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在诗歌史上与苏轼并称"苏黄",其诗风衣被后世,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奉为一代诗宗。黄庭坚诗强调"无一字无来处",所用前人语词、故事,数量众多、来源广泛,且方法灵活多样,故后人读其诗,犹重古注,相关的注本有宋任渊《山谷内集诗注》、史容《山谷外集诗注》、史季温《山谷别集诗注》,皆用功为深,能发明诗人之意。然存世的黄诗尚有四分之一约600首未有古注,主要出于清谢启昆所编《山谷诗外集补》、《山谷诗别集补》及各家所辑山谷逸诗,诚为黄庭坚研究的一大遗憾。本书作者对黄诗浸淫多年,本人又具有古典诗词创作、注释的丰富经验,故能将这些无注的黄诗加以详注。书名"山谷诗集续注",即谓续任、史之注,注释亦一依任渊、史容、史季温之例,务必穷尽黄诗使字用事之出处,以发明山谷之意。全书注释详核、精确,能与本社已出之任渊《山谷诗集注》相配套,合成山谷诗注之完璧,以便读者使用。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山谷诗注续补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页数:641页
- 开本:32
- 品牌:上海古籍出版社
- 作者:黄庭坚 陈永正
- 出版日期:2012年11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32566914, 7532566919
内容简介
《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山谷诗注续补》注释详核、精确,能与本社已出之任渊《山谷诗集注》相配套,合成山谷诗注之完璧,以便读者使用。
图书目录
前言
编年部分
第一卷
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
观叔祖少卿弈棋
次韵叔父台源歌
次韵和台源诸篇九首
南屏山
七台峰
七台溪
迭屏岩
灵寿台
仙桥洞
灵椿台
云涛石
群玉峰
息暑岩
博山台
用几複韵题伯氏思堂
几复读庄子戏赠
读书呈几复二首
阻水戏呈几复二首
漫书呈几复三首
留几复饮
再留几复
拟古乐府长相思寄黄几复
古乐府白纡四时歌
赠别几复
韩信
淮阴侯
颜阖
午寝
戏赠诸友
侯元功问讲学之意
新凉示同学
陡宗脍平四年(一○六七)
初望淮山
新息渡淮
光山道中
学许氏说文赠诸弟
病懒
神宗熙阵元年(一○六八)
次韵赏梅
戏题葆真阁
戏赠惠南禅师
寄新茶与南禅师
赠清隐持正禅师
四月末天气陡然如秋遂御袷衣游北沙亭
观江涨
流水
虎号南山
读晋史
赠希孝
戏赠张叔甫
……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未编年部分
附录
跋
篇目索引
编年部分
第一卷
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
观叔祖少卿弈棋
次韵叔父台源歌
次韵和台源诸篇九首
南屏山
七台峰
七台溪
迭屏岩
灵寿台
仙桥洞
灵椿台
云涛石
群玉峰
息暑岩
博山台
用几複韵题伯氏思堂
几复读庄子戏赠
读书呈几复二首
阻水戏呈几复二首
漫书呈几复三首
留几复饮
再留几复
拟古乐府长相思寄黄几复
古乐府白纡四时歌
赠别几复
韩信
淮阴侯
颜阖
午寝
戏赠诸友
侯元功问讲学之意
新凉示同学
陡宗脍平四年(一○六七)
初望淮山
新息渡淮
光山道中
学许氏说文赠诸弟
病懒
神宗熙阵元年(一○六八)
次韵赏梅
戏题葆真阁
戏赠惠南禅师
寄新茶与南禅师
赠清隐持正禅师
四月末天气陡然如秋遂御袷衣游北沙亭
观江涨
流水
虎号南山
读晋史
赠希孝
戏赠张叔甫
……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未编年部分
附录
跋
篇目索引
 
前 言
编年部分
第一卷
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
观叔祖少卿弈棋
次韵叔父台源歌
次韵和台源诸篇九首
南屏山
七台峰
七台溪
迭异岩
灵舞台
仙桥洞
灵椿台
云涛石
群玉峰
息暑岩
博山台
用几複韵题伯氏思堂
几复读庄子戏赠
读书呈几复二首
阻水戏呈几复二首
漫书呈几复三首
留几复饮
再留几复
拟古乐府长相思寄黄几复
古乐府白纻四时歌
赠别几复
韩信
淮阴侯
颜阖
午寝
戏赠诸友
侯元功问讲学之意
新凉示同学
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
初望淮山
新息渡淮
光山道中
学许氏说文赠诸弟
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
次韵赏梅
戏题葆真阁
戏赠惠南禅师
寄新茶与南禅师
赠清隐持正禅师
四月末天气陡然如秋遂御袷衣游北沙亭
观江涨
流水
虎号南山
读晋史
赠希孝
戏赠张叔甫
渔父二首
古渔父
问渔父
早行
初至叶县
採菊
趟令许载酒见过
和答趟令同前韵
趟令答诗约携山妓见访
谢赵令载酒
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
书舞阳西寺旧题处并序
饮南禅梅下戏题
次韵坦夫见惠长句
和裴仲谋雨中自石塘归
次韵裴尉过马鞍山
漫书呈仲谋
登南禅寺怀裴仲谋
题苏才翁草书壁后并序
春近四绝句
神宗熙宁三年(一○七○)
漫尉并序
睡起二首
次韵春游别说道二首
寄别说道
陈说道约日送菜把
迎醇甫夫妇
题南寺王髯题名处
次韵任君官舍秋雨
河舟晚饮呈陈说道
题樊侯庙二首
哀逝
红蕉洞独宿
和仲谋夜中有感
送醇父归蔡
将归叶先寄明复季常
第二卷
神宗熙宁四年(一○七一)
春祀分得叶公庙双儿观
春雪呈张仲谋
次韵元礼春怀十首
再和元礼春怀十首并序
次韵答蒲元礼病起
送蒲元礼南归
寄季张
戏赠陈季张
赋陈季张北轩杏花
从陈季张求竹竿引水入厨
题季张竹林村
陈氏园咏竹
送邓慎思归长沙
寄顿二主簿时在县界首部夫凿石塘河
戏赠顿二主簿
春思
众人观俳优
司奁不愚遇昆阳
孙不愚引开元故事请为移春槛因而
赠答
送陈氏女弟至石塘河
书睢阳事后
次韵邵之才将流民遇悬帛岭均田
次韵答邵之才
呈李卿
赠陈公益并序
戏答公益春思二首
送焦浚明
杂诗七首
饮韩三家醉后始知夜雨
行迈杂篇六首
去贤斋
夏日梦伯兄寄江南
送张子列茶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食瓜有感
行役县西喜雨寄任公渐大夫
晓从任大夫祖行过石桥寄粹甫
雨晴过石塘留宿赠大中供奉
戏赠潘供奉
答王晦之见寄
戏赠王晦之
送陈季常归洛
次韵答薛乐道
孙不愚索饮九日酒已尽戏答一篇
辱粹道兄弟寄书久不作报以长句谢
不敏
陈季张有蜀芙蓉长饮客至开辄剪去作
诗戏之
再赠陈季张拒霜花二首
蒲城道中寄怀伯氏
次韵伯氏谢安石塘莲花酒
次韵伯氏戏赠韩正翁菊花开时家有
美酒
寄张仲谋
谢仲谋不新诗
送张仲谋
再和答张仲谋陈纯益兄弟
寄别陈氏妹
戏招饮客解酲
答阎求仁
拟君子法天运
答龙门潘秀才见寄
客自潭府来称明因寺僧作静照堂求
予作
题双兔观
送陈萧县
答和孔常父见寄
十月十五日早饭清都观逍遥堂
伤歌行
思贤并序
按田并序
雪中连日行役戏书简同僚
宿黄山
送苏太祝归石城
雪后登南禅茅亭简张仲谋二首
寄张仲谋次韵
次韵奉和仲谟夜话唐史
张仲谟许送河鲤未至戏督以诗
和答张仲谟泛舟之诗
戏书效乐天
余成诗并序
觐崇德墨竹歌并序
舟子并序
致政王殿丞逍遥亭
送杜子卿归西淮
新寨饯南归客
予既不得叶遂过洛滨醉游累日
讲武台南有感
呈王明复陈季张
即席
晓起临汝
离汝寄张子
过百里大夫冢
次韵任公渐感梅花十五韵
第三卷
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
次韵景珍酴醵
道中寄公寿
道中寄景真兼简庾元镇
景珍太博旦不旧倡和蒲萄诗因而次韵
同宋景瞻分题汴上行
三月壬申同尧民希孝观净名寺经藏
得弘明集中沈炯同庾肩吾诸人游
明庆寺诗次韵奉呈二公
饮城南即事
见二十弟倡和花字漫兴五首
希仲招饮李都尉北园
梨花
答李康文
送彭南阳
和舍弟中秋月
直舍寄陈子惠
杂诗四首
九日对菊有怀粹老在河上四首
粹老家隔帘听琵琶
呈马粹老范德孺
赠谢敞王博喻
曹村道中
夜闻邻舟崔家儿歌
重答
鸿沟
裴晋公书堂
子产庙
杂诗
第四卷
神宗元丰三年(一○八○)
次韵答李端叔
行行重行行赠别李之仪
铜官僧捨得尚书郎趟宗闵墨竹一枝笔
势妙天下为作小诗二首
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
李君贶借不其祖西台学士草圣并书帖
一编二轴以诗还之
三至堂
玉照泉
浔阳江口阻风三日
和答刘太博携家游庐山见寄
南康席上赠刘李二君
香炉峰
东林寺二首
白鹤观
题新妇石
神宗元丰四年(一○八一)
临江寺僧以金纔猿皮蒙柒几
戏题承天寺法堂前柏
南安试院无酒饮周道辅自赣上携一
植时时对酌惟恐尽试毕僕夫言尚
有余樽木芙蓉盛开戏呈道辅
效孔文举赠柳圣功三首
谢陈正字送荔支三首
题虔州东禅圆照师新作御书阁
秋思
答何君表感古冢
会稽竹箭为蕲春傅尉作
还深父同年兄诗卷
招隐寄李元中
玉笥山
失题
大秀宫
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一年)
绝句
戏题
送权郡孙承议归宜春
药名诗奉送杨十三子问省亲清江
戊午夜宿宝石寺视宝石戏题
题安石榴双叶
戏答龙泉余尉问禅二小诗
漫兴
次韵答任仲微
次韵答任仲微
和答任仲微赠别
和知命招晁道夫叔侄
再次韵戏赠道夫
送晁道夫叔侄
次韵惜范生
何主簿萧斋郎赠诗思家戏和答之
送何君庸上赣石
送君庸
北园步折梅寄君庸
次韵和魏主簿
从时中乞蒲团
戏答诸君追和予去年醉碧桃
神宗元丰六年(一○八三)
癸亥立春日煮茗于石屯寺见庚戌中盛
二十舅中叔为县时题名叹此寺不日
而成哀县学弊而不能复
延寿寺见红药小魏扬州号为醉西施
延寿寺僧小轩极萧洒予为名曰林乐取
庄生所谓林乐而无形者并为赋诗
占风寄周元翁
戏赠元翁
次韵舍弟喜雨
一夕风雨花葯都盏唯有豨签一丛濯濯
得意戏题
次韵答宗汝为初夏见寄
同吉老饮清平戏作集句
答周德夫见寄
吉老许惠李北海石室碑以诗促之
吉老两和示戏答
陈吉老县丞同知命弟游青原谒思禅
师予以簿领不得往二公雨久不归
戏作百家衣一首二十韵招之
朱道人下世
戏赠水牯庵
题醒心轩
次韵郭明叔登县楼见思长句
宿山家效孟浩然
题徐氏姑寿安君寿梅亭
寄题莹中野轩
第五卷
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
扬州戏题
寄刘泗州
宿广惠寺
承示中秋不见月及悯雨连作恐妨秋成
奉次元韵
寄题钦之草堂
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
四月丁卯对雨寄赵正夫
寄怀赵正夫奉议
和孙莘老
题罗山人览辉楼
宣九家赋雪
喜念四念八至京
哲宗元佑年(一○八六)
雨过至城西苏家
次韵公择雨后
哲宗元佑二年(一○八七)
失题
书王氏梦锡扇
谢王炳之惠茶
和答梅子明王扬休点密云龙
和冕仲观试进士
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
和答刘中叟殿院
哲宗元佑三年(一○八八)
伯时彭蠡春牧图
题伯时马
次韵子瞻子由题憩寂图二首
次韵李士雄子飞独游西园折牡丹忆弟
子奇二首
题东坡竹石
观刘永年团练画角鹰
题王晋卿平远溪山幅
李大夫招饮
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虚飘飘
哲宗元佑八年(一○九三)
癸酉八月同百丈肃禅师温汤作小诗呈
九仙舜公长老
宿灵汤文室
窗日
哲宗绍圣二年(一○九五)
竹枝词二首
哲宗绍圣三年(一○九六)
调笑
哲宗元符元年(一○九八)
借题大云寺锺韵
哲宗元符二年(一○九九)
咏子舟小山丛竹
次韵斌老冬至书怀不子舟篇末见及之
作因以赠子舟归
奉次斌老送瘿木棋局八韵
戏题斌老所作两竹梢
哲宗元符三年(一一○○)
题石恪画机织图
以皮鞑底赠石推官三首
慈湖袁彬质夫乞学书
奉和泰亨咏成孺宅瑞牡丹前韵二首仍
邀再赋呈成孺昆仲汉侯贤友
戏题东丁水
戏题戎州作余真
微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
次韵钱德循鹿苑滩蚁舟有作
博古堂
闻善遣侍儿来促诗戏成小诗
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
观化十五首并序
遣心寄何十二兄弟三首
秀江亭
清心院双清轩
萍实里
赠仰山简老
昔韶阳大士来往翠岩前作云岩转轮
莲花经藏艰勤累岁乃成余窜逐万
裏白头来归旋绕叹息崇宁壬午岁
三月初六日有北山社火来转轮藏
予与弟侄坐吃山空到藏下适见村
民盗经堂僧铜铙被擒令负铙反缚
于术下感之戏作咏
题石乳洞
咏龙眠山
游云阳山
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
题杨道人默轩
范德孺须笔裒诸工佳者共成十枝分送
次韵寄蓝六在广陵
再和寄蓝六
寄怀蓝六在延乎
徽宗崇宁三年(一一○四)
宿道吾庄贻鑒长老
衡山
全州双松堂
赠朱冕兄弟
能仁寺
徽宗崇宁四年(一一○五)
予去岁在长沙数与处度元宝相从把酒
自过岭来不复有此乐感叹之余戏成
一绝
……
未编年部分
附 录
跋
篇目索引
编年部分
第一卷
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
观叔祖少卿弈棋
次韵叔父台源歌
次韵和台源诸篇九首
南屏山
七台峰
七台溪
迭异岩
灵舞台
仙桥洞
灵椿台
云涛石
群玉峰
息暑岩
博山台
用几複韵题伯氏思堂
几复读庄子戏赠
读书呈几复二首
阻水戏呈几复二首
漫书呈几复三首
留几复饮
再留几复
拟古乐府长相思寄黄几复
古乐府白纻四时歌
赠别几复
韩信
淮阴侯
颜阖
午寝
戏赠诸友
侯元功问讲学之意
新凉示同学
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
初望淮山
新息渡淮
光山道中
学许氏说文赠诸弟
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
次韵赏梅
戏题葆真阁
戏赠惠南禅师
寄新茶与南禅师
赠清隐持正禅师
四月末天气陡然如秋遂御袷衣游北沙亭
观江涨
流水
虎号南山
读晋史
赠希孝
戏赠张叔甫
渔父二首
古渔父
问渔父
早行
初至叶县
採菊
趟令许载酒见过
和答趟令同前韵
趟令答诗约携山妓见访
谢赵令载酒
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
书舞阳西寺旧题处并序
饮南禅梅下戏题
次韵坦夫见惠长句
和裴仲谋雨中自石塘归
次韵裴尉过马鞍山
漫书呈仲谋
登南禅寺怀裴仲谋
题苏才翁草书壁后并序
春近四绝句
神宗熙宁三年(一○七○)
漫尉并序
睡起二首
次韵春游别说道二首
寄别说道
陈说道约日送菜把
迎醇甫夫妇
题南寺王髯题名处
次韵任君官舍秋雨
河舟晚饮呈陈说道
题樊侯庙二首
哀逝
红蕉洞独宿
和仲谋夜中有感
送醇父归蔡
将归叶先寄明复季常
第二卷
神宗熙宁四年(一○七一)
春祀分得叶公庙双儿观
春雪呈张仲谋
次韵元礼春怀十首
再和元礼春怀十首并序
次韵答蒲元礼病起
送蒲元礼南归
寄季张
戏赠陈季张
赋陈季张北轩杏花
从陈季张求竹竿引水入厨
题季张竹林村
陈氏园咏竹
送邓慎思归长沙
寄顿二主簿时在县界首部夫凿石塘河
戏赠顿二主簿
春思
众人观俳优
司奁不愚遇昆阳
孙不愚引开元故事请为移春槛因而
赠答
送陈氏女弟至石塘河
书睢阳事后
次韵邵之才将流民遇悬帛岭均田
次韵答邵之才
呈李卿
赠陈公益并序
戏答公益春思二首
送焦浚明
杂诗七首
饮韩三家醉后始知夜雨
行迈杂篇六首
去贤斋
夏日梦伯兄寄江南
送张子列茶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食瓜有感
行役县西喜雨寄任公渐大夫
晓从任大夫祖行过石桥寄粹甫
雨晴过石塘留宿赠大中供奉
戏赠潘供奉
答王晦之见寄
戏赠王晦之
送陈季常归洛
次韵答薛乐道
孙不愚索饮九日酒已尽戏答一篇
辱粹道兄弟寄书久不作报以长句谢
不敏
陈季张有蜀芙蓉长饮客至开辄剪去作
诗戏之
再赠陈季张拒霜花二首
蒲城道中寄怀伯氏
次韵伯氏谢安石塘莲花酒
次韵伯氏戏赠韩正翁菊花开时家有
美酒
寄张仲谋
谢仲谋不新诗
送张仲谋
再和答张仲谋陈纯益兄弟
寄别陈氏妹
戏招饮客解酲
答阎求仁
拟君子法天运
答龙门潘秀才见寄
客自潭府来称明因寺僧作静照堂求
予作
题双兔观
送陈萧县
答和孔常父见寄
十月十五日早饭清都观逍遥堂
伤歌行
思贤并序
按田并序
雪中连日行役戏书简同僚
宿黄山
送苏太祝归石城
雪后登南禅茅亭简张仲谋二首
寄张仲谋次韵
次韵奉和仲谟夜话唐史
张仲谟许送河鲤未至戏督以诗
和答张仲谟泛舟之诗
戏书效乐天
余成诗并序
觐崇德墨竹歌并序
舟子并序
致政王殿丞逍遥亭
送杜子卿归西淮
新寨饯南归客
予既不得叶遂过洛滨醉游累日
讲武台南有感
呈王明复陈季张
即席
晓起临汝
离汝寄张子
过百里大夫冢
次韵任公渐感梅花十五韵
第三卷
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
次韵景珍酴醵
道中寄公寿
道中寄景真兼简庾元镇
景珍太博旦不旧倡和蒲萄诗因而次韵
同宋景瞻分题汴上行
三月壬申同尧民希孝观净名寺经藏
得弘明集中沈炯同庾肩吾诸人游
明庆寺诗次韵奉呈二公
饮城南即事
见二十弟倡和花字漫兴五首
希仲招饮李都尉北园
梨花
答李康文
送彭南阳
和舍弟中秋月
直舍寄陈子惠
杂诗四首
九日对菊有怀粹老在河上四首
粹老家隔帘听琵琶
呈马粹老范德孺
赠谢敞王博喻
曹村道中
夜闻邻舟崔家儿歌
重答
鸿沟
裴晋公书堂
子产庙
杂诗
第四卷
神宗元丰三年(一○八○)
次韵答李端叔
行行重行行赠别李之仪
铜官僧捨得尚书郎趟宗闵墨竹一枝笔
势妙天下为作小诗二首
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
李君贶借不其祖西台学士草圣并书帖
一编二轴以诗还之
三至堂
玉照泉
浔阳江口阻风三日
和答刘太博携家游庐山见寄
南康席上赠刘李二君
香炉峰
东林寺二首
白鹤观
题新妇石
神宗元丰四年(一○八一)
临江寺僧以金纔猿皮蒙柒几
戏题承天寺法堂前柏
南安试院无酒饮周道辅自赣上携一
植时时对酌惟恐尽试毕僕夫言尚
有余樽木芙蓉盛开戏呈道辅
效孔文举赠柳圣功三首
谢陈正字送荔支三首
题虔州东禅圆照师新作御书阁
秋思
答何君表感古冢
会稽竹箭为蕲春傅尉作
还深父同年兄诗卷
招隐寄李元中
玉笥山
失题
大秀宫
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一年)
绝句
戏题
送权郡孙承议归宜春
药名诗奉送杨十三子问省亲清江
戊午夜宿宝石寺视宝石戏题
题安石榴双叶
戏答龙泉余尉问禅二小诗
漫兴
次韵答任仲微
次韵答任仲微
和答任仲微赠别
和知命招晁道夫叔侄
再次韵戏赠道夫
送晁道夫叔侄
次韵惜范生
何主簿萧斋郎赠诗思家戏和答之
送何君庸上赣石
送君庸
北园步折梅寄君庸
次韵和魏主簿
从时中乞蒲团
戏答诸君追和予去年醉碧桃
神宗元丰六年(一○八三)
癸亥立春日煮茗于石屯寺见庚戌中盛
二十舅中叔为县时题名叹此寺不日
而成哀县学弊而不能复
延寿寺见红药小魏扬州号为醉西施
延寿寺僧小轩极萧洒予为名曰林乐取
庄生所谓林乐而无形者并为赋诗
占风寄周元翁
戏赠元翁
次韵舍弟喜雨
一夕风雨花葯都盏唯有豨签一丛濯濯
得意戏题
次韵答宗汝为初夏见寄
同吉老饮清平戏作集句
答周德夫见寄
吉老许惠李北海石室碑以诗促之
吉老两和示戏答
陈吉老县丞同知命弟游青原谒思禅
师予以簿领不得往二公雨久不归
戏作百家衣一首二十韵招之
朱道人下世
戏赠水牯庵
题醒心轩
次韵郭明叔登县楼见思长句
宿山家效孟浩然
题徐氏姑寿安君寿梅亭
寄题莹中野轩
第五卷
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
扬州戏题
寄刘泗州
宿广惠寺
承示中秋不见月及悯雨连作恐妨秋成
奉次元韵
寄题钦之草堂
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
四月丁卯对雨寄赵正夫
寄怀赵正夫奉议
和孙莘老
题罗山人览辉楼
宣九家赋雪
喜念四念八至京
哲宗元佑年(一○八六)
雨过至城西苏家
次韵公择雨后
哲宗元佑二年(一○八七)
失题
书王氏梦锡扇
谢王炳之惠茶
和答梅子明王扬休点密云龙
和冕仲观试进士
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
和答刘中叟殿院
哲宗元佑三年(一○八八)
伯时彭蠡春牧图
题伯时马
次韵子瞻子由题憩寂图二首
次韵李士雄子飞独游西园折牡丹忆弟
子奇二首
题东坡竹石
观刘永年团练画角鹰
题王晋卿平远溪山幅
李大夫招饮
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虚飘飘
哲宗元佑八年(一○九三)
癸酉八月同百丈肃禅师温汤作小诗呈
九仙舜公长老
宿灵汤文室
窗日
哲宗绍圣二年(一○九五)
竹枝词二首
哲宗绍圣三年(一○九六)
调笑
哲宗元符元年(一○九八)
借题大云寺锺韵
哲宗元符二年(一○九九)
咏子舟小山丛竹
次韵斌老冬至书怀不子舟篇末见及之
作因以赠子舟归
奉次斌老送瘿木棋局八韵
戏题斌老所作两竹梢
哲宗元符三年(一一○○)
题石恪画机织图
以皮鞑底赠石推官三首
慈湖袁彬质夫乞学书
奉和泰亨咏成孺宅瑞牡丹前韵二首仍
邀再赋呈成孺昆仲汉侯贤友
戏题东丁水
戏题戎州作余真
微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
次韵钱德循鹿苑滩蚁舟有作
博古堂
闻善遣侍儿来促诗戏成小诗
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
观化十五首并序
遣心寄何十二兄弟三首
秀江亭
清心院双清轩
萍实里
赠仰山简老
昔韶阳大士来往翠岩前作云岩转轮
莲花经藏艰勤累岁乃成余窜逐万
裏白头来归旋绕叹息崇宁壬午岁
三月初六日有北山社火来转轮藏
予与弟侄坐吃山空到藏下适见村
民盗经堂僧铜铙被擒令负铙反缚
于术下感之戏作咏
题石乳洞
咏龙眠山
游云阳山
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
题杨道人默轩
范德孺须笔裒诸工佳者共成十枝分送
次韵寄蓝六在广陵
再和寄蓝六
寄怀蓝六在延乎
徽宗崇宁三年(一一○四)
宿道吾庄贻鑒长老
衡山
全州双松堂
赠朱冕兄弟
能仁寺
徽宗崇宁四年(一一○五)
予去岁在长沙数与处度元宝相从把酒
自过岭来不复有此乐感叹之余戏成
一绝
……
未编年部分
附 录
跋
篇目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