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中国外交政策

(2019-11-27 20:14:27) 百科综合
中国外交政策

中国外交政策

中国外交政策指的是中国在处理同世界上一切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边界等各种关係中的措施和办法。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包括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其他政策措施处理办法。在我国外交政策的指导下我国已经同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和发展了友好合作的外交关係。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外交政策
  • 性质:政策
  • 国家:中国
  • 所属类别:国家事务

内容

我国一向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準则;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立场;
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目标。
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
支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发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先是周恩来总理于1953年12月底在会见来访的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1955年,于万隆会议,中国同印度、缅甸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五项原则内容是: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出访亚洲、非洲和欧洲14个国家时,提出了中国经济援助的八项原则,把五项原则扩展到经济领域。1974年,邓小平同志在联大特别会议上再次强调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係都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1988年,邓小平同志又率先明确提出以五项原则为準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2000年7月6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访问土库曼斯坦期间,就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阐述了中国一贯坚持的四项原则。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
过去5年多来,我国对外工作“打赢了不少大仗硬仗,办成了不少大事难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科学指引。
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精髓要义主要有10个方面:
坚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增强战略自信,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託打造全球伙伴关係,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坚持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以对外工作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徵相结合为方向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範。
这10个方面亦即10个“坚持”,既有立足全球的宏伟设计,也有求真务实的具体举措,是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深刻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树立正确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
做好对外工作,必须準确把握国际形势,掌握我国外部环境的基本特徵。
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外工作具备很多国际有利条件。
对此,习近平指出,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何为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
正确历史观,就是不仅要看现在国际形势什幺样,而且要端起历史望远镜回顾过去、总结历史规律,展望未来、把握历史前进大势。
正确大局观,就是不仅要看到现象和细节怎幺样,而且要把握本质和全局,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避免在林林总总、纷纭多变的国际乱象中迷失方向、捨本逐末。
正确角色观,就是不仅要冷静分析各种国际现象,而且要把自己摆进去,在我国同世界的关係中看问题,弄清楚在世界格局演变中我国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制定我国对外方针政策。
哪些形势需要把握?
既要把握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的大势,又要重视大国关係深入调整的态势。既要把握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大势,又要重视世界经济格局深刻演变的动向。既要把握国际环境总体稳定的大势,又要重视国际安全挑战错综複杂的局面。既要把握各种文明交流互鑒的大势,又要重视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现实。
认清国际形势、树立正确观念,习近平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擎起了新时代我国对外工作的指路明灯。
新时代对外工作的重点
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具有特殊重大意义。“我们要深入分析世界转型过渡期国际形势的演变规律,準确把握历史交汇期我国外部环境的基本特徵,统筹谋划和推进对外工作。”
对于新时代我国对外工作的重点,这次会议释放鲜明的信号。
——要围绕党和国家工作重要节点,推动对外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未来5年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开篇,其中有一系列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活动。对外工作要以此为坐标,通盘考虑,梯次推进,既整体布局又突出重点,既多点开花又精準发力,发挥综合积极效应。
——要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实走深、行稳致远,推动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
——要运筹好大国关係,推动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係框架。
——要做好周边外交工作,推动周边环境更加友好、更加有利。
——要深化同开发中国家团结合作,推动形成携手共进、共同发展新局面。广大开发中国家是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天然同盟军,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做好同开发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大文章。
——要深入推动中国同世界深入交流、互学互鑒。
——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令行禁止、步调统一;要强化统筹协调,各有侧重,相互配合,形成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对外工作大协同局面;要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对外工作队伍;要根据党中央统一部署,落实对外工作体制机制改革。
进入新时代的大国外交,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导下,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以更远大的目标,更恢宏的格局,更开阔的胸襟,更从容的气度,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向更高境界。

原则

一、维护和平、反对武力。二、相互尊重、主权平等。三、自主选择、求同存异。 四、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促进和平。
中国将继续推动世界多极化,倡导国际关係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和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主要内容的新安全观,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国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係。
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係。深化与开发中国家的互利合作,维护与开发中国家的共同利益。进一步发展同已开发国家的关係,努力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妥善处理分歧。积极参与多边外交,维护和加强联合国及安理会的权威和主导作用,努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同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係的基本準则。

目标

中国政府和人民愿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成果

在当前国际形势中,和平、发展、合作仍是主流,中国和平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2005年,中国外交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利用机遇、应对挑战,进一步塑造了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而不懈努力的国际形象,展现了坦诚、负责、务实、灵活、开放的外交风格和坚持原则、仗义执言的社会主义国家风範。从中国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利益出发,中国外交全面运筹同周边国家关係、同大国关係、同开发中国家关係及多边外交,增强外交软实力,取得一系列新的成果。
营造周边地缘依託。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双边关係全面发展,区域和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和地区安全机制(如10+1 、10 +3、上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以及湄公河合作、东协地区论坛等)顺利启动并卓有成效;坚持不懈地推动六方会谈,使朝核问题上取得重要的阶段性进展。巧妙运筹,使台海局势朝着有利于遏独、制独的方向发展。同菲律宾、越南在落实南海 “共同开发”方面取得突破。同南亚各国的关係进一步加强,中国将成为南亚区域合作组织观察员。
构建大国关係稳定框架。中国同俄罗斯战略协作伙伴关係进一步深化,两国成功举行首次联合军演,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同印度签署了关于解决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建立了面向和平繁荣的战略伙伴关係,两国合作全面发展。同欧盟就加强战略合作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中欧领导人成功举行第八次会晤,启动中欧战略对话,中国与欧盟 在经贸、科技、文教、司法等各领域交流与合作稳步前进。今年中美领导人频繁会晤,战略对话形成机制,两国关係中的消极面受到制约,中美关係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势头。在中日关係上,坚持原则,对小泉和日本右倾势力在历史等两国关係重大问题上的顽固立场进行了坚决斗争。

地位

突出开发中国家关係的基础地位。中国继续加强同开发中国家的双边合作,不断丰富同开发中国家合作的形式和内容,构筑长期稳定、平等互利、全面合作新型伙伴关係。中国对开发中国家援助增加,经贸合作发展较快。积极深化同开发中国家在国际问题上的协调与合作,推进“中阿合作论坛”建设和“中非合作论坛”后续行动,提升同拉美区域组织的关係。
积极参与国际体系,多边外交活跃。中国支持联合国发挥其应有作用和影响,维护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威,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坚持原则,起了重要作用。根据联合国宪章精神,积极参与联合国在维和、军控、反恐、发展、人权司法、环境等问题上的合作以及联合国各专门机构的活动。重视其他国际多边体制,推动国际军控和裁军,支持包括防扩散机制的建设的多边军控进程。在反恐、防扩散、人道主义援助、环境与气候、禽流感、跨国犯罪等方面支持多边务实合作。
坚定不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国家与公民的利益。在台湾问题上,围绕《反分裂国家法》全方位做国际社会工作,阐明我维护祖国统一的原则立场。与格瑞那达、塞内加尔实现复交,连续第十三次打掉台当局“参与”联合国提案,再次挫败台“参与”世界卫生大会的图谋。大力推进经济外交,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能源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与中东、拉美、非洲等地区的能源、资源合作稳步推进,积极推动各种双边、区域和多边经济合作,为扩大开放和企业“走出去”服务。积极维护我公民和企业海外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各类领事保护案件。

软实力

加强外交软实力。中国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理念,如: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求发展的观点;关于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观点;关于包容互补、尊重文明多样性的观点、关于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为重要手段来保证国际安全的观点,关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广泛国际经济互利合作的观点。最近中国在总结上述理念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口号。中国把这些理念体现在外交政策、外交实践和对外宣传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国际声望和国际地位、加强了对外影响力。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