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Chinese Mainland),又称大陆或大陆地区,规範的含义是不含台澎金马地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统治的政治领土,它包括海南省的南海附属岛屿。也是中国台湾地区以及海外华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直接统治区域、或对其政府的一种称呼。此一用词的产生,肇因于国共内战后,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的对立所导致的台湾海峡两岸分治。(此外也存在其他两种概念解释,各种概念根据使用情况有所不同。在全国的正式统计中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地理名称。)
20世纪90年代末,香港与澳门先后回归中国,成立特别行政区,在“一国两制”体系之下,两地均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不变,在官方语境中中国大陆包含港澳地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中国大陆
- 外文名称:Chinese Mainland
- 别名:大陆地区、大陆
- 行政区类别:政治区域
- 所属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
- 下辖地区:22个省份、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不含台澎金马)
- 政府驻地:北京
- 电话区号:+86(内地)、+852、853(港澳)
- 地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 面积:约963万平方公里
- 人口:13.8271亿人(2016年)
- 方言:官话、粤语、吴语、闽语等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等
- 着名景点:长城、故宫、少林寺、西湖、苏州园林等
- 机场:首都国际机场,浦东国际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宝安国际机场
- 火车站:北京西站、上海站、广州站、深圳站等
- 车牌代码:各省简称+字母
- 官方语言:现代标準汉语
- 时区:东八区(台北时间)
- 道路通行:靠右(港澳地区靠左)
- 主要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
名称
中国大陆(又称大陆地区、或称为大陆)是台澎金马地区以及海外华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直接统治区域、或对其政府的一种称呼。此一用词的产生,肇因于国共内战后,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的对立所导致的台湾海峡两岸分治。
如按照字面上的意思,“中国大陆”是指中国的大陆领土,但在现代的使用上,中国大陆作为政治名词的用途远大于地理名词,在这种用法之下,包括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管辖领土,都是“中国大陆”所指的範围,故海南岛、舟山群岛等海洋及海岛领土都被视为中国大陆的一部分。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各项官方统计及纪录中,均只以中国大陆的数值作为标準。另外,台北的“中华民国政府“依其“宪法”主张曾受其统治过的中国大陆仍为其领土,这种用法是指“中华民国”实际控制区以外的宪法领土,即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实际领土外,还包括蒙古地方等地。
另外,在海南岛以及南海诸岛。因为海南省是由海南本岛以及中沙群岛、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组成,无一领土涉及到大陆,固然地理名词高于政治名词。绝大多数的海南人仍旧称呼琼州海峡对岸为内地或大陆。
产生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后,中国爆发国共内战,执政的中国国民党及其军队退守至台湾、澎湖、金门、马祖等岛屿;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宣布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成为中国合法政府;而国民党控制的”中华民国“政府则以台湾为根据地,继续主张其仍为中国之合法政府。如此尴尬的场面,导致出现中国并存两个政府的格局,各自都声称自己为国际上合法的中国政府。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毛泽东誓要“解放台湾”,而”中华民国“领导人蒋介石誓要“光复大陆”,两个政权分别于台湾海峡两岸长期对峙。出于政治中立,以地理称呼作“中国大陆”地区,用来取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统治地界内地域,以地理称呼作“台湾”地区或“台澎金马”地区。
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澎金马的相对位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时,香港、澳门仍为分属英国、葡萄牙的殖民地,以前港澳同样以“中国大陆”或“大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统治地区的代称,尤见于报刊、新闻报导和口头沟通上。90年代后期,香港与澳门先后回归中国,两地的法律、政治和经济大致保留,成为特别行政区,而传媒亦改称“大陆”为“内地”。
中国大陆可以作为国际社会中一个独立的经济体参加国际组织。
适用场合
中国台湾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及中国大陆地区民众在讲述有关台海问题的时候一般使用该词。台湾当局则以“大陆”作为常用名词。2008年12月起,台湾开放大陆的航空公司在台设立办事处,公司登记名称为“大陆商XX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台湾地区“中华民国宪法”所宣称的领土,区分为“自由地区”与“大陆地区”,在台湾也作为法律名词使用,如《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係条例》、“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及在台湾登记的陆资(中资)企业名称冠以“大陆商”。
“中国大陆”,是相对于中国台湾地区(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金门、马祖等岛屿)而言的,这也是两岸较为认可的表述。
一般使用:一般台湾民众常用,台湾当局官方以“大陆地区”使用之。
媒体使用:
电视媒体:东森、中天、TVBS以“大陆”称呼。
平面媒体:联合报、中国时报以“大陆”称呼。
其他用法
海南岛等海岛地区,将中国的其他地区称为“大陆”或者“内地”。
範围
按照这一概念,中国大陆包括:
27个省份:河北、河南、陕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除金门岛、马祖岛、乌丘屿等岛屿)、海南、云南、四川、青海、广东、广西、甘肃、贵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山西、宁夏、新疆、西藏、内蒙古。
4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
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与港澳台地区对应
实际上这种说法是不规範的,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相对的规範地理概念应为“中国内地”,例如: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署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係的安排》、中央政府与澳门特区政府签署的《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係的安排》。
中国地图

因香港、澳门与“大陆”地理上相连,故回归后通称“中国内地”或“内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媒体的惯例是:在提及港澳时,使用“内地”而不用“大陆”;在提及台湾时,不会使用“内地”而使用“大陆”或“祖国大陆”。
援引《新华社新闻信息报导中的禁用词和慎用词(2016年7月修订)》第三十四条:“台湾”与“祖国大陆(或‘大陆’)”为对应概念,“香港、澳门”与“内地”为对应概念,不得弄混。
基于与港澳台地区对应这种概念下的“中国大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沿海地区相比内陆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特别是经济特区;
- 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
- 人口数量众多,但分布数量不均匀,由东向西递减;
- 地跨5个时间带,东北地区相比西北地区更早见到太阳升起;
- 地跨暖温带与亚热带,北方相比南方乾燥,南方相比北方暖和;
-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大陆(内地)与港澳台地区政治制度上的差别。
与海南对应
“中国大陆”指除台湾与其他沿海岛屿以外的中国领土。这是从自然地理、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导致的。
从西汉占领海南,并设定珠崖郡、儋耳郡以来,中国大陆与海南之间的海峡:琼州海峡被誉为“鬼门关”。虽然对海南具有有效控制,但是因为天气与环境的恶劣,两岸很少有交通上的往来,海南当地居民对大陆不怎幺了解,自然将对岸称呼为大陆。因为时间久远,已植入到了海南文化里。“大陆”这个称呼一直延续到了至今。
与沿海岛屿对应
“中国大陆”指除了中国所有沿海岛屿(含海南岛、台湾岛以及南海诸岛、钓鱼岛等岛屿)以外的中国领土。这是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对陆地的一种划分。
其他代称
内地
原意/词源:港澳在1990年代开始改称“国内”,至回归后通称“中国内地”或“内地”,但“国内”亦可使用,大部份民众则基于习惯仍以“大陆”称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媒体和领导人在提及与港澳对比时,使用“内地”而不用“大陆”;在提及与台湾对比时,则较少使用“内地”而更多使用“大陆”或“中国大陆”。
异议/反对:台湾曾在日据时代以“内地”称呼日本列岛,因而在台湾“内地”辞彙带有殖民主义色彩; 部分在中国大陆工作的台湾人(如艺人)称呼中国大陆为“内地”,被行政院大陆委员会认为不妥当,而应秉持对等尊严原则使用符合国内民众感受的用语称呼大陆。台湾部分人则有“我们的内地是南投”的用法(南投是台湾唯一不滨海的县份)。
在其他用法上,以前的新疆、西藏、海南的居民称去往中国其他省份为去“内地”,(亦包括东北三省);海南人习惯把岛外叫大陆,把岛外来的人士统称为“大陆人”。一部分广东、福建、浙江、上海等沿海地区的民众不习惯被称作“内地人”,因为他们习惯称非沿海地区为内地(或者内陆),但并不带有政治偏向。
对岸
原意/词源:大多台湾人普遍接受此地理方式称呼中国大陆。
异议/反对:因为金门地区,马祖地区的地理位置靠近中国大陆,并且带有金马不属台湾地区的政治暗示,所以部份金门,马祖民众不同意此称呼。
北京
通行:用首都来指代政府也是媒体的国际通用惯例,这个时候并不带有任何政治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