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学30年论文精选》是由李晓西编写,北京师範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籍。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国区域经济学30年论文精选
- 作者:李晓西
- ISBN:9787303097944
- 页数:722页
- 出版社:北京师範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9年3月1日
- 开本:16
图书信息
出版社: 北京师範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範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3月1日)
中国区域经济学30年论文精选

平装: 722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303097944
条形码: 9787303097944
尺寸: 25.4 x 18 x 3.4 cm
重量: 1.1 Kg
作者简介
李晓西,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任北京师範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所长,经济学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国务院研究室巨观经济研究司司长。兼任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专家谘询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市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经济信息网高级经济顾问,併兼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等多所高校(研究单位)兼职教授。被国家多个部委和若干省市聘为顾问。曾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工作一年。从事研究的主要领域为巨观经济、区域经济、资源经济。20多年来,先后撰写了《总量经济学:转轨的中国经济》、《现代通货膨胀理论比较研究》、《对经济改革的哲学分析》等十余部着作。郑贵斌,1954年生于山东淄博。工商管理专业博士,研究员。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山东省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山东省海洋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海洋经济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国海洋经济学会副会长。主要兼职:中国社会科学院上市公司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山东人学与中国海洋大学等院校的兼职教授,山东经济学院特聘教授,山东省总量经济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对外经济学会名誉会长,济南市规划专家组成员,青岛市政府经济顾问。?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海洋经济。主持国家和省级重大谍题20多项。1981年以来在《经济研究》等报刊发表论文400多篇,出版专着12部,合着10部,主编(合编)着作60多部。两次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曾获华东地区优秀图书一等奖、北方十五省市优秀图书奖、山东省优秀图书奖与精品上程奖等多项奖励。论着和观点被《新华文摘》等报刊转载和多种媒体报导。?代表作主要有:《比较利益与协调发展研究》、《乡镇企业经济学》、《“海上山东”建设概论》、《蓝色战略》、《海洋经济前沿丛书》、《关于经济学学科体系分类的研究》、《现代经济学学科的演变与发展》、《海洋经济集成创新初探》、《海洋资源开发战略位理论与开发战略整合》等。
内容简介
《中国区域经济学30年论文精选(1978-2008)》精选和编纂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60篇区域经济学论文和800篇论文的目录索引。作为“泰山论坛”的一项成果,《中国区域经济学30年论文精选(1978-2008)》由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国内18所高校的24位与会知名区域经济学专家共同商定完成。“泰山论坛”是在山东省泰山学者项目的支持下,由北京师範大学与山东社会科学院于2008年10月联合主办的。希望《中国区域经济学30年论文精选(1978-2008)》能对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有所贡献。
目录
泰山论坛开幕式
“泰山论坛——区域经济发展高级研讨会”讲演实录
泰山论坛圆桌会议纪要——30年论文及索引遴选
关于风象在城市规划和工业布局中的运用
因地制宜发挥优势逐步发展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域专业化
关于我国经济区划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以上海经济区为例
我国的地区工业体系问题
二O00年我国工业生产力布局总图的科学基础
大城市的超前发展及其对策
中心城市改革及其在新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中心城市改革十年总结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与选择
论工业变化的综合研究——以澳大利亚製造业为例
我的空间经济观
地区间收入差距变动的实证分析
九十年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建设的区域对策初探
中国资源配置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论区域发展战略
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和区域政策选择
主导产业及其区域传导效应分析
区域的外部性内部化和内部性外部化——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一种思路
九大都市圈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构想
借鉴美国区域经济政策 缩小我国地区经济差别
东、中、西的经济差距与中西部的发展
区域层次性及其可持续发展目标模式的初步研究
企业组织与区域成长的经济分析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产业与空间转移特徵及其机制研究
经济重心、区域差距与协调发展
我国知识发展的地区差距分析:特点、成因及对策
中国的转轨经济和江浙模式
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分工问题研究
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区域差距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周边地区城市定位研究——以苏州、南通为例
梯度理论的发展及其意义
西北地区生态移民的效果与问题探讨
外国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及其经济成长效应
空间经济学的渊源与发展
就业替代与劳动力流动: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中国国内地方保护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的未来趋势
国家区域经济政策:缘由、评估及局限性
论节点走廊模式对中国城镇体系规划的适用性
衍生型集群: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产业集群生成机制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转让的区域经济效应
我国人口城市化区域发展静态与动态比较研究
国际区域经济发展中边境城市职能的完善
京沪区域创新系统比较研究
要素稟赋、地理因素与新国际分工:观察和检验
台商投资大陆的区位选择分析与实证研究
海洋资源开发战略位理论与开发战略整合
论中国区域经济布局新特徵
区域主体、空间自组织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十问区域协调发展的政府行为
对外开放,贸易成本与中国製造业聚集
大都市区新型产业分工与冲突管理——基于产业链分工的视角
城镇化与城镇化可持续发展:一个基于中国实际的内涵解析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
论区域和谐的战略意义与实现途径
中国沿海与内陆间经济影响的反馈与溢出效应
我国外向型製造业集群发展和研究的新视角
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环渤海地区振兴
有关区域经济学基本理论的一些思考
论中国特色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体系
与时俱进: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嬗变
区域经济学期刊论文索引(1978—2008)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