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人大传:李白传》是李白的传记,李白是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后中同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中国古典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国名人大传:李白传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页数:228页
- 开本:16
- 品牌:北京联合出版
- 作者:王慧琴 马道宗
-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50221574
内容简介
《中国名人大传:李白传》由王慧琴编着,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畅游山水,把酒吟诗。沤歌理想,抒发悲愤。蔑视权贵,追求自由。揭露现实,抨击时政。李白的诗不拘前人章法,自成一格,如长江黄河般直泻千里,波澜壮阔。是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奇葩。
图书目录
第一章少年英才
一、长庚转世
二、铁棒磨针
三、祖籍考证
四、父授宝剑
1.姚元之为相
2.亲人厚望
3.出乡求学
五、初入社会
第二章立志远游
一、志在四方
二、蜀都之行
1.自荐遭冷眼
2.不幸的义举
3.瞻仰诸葛祠
三、造访峨眉
四、远行之旅
1.初见李邕
2.採集民歌
3.大师教诲
4.凭弔古人
5.名扬金陵
6.扬州遇困
第三章安陆成亲
一、寻“妻”路上
1.孟少府牵线
2.巧遇崔宗之
3.造访孟浩然
一、如意郎君
1.冤家路窄
2.热心元演
3.月光琴声
第四章乾谒不成
一、一谒不成
二、游历山川
1.力救子仪
2.黄鹤楼处
三、再谒不成
1.夫妻相聚
2.回书浩然
3.谣言惑人
4.东迁任城
第五章初闯京城
一、游赏长安
1.京城之游
2.陷入困境
3.旷世名篇
二、挥泪别京
1.河南之游
2.重建家园
3.他乡遇旧
第六章三诏入京
一、“天”不负人
1.三“诏”茅庐
2.进京待召
3.“金龟换酒”
4.得见天子
二、壮志难酬
1.良策难献
2.酒鬼诗仙
3.欲求清静
4.醉书吓番使
三、解甲归田
1.遭暗算
2.伤离别
3.“赐金放还”
第七章东南之游
一、李杜相见
二、遁入道门
三、再遇李邕
四、一路歌
第八章获罪前后
一、幽州遇险
二、报国无门
三、从军获罪
1.投笔从戎
2.放逐之路
四、伴月归去
一、长庚转世
二、铁棒磨针
三、祖籍考证
四、父授宝剑
1.姚元之为相
2.亲人厚望
3.出乡求学
五、初入社会
第二章立志远游
一、志在四方
二、蜀都之行
1.自荐遭冷眼
2.不幸的义举
3.瞻仰诸葛祠
三、造访峨眉
四、远行之旅
1.初见李邕
2.採集民歌
3.大师教诲
4.凭弔古人
5.名扬金陵
6.扬州遇困
第三章安陆成亲
一、寻“妻”路上
1.孟少府牵线
2.巧遇崔宗之
3.造访孟浩然
一、如意郎君
1.冤家路窄
2.热心元演
3.月光琴声
第四章乾谒不成
一、一谒不成
二、游历山川
1.力救子仪
2.黄鹤楼处
三、再谒不成
1.夫妻相聚
2.回书浩然
3.谣言惑人
4.东迁任城
第五章初闯京城
一、游赏长安
1.京城之游
2.陷入困境
3.旷世名篇
二、挥泪别京
1.河南之游
2.重建家园
3.他乡遇旧
第六章三诏入京
一、“天”不负人
1.三“诏”茅庐
2.进京待召
3.“金龟换酒”
4.得见天子
二、壮志难酬
1.良策难献
2.酒鬼诗仙
3.欲求清静
4.醉书吓番使
三、解甲归田
1.遭暗算
2.伤离别
3.“赐金放还”
第七章东南之游
一、李杜相见
二、遁入道门
三、再遇李邕
四、一路歌
第八章获罪前后
一、幽州遇险
二、报国无门
三、从军获罪
1.投笔从戎
2.放逐之路
四、伴月归去
序言
李白(701—762年),唐代大诗人。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世人又称“谪仙”。蜀中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南)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李白自幼好学,少年时代在家乡匡山博览群书,经史、百家杂书无不通读,此外,他还喜好剑术,结交豪侠之士,在山水之间四处漫游。李白二十岁时就出游成都及峨眉山等名胜。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沿江而下,最后到达扬州。之后,于安陆(今属湖北)娶许围师的孙女为妻。
在这期间,李白也与当时的一般宦游士子一样,曾经多次投考求官,但终不能成。其后又前往长安,在终南山隐居。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四十二岁,经道士吴筠竭力举荐后,被皇帝召到长安,任命为翰林院待诏供奉。后一直没有被重用,反遭日渐疏远。于是天宝三年,李白离开长安,又开始再次云游各地。正是在这个时候,李白结识了杜甫和高适,并拜师求仙学道,等待时机为国建功。
天宝十四年(755年),发生了唐代历史上着名的安史之乱。李白在第二年参加永王李磷水军,至德二载,永王兵败被杀,李白被捕入狱。辗转出狱之后,终因追随永王之罪,被长期流放到夜郎(今贵州桐梓附近)。
李白的一生,可以说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全过程。时事的变迁,官场的複杂,使他在很长一段时期里,隐居、出仕,又隐居、再出仕,由此可以看出他的报国志向与对政治的失望交织的矛盾心情。
他在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获释。晚年于襄汉及江淮一带流落。李白六十一岁时,在金陵居住,听说李光弼率领的大军出征临淮,虽然此时他身体病弱,但仍请求从军出征,结果半道病发而还,第二年于当涂病逝(今属安徽)。后世有李白醉后入水捉月淹死之说,不足为信。
李白一生政治理想远大,但他最为辉煌、最令世人瞩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他与杜甫,被后人合称为“李杜”,代表着中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两座并峙的高峰——韩愈有诗讚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白不同时期的诗作,反映出他不同时期的人生情态和政治抱负。他在翰林院任职的两年,也是他创作的转折时期。李白前期的诗在反映社会现实的内容上还有所缺乏,离开长安之后,因政治抱负无法实现,心中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理想也随之破灭,加之他在朝中的时间虽不长,但多少也了解了最高统治集团的黑暗、腐朽,因而陆续写出了《行路难》《鸣皋歌送岑微君》《玉壶吟》《雪谗诗赠友人》《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书怀赠南陵常赞府》《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书情赠蔡舍人雄》以及《梁甫吟》《远别离》等一系列大胆揭露统治集团黑暗腐朽的诗作。李白这一时期的诗作政治性较强,他的政治抱负和怀才不遇的苦闷,也在这些诗作中得以体现。
李白一生喜游历、好仙道、擅与文人仕士结交,这一特色也体现在《将进酒》《宣城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梦游天姥吟留别》《庐山谣》《蜀道难》《横江词》等诗篇中。
李白还创作了另一类不涉及政治,多以吟山咏水、表达离情别绪或反映下层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等为内容的诗歌作品,名篇如《静夜思》《望庐山瀑布》《春夜洛城闻笛》《秋浦歌》《哭宣城善酿纪叟》《赠汪伦》《宿五松山下荀媪家》等。诗人天真率直的性格,极富情趣的生活方式,都在这些风格清新隽永的作品中得以体现。
李白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对权贵的蔑视和桀骜不驯、富于抗争的个性吸引着历代的读者。李白继承和发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庄子和屈原对他的创作影响至深。此外,他的作品还吸收和借鉴了民间乐府诗的精华。李白的诗作感情奔放,想像丰富,语言夸张,气势恢宏,常以神话故事或历史典故作为诗的主题,藉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最擅长乐府歌行,近体则以七绝和五律着称。今存李白诗共一千余首,另有赋八篇,文六十余篇。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沿江而下,最后到达扬州。之后,于安陆(今属湖北)娶许围师的孙女为妻。
在这期间,李白也与当时的一般宦游士子一样,曾经多次投考求官,但终不能成。其后又前往长安,在终南山隐居。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四十二岁,经道士吴筠竭力举荐后,被皇帝召到长安,任命为翰林院待诏供奉。后一直没有被重用,反遭日渐疏远。于是天宝三年,李白离开长安,又开始再次云游各地。正是在这个时候,李白结识了杜甫和高适,并拜师求仙学道,等待时机为国建功。
天宝十四年(755年),发生了唐代历史上着名的安史之乱。李白在第二年参加永王李磷水军,至德二载,永王兵败被杀,李白被捕入狱。辗转出狱之后,终因追随永王之罪,被长期流放到夜郎(今贵州桐梓附近)。
李白的一生,可以说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全过程。时事的变迁,官场的複杂,使他在很长一段时期里,隐居、出仕,又隐居、再出仕,由此可以看出他的报国志向与对政治的失望交织的矛盾心情。
他在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获释。晚年于襄汉及江淮一带流落。李白六十一岁时,在金陵居住,听说李光弼率领的大军出征临淮,虽然此时他身体病弱,但仍请求从军出征,结果半道病发而还,第二年于当涂病逝(今属安徽)。后世有李白醉后入水捉月淹死之说,不足为信。
李白一生政治理想远大,但他最为辉煌、最令世人瞩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他与杜甫,被后人合称为“李杜”,代表着中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两座并峙的高峰——韩愈有诗讚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白不同时期的诗作,反映出他不同时期的人生情态和政治抱负。他在翰林院任职的两年,也是他创作的转折时期。李白前期的诗在反映社会现实的内容上还有所缺乏,离开长安之后,因政治抱负无法实现,心中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理想也随之破灭,加之他在朝中的时间虽不长,但多少也了解了最高统治集团的黑暗、腐朽,因而陆续写出了《行路难》《鸣皋歌送岑微君》《玉壶吟》《雪谗诗赠友人》《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书怀赠南陵常赞府》《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书情赠蔡舍人雄》以及《梁甫吟》《远别离》等一系列大胆揭露统治集团黑暗腐朽的诗作。李白这一时期的诗作政治性较强,他的政治抱负和怀才不遇的苦闷,也在这些诗作中得以体现。
李白一生喜游历、好仙道、擅与文人仕士结交,这一特色也体现在《将进酒》《宣城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梦游天姥吟留别》《庐山谣》《蜀道难》《横江词》等诗篇中。
李白还创作了另一类不涉及政治,多以吟山咏水、表达离情别绪或反映下层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等为内容的诗歌作品,名篇如《静夜思》《望庐山瀑布》《春夜洛城闻笛》《秋浦歌》《哭宣城善酿纪叟》《赠汪伦》《宿五松山下荀媪家》等。诗人天真率直的性格,极富情趣的生活方式,都在这些风格清新隽永的作品中得以体现。
李白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对权贵的蔑视和桀骜不驯、富于抗争的个性吸引着历代的读者。李白继承和发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庄子和屈原对他的创作影响至深。此外,他的作品还吸收和借鉴了民间乐府诗的精华。李白的诗作感情奔放,想像丰富,语言夸张,气势恢宏,常以神话故事或历史典故作为诗的主题,藉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最擅长乐府歌行,近体则以七绝和五律着称。今存李白诗共一千余首,另有赋八篇,文六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