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人大传:李自成传》以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为主线,他转战南北出生入死15年,虽历经艰险,终于推翻了统治中华几百年的明封建王朝,于1644年春进入北京。崇祯自尽,明朝灭亡。在李白成走向辉煌胜利的同时,由于战略、政策的失误等原因,导致山海关惨败,回到北京,匆匆登基,退出北京,一路节节溃败,以至撤离西安,败退豫鄂,成为中国历史上一大悲剧英雄。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国名人大传:李自成传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页数:232页
- 开本:16
- 品牌:北京联合出版
- 作者:赵波 马道宗
-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50221598
内容简介
《中国名人大传:李自成传》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图书目录
第一章苦难年代
一、政治腐败
二、义军四起
第二章自成出世
一、出身贫寒
二、拜师学艺
三、自谋生计
1.受僱富绅
2.应募驿卒
3.祸起李氏
第三章揭竿而起
一、投奔杨肇基
二、加盟农民军
三、明廷剿抚并施
四、势力壮大
1.崭露头角
2.剿杀农民军
3.移师中原
第四章荥阳大会
一、兵分两路
二、陕西告急
三、转战河南
四、荥阳大会
五、凤阳之战
第五章号为闯王
一、威望大增
二、镇压农民
三、联军作战
第六章连遭败绩
一、九部人川
二、专用杨嗣昌
1.制定作战方案
2.先抚后剿
三、损失惨重
四、积蓄力量
第七章东山再起
一、张献忠复叛
二、家合兵作战
三、杨嗣昌出京督师
第八章占领洛阳
一、明廷加征练饷
二、天灾人祸不断
三、官逼民反
1.队伍壮大
2.招纳文士
3.攻占洛阳
第九章连战开封
一、首攻开封
二、大败明军
三、永宁会师
四、二攻开封
1.製造声势
2.激战开封
五、郾城之围
六、襄城之战
七、三攻开封
1.扫除障碍
2.围而不攻
3.朱仙镇大捷
4.水漫开封
八、痛击孙传庭
第十章建制称王
一、攻占襄阳
二、争夺郧阳
三、巩固地位
四、襄阳建制
五、觊觎皇位
第十一章建元永昌
一、角逐中原
二、鏖战陕西
1.潼关大捷
2.占领西安
3.巩固后方
三、编练童子兵
四、建元永昌
五、清兵入犯
1.攻略京师
2.进犯辽东
六、明廷危亡
第十二章进军北京
一、王朝末日
二、决议迁都
第十三章北京称帝
一、皇室凄凉
二、命归煤山
三、闯王人宫
四、令促称帝
第十四章大顺哀歌
一、处处被动
二、固守关中
三、连遭失利
1.潼关之战
2.放弃关中
3.亡命湖北
一、政治腐败
二、义军四起
第二章自成出世
一、出身贫寒
二、拜师学艺
三、自谋生计
1.受僱富绅
2.应募驿卒
3.祸起李氏
第三章揭竿而起
一、投奔杨肇基
二、加盟农民军
三、明廷剿抚并施
四、势力壮大
1.崭露头角
2.剿杀农民军
3.移师中原
第四章荥阳大会
一、兵分两路
二、陕西告急
三、转战河南
四、荥阳大会
五、凤阳之战
第五章号为闯王
一、威望大增
二、镇压农民
三、联军作战
第六章连遭败绩
一、九部人川
二、专用杨嗣昌
1.制定作战方案
2.先抚后剿
三、损失惨重
四、积蓄力量
第七章东山再起
一、张献忠复叛
二、家合兵作战
三、杨嗣昌出京督师
第八章占领洛阳
一、明廷加征练饷
二、天灾人祸不断
三、官逼民反
1.队伍壮大
2.招纳文士
3.攻占洛阳
第九章连战开封
一、首攻开封
二、大败明军
三、永宁会师
四、二攻开封
1.製造声势
2.激战开封
五、郾城之围
六、襄城之战
七、三攻开封
1.扫除障碍
2.围而不攻
3.朱仙镇大捷
4.水漫开封
八、痛击孙传庭
第十章建制称王
一、攻占襄阳
二、争夺郧阳
三、巩固地位
四、襄阳建制
五、觊觎皇位
第十一章建元永昌
一、角逐中原
二、鏖战陕西
1.潼关大捷
2.占领西安
3.巩固后方
三、编练童子兵
四、建元永昌
五、清兵入犯
1.攻略京师
2.进犯辽东
六、明廷危亡
第十二章进军北京
一、王朝末日
二、决议迁都
第十三章北京称帝
一、皇室凄凉
二、命归煤山
三、闯王人宫
四、令促称帝
第十四章大顺哀歌
一、处处被动
二、固守关中
三、连遭失利
1.潼关之战
2.放弃关中
3.亡命湖北
序言
李自成(1606164年),原名鸿基,陕西米脂人。其祖上皆务农,自幼家贫,以替人牧羊为生。因上不起学,故识字不多,长大后曾到银川当过骚卒。
明朝末年,陕北连年旱荒,农民纷起暴动。崇祯三年(1630年)李自成因裁骚卒而失业,又因借贷被辱,遂投奔活动于四川的不沾泥张存孟。后因张存孟败降,自为一军。不久,李自成投闯王高迎祥,为八队闯将。崇祯九年一七月,高迎祥在陕西盆厘(今周至)战败,被俘牺牲,自此,自成承袭“闯王”名号,转战于陕南及四川东北部地区。崇祯十一年,起义军败于梓憧,被迫出川北上。
崇祯十三年,河南省发生严重灾荒,农民纷纷暴动。李自成起义军针对明朝土地高度集中与赋税繁重的情况,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崇祯十四年初,李自成起义军攻下洛阳,杀明福王朱常沟。此后,李自成起义军在河南大败明朝陕西总督孙传庭的军队,明军主力被消灭,起义军控制了河南全省。李自成起义军成为明末农民起义军的主力。
崇祯十六年二月,李自成起义军攻下湖北襄阳,改襄阳为襄京,成立新顺政府。
十月,攻陷憧关,明军溃败,传庭战死。
崇祯十一七年李自成起义军占领西安,即正式定国号为大顺,改元永昌,以崇祯十一七年为永昌元年,并改西安为长安。李自成改名自晨,称王。同年二月,起义军分两路进攻北京。三月十九日,李自成起义军攻人北京。明思宗朱由检自绣于煤山(今景山),明朝灭亡。
李自成占领北京后,大顺中央政治机构在襄阳、西安两次建制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委派官吏。同时,李自成继续分兵略地,然后在新占领的地区委派地方官吏,建立基层政权。此时,大顺政权的北方劲敌只剩下驻防在山海关外的明总兵吴三桂了。后李自成进攻吴三桂失利,不得不败退回北京。
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称帝后南下。同年九月至九宫山地区时遭到地主武装袭击,壮烈牺牲。
李自成领导的明末农民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推翻了明王朝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显示了中国农民反抗压迫的坚强决心和强大力量。
明朝末年,陕北连年旱荒,农民纷起暴动。崇祯三年(1630年)李自成因裁骚卒而失业,又因借贷被辱,遂投奔活动于四川的不沾泥张存孟。后因张存孟败降,自为一军。不久,李自成投闯王高迎祥,为八队闯将。崇祯九年一七月,高迎祥在陕西盆厘(今周至)战败,被俘牺牲,自此,自成承袭“闯王”名号,转战于陕南及四川东北部地区。崇祯十一年,起义军败于梓憧,被迫出川北上。
崇祯十三年,河南省发生严重灾荒,农民纷纷暴动。李自成起义军针对明朝土地高度集中与赋税繁重的情况,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崇祯十四年初,李自成起义军攻下洛阳,杀明福王朱常沟。此后,李自成起义军在河南大败明朝陕西总督孙传庭的军队,明军主力被消灭,起义军控制了河南全省。李自成起义军成为明末农民起义军的主力。
崇祯十六年二月,李自成起义军攻下湖北襄阳,改襄阳为襄京,成立新顺政府。
十月,攻陷憧关,明军溃败,传庭战死。
崇祯十一七年李自成起义军占领西安,即正式定国号为大顺,改元永昌,以崇祯十一七年为永昌元年,并改西安为长安。李自成改名自晨,称王。同年二月,起义军分两路进攻北京。三月十九日,李自成起义军攻人北京。明思宗朱由检自绣于煤山(今景山),明朝灭亡。
李自成占领北京后,大顺中央政治机构在襄阳、西安两次建制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委派官吏。同时,李自成继续分兵略地,然后在新占领的地区委派地方官吏,建立基层政权。此时,大顺政权的北方劲敌只剩下驻防在山海关外的明总兵吴三桂了。后李自成进攻吴三桂失利,不得不败退回北京。
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称帝后南下。同年九月至九宫山地区时遭到地主武装袭击,壮烈牺牲。
李自成领导的明末农民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推翻了明王朝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显示了中国农民反抗压迫的坚强决心和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