91旅游环境概述116
911区位116
912自然地理环境116
913人文地理环境116
914旅游接待环境117
92旅游发展方向和重点118
93主要旅游胜地118
931热带山水118
932热带自然保护区120
933热带海湾海岛风光121
934岭南园林122
935城市及民俗文化124
讨论与思考题126
10港澳台中西文化海岛海湾现代风貌旅游区127
101旅游环境概述127
1011区位127
1012自然地理环境127
1013人文地理环境128
1014旅游接待环境128
102旅游发展方向和重点129
103主要旅游胜地129
1031中西文化及人文旅游景观129
1032海岛、海湾旅游地132
1033自然风光133
讨论与思考题134
11西南民族风情奇山秀水高山峡谷旅游区135
111旅游环境概述135
1111区位135
1112自然地理环境135
1113人文地理环境136
1114旅游接待环境136
112旅游发展方向和重点136
113主要旅游胜地浏览137
1131喀斯特山水洞穴奇观137
1132横断山地高山峡谷140
1133其他自然景观143
1134人文景点145
1135民族风情147
讨论与思考题150
12西北丝路文化乾旱荒漠绿洲旅游区151
121旅游环境概述151
1211区位151
1212自然地理环境151
1213人文地理环境152
1214旅游接待环境152
122旅游发展方向和重点153
123主要旅游胜地153
1231自然景观153
1232丝路旅游景观158
1233石窟艺术及其他人文景观161
1234民族文化163
讨论与思考题168
13内蒙蒙文化塞外草原风光旅游区169
131旅游环境概述169
1311区位169
1312自然地理环境169
1313人文地理环境169
1314旅游接待环境170
132旅游发展方向和重点171
133主要旅游胜地171
1331自然风光171
1332人文古蹟173
1333民族风情175
讨论与思考题175
14青藏藏文化世界屋脊寒旱草原、冰雪旅游区176
141旅游环境概述176
1411区位176
1412自然地理环境176
1413人文地理环境177
1414旅游接待环境178
142旅游发展方向和重点178
143主要旅游胜地179
1431高原神山圣湖景观179
1432宗教寺庙景观183
1433古城、遗址186
1434其他188
讨论与思考题189
第3篇中国专题旅游线与附录
15中国专题旅游线路与世界级和国家级的旅游资源附录190
附录1中国典型的专题旅游线路常选择的景区景点190
附录2中国红色旅游精品线196
附录3中国的世界遗产(文化、自然、自然与人文、线性、非物质、记忆遗产)199
附录4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203
附录5中国的国家地质公园212
附录6中国国家自然保护区217
附录7中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34
附录8中国台湾地区的国家公园246
附录9中国的着名园林247
附录10中国的着名建筑250
附录11中国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54
参考文献256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