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1986年)》是现代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编着的一部哲学着作。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1986年)
- 创作年代:现代
- 作者: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
- 类别:哲学
内容简介
本书原为《国学集刊》第一集,后改为论文集形式出版,取名为《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当前,海内外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研究有着越来越重视的发展趋势。从国内方面来看,实现现代化,首先就有一个与“传统”的关係问题,就有一个“中外古今”之争的问题。从国外方面看,由于西方世界的某种构神危机,迫使他们从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中找寻补救办法;加之东亚地工业的发展、技术和经济发展的速度有超过西方的趋势,从而也促进了西方对东方文化研究的热潮。本书就是适应这种趋势而编辑出版的。
本论集共收入海内外学者各类文章37篇,其中总论两篇: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张岱年),中国古代文化的类型(冯天瑜)。中国哲学史各时期的专论十五篇,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关于尧舜禹的传说和中国文明的起源(田昌五);“无”(庞朴);庄子美学札记(李泽厚);论魏晋南北朝社会思潮的交融(任继愈);朱子言体用([美)陈荣捷);论朱熹哲学的範畴体系(蒙培元);“自我”开始觉醒——论龚自珍的哲学思想(冯契)。纪念熊十力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专辑:《佛家名相通释懊述大意(一九五六年修改稿)(熊十力),附:《熊十力小传》;《圆善论》序言([香港)牟宗三);熊十力与陈献章(C澳大利亚)姜允明);近年来国内熊十力哲学研究综述(景海峰)。中国宗教研究七篇,其中有:试论中国佛教之特点(方立天);儒佛异同论(梁漱溟);论禅宗(冯友兰i;论道教的产生和它的特点(汤一介);由中国哲学的观点看耶教的佛思([香港)刘述先)。海外专题探讨一篇:为何重建中国哲学(C美)成中英)。专访一篇:是儒家,还是佛家——访梁漱溟先生(王宗昱)。学术通讯和书评各一篇。述评两篇:近年代老庄研究综论(周勤),马王堆汉墓帛书“黄帝书”研究评述(刘翔)。奉书编委由海内外着名专家学者组成,具有较高的学术水準。
出版信息
东方出版社1986年12月出版,4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