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介绍
太岁是道教值年神灵,素有年中天子之称。最早出现在《荀子·儒效》篇中,而避太岁的信仰则是从避岁星的占星术中分化出来的,两种信仰在战国时代常常混淆,一直要到汉代以后才逐渐釐清。东汉的王充在《论衡‧调时篇》说:“太岁,岁月之神;用罚为害,动静殊致,非天从岁月神意之道也。”
明代《三命通会》说:“真太岁,又名转趾煞,要大运日主与太岁相和相顺,其年则吉;若值刑冲破害,与太岁相战克则凶。”与太岁相顺则吉,相逆则凶,根据生肖属相不同,可推断当年太岁对命主有利还是有害,这就是形成生肖犯太岁。
安太岁亦称拜太岁,是一种流传已久的民间信仰,香港称摄太岁。传统安太岁方法,多到太岁庙或供奉有太岁神位的寺庙安太岁,以化解犯太岁,趋吉避凶。也可选择在家中摆设太岁神位,晨昏供奉一年。
创建由来
太岁神信仰与太岁文化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线上安太岁2005年起源于台湾地区,台湾的各大庙宇目前都已开通网路安太岁活动,可以避免人潮汹涌的情况,真的应证了“科技始终来自于人性”。
中国太岁网线上供奉有六十甲子太岁神位,提供信众一个免费线上安太岁的网路平台。若觉得到庙里安太岁仪式太複杂,或是没时间到庙里去安太岁的人,现在都能透过上网安太岁的仪式来祈求平安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