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和谐社区:朝阳模式》由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组织编写,全面展示了全国各地和谐城区社区建设的发展状况、实践经验与创新举措,为社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资参考的典型经验和经典模式。
《中国和谐社区:朝阳模式》以长春市朝阳区社区建设为研究个案,围绕着社区建设理念的创新、社区服务体制的创新、社区运行模式的创新、政府主推与居民首创精神的结合、城市特殊区域社区建设和管理等方面展开研究,揭示单位体制变革背景下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社区发展的经济及特有模式,深刻体认“朝阳的深层内涵。
构建介绍
转型期中国的单位制转型与社区建设的背景
1、关于“社区认同危机”与社会基础秩序的重建
2、关于转型期的社区建设与公共性构造的转换
3、关于转型期中国社区建设的多元模式选择与实践
2、关于转型期的社区建设与公共性构造的转换
3、关于转型期中国社区建设的多元模式选择与实践
社区建设“朝阳模式”的形成及其特点
1、活动取向:社区运行模式的创新
2、“幸福社区”:社区建设理念的创新
3、服务与自治的一体化:社区服务体制的创新
4、“政府主推”与“居民首创精神”的结合
5、关于城市特殊区域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探索
2、“幸福社区”:社区建设理念的创新
3、服务与自治的一体化:社区服务体制的创新
4、“政府主推”与“居民首创精神”的结合
5、关于城市特殊区域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探索
“新公共性”构建:“朝阳模式”的意义
总论:单位制变革背景下“朝阳模式”现代社区的构建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朝阳区基层管理体制的60年变迁轨迹
一、改革开放前朝阳区基层体制
1、新中国成立初期长春的接管与内外秩序的建立
2、朝阳区“居民代表会”试点与“街居制”的探索
3、变“消费性街道”为“生产性街道”
二、改革开放后朝阳区社区建设的发端
1、“全国社区服务示範城区”的启动
2、朝阳区“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的确立
1、新中国成立初期长春的接管与内外秩序的建立
2、朝阳区“居民代表会”试点与“街居制”的探索
3、变“消费性街道”为“生产性街道”
二、改革开放后朝阳区社区建设的发端
1、“全国社区服务示範城区”的启动
2、朝阳区“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的确立
三、朝阳区的社区建设成效
1、“六位一体”新型社区服务体系的建立
2、“幸福社区”:“生活共同体”的理想图景
小结
2、“幸福社区”:“生活共同体”的理想图景
小结
第二章 基层体制创新与社区新公共性的构建
一、单位制挛革与居委会发展困境
1、朝阳区单位制的特点
2、单位体制对社区发展的制约
3、单位体制转型背景下居委会的发展困境
二、新世纪社区居委会的整合与重构
1、朝阳区社区建设思路的提出和深化
2、朝阳区社区的定位和行政划分
三、朝阳区社区公共服务体制创新
1、社区公共事务服务中心成立的背景
2、社区公共事务服务中心运作的特点
3、社区公共事务服务中心对社区建设的有益探索
四、朝阳区社区新公共性的构建
1、积极开拓社区公共性构建主体
2、充分调动社区传统公共性
3、努力开发生产式公共性
小结
1、朝阳区单位制的特点
2、单位体制对社区发展的制约
3、单位体制转型背景下居委会的发展困境
二、新世纪社区居委会的整合与重构
1、朝阳区社区建设思路的提出和深化
2、朝阳区社区的定位和行政划分
三、朝阳区社区公共服务体制创新
1、社区公共事务服务中心成立的背景
2、社区公共事务服务中心运作的特点
3、社区公共事务服务中心对社区建设的有益探索
四、朝阳区社区新公共性的构建
1、积极开拓社区公共性构建主体
2、充分调动社区传统公共性
3、努力开发生产式公共性
小结
第三章 社区服务体系的确立及内涵的扩展
一、“六位一体”社区服务体系确立的背景
1、社区服务体系确立的现实条件
2、社区服务体系确立的思想基础
3、社区服务体系确立的社会环境
二、“六位一体”社区服务体系的内涵
1、“六位一体”社区服务体系的建设内容
2、“六位一体”社区服务体系的总体目标
3、“六位一体”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三、“六位一体”社区服务体系的理论蕴涵
1、社区服务内涵的丰富与扩展
2、多中心秩序社区服务模式的探索
3、社区服务分类指导原则的体现
四、“六位一体”社区服务体系的绩效体现
1、实现行政管理型向自治参与型的转变
2、实现分散服务向系列化服务的转变
3、实现临时性救助向经常性救助的转变
4、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
5、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6、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小结
第四章 社区自治的繁茂与民间草根组织的生长
一、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的背景
1、推动社区组织化与共同体生成
2、促进社区民主化与社区自治
3、推进社区服务内涵拓展与水平提升
二、朝阳区社区建设与民间组织的培育和发展
1、朝阳区社区民间组织的蓬勃发展
2、通过社区民间组织推动社区自治
3、通过社区民间组织完善社区服务
三、朝阳区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的新模式
1、注重引领,发挥党员和党组织的作用
2、以人为本,尊重居民自主意愿
3、整合资源,吸纳各种社会力量
4、健全制度,加强和完善激励考评机制
小结
第五章 新型商品小区的兴起与三方共建共治模式的形成
一、新型商品小区的兴起与社区治理的新困境
1、新型商品小区的特点
2、单位制消解背景下商品房社区治理的困境
二、三方共建:商品房社区治理模式的新探索
1、同德社区“家园协会”的缘起
2、“家园协会”的基本情况
3、“家园协会”活动的开展
三、同德社区三方共建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1、三方共建的“社区利益共同体”
2、引入外部资源,打造精品服务品牌
3、盘活内部资源,提升社区社会资本
4、开展集体活动,增强社区认同感
5、发扬志愿精神,培育社区公共意识
小结
1、社区服务体系确立的现实条件
2、社区服务体系确立的思想基础
3、社区服务体系确立的社会环境
二、“六位一体”社区服务体系的内涵
1、“六位一体”社区服务体系的建设内容
2、“六位一体”社区服务体系的总体目标
3、“六位一体”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三、“六位一体”社区服务体系的理论蕴涵
1、社区服务内涵的丰富与扩展
2、多中心秩序社区服务模式的探索
3、社区服务分类指导原则的体现
四、“六位一体”社区服务体系的绩效体现
1、实现行政管理型向自治参与型的转变
2、实现分散服务向系列化服务的转变
3、实现临时性救助向经常性救助的转变
4、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
5、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6、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小结
第四章 社区自治的繁茂与民间草根组织的生长
一、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的背景
1、推动社区组织化与共同体生成
2、促进社区民主化与社区自治
3、推进社区服务内涵拓展与水平提升
二、朝阳区社区建设与民间组织的培育和发展
1、朝阳区社区民间组织的蓬勃发展
2、通过社区民间组织推动社区自治
3、通过社区民间组织完善社区服务
三、朝阳区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的新模式
1、注重引领,发挥党员和党组织的作用
2、以人为本,尊重居民自主意愿
3、整合资源,吸纳各种社会力量
4、健全制度,加强和完善激励考评机制
小结
第五章 新型商品小区的兴起与三方共建共治模式的形成
一、新型商品小区的兴起与社区治理的新困境
1、新型商品小区的特点
2、单位制消解背景下商品房社区治理的困境
二、三方共建:商品房社区治理模式的新探索
1、同德社区“家园协会”的缘起
2、“家园协会”的基本情况
3、“家园协会”活动的开展
三、同德社区三方共建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1、三方共建的“社区利益共同体”
2、引入外部资源,打造精品服务品牌
3、盘活内部资源,提升社区社会资本
4、开展集体活动,增强社区认同感
5、发扬志愿精神,培育社区公共意识
小结
第六章 社区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
一、朝阳区社会工作发展模式的形成背景
1、社会转型与社会建设的引发
2、政府主导的社会工作发展政策
3、中外经验的借鉴
二、多元一体社会工作发展模式的具体实践
1、朝阳区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状况
2、以制度建设引发社会工作发展的动力
3、以队伍建设打开社会工作发展的大局
4、以搭建平台焕发社会工作发展的活力
5、以服务领域促进社会工作的新发展
6、朝阳社工模式的运行成效
三、朝阳区社会工作发展模式的新取向
1、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社会工作发展的模式演变
2、社工建设取向的朝阳模式
3、朝阳社工模式的反思与展望
小结
……
第七章 都市扩张与城市边缘地带的社区建设
第八章 幸福社区的创建与和谐社区的深化
结语
后记
1、社会转型与社会建设的引发
2、政府主导的社会工作发展政策
3、中外经验的借鉴
二、多元一体社会工作发展模式的具体实践
1、朝阳区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状况
2、以制度建设引发社会工作发展的动力
3、以队伍建设打开社会工作发展的大局
4、以搭建平台焕发社会工作发展的活力
5、以服务领域促进社会工作的新发展
6、朝阳社工模式的运行成效
三、朝阳区社会工作发展模式的新取向
1、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社会工作发展的模式演变
2、社工建设取向的朝阳模式
3、朝阳社工模式的反思与展望
小结
……
第七章 都市扩张与城市边缘地带的社区建设
第八章 幸福社区的创建与和谐社区的深化
结语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