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古诗词曲选读与赏析(国中分册)》是供广大中小学生和社会上其他诗词爱好者研读和欣赏中国古典诗词曲、提高文学知识水平的一部实用性书籍,对中国小语文教师进行中国古典诗词曲的教学,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丛书共收录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中国小语文教材中必读的中国古典诗词曲,又增辑了一些难度适中的可读性强的非教材篇目,其目的是为了填补教材内容的某些缺漏,以使我国各个历史时期都能有一些较好的作品选人。书中基本上都是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着名作家的作品精华,按从先秦到清末的时代先后和作家所属的流派有序编排,基本上都是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着名作家的作品精华。因此本丛书对採用非人教版教材地区的中小学生也可适用,而且不论今后教材如何增减变化,这些精华的篇目都应该是稳定的。 丛书共有三个分册:“国小分册”是国小教材部分,计102题107篇(首);“国中分册”是国中教材部分,计105题106篇(首);“高中分册”是高中教材(包括高中阅读教材)部分,计133题139篇(首)。三个分册既独立成书又相互关联,全书共涉及有姓名的作家136人。国中、高中分册还附有一些诗歌文学知识,包括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简论和有关诗词曲知识的各种表格。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国小古诗词曲选读与赏析
-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 页数:147页
- 开本:16
- 定价:16.00
- 作者:彭淑清
- 出版日期:2008年6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308060586, 9787308060585
- 品牌:浙江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中国小古诗词曲选读与赏析(国中分册)》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目录
一、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
诗经周南风关雎
王风君子于役
秦风蒹葭
汉乐府陌上桑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北朝乐府木兰诗·唧唧复唧唧
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刘桢赠从弟·亭亭山上松
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
饮酒·结庐在人境
柳恽江南曲
吴均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
二、唐五代诗词
王绩野望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渡荆门送别
送友人
峨眉山月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尉遥有此寄春夜洛城闻笛
杜甫羌村三首·群鸡正乱叫
石壕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望岳
春望
登楼
江南逢李龟年
王维汉江临眺
使至塞上
送元二使安西
孟浩然过故人庄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早寒江上有怀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逢人京使
崔颢黄鹤楼
王湾次北固山下
刘方平月夜
自居易观刈麦
卖炭翁
望月有感
钱塘湖春行
张籍节妇吟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
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韦应物滁州西涧
崔护题都城南庄
杜牧赤壁
泊秦淮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夜雨寄北
温庭筠商山早行
望江南·梳洗罢
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
最夷中伤田家
杜苟鹤山中寡妇
章碣焚书坑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三.两宋诗词
林逋山园小梅
宋祁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
梅尧臣鲁山山行
王安石登飞来峰
书湖阴先生壁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畅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孪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陆游游山西村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卜运算元·咏梅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岳飞满江红·怒髮冲冠
文天祥过零丁洋
王观卜运算元·送鲍浩然之浙东朱熹观书有感
赵师秀约客
四、元明清诗词曲
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
张养浩中吕·山坡羊(两首)(《潼关怀古》和《骊山怀古》)
王磐中吕·朝天子·咏喇叭
夏完淳别云间
赵翼论诗·李杜诗篇万口传
龚自珍己亥杂诗·浩蕩离愁白日斜
附表:
表1:古典诗歌体裁的分类
表2:关于词的一些基本知识
诗经周南风关雎
王风君子于役
秦风蒹葭
汉乐府陌上桑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北朝乐府木兰诗·唧唧复唧唧
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刘桢赠从弟·亭亭山上松
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
饮酒·结庐在人境
柳恽江南曲
吴均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
二、唐五代诗词
王绩野望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渡荆门送别
送友人
峨眉山月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尉遥有此寄春夜洛城闻笛
杜甫羌村三首·群鸡正乱叫
石壕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望岳
春望
登楼
江南逢李龟年
王维汉江临眺
使至塞上
送元二使安西
孟浩然过故人庄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早寒江上有怀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逢人京使
崔颢黄鹤楼
王湾次北固山下
刘方平月夜
自居易观刈麦
卖炭翁
望月有感
钱塘湖春行
张籍节妇吟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
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韦应物滁州西涧
崔护题都城南庄
杜牧赤壁
泊秦淮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夜雨寄北
温庭筠商山早行
望江南·梳洗罢
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
最夷中伤田家
杜苟鹤山中寡妇
章碣焚书坑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三.两宋诗词
林逋山园小梅
宋祁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
梅尧臣鲁山山行
王安石登飞来峰
书湖阴先生壁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畅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孪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陆游游山西村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卜运算元·咏梅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岳飞满江红·怒髮冲冠
文天祥过零丁洋
王观卜运算元·送鲍浩然之浙东朱熹观书有感
赵师秀约客
四、元明清诗词曲
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
张养浩中吕·山坡羊(两首)(《潼关怀古》和《骊山怀古》)
王磐中吕·朝天子·咏喇叭
夏完淳别云间
赵翼论诗·李杜诗篇万口传
龚自珍己亥杂诗·浩蕩离愁白日斜
附表:
表1:古典诗歌体裁的分类
表2:关于词的一些基本知识
文摘
大夫、大夫等职位,其中要职为御史大夫、谏议大夫、光禄大夫等,唐宋沿置并有所变改,至明清时全废。
(22)三十侍中郎:侍中,官名,秦时始置,两汉沿置,是自列侯以下至郎中的加官,为皇帝的近臣;郎,即郎官,帝王侍从官的通称,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名称,统属于郎中令管辖。唐宋以后,逐渐演变为侍郎、员外郎,为各部要职;侍中郎,亦可看作职位为侍中的郎官。
(23)四十专城居:专城居,即管理一方的地方官,如郡太守、州刺史之类。
(24)为人洁白晰:洁白晰(xi),指皮肤乾净白嫩;晰,又作“皙”。
(25)鬃鬃颇有须:鬃(lián)鬃,鬚髮疏朗的样子。
(26)盈盈公府步:盈盈,和下文之“冉冉”,均指举止轻缓文雅的样子;公府步,在府中踱着方步。
(27)冉冉府中趋:府中趋,在府中走动;趋,本义为疾步行走,此处指缓缓行进。
(28)皆言夫婿殊:殊,特殊,出众。内容、结构和表现方法
全诗为五言歌行体,共五十三句.可分为三段。首段从开篇到“但坐观罗敷”,共二十句,是用夸张和铺排手法突出罗敷的容貌之美。第二段从“使君从南来”到“宁可共载不”,共十一句,描写使君对罗敷容貌的垂涎和非分追求。第三段从“罗敷前致词”到篇末,共二十句,描写罗敷夸耀自己假想中的丈夫的地位、才德和容貌,使君自惭形秽,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了。
夸张、铺排是汉乐府民歌的主要表现特色,也是一般民歌的主要手法。在本诗中,这些手法的运用最为典型。
诗中对罗敷美貌的描写就能说明这一点。诗人先交代罗敷是一位“善蚕桑”的好女子,然后再铺写她用于採桑的篮筐的精美和她身上衣着打扮的光鲜。又用行者、少年、耕者和锄者等人因争相观看罗敷而个个都误了正事的情节,来表现这位採桑姑娘惊人的美色,这既是铺排,又是夸张,是两种手法的综合运用。
罗敷为回击调戏她的使君而夸耀自己假想中的丈夫的话,又是一组铺排和夸张。按照罗敷的描述,使君简直不能和罗敷的丈夫相比,他的无耻勾引,只能遭到众人的嘲笑,当然只能夹着尾巴溜了。
在《陌上桑》以后的古代诗歌中,罗敷则成了民间美女的代名词。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汉乐府题解和写作背景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选自郭茂倩《乐府诗集》,属汉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在《乐府诗集》中,《长歌行》古辞共有两首,此为第一首,是汉乐府中一首着名的诗歌。
这首诗是咏万物之盛衰荣枯皆有定时,告诉人们应该从万物的变化中得到启示,要趁着青春年少而努力进取成就事业,否则到了老年回首往事时,就会感到光阴虚度,一事无成,到那时后悔也来不及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流传千古的名甸,这首诗对激励青少年奋发努力、积极进取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
(22)三十侍中郎:侍中,官名,秦时始置,两汉沿置,是自列侯以下至郎中的加官,为皇帝的近臣;郎,即郎官,帝王侍从官的通称,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名称,统属于郎中令管辖。唐宋以后,逐渐演变为侍郎、员外郎,为各部要职;侍中郎,亦可看作职位为侍中的郎官。
(23)四十专城居:专城居,即管理一方的地方官,如郡太守、州刺史之类。
(24)为人洁白晰:洁白晰(xi),指皮肤乾净白嫩;晰,又作“皙”。
(25)鬃鬃颇有须:鬃(lián)鬃,鬚髮疏朗的样子。
(26)盈盈公府步:盈盈,和下文之“冉冉”,均指举止轻缓文雅的样子;公府步,在府中踱着方步。
(27)冉冉府中趋:府中趋,在府中走动;趋,本义为疾步行走,此处指缓缓行进。
(28)皆言夫婿殊:殊,特殊,出众。内容、结构和表现方法
全诗为五言歌行体,共五十三句.可分为三段。首段从开篇到“但坐观罗敷”,共二十句,是用夸张和铺排手法突出罗敷的容貌之美。第二段从“使君从南来”到“宁可共载不”,共十一句,描写使君对罗敷容貌的垂涎和非分追求。第三段从“罗敷前致词”到篇末,共二十句,描写罗敷夸耀自己假想中的丈夫的地位、才德和容貌,使君自惭形秽,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了。
夸张、铺排是汉乐府民歌的主要表现特色,也是一般民歌的主要手法。在本诗中,这些手法的运用最为典型。
诗中对罗敷美貌的描写就能说明这一点。诗人先交代罗敷是一位“善蚕桑”的好女子,然后再铺写她用于採桑的篮筐的精美和她身上衣着打扮的光鲜。又用行者、少年、耕者和锄者等人因争相观看罗敷而个个都误了正事的情节,来表现这位採桑姑娘惊人的美色,这既是铺排,又是夸张,是两种手法的综合运用。
罗敷为回击调戏她的使君而夸耀自己假想中的丈夫的话,又是一组铺排和夸张。按照罗敷的描述,使君简直不能和罗敷的丈夫相比,他的无耻勾引,只能遭到众人的嘲笑,当然只能夹着尾巴溜了。
在《陌上桑》以后的古代诗歌中,罗敷则成了民间美女的代名词。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汉乐府题解和写作背景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选自郭茂倩《乐府诗集》,属汉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在《乐府诗集》中,《长歌行》古辞共有两首,此为第一首,是汉乐府中一首着名的诗歌。
这首诗是咏万物之盛衰荣枯皆有定时,告诉人们应该从万物的变化中得到启示,要趁着青春年少而努力进取成就事业,否则到了老年回首往事时,就会感到光阴虚度,一事无成,到那时后悔也来不及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流传千古的名甸,这首诗对激励青少年奋发努力、积极进取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
序言
彭淑清老师和我同乡,都是江西省湖口县人,他又和我同行,都教了几十年的高中语文。他自幼就喜欢阅读、背诵我国古代的诗歌,历经数十年而不渝不止,由是积聚越来越深厚,修养越来越纯熟,由是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特别喜欢教学古代诗歌,教学古代诗歌的经验越来越丰富,成果电越来越硕大。他对于古代诗歌,可谓是情有独钟,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真正做到了“笃志虚心,反覆评玩”。他是一位研读古代诗歌的行家,也是一位教授古代诗歌的行家。
彭淑清老师在研读、教授古代诗歌的过程中,编写了一套名之为《中国小古诗词典选读与赏析》(分“国小版”、“国中版”、“高中版”三个分册)的教学用书,这是他研读的成果,也是他教学的成果。我翻过这套书,觉得至少有如下意义:
一是,为中小学生提供了最好的精神食粮。我国是一个伟大的“诗国”,在我国的文学宝库里,古代诗歌是一份极其丰厚而优秀的遗产。它如一条大河,源远流长,淘尽千古风流;又如一座高山,崔巍挺拔,阅尽人间春色。“诗言志”,古人是通过写诗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我们的中小学生就应通过读诗来汲取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和营养。早在2500年前,我国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教导他的学生要学习《诗经》,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此后的历代教育家,几乎没有不重视诗歌教学的。我的同乡杨叔子先生(中科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曾着文指出:从两千多年前屈原的“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到解放后毛泽东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代代先哲、文人、诗人、英雄、豪杰、志士、仁人,他们的作品与言论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与历史的趋势,给我们民族留下了一大批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这是我们民族重要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民族凝聚力的一个巨大源泉。我愿再次强调:没有自己的文化,就没有这个民族!我所在的学校(杭州高级中学)校长张学理同志(后调任杭州市副市长)曾要求杭高的学生熟读二三百首诗词,他说:“不熟读二三百首诗词,就不配做杭高的学生。”在他的倡导下,杭高语文组编辑出版了《中小学生诗词选读》,学生人手一册,每周诵读二三首。由此看来,彭老师编写的这:本书,几经筛选后收入的三百多首古诗词曲,其作用当不言而喻。
二是,为中小学生提供了最好的自读指导。
彭淑清老师在研读、教授古代诗歌的过程中,编写了一套名之为《中国小古诗词典选读与赏析》(分“国小版”、“国中版”、“高中版”三个分册)的教学用书,这是他研读的成果,也是他教学的成果。我翻过这套书,觉得至少有如下意义:
一是,为中小学生提供了最好的精神食粮。我国是一个伟大的“诗国”,在我国的文学宝库里,古代诗歌是一份极其丰厚而优秀的遗产。它如一条大河,源远流长,淘尽千古风流;又如一座高山,崔巍挺拔,阅尽人间春色。“诗言志”,古人是通过写诗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我们的中小学生就应通过读诗来汲取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和营养。早在2500年前,我国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教导他的学生要学习《诗经》,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此后的历代教育家,几乎没有不重视诗歌教学的。我的同乡杨叔子先生(中科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曾着文指出:从两千多年前屈原的“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到解放后毛泽东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代代先哲、文人、诗人、英雄、豪杰、志士、仁人,他们的作品与言论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与历史的趋势,给我们民族留下了一大批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这是我们民族重要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民族凝聚力的一个巨大源泉。我愿再次强调:没有自己的文化,就没有这个民族!我所在的学校(杭州高级中学)校长张学理同志(后调任杭州市副市长)曾要求杭高的学生熟读二三百首诗词,他说:“不熟读二三百首诗词,就不配做杭高的学生。”在他的倡导下,杭高语文组编辑出版了《中小学生诗词选读》,学生人手一册,每周诵读二三首。由此看来,彭老师编写的这:本书,几经筛选后收入的三百多首古诗词曲,其作用当不言而喻。
二是,为中小学生提供了最好的自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