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物流产业的空间分布主要是指区域物流产业的地域布局。从理论上对区域物流产业的空间分布进行系统分析,剖析其规律性,并从政府管制的角度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可以为区域物流产业的空间分布最佳化提供有益参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目前,在综合物流与供应链、区域物流产业发展和政府管制等研究领域,虽然取得了很多理论成果,但是客观地评价,理论界对于区域物流产业的空间分不模式研究是零散的、局部性的,大多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至今还没有人从理论上提出过“区域物流产业的空间分布模式”的概念。依据作者检索和查阅的国内外文献,对于区域物流产业空间分布模式的研究属于一个研究“空白”领域。
基本信息
副题名
外文题名
论文作者
宋健坤着
导师
张文杰指导
学科专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
学位级别
博士论文
学位授予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授予时间
2004
关键字
物流 产业发展 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
馆藏号
F259.27
馆藏目录
2009\F259.27\2
中文摘要
本文在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和国际政策比较的基础上,针对“区域物流产业的空间分布模式”这个理论命题,结合政府管制和政府经济学理论,初步构建了一个关于“区域物流产业的空间分布模式研究”的体系性理论框架,这将为物流经济理论体系增添新的内容。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从高度集权的中央指令性计画经济体制向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化经济体制转换,政府决策领域也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体制性转型。在区域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制定过程方面,中国已经从过去的政府权威至上的决策模式,向制度化、公开化和法制化的决策模式转型。这是一种封闭式思维方式向开放式的思维方式的转换。政府开始有选择地吸收国外先进经验,探索以前没有经历过的制度改革。区域物流产业的空间分布最佳化。就是在决策层对区域物流产业发展可能产生的成本效益进行权衡的过程中渐进地实现的。虽然中国政府的区域物流产业政策决镱体制改革表现为一种波浪式的渐进过程,但是从总体上看是前进的。区域物流产业空间分布模式的提出,对区域经济、政府干预等其他领域的改革,具有参照价值。 “中国区域物流产业的空间分布模式研究”这一理论框架主要涵盖6大理论命题:区域物流市场的均衡;区域物流产业的要素;区域物流产业空间分布的要素系统(UMEDP):区域物流产业空间分布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的芙系;区域物流产业的空间分布模式定位;政府管制与政策分析。在论证中,结合相关内容,进行了系统工程分析、数理分析等实证研究。 围绕以上6个理论命题,本文分为5个部分进行论证。 首先,在绪论(第1章)中,明确提出了构建“区域物流产业的空间分布模式研究”的体系性理论框架的必要性。确立了本文论证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政府行为机会主义特徵、管理人、信息不对称分布等假设,归纳出“区域物流产业的空间分布模式”的概念,回溯了国内外的相关学术成果,结合与区域物流产业空间分布高度相关的若干典型案例,说明了本课题研究的第一个问题——针对“区域物流产业空间分布模式”进行研究的必要性。 其次,在本文的第2章一第3章中,进行理论创新,建立了区域物流市场的均衡模型,说明区域物流产业的空间分布效率与区域物流市场均衡高度相关,区域物流产业空间分布效率改进始终是以区域物流市场为中心进行的,也就是说,区域物流产业空间分布效率变化,高度影响着区域物流市场的运行效率。本部分进行了区域物流产业空间分布的要素分析,分析了区域物流产业的空间分布结构。这就为以下的理论演绎提供了逻辑基础。 再次,本文的第4章一第5章,主要论证了两个问题:一是建立区域物流产业空间分布要素系统(UMEDP);二是结合发展经济学原理,分析了区域物流产业空间分布效率与可持续发展的关係,指出现阶段政府对区域物流产业分布政策具有很强的垄断能力、区域物流产业的分布管理中存在“制度化”的寻租。 第四,本文的第6章一第8章,基于政府管制的视域,提出中国区域物流产业空间分布的“适度政府管制模式”。结合这一区域物流产业空间分布模式,针对中国区域物流产业空间分布的低效率,深入探讨了有关的治理政策。 最后,本文的篇末——第9章,对本文的论证和理论创新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本文的主要观点如下: 1、不同类型的区域物流产业空间分布模式具备不同的效率,并直接影响区域物流市场的效率和区域物流市场均衡。通过对区域物流产业空间分布要素系统(UMEDP)的分析表明,不同类型的区域物流产业空间分布模式,其构成要素是相同的,只是构成要素的组合结构不同; 2、现阶段中国区域物流产业空间分布的低效率已经严重阻碍了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多维的负效应; 3、本文明确提出了“区域物流产业空间分布模式”和“次区域物流产业空间分布模式”的战略定位; 4、从政府管制分析,“适度政府管制”是区域物流产业空间分布模式的最佳化选择: 5、为了制定中国区域物流产业空间分布低效率的治理政策,从巨观和微观、直接管制和间接管制等不同角度进行深入的层次性和系统性的研究是极其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