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中国戈壁

(2019-08-08 11:40:04) 百科综合
中国戈壁

中国戈壁

戈壁(蒙古语:Говь),在蒙古语中有沙漠、砾石荒漠、乾旱的地方等意思。、“戈壁滩”、“戈壁沙漠”。戈壁是世界上巨大的荒漠与半荒漠地区之一,绵亘在中亚浩瀚的大地,跨越蒙古和中国广袤的空间。戈壁多数地区不是沙漠而是裸岩。 中国的戈壁系指内蒙古高原上地面较平坦、组成物质较粗疏、气候乾旱、植被稀少的广大地区中的砾质、石质荒漠,广泛分布于温都尔庙一百灵庙一鄂托克旗一盐池一线以西北荒漠、半荒漠平地,总面积约45.8万平方千米。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戈壁
  • 外文名:Chinese Gobi
  • 国家:中国
  • 类型:戈壁

介绍

中国戈壁分布区,气候乾旱,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乾燥度在20以上,寒暑变化剧烈,气温年较差一般达40℃以上,日照丰富,风力强劲;地面组成物质以粗大的砾石或基岩为主,水土极端缺乏,植物极难生长;地面平坦,但也略有起伏,广布微形凹下的侵蚀沟,沟谷内有较良好的水土和小气候条件,植物生长亦较好;水源缺乏,属于内陆流域,地表径流稀少(多由区外流入),地下水位较低。局部地区,特别是河流两岸和盆地边缘,有较多的地表水及地下水,为开发利用和改造戈壁提供有利条件;土壤肥力较低,土层薄,质地粗,水分和养分缺乏,但盐分含量丰富;植被较沙漠更为稀疏,以灌木、半灌木荒漠和荒漠草原为主,种属较单纯,一般覆被度仅1%~5%左右,有的甚至寸草不生。部分地区覆被度可达20%~30%以上,是良好的草场。
中国戈壁

形成

科学家认为,200万年以来,特别是几十万年以来的中、晚、更新世时期,中国西部地势不断上升,乾燥
气候区不断扩大。这些地带表面沉积的砂岩、粉砂质泥岩以及砂砾岩等比较疏鬆的岩体在太阳和风的作用下,不断被风化剥蚀,变成大量碎屑物质。
这些大小混杂的碎屑物质从山上崩解下来,开始在山脚下堆积起来。在洪水的作用下,被冲到较远的山麓地带,形成大面积的洪积平原。
每当乾燥季节,在大风的作用下洪积平原上的碎屑物质中的细砂和尘土被吹到天空中,其中尘土被吹到千里外的地区,形成了黄土高原;而那些细砂则被风携带到附近,形成沙漠。粒径比较大的砾石,则被留在原地了,就形成了如今的戈壁滩地貌了。
戈壁是粗砂、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按成因砾质戈壁可分为风化的、水成的和风成的三种。
其形成主要原因是因洪水沖积而成。
当发洪水,特别是山区发洪水时,由于出山洪水能量的逐渐减弱,在洪水冲击地区形成如下地貌特徵:大块的岩石堆积在离山体最近的山口处,岩石向山外依次变小;
随后出现的就是拳头大小到指头大小的岩石。由于长年累月日晒、雨林和大风的剥蚀,稜角都逐渐磨圆,变成了我们所说的石头(学名叫砾石)。这样,戈壁滩也就形成了。
而那些更加细小的砂和泥则被沖积、漂浮得更远,形成了更远处的大沙漠。
戈壁是荒漠的一个类型。即地势起伏平缓、地面覆盖大片砾石的荒漠。来自蒙古语。蒙古语称砾石质荒漠为戈壁。戈壁地面因细纱已被风颳走,剩下砾石铺盖,因而有砾质荒漠和石质荒漠的区别。蒙古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儘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稀少。

分布

茫茫戈壁滩上布满粗砂、砾石,踏在上面,沙沙作响。中国几个主要的、大的沙漠和沙地主要位于新疆、内蒙古、甘肃和宁夏等地,沙漠(包括沙丘和风蚀土地)总面积为71.29万平方千米,戈壁总面积为56.9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的13.36%,其中新疆沙漠总面积为42.0万平方千米,戈壁面积为29.3万平方千米,位居全国沙漠和戈壁面积的首位。
中国戈壁

类型

中国戈壁可分为剥蚀(侵蚀)和堆积两大类型,并可再分为若干亚类。
1.剥蚀(侵蚀)类型戈壁形成过程以剥蚀 (侵蚀)作用为主,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高原中西部及其边缘山地,又可分为剥蚀(侵蚀)石质戈壁和剥蚀(侵蚀)—坡积—洪积粗砾戈壁2个亚类,前者呈狭带状分布于马鬃山等内蒙古高原边缘山地及其山前地带,后者广布于内蒙古高原中西部,在马鬃山、天山等山麓地带也有狭带状分布。
2.堆积类型戈壁形成过程以堆积作用为主。主要分布于塔里木盆地、準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河西走廊等内陆盆地边缘及山麓地带。该类型包括下列3个亚类:
①坡积一洪积碎石和砾砂戈壁,主要分布于山间盆地的边缘和山麓地带;
②洪积一冲积砾石戈壁,分布面积在堆积类型中最为广阔,地貌上相当于山麓扇形地,地面绝大部分是砾石戈壁;
③沖积一洪积砂砾戈壁,多位于山麓沖积扇前缘或沿现代和古代河床及局部洼地分布,戈壁散布于绿洲或盐硷滩之中,面积不大,自然条件在各类戈壁中最为良好。
中国戈壁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