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及邻区盆地火成岩油气地质图主要以中国大陆为主体涵盖西伯利亚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26个国家及地区的东亚地区沉积盆地内开展火成岩分布调查研究,吸收了100余年油气勘探资料和沉积盆地研究成果,在大量的盆地钻孔、地震、重、磁、电和《1:250万中国及邻区地质图》及文献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及邻区火成岩分布信息库,主要包括盆地内火成岩时代、岩石类型、产状分布和构造断裂体系展布及油气藏分布,同时吸收了前人近地表火成岩分布调查和区域断裂构造研究成果,编制了1:300万中国及邻区盆地火成岩地质图。
中国及邻区盆地火成岩油气地质图,以岩浆活动为线索,对中国火成岩含油气盆地进行火成岩地质填图;火成岩盆地省类型划分,通过盆地类比,有利于油气资源战略选区;总结火成岩盆地省的分布特徵及盆地类型,搞清盆地火成岩的分布、产状、时代、岩性以及含油气性等,指导油气勘探。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及邻区盆地火成岩油气地质图
- 顾问:李听懂 刘嘉麒
- 主编:师永民
- 技术指导:耿树方 範本贤 剧远景
行政区划
中国及邻区盆地火成岩油气地质图包括中国毗邻的26个国家。範围选择东经约56°~146°,北纬约16°~62°,包括国家有中国、俄罗斯、蒙古、朝鲜、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不丹、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寮国、高棉、泰国、越南、韩国、日本、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汶莱达鲁萨兰国。
中国及邻区盆地火成岩油气地质图範围

地理位置
中国及邻区处在多个板块拼合、多向汇聚的複杂构造环境下,对于盆地地质填图也应放在更大视野下,因此本图在编制过程中把围绕中国大陆的西伯利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乌拉尔缝合带展现出来。
图幅面积
中国及邻区在各个地质历史时期和现今均是地球表面强烈变形与地质结构最为複杂的地区。半个多世纪以来地质家们做了大量的地面调查和地质填图工作,分别从不同角度编制了不同比例的地质图。这些图件的共同特点是对于众多沉积盆地大量隐伏地质信息表现的很少。而盆地内隐伏的诸如断裂构造、地层分布、充填特徵、基底特徵、火成岩分布等信息对盆地的形成演化、油气藏分布、煤炭分布及其它沉积矿产的分布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由此,编者近5年来有一个构想,能否把隐伏在盆地内的主要地质信息按地质填图的方式填补起来,放在小比例尺地质图中,从大量的地表露头信息和更大範围地质环境中分析盆地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开展盆山对比,有预见性地分析推测低研究程度盆地的结构、充填及能源矿产分布。为此,在中国科学院刘嘉麒院士的鼓励和指导下,历尽6年,将作者二十多年累积主持的国内外100余个科研生产项目30余个盆地积累的资料进行整理,查阅各种国内外文献资料800余篇,对这些资料,尤其是与火成岩相关的文献资料整理、消化、吸收,并与众多相关领域专家一起探讨,形成一些共识,编制了1:300万《中国及邻区盆地火成岩油气地质图》。
中国及邻区盆地火成岩油气地质纲要图

该图件与传统地质图件相比,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①编图方法创新,本次编图与传统近地表地质调查和卫星遥感影像解译相比,对于盆地内隐伏地质体填图採用重、磁、电、地震、测井与钻井相结合的手段开展地质填图,利用Discovery、Arcgis等大型商业化、专业化软体系统建立各种地质体属性信息库,生成基本框架图件,再转到Mapgis软体里形成正式图件,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技术和方法体系;②编图内容创新,填补了传统地质图件中隐伏在盆地里的火成岩信息的空白,丰富了火成岩地质图的内容,与地表露头火成岩分布一起,从空间上展现出了东亚大陆火成岩的分布,对于今后开展与岩浆作用相关的基础研究以及油气资源评价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使用价值;③认识创新,以岩浆活动为线索,将中国及邻区各个地质历史时期複杂的众多含油气盆地进行归类划分,划分出13个盆地省,展示出了各个盆地的共性与个性,有利于盆地类比和油气资源战略选区。
中国及邻区火成岩分布图

本图的学术价值体现在以岩浆活动为线索,探讨了众多含油气盆地的基底类型、成因机制、充填特点、断裂构造面貌和含油气分布规律,并通过盆地类比和大地构造分区,将中国及邻区複杂构造背景下的含油气盆地划分为13个盆地省,尝试按同一板块位置和地球动力学背景上的一组盆地(盆地省)来论述其成盆机制和含油系统,有利于盆地类比和中国及邻区油气勘探战略接替选区。盆地火成岩一般保存完好,为大陆动力演化研究又提供了良好的证据。本图件既是地质成果的展示,又是认识的载体。通过对中国及邻区26个国家近200个盆地的地质填图又会发现一些诸如盆地省这样共性的东西,把原来的认识又提高了一步,指导更大範围和更高层次的油气勘探。可见,本图的编制其科学意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经超出了图件本身的价值和编者的初衷期望。
本次编图首次尝试将埋藏在地下几百米—几千米深处的地质体信息以地质编图的方式展现在大範围、小比例尺的传统平面地质图上,是沉积盆地形成机制、成因、演化、充填特徵以及内部石油、天然气、煤炭等沉积矿产研究的重要基础图件,对今后含油气盆地类比、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开展国际合作、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促进基础地质学科技进步等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