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空军军官学校(R.O.C. Air Force Academy),简称空军官校,为培养中华民国空军军官的专门学校。创建于1929年,1949年迁至冈山现址,并于1960年改学制为四年制大学教育,并招收飞行专业军官班。空军官校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空军飞行与地勤的主干军官。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台湾中华民国空军官校
- 外文名:China Taiwan ROC Air Force Academy
- 创办时间:1932年
- 类别:公立
- 现任校长:柯文安少将
- 所属地区:台湾
- 主要院系:航空太空学系、航空机械学系、航空电子学系、航空管理学系
学校简介
空军军官学校前身为孙中山1924年在广州创建的航空学校,该校于1949年在台湾冈山复校.1960年开始招收飞行专业军官。
该校入学方式以申请入学和军事院校联招两种形式为主。
该校学科部下设航空太空工程系、航空机械工程系、航空电子工程系、航空管理学系与通识中心等。
新生入学第一学年即进行分系。飞行专业军官班通常是实施为期9周的集中训练。空军军官学校的“正期生”(本科生)毕业需服役14年.专科生毕业需服役10年。
与陆军官校学生的严谨、海军官校学生的聪颖相比,空军官校学生的特色就是“活泼”。
由于今日台湾空勤体检标準仍高,故空军官校学生的体格要求自然比其它军校标準为高。飞行生的两眼裸视需要1.0以上,身高160—190厘米,并要通过其它空勤体检的项目。但空军专校也招—般专才生,专才生毕业后担任修护补给与基地勤务等工作,两眼视力近视散光在600度以内即可。
入学方式以申请入学和参加军事院校联招两种。毕业后飞行生需服役14年,专才生则需服役10年。在官校正期生完成入伍教育后,就回到位于冈山空军官校就读。空军官校的一年级新生课程与陆军官校不同,考入空军官校就分系完成。
空军官校负责课业安排的是学科部,学科部下设航空太空工程学系、航空机械工程学系、航空电子工程学系、航空管理学系与通识中心。航空太空工程学系教学目标在使学生具备航空太空工程相关学识,了解飞行原理,以培养学生的飞行概念,增进日后飞行的能力。航空电子工程学系则主要培养官校学生在电子、电机、资讯及相关课程之稳固基础,以因应空军建军备战之所需。航空机械工程系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航空与机械相关学识,了解飞机及防空武器相关机械基本原理,以培养学生对飞机操控维修之能力与专业能力。航空管理系是依空军需求与学生志愿分为航空管理小组与资讯管理小组,提供空军所需的航管与资管人才。
由于空军高校的教学目的在培养未来空军军官,故四年的官校教育仍有军事教育科目。空军官校的军科教育为不影响学科教育,多集中在暑假以9个星期集中实施,学期中的军科教育,则集中在每周2小时的军训课与体育课,以及与每日下午4点到6点的精进体能训练实施。
空官的体育课为配合未来执行飞行任务的特性,特别增加重量训练、360度无重力迴旋器与飞行伞训练等,以改善空军官校学生的体能状况,适应未来空中环境所需。正期生以外,官校所招收的飞行专业军官班班则集中为9周实行。
官校环境在软、硬体上都能与民间学校并驾齐驱,就读的学生还有零用金,三餐都有学校照料。回归大学法后,学校课程已经正常化,教学水準也与民间大学无异。毕业后保障就业,拥有一份稳定生活是官校生最大的优势。
教学目的
1、借完整且连贯性的军事学术科教育,塑造军人风範,陶冶军人武德与武艺,培养出具有强烈国家、责任、荣誉之现代空军干部。
2、运用系统性的课程设计,培训具备一般大学教育程度与兼备后续深造之能力。
3、规划循序渐进式的体适能训练课程,锻鍊出强健体魄与胆识,培养出坚持到底的决心与毅力。
4、透过配套性的实习制度与平时规律的团体生活,培养绵密的团队精神与荣誉感,塑造出热爱团队与服从守纪的空军建军干部。
该校正期学生班採行大学理工科系教育,全学程四年,至少修习一二八个学分。一年级实施专业分系,分别编入航空太空工程、航空电子工程、航空机械工程或航空管理等四学系。各系学生毕业均授予工学士或管理学士学位及空军少尉官阶。空勤体检合格学生于毕业后分班实施鉴定飞行,不适飞行者毕业后分赴空军航空技术学校或陆军炮兵飞弹学校接受分科教育(航空机械,通信电子,防空作战等专长),完训后由总部统一派职。飞行专业军官班招训对象为专科(含)以上毕业者,在校受训九十七周,接受专业教育(修习基本航空理论课程与军事课程)及飞行训练,毕业后授予空军少尉官阶。
官校职阶
空军官校校长 空军少将
空军官校副校长 空军少将
空军官校教育长 空军上校
空军官校政战主任 空军上校
空军官校飞行指挥部指挥官 空军少将
教学单位
航空太空学系
航空机械学系
航空电子学系
航空管理学系
通识教育中心
数理组
外文组
空军官校校歌
得遂凌云愿,空际任迴旋
报国怀壮志,正好乘风飞去
长空万里复我旧河山
努力,努力,莫偷闲苟安
民族兴亡责任待吾肩
须具有牺牲精神
报国怀壮志,正好乘风飞去
长空万里复我旧河山
努力,努力,莫偷闲苟安
民族兴亡责任待吾肩
须具有牺牲精神
凭展双翼,一冲天
历任校长
历任 任期时间 校长姓名 备注
第一任 1928年10月10日—1929年7月2日 张静愚中将
第二任 1929年7月2日—1931年6月13日 黄秉衡中将
第三任 1931年6月13日—1932年8月13日 毛邦初中将
第四任 1932年8月31日—1934年4月12日 蒋中正先生
第五任 1934年4月12日—1936年2月24日 周至柔中将
第六任 1936年2月24日—1936年8月1日 陈庆云中将
第七任 1936年8月1日—1937年5月6日 黄光锐中将
第八任 1937年5月6日—1938年4月1日 陈庆云中将
第九任 1938年4月1日—1947年10月1日 蒋中正先生
第十任 1947年10月1日—1950年4月1日 胡伟克中将
第十一任 1950年4月1日—1952年3月1日 毛瀛初中将
第十二任 1952年3月1日—1953年10月1日 方朝俊中将
第十三任 1953年10月1日—1954年12月1日陈有维中将
第十四任 1954年12月1日—1955年9月1日 杨绍廉中将
第十五任 1955年9月1日—1962年2月8日 陈御风中将
第十六任 1962年2月8日—1964年5月16日 李向阳中将
第十七任 1964年5月16日—1967年5月16日 姜献祥中将
第十八任 1967年5月16日—1968年4月26日 陈汉章中将
第十九任 1968年4月26日—1970年10月16日 毕超峰中将
第二十任 1970年10月16日—1972年6月1日 姚兆元中将
第廿一任 1972年6月1日—1975年8月1日 张麟德中将
第廿二任 1975年8月1日—1977年7月6日 郭汝霖中将
第廿三任 1977年7月6日—1979年8月11日 赵子清中将
第廿四任 1979年8月11日—1981年3月21日 王德辉中将
第廿五任 1981年3月21日—1982年12月1日 阳云钢中将
第廿六任 1982年12月1日—1985年2月1日 罗化平中将
第廿七任 1985年2月1日—1986年9月1日 唐飞中将
第廿八任 1986年9月1日—1989年4月1日 袁行远中将
第廿九任 1989年4月1日—1990年9月1日 栾 勤中将
第三十任 1990年9月1日—1994年1月1日 夏瀛洲中将
第卅一任 1994年1月1日—1995年8月1日 陈肇敏中将
第卅二任 1995年8月1日—1997年1月1日 王文周中将
第卅三任 1997年1月1日—2000年2月1日 陈盛文中将
第卅四任 2000年2月1日—2002年4月30日 任渝生中将
第卅五任 2002年5月1日—2003年4月30日 严明中将
第卅六任 2003年5月1日—2004年12月31日 彭胜竹中将
第卅七任 2005年1月1日—2006年7月31日雷玉其中将
第卅八任 2006年8月1日—2006年10月31日 李天翼少将 降为少将缺
第卅九任 2006年11月1日—2008年3月15日 廖荣鑫少将
第四十任 2008年3月17日—2009年5月31日 唐齐中少将
第四十一任 2009年6月1日—2011年2月16日 田在劢少将
第四十二任 2011年2月17日柯文安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