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中国出版通史:清代卷

(2019-08-02 04:46:56) 百科综合
中国出版通史:清代卷

中国出版通史:清代卷

《中国出版通史:清代卷》是2008年12月1日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朱赛虹、曹凤祥、 刘兰肖、汪家熔。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国出版通史:清代卷
  • 作者:朱赛虹、曹凤祥、刘兰肖、汪家熔
  • ISBN:9787506817899
  • 页数: 409
  • 定价:54.00元
  •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年12月1日
  • 装帧:平装
  • 开本:16

作者简介

朱赛虹,女,汉族,1956年生于北京,祖籍江西萍乡。
1977年供职于故宫博物院,一直从事图书馆工作。曾修复过各种善本古籍,主持建立图书馆目录体系,编制书目及索引。其间完成了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硕士研究生学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从事善本整理、编目、鉴别以及参考谘询等工作。
研究的主要方面是中国书史,重点是清宫编书、刻书、藏书。结合大量原始档案和书籍实物,从历史文献学、编纂史、印刷史、版本学、目录学等多个角度,综合考查不同时期书籍的历史发展,完成《清代内府刻书研究》、《清代皇家藏书寻蹤》等研究课题,发表系列论文。同时,注重图书馆专业理论的套用价值,编制《民国时期故宫博物院出版物总目暨篇目索引》,主持“十五”规划古籍整理重点项目《清代御製诗文总索引》等。
现为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亦是中国历史文献学会会员、中国索引学会理事、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
曹凤祥,历史学博士、副研究员。专着于明、清政治、经济、文化、出版等领域的研究。
刘兰肖,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基础理论研究室副主任。
汪家熔,1929年出生,江苏苏州人,副研究员。自幼失学,先后从事印刷、发行、出版工作5年。晚年从事晚清出版史史料发掘和研究,有多种出版史专着和论文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日本发表。

内容简介

《中国出版通史(6):清代卷(上)》讲述了:清王朝是以满族贵族为主体、联合汉族地主阶级和少数民族上层贵族建立起来的封建政权,它统治中国长达二百六十八年之久,是中国悠久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明末,政府腐败,居住在辽东的女真族崛起,建立与中央对抗的地方政权后金(后改为清)。公元1644年,清统治者藉助明朝降将吴三桂的军事力量,夺取李白成领导的农民起义胜利成果。入主中原。建立起封建专制统治。在这一过程中,连年用兵,东征西讨,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命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和祸患。经过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不懈的努力,清政府在中国辽阔的版图内,使经济、文化逐步恢复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在统一的国家里,我国各族劳动人民经过上百年的拼搏和奋斗,推动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使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被史学家讚誉的“康乾盛世”。然而,清前期的社会处在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封建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导致清朝的封建统治出现了衰败和危机。至乾隆晚期,各族人民起义武装反抗不断,其中白莲教起义遍及七省,清朝前期的统治也由盛极而衰。
清前期的历史和文化具有不同以往的显着特点,表现在出版事业方面,其发展状况、出版思想、出版内容、出版机构、出版技术、出版管理、版式特点、行款字型、装帧形制等方面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为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出版通史(7):清代卷(下)》讲述了:70年的晚清占了9卷本《中国出版通史》的1卷,转型的70年事情既多又重要。我们以近2000年时间花大力气修筑长城,城墙只能防止入侵,充分说明了我们民族的性格。到明末,进入近世,世界开始进入新世纪的时候,我们这个大国由文化相对后进,又事事恪守祖训的民族统治,于是,失掉了与世界共进的可能。“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个永恆的真理。我们在北面筑了长城,外侮却是从东南沿海侵入,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他人的鱼肉!
我国虽热爱和平,但为了维护和平与自由,从不吝啬自己的生命。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甲午战争唤醒了读书人,运用手中笔,前赴后继在民族自救中尽力。于是,与读书人紧相连的出版也发生了根本变化:着书立说不再为三不朽,而是为民族的前途,一批原可以成为四民之首的读书人,自愿去做出版,成为四民之末的出版商,去传播与国家命运攸关的新文化,直到今天。对此,沈雁冰称之为新出版。

目录

第一章 经世之学的视角转换
第一节 内外交困的中国近代前夜
第二节 正眼看世界者
第三节 昏睡年后
第四节 出国笔记
第二章 太平天国的文化政策与出版
第一节 鸦片战争导致的民变
第二节 有理论的农民造反
第三节 金田起义后的早期出版物
第四节 《天朝田亩制度》
第五节 基督教文献
第六节 文化读物
第七节 官刻及其制度
第八节 《资政新篇》
第九节 太平天国后期出版物
第十节 太平天国文献的保藏
第三章 同光间地方官刻
第一节 同文馆译书
第二节 江南製造局翻译馆出版物
第三节 地方官书局
第四章 佛学和通俗伦理书
第一节 佛学书籍的出版
第二节 通俗伦理书
第五章 近代印刷技术和纸
第一节 近代印刷技术的进入
第二节 铅活字技术的进入
第三节 平版技术的传入和使用
第四节 图版
第五节 装帧形式变化
第六节 纸张
第六章 在华教会和外国人的出版活动
第一节 禁教时代英国传教士的出版活动
第二节 《江宁条约》后传教士的出版活动
第三节 外国人的常识书籍出版活动
第四节 广学会政治书刊的影响
第七章 新出版的开始
第一节 出版关注现实
第二节 新式出版机构的诞生
第三节 新一轮翻译的开始
第四节 利润是出版的双刃剑
第八章 教科书的进展
第一节 对教育的艰苦认识
第二节 对教科书的认识
第三节 非学制教育读本
第四节 壬寅学制后新式基础教育的课本
第五节 癸卯学制后新式基础教育的课本
第六节 废除科举后的学校课本
第七节 结合国情的借鉴
第八节 三套有影响的课本
第九章 民主革命和宪政出版物
第一节 除革命别无出路
第二节 民主思想的引入和传播
第三节 辛亥革命第一书——《革命军》
第四节 《民报》与《新民丛报》论战
第五节 清廷的立宪骗局
第六节 兴中会和同盟会的出版物
第七节 国粹派的出版活动
第十章 新形态出版物
第一节 名词术语的厘定
第二节 农学书
第三节 科学刊物
第四节 教育学书刊
第五节 新型工具书
第六节 儿童读物
第十一章 小说与文学期刊
第一节 依然故我的年前
第二节 “三琐记”:最早的文学期刊
第三节 甲午后小说开始改变
第四节 小说的改革
第五节 小说理论的兴起
第六节 清末小说知多少
第十二章 传统出版物的式微
第一节 日薄西山的宫廷出版
第二节 书院刻书
第三节 私家刻书一般
第十三章 新出版的发行
第一节 依靠水运的图书发行
第二节 新旧分界的发行死结
第三节 卖书只有小书店
第四节 在外地开分店获得发展
第五节 学者开书店
第十四章 拳拳于民族解放的出版人
第一节 不该被遗忘者——卢靖
第二节 服务总编辑的总经理
第三节 “润滑剂”高梦旦
附录一 近代出版大事记
附录二 参考书目
后记

丛书信息

中国出版通史 (共9册), 这套丛书还有 《中国出版通史(1):先秦两汉卷》,《中国出版通史2):魏晋南北朝卷》,《中国出版通史3):隋唐五代卷》,《中国出版通史中国出版通史(4):宋辽西夏金元卷》,《中国出版通史(5):明代卷》,《中国出版通史(8):民国卷》,《中国出版通史(9):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