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繁衍生息是相通的,各个民族都具有表示家庭成员关係的亲属称谓系统。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係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它是以本人为轴心的确定亲属与本人关係的标誌。汉族的亲戚关係条理例分明尊卑有序:比自己长一辈的称呼有姨姑舅叔伯,同辈的有姊妹兄弟等等,下一辈有甥侄等等。中国人由于姻亲而产生的亲戚关係相当庞杂。其派生出的各种称谓也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徵。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人亲戚关係图表
- 类别:图表
- 地区:中国
- 解释: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之间相互称呼
基本简介
亲戚分为血亲跟姻亲。
一族至亲指,妻亲:爱姥/阿姥/阿娘。夫亲:爱爷/阿爷/阿爹。
三族血亲指,姐/毑:母亲、姊亲、妹亲、女亲。哥:父亲、兄亲、弟亲、男亲。
五族血亲指,王母/大母(姥姥/奶奶)王父/大父(爷爷)、从母/姨母(姨妈)、从父/伯父/叔父(叔伯爸)、姑母(姑妈)、舅父(舅爸)。
母亲称谓姥、姐/毑。父亲称谓耶、哥。
母父之母父称谓老姥、老耶。
姥,本意,母亲之敬称。
耶,本意,对从母的敬称,后来指是父亲。爷。
母之母又谓娘娘、姥姥、毑毑、家婆等(‘家婆’、'噶婆'等南方大部分方言都来源于毑毑)。
父之父又谓爹爹、爷爷、祖祖。
母之母的正式称谓是王母或大母。
母之父的正式称谓是王母或大母。
父系社会初期,女男平等。母父之母父称谓相同。
秦后,母之母父变为,母之父母。
加了外字。有疏远母族之意。为外王父、外王母。
加深男权,女性沦为物品。禁止女性与其母族走动。女人有了三从四德。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在晋末,南北朝,隋唐,由于有很多政治女强人,导致女人地位提高。元姑娘登基为帝,武则天登基为帝,民间起义女子自称为帝。女人地位的提高,导致母族慢慢与父族地位平等。宋朝后,女人地位急速下降,女人开始缠足。不过民间有的地方还是重视母族的。称外祖母为大母、王母、毑母(毑婆)、姥母(姥姥)、娘娘、老娘、姥娘、毑娘、姥毑、嫏、嫏娘、嫏宁、嘎嘎、噶婆、家家、佳佳、家婆、阿妈、婆婆、阿嬷、嬷嬷、婡婡、媪媪、婥婥、嫽嫽、嬝嬝................
如今男女平等,应该去掉外字。毑母代替了外祖母。毑父代替了外祖父。姊妹之子称甥子。息女之子称孙子。她,jie。本意也是母亲,也有女阴之意,且有男根之意。
所以,她换了姐。
毑、姐、袓、媎、她,都发jie音。
袓后来变为祖。
如今、毑有了很多读法。如南方的,嘎嘎、噶婆、家家、家婆、简简、简婆等。

家族方面
对自己的母父称母亲、父亲;
对自己的女男称女儿/息女/女亲、男儿/息男/男亲;
称别人的母亲、父亲谓令堂和令尊;
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父亲谓家慈/家母和家严/家父。
对自己已故的母亲、父亲称妣和考;
对别人称自己已故的母父谓先慈先母和先严先父府君。
对于后母称继母,对于后父称继父。其他如前。
称母之母父为王母/王父/大母/大父/毑母/毑父(姥姥爷爷)。自称孙女/孙男。南方称之为毑毑(即家家),毑婆(即家婆或者爱婆)。毑爷(即家爷),毑公(即家公或者爱公)
称别人的毑母、毑父谓令大母和令大父;
对别人称自己的毑母、毑父谓家大母和家大父。
对已故的毑母、毑父称先大母和先大父,或者称王妣和王考。
注:外祖母、外祖父因为携带外字。对长辈有不尊之意。祖又有男根之意。所以大部分南方人用毑母、毑父来代表外祖母,外祖父。毑的本意是母亲,所以毑毑、毑姥有王母之意。毑爷有王父之意。毑有女阴之意。
所以,男女平等。毑母、毑父代表了母系。南方的大部分方言,如毑毑、家家、嘎嘎、简婆等都是来源于毑母。爱婆来自外婆。因为避嫌外字。亲人怎幺能用外字。所以一部分南方人把外婆叫成爱婆。爱爱。
其实,ae ae、ao ao、ai ai、au au等等元音也都有王母之意。
称父之母父为王母/王父/大母/大父/祖母/祖父(奶奶爷爷)。自称孙女/孙男。南方称之为娭毑、阿嫲、阿老等(即婆婆),嗲嗲、爹爹、姨姨、阿公等(即公公)
称别人的祖母、祖父谓令大母和令大父;
对别人称自己的祖母、祖父谓家大母和家大父。
对已故的祖母、祖父称先大母和先大父,或者称王妣和王考。

称毑母(姥姥)之母父为曾王母/曾王父/曾毑母/曾毑父(太姥姥/太爷爷)。自称曾孙女/曾孙男。
称祖母(奶奶)之母父为曾王母/曾王父(太奶奶/太姥姥/太爷爷)。自称曾孙女/曾孙男。
称毑父(爷爷/姥爷)之母父为曾王母/曾王父(太姥姥/太奶奶/太爷爷)。自称曾孙女/曾孙男。
称祖父(爷爷/奶爷)之母父为曾王母/曾王父/曾祖母/曾祖父(太奶奶/太爷爷)。自称曾孙女/曾孙男。
称曾毑母(太姥姥)之母父为高王母/高王父/高毑母/高毑父(老太姥姥/老太爷爷)。自称玄孙女/玄孙男。
称曾祖父(太奶爷)之母父为高王母/高王父/高祖母/高祖父(老太奶奶/老太爷爷)。自称玄孙女/玄孙男。
姥姥之奶奶奶爷、奶爷之姥姥姥爷、奶奶之姥姥奶奶姥爷奶爷、姥爷之姥姥奶奶姥爷奶爷都谓之高王母/高王父。自称玄孙女/玄孙男。
母之姊妹、姊妹婿称姨母姨父(姨妈姨爸)。母之兄弟、兄弟妇称舅父舅母(舅爸舅妈)。自称甥女/甥男。
称别人的姨母父、舅父母谓令姨母、令舅父、令舅母、令姨父;对别人称自己的姨母父、舅父母谓家姨母、家舅父、家舅母、家姨父;
父之姊妹、姊妹婿称姑母姑父(姑妈姑爸)。父之兄弟、兄弟妇称伯父叔父伯母叔母(叔爸叔妈)。自称侄女/侄男。
称别人的姑母父、叔伯父母谓令姑母、令伯父、令叔父、令伯母、令叔母、令姑父;对别人称自己的姑母父、叔伯父母谓家姑母、家伯父、家叔父、家伯母、家叔母、家姑父;
对母亲的姨母、舅父称姨王母/姨姥姥、舅王父/舅爷爷。自称甥孙女/甥孙男。
对母亲的舅母称舅王母/舅姥姥。自称姑孙女/姑孙男。对母亲的姨父称姨王父/姨爷爷。自称姨孙女/姨孙男。
对父亲的姨母、舅父称姨王母/姨奶奶、舅王父/舅爷爷。自称甥孙女/甥孙男。
对父亲的舅母称舅王母/舅奶奶。自称姑孙女/姑孙男。对父亲的姨父称姨王父/姨爷爷。自称姨孙女/姨孙男。
对母亲的姑母、伯父叔父称姑王母/姑姥姥、伯王父/叔王父/伯爷爷/伯爷爷。自称侄孙女/侄孙男。
对母亲的伯母叔母称伯王母/叔王母/伯姥姥/叔姥姥。自称叔伯孙女/叔伯孙男。对母亲的姑父称姑王父/姑爷爷。自称舅孙女/舅孙男。
对父亲的姑母、伯父叔父称姑王母/姑奶奶、伯王父/叔王父/伯爷爷/伯爷爷。自称侄孙女/侄孙男。
对父亲的伯母叔母称伯王母/叔王母/伯奶奶/叔奶奶。自称叔伯孙女/叔伯孙男。对父亲的姑父称姑王父/姑爷爷。自称舅孙女/舅孙男。

对别人称自己的兄、姊前面加一个家字,弟、妹 前面加一个舍字。女男自称同理。如果姊妹兄弟较多,前面加一个排行位数。称别人的前面加一个令字;对别人称自己的前面加一个家字、舍字或敝字。
对自己的配偶,男称女谓爱姥/阿姥;女称男谓爱爷/阿爷。
对自己的子息称女儿、男儿,自称母父。
称别人的女儿谓令爱,男儿谓令郎;对别人称自己的女儿谓小女,男儿谓小男、犬子。
对姊妹的子息称贤甥女、贤甥男,女士自称愚姨母,男士自称愚舅父。
对兄弟的子息称贤侄女、贤侄男,女士自称愚姑母,男士自称愚伯父/叔父。
对大姨姊、小姨妹的子息称贤姨女、贤姨男。即姨甥,自称愚姨父。
对大舅兄、小舅弟的子息称贤舅女、贤舅男。即舅侄,自称愚姑父。
对大姑姊、小姑妹的子息称贤姑女、贤姑男。即姑甥,自称愚舅母。
对大伯兄、小叔弟的子息称贤叔伯女、贤叔伯男。即叔侄,自称愚伯母/叔母。
对同姓而非同一家族的长者,祖辈,长辈、同辈,均按前面所述相称,写信问候前面要加一个宗字,表示是一个宗族。

对乾妈/乾娘、乾爸/乾爹称义母义父(本意来源于姨母姨父),自称义女/义男。又称妹子。
对乾姊妹、乾兄弟称义姊妹义兄弟(本意来源于姨姊妹姨兄弟),除胞字不能相称外,其他一律相通。
对过继的父母称寄父寄母(本意来源于舅父舅母或季父季母),自称寄女/寄男。
对教育孩子的称师父师母(本意来源于世父世母),自称弟子。
对母亲的母父称毑母毑父(姥姥爷爷),自称孙女/孙男。
对父亲的母父称祖母祖父(奶奶爷爷),自称孙女/孙男。
对母亲的姊妹称从母/姨母(姨妈),自称从女/从男/甥女/甥男。
对母亲的姊妹婿称姨父(姨爸),自称姨女/姨男。
称别人的姨母、姨父,前面加一个令字;对别人称自己的姨母、姨父,前面加一个家字。
对父亲的姊妹称姑母(姑妈),自称侄女/侄男。
对父亲的姊妹婿称姑父(姑爸),自称舅女/舅男。
称别人的姑母、姑父,前面加一个令字;对别人称自己的姑母、姑父,前面加一个家字。
对母亲的兄弟称舅父(舅爸),自称甥女/甥男。
对母亲的兄弟妇称舅母(舅妈),自称姑女/姑男。
称别人的舅父、舅母,前面加一个令字;对别人称自己的舅父、舅母,前面加一个家字。
对父亲的兄弟称从父/伯父/叔父(叔爸),自称从女/从男/侄女/侄男。
对父亲的兄弟妇称伯母/叔母(叔妈),自称叔伯女/叔伯男。
称别人的叔伯父、叔伯母,前面加一个令字;对别人称自己的叔伯父、叔伯母,前面加一个家字。

母之姨母称:姨姥姥,自称甥孙。
母之姑母称:姑姥姥,自称侄孙。
母之舅父称:舅爷爷,自称甥孙。
母之伯父/叔父称:伯爷爷/叔爷爷,自称侄孙。
母之姨父称:姨爷爷/姨姥爷,自称姨孙。
母之姑父称:姑爷爷/姑姥爷,自称舅孙。
母之舅母称:舅姥姥,自称姑孙。
母之伯母/叔母称:伯姥姥/叔姥姥,自称叔伯孙。
父之姨母称:姨奶奶,自称甥孙。
父之姑母称:姑奶奶,自称侄孙。
父之舅父称:舅爷爷/舅奶爷,自称甥孙。
父之伯父/叔父称:伯爷爷/叔爷爷,自称侄孙。
父之姨父称:姨爷爷/姨奶爷,自称姨孙。
父之姑父称:姑爷爷/姑奶爷,自称舅孙。
父之舅母称:舅奶奶,自称姑孙。
父之伯母/叔母称:伯奶奶/叔奶奶,自称叔伯孙。
母之从母姊妹称:从母姨母(姨姨),母之从母兄弟称:从母舅父(姨舅),自称从母甥女/从母甥男。
父之从母姊妹称:从母姑母(姨姑),父之从母兄弟称:从母伯父/从母叔父(姨伯/姨叔)自称从母侄女/从母侄男。
母之从父姊妹称:从父姨母(叔伯姨),母之从父兄弟称:从父舅父(叔伯舅)自称从父甥女/从父甥男。
父之从父姊妹称:从父姑母(叔伯姑),父之从父兄弟称:从父伯父/从父叔父(叔伯伯/叔伯叔)自称从父侄女/从父侄男。
母之表姊妹称:表姨母,母之表兄弟称:表舅父,自称表甥女/表甥男。
父之表姊妹称:表姑母,父之表兄弟称:表伯父/表叔父,自称表侄女/表侄男。
再从母/从母姨母所生的称再从母姊妹、再从母兄弟。三从母/再从母姨母所生的称三从母姊妹、三从母兄弟。
再从父/从父伯父/从父叔父所生的称再从父姊妹、再从父兄弟。三从父/再从父伯父/再从父叔父所生的称三从父姊妹、三从父兄弟。
从母舅父、从母姑母、从父舅父、从父姑母所生的称从表姊妹、从表兄弟。
从母伯父、从母叔父所生的称从母叔姊妹、从母叔兄弟。从父姨母所生的称从父姨姊妹、从父姨兄弟。
姑表姑母、舅表舅父、姑表舅父、舅表姑母所生的称表表姊妹、表表兄弟。
舅表伯父、舅表叔父所生的称舅表叔姊妹、舅表叔兄弟。舅表姨母所生的称舅表姨姊妹、舅表姨兄弟。
姑表姨母所生的称姑表姨姊妹、姑表姨兄弟。姑表伯父、姑表叔父所生的称姑表叔姊妹、姑表叔兄弟。

爱姥系:
爱姥/阿姥之母父称岳母岳父,自称息婿、儿婿、子婿、小婿。
姥姥姥爷称姥丈母娘、姥丈人爹;奶奶奶爷称奶丈母娘、奶丈人爹,自称孙女婿。
姨母父称姨岳母/姨丈母娘、姨岳父/姨丈人爹;舅父母称舅岳父/舅丈人爹、舅岳母/舅丈母娘,自称甥女婿。
姑母父称姑岳母/姑丈母娘、姑岳父/姑丈人爹;伯父母称伯岳父/伯丈人爹、伯岳母/伯丈母娘;叔父母称叔岳父/叔丈人爹、叔岳母/叔丈母娘,自称侄女婿。
姊妹称姨姊/姨妹,兄弟称舅兄/舅弟,自称姊夫/姊兄/妹夫/妹弟。
姊妹婿称大姨姊夫/小姨妹夫(襟兄/襟弟),自称大姨姊夫/小姨妹夫。又叫姨夫/姨婿/娅婿/襟兄弟/乔兄弟。
兄弟妇称大舅兄妇/小舅弟妇,自称大姑姊夫/小姑妹夫。又叫妗子/舅妇/舅姆。
爱爷系:

爱爷/阿爷之母父称婆母公父,自称息妇、儿妇、子妇、小妇。
姥姥姥爷称姥婆母、姥公父;奶奶奶爷称奶婆母、奶公父,自称孙媳妇。
姨母父称姨婆母、姨公父;舅父母称舅公父、舅婆母,自称甥媳妇。
姑母父称姑婆母、姑公父;伯父母称伯公父、伯婆母;叔父母称叔公父、叔婆母,自称侄媳妇。
姊妹称姑姊/姑妹;兄弟称伯兄/叔弟,自称兄妇/兄姊/弟妇/弟妹。
姊妹婿称大姑姊夫/小姑妹夫,自称大舅兄妇/小舅弟妇。又叫姑夫/姑婿。
兄弟妇称大伯兄妇/小叔弟妇(姒姊/娣妹),自称大伯兄妇/小叔弟妇。又叫婶子/伯妇/叔妇/伯姆/叔姆/姒姆/娣姆/娣姒姊妹/妯娌。
对爱姥的其他家族及亲属,爱姥怎幺称呼也随之怎幺称呼。
对爱爷的其他家族及亲属,爱爷怎幺称呼也随之怎幺称呼。
上述各称谓,称别人的,前面加一个令字;对别人称自己的,前面加一个敝字。
对息妇的母父称亲家母/亲家父,自称姻姊妹/姻兄弟。
对息婿的母父称亲家母/亲家父,自称眷姊妹/眷兄弟。
家族、亲属的称谓归纳起来就两句话:母系称姥叫爷/姨/舅/姊妹/甥/孙,父系称奶叫爷/姑/叔伯/兄弟/侄/孙。

母族 | |||
称呼对象-关係 | 正式称谓 | 书面语、口语 | 对称称谓 |
母亲的母亲 | 王母/大母/毑母 | 姥姥、毑毑、姥娘、毑娘、娘娘、嫏嫏、嫏娘、家家、嘎嘎、妈妈、阿妈、老娘、爱婆等 | 孙女/孙男 |
母亲的父亲 | 王父/大父/毑父 | 姥爷、毑爷、姥爹、毑爹、 姥公、毑公、爷爷、爹爹、家爹、嘎爹、家公、嘎公、爱公等 | |
母亲的姊妹 | 从母/姨母 | 姨妈、姨娘、姨姥、姨毑、娘娘、几妈、几娘、娘姨等 | 从女/从男/甥女/甥男 |
母亲的兄弟 | 舅父 | 舅爸、舅爹、舅爷、舅妈、母舅、娘舅、舅舅等 | 甥女/甥男 |
母亲的兄弟妇 | 舅母 | 舅妈、舅娘、舅姥、舅毑、妗娘、妗妈、妗爹、妗妗儿、妗爸、娘妗子等 | 姑女/姑男 |
母亲的姊妹婿 | 姨父 | 姨爸、姨爹、姨爷、娘姨夫、姨丈、姨婿、姨郎、姨玛、阿夫、姨上等 | 姨女/姨男 |
母亲的甥女 | 从姊妹/ 从母姊妹/ 姨姊妹 | 从母姊妹、姨姊妹、姨娘姊妹、姨家姊妹 | 从姊妹/从兄弟 从母姊妹/从母兄弟 姨姊妹/姨兄弟 |
母亲的甥男 | 从兄弟/ 从母兄弟/ 姨兄弟 | 从母兄弟、姨兄弟、姨娘兄弟、姨家兄弟 | 从姊妹/从兄弟 从母姊妹/从母兄弟 姨姊妹/姨兄弟 |
母亲的侄女 | 舅表姊妹 | 表姊妹、舅家姊妹 | 姑表姊妹/姑表兄弟 |
母亲的侄男 | 舅表兄弟 | 表兄弟、舅家兄弟 | 姑表姊妹/姑表兄弟 |
母亲的女儿 | 同母异父姊妹/ 母姊妹/ 娘姊妹 | 同母异父姊妹、母姊妹、娘姊妹、胞姊妹 | 同母异父姊妹/兄弟 母姊妹/兄弟 娘姊妹/兄弟 |
母亲的男儿 | 同母异父兄弟/ 母兄弟/ 娘兄弟 | 同母异父兄弟、母兄弟、娘兄弟、胞兄弟 | 同母异父姊妹/兄弟 母姊妹/兄弟 娘姊妹/兄弟 |
母亲的毑母 | 曾王母/曾大母/曾毑母 | 太姥姥、太毑毑 | 曾孙女/曾孙男 |
母亲的毑父 | 曾王父/曾大父/曾毑父 | 太姥爷、太毑爷、太爷爷 | |
母亲的祖母 | 曾王母/曾大母 | 太奶奶 | 曾孙女/曾孙男 |
母亲的祖父 | 曾王父/曾大父 | 太奶爷、太爷爷 | |
母亲的姨母 | 姨王母/姨大母/姨毑母 | 姨姥姥、几姥姥、姨毑毑、几毑毑、姨娘娘、几娘娘、姨嘎嘎、几嘎嘎 | 从孙女/从孙男/甥孙女/甥孙男 |
母亲的舅父 | 舅王父/舅大父/舅毑父 | 舅姥爷、舅毑爷、舅爷爷、舅姥公、舅毑公、舅噶公 | 甥孙女/甥孙男 |
母亲的姑母 | 姑王母/姑大母/姑毑母 | 姑姥姥、姑毑毑、姑嘎嘎 | 侄孙女/侄孙男 |
母亲的叔父/伯父 | 叔王父/伯王父 叔大父/伯大父 叔毑父/伯毑父 | 叔姥爷、伯姥爷、几姥爷、叔爷爷、伯爷爷、几爷爷 | 从孙女/从孙男/侄孙女/侄孙男 |
母亲的舅母 | 舅王母/舅大母/舅毑母 | 舅姥姥 | 姑孙女/姑孙男 |
母亲的叔母/伯母 | 叔王母/伯王母 叔大母/伯大母 叔毑母/伯毑母 | 叔姥姥、伯姥姥 | 叔伯孙女/叔伯孙男 |
母亲的姨父 | 姨王父/姨大父/姨毑父 | 姨姥爷、姨爷爷 | 姨孙女/姨孙男 |
母亲的姑父 | 姑王父/姑大父/姑毑父 | 姑姥爷、姑爷爷 | 舅孙女/舅孙男 |
母亲的从母姊妹 | 再从母/ 从姨母/ 从母姨母/ 姨姨母 | 从母姨母、姨姨母、姨家姨母、姨妈 | 再从女/再从男 从甥女/从甥男 从母甥女/从母甥男 姨甥女/姨甥男 |
母亲的从母兄弟 | 从舅父/ 从母舅父/ 姨舅父 | 从母舅父、姨舅父、姨家舅父 | 从甥女/从甥男 从母甥女/从母甥男 姨甥女/姨甥男 |
母亲的舅表姊妹 | 舅表姨母 | 舅表姨母、舅家姨母、舅家妈 | 姑表甥女/姑表甥男 |
母亲的舅表兄弟 | 舅表舅父 | 舅表舅父、舅家舅父 | 姑表甥女/姑表甥男 |
母亲的姑表姊妹 | 姑表姨母 | 姑表姨母、姑家姨母、姑家妈 | 舅表甥女/舅表甥男 |
母亲的姑表兄弟 | 姑表舅父 | 姑表舅父、姑家舅父 | 舅表甥女/舅表甥男 |
母亲的从父姊妹 | 从姨母/ 从父姨母/ 叔伯姨母 | 从父姨母、叔伯姨母、叔伯妈 | 从甥女/从甥男 从父甥女/从父甥男 叔伯甥女/叔伯甥男 |
母亲的从父兄弟 | 从舅父/ 从父舅父/ 叔伯舅父 | 从父舅父、叔伯舅父 | 从甥女/从甥男 从父甥女/从父甥男 叔伯甥女/叔伯甥男 |
父族 | |||
称呼对象-关係 | 正式称谓 | 书面语、口语 | 对称称谓 |
父亲的母亲 | 王母/大母/祖母 | 奶奶、娭毑、奶娘、老娘、娘娘、家家、阿姥、阿妈等 | 孙女/孙男 |
父亲的父亲 | 王父/大父/祖父 | 奶爷、老爷、奶爹、嗲嗲、爹爹、爷爷、老老、奶公、祖公、爷爷、阿爹等 | |
父亲的姊妹 | 姑母 | 姑妈、姑娘、姑姥、姑毑、娘娘、姑爸、恩娘等 | 侄女/侄男 |
父亲的兄弟 | 从父/伯父/叔父 | 叔爸、伯爸、叔爹、伯爹、叔爷、伯爷等 | 从女/从男/侄女/侄男 |
父亲的兄弟妇 | 伯母/叔母 | 叔妈、伯妈、叔娘、伯娘、叔姥、伯姥、叔毑、伯毑、婶娘、婶妈、婶爹、婶婶儿、婶爸、婶子等 | 叔伯女/叔伯男 |
父亲的姊妹婿 | 姑父 | 姑爸、姑爹、姑爷、姑夫、姑丈、姑婿、姑郎、姑玛、龟、姑上、恩爸、恩爹等 | 舅女/舅男 |
父亲的甥女 | 姑表姊妹 | 表姊妹、姑家姊妹 | 舅表姊妹/舅表兄弟 |
父亲的甥男 | 姑表兄弟 | 表兄弟、姑家兄弟 | 舅表姊妹/舅表兄弟 |
父亲的侄女 | 从姊妹/ 从父姊妹/ 叔伯姊妹 | 从父姊妹、叔伯姊妹 | 从姊妹/从兄弟 从父姊妹/从父兄弟 叔伯姊妹/叔伯兄弟 |
父亲的侄男 | 从兄弟/ 从父兄弟/ 叔伯兄弟 | 从父兄弟、叔伯兄弟 | 从姊妹/从兄弟 从父姊妹/从父兄弟 叔伯姊妹/叔伯兄弟 |
父亲的女儿 | 同父异母姊妹/ 父姊妹/ 爹姊妹 | 同父异母姊妹、父姊妹、爹姊妹 | 同父异母姊妹/兄弟 父姊妹/兄弟 爹姊妹/兄弟 |
父亲的男儿 | 同父异母兄弟/ 父兄弟/ 爹兄弟 | 同父异母兄弟、父兄弟、爹兄弟 | 同父异母姊妹/兄弟 父姊妹/兄弟 爹姊妹/兄弟 |
父亲的毑母 | 曾王母/曾大母 | 太奶奶、太姥姥 | 曾孙女/曾孙男 |
父亲的毑父 | 曾王父/曾大父 | 太奶爷、太姥爷、太爷爷 | |
父亲的祖母 | 曾王母/曾大母/曾祖母 | 太奶奶 | 曾孙女/曾孙男 |
父亲的祖父 | 曾王父/曾大父/曾祖父 | 太奶爷、太爷爷 | |
父亲的姨母 | 姨王母/姨大母/姨祖母 | 姨奶奶、几奶奶 | 从孙女/从孙男/甥孙女/甥孙男 |
父亲的舅父 | 舅王父/舅大父/舅祖父 | 舅奶爷、舅爷爷 | 甥孙女/甥孙男 |
父亲的姑母 | 姑王母/姑大母/姑祖母 | 姑奶奶 | 侄孙女/侄孙男 |
父亲的叔父/伯父 | 叔王父/伯王父 叔大父/伯大父 叔祖父/伯祖父 | 叔奶爷、伯奶爷、几奶爷、叔爷爷、伯爷爷、几爷爷 | 从孙女/从孙男/侄孙女/侄孙男 |
父亲的舅母 | 舅王母/舅大母/舅祖母 | 舅奶奶 | 姑孙女/姑孙男 |
父亲的叔母/伯母 | 叔王母/伯王母 叔大母/伯大母 叔祖母/伯祖母 | 叔奶奶、伯奶奶 | 叔伯孙女/叔伯孙男 |
父亲的姨父 | 姨王父/姨大父/姨祖父 | 姨奶爷、姨爷爷 | 姨孙女/姨孙男 |
父亲的姑父 | 姑王父/姑大父/姑祖父 | 姑奶爷、姑爷爷 | 舅孙女/舅孙男 |
父亲的从母姊妹 | 从姑母/ 从母姑母/ 姨姑母 | 从母姑母、姨姑母、姨家姑母 | 从侄女/从侄男 从母侄女/从母侄男 姨侄女/姨侄男 |
父亲的从母兄弟 | 从伯父/从叔父/ 从母伯父/姨伯父/ 从母叔父/姨叔父/ | 从母伯父、从母叔父、姨伯父、姨叔父、姨家伯父、姨家叔父、姨爸 | 从侄女/从侄男 从母侄女/从母侄男 姨侄女/姨侄男 |
父亲的舅表姊妹 | 舅表姑母 | 舅表姑母、舅家姑母 | 姑表侄女/姑表侄男 |
父亲的舅表兄弟 | 舅表伯父/ 舅表叔父 | 舅表伯父、舅表叔父、舅家伯父、舅家叔父、舅家爸 | 姑表侄女/姑表侄男 |
父亲的姑表姊妹 | 姑表姑母 | 姑表姑母、姑家姑母 | 舅表侄女/舅表侄男 |
父亲的姑表兄弟 | 姑表伯父/ 姑表叔父 | 姑表伯父、姑表叔父、姑家伯父、姑家叔父、姑家爸 | 舅表侄女/舅表侄男 |
父亲的从父姊妹 | 从姑母/ 从父姑母/ 叔伯姑母 | 从父姑母、叔伯姑母 | 从侄女/从侄男 从父侄女/从父侄男 叔伯侄女/叔伯侄男 |
父亲的从父兄弟 | 再从父/ 从伯父/从叔父/ 从父伯父/叔伯伯父 从父叔父/叔伯叔父/ | 从父伯父、从父叔父、叔伯伯父、叔伯叔父、叔伯爸 | 再从女/再从男 从侄女/从侄男 从父侄女/从父侄男 叔伯侄女/叔伯侄男 |
姊妹族 | ||||
称呼对象-关係 | 正式称谓 | 书面语、口语 | 对称称谓 | |
姊妹的爱爷 | 姊兄/姊夫/姊郎/姊丈/姊婿 妹弟/妹夫/妹郎/妹丈/妹婿 | 姊兄/姊夫/姊郎/姊丈/姊婿 妹弟/妹夫/妹郎/妹丈/妹婿/妹倩 | 大姨子/大姨姊/大舅子/大舅兄/小姨子/小姨妹/小舅子/小舅弟 | |
姊妹的女儿 | 从女/甥女 | 儿、女儿、儿子、甥女、甥儿、甥子、甥儿子、甥姐儿、甥姑娘、姨甥儿 | 从母/姨母 | |
甥女 | 儿、女儿、儿子、甥女、甥儿、甥子、甥儿子、甥姐儿、甥姑娘、姑甥儿 | 舅父 | ||
姊妹的男儿 | 从男/甥男 | 儿、男儿、儿子、甥男、甥儿、甥子、甥儿子、甥哥儿、姨甥儿 | 从母/姨母 | |
甥男 | 儿、男儿、儿子、甥男、甥儿、甥子、甥儿子、甥哥儿、姑甥儿 | 舅父 | ||
姊妹的儿妇 | 甥妇/甥息妇 | 媳妇、甥儿息妇儿、甥媳妇 | 姨婆母娘/舅公父爹 | |
姊妹的儿婿 | 甥婿/甥女婿 | 女婿、甥儿息婿儿、甥女婿 | 姨丈母娘/舅丈父爹 | |
姊妹的孙子 | 甥女系 | 甥孙女 | 甥孙女 | 姨姥姥/舅姥爷/舅爷爷 |
甥孙男 | 甥孙男 | |||
甥男系 | 甥孙女 | 甥孙女 | 姨奶奶/舅奶爷/舅爷爷 | |
甥孙男 | 甥孙男 | |||
姊妹的婆母 | 姊妹姻母 | 大妈、大姨、阿姨 | 息眷女/息眷男〈妇党〉 | |
姊妹的公父 | 姊妹姻父 | 大爸、大伯、阿伯、大叔、阿叔 | ||
姊妹的大小姑子 | 姊妹姻姊妹 | 大姐、大妹、亲家姊妹 | 兄弟眷姊妹/兄弟眷兄弟 | |
姊妹的大小叔伯子 | 姊妹姻兄弟 | 大哥、大弟、亲家兄弟 | ||
姊妹的大小叔伯姆 | 姊妹姻兄弟妇 | 大嫂、兄嫂、弟嫂、亲家嫂子 | 叔眷姊妹/叔眷兄弟 | |
姊妹的大小姑夫 | 姊妹姻姊妹婿 | 姊丈、妹丈、姊夫、妹夫、亲家姐夫 | 舅眷姊妹/舅眷兄弟 | |
姊妹的姑甥女 | 姊妹姻甥女 (姨姻姑女) | 亲家甥女 | 舅眷姨母 | |
姊妹姻甥女 (姑姻姑女) | 舅眷舅父 | |||
姊妹的姑甥男 | 姊妹姻甥男 (姨姻姑男) | 亲家甥男 | 舅眷姨母 | |
姊妹姻甥男 (姑姻姑男) | 舅眷舅父 | |||
姊妹的叔侄女 | 姊妹姻侄女 (姨姻叔女) | 亲家侄女/亲家甥女 | 叔眷姨母 | |
姊妹姻侄女 (姑姻叔女) | 叔眷舅父 | |||
姊妹的叔侄男 | 姊妹姻侄男 (姨姻叔男) | 亲家侄男/亲家甥男 | 叔眷姨母 | |
姊妹姻侄男 (姑姻叔男) | 叔眷舅父 |
兄弟族 | ||||
称呼对象-关係 | 正式称谓 | 书面语、口语 | 对称称谓 | |
兄弟的爱姥 | 兄姊/兄妇/兄嫂 弟妹/弟妇/弟嫂/弟媳 | 兄姊/兄妇/兄嫂/嫂子 弟妹/弟妇/弟嫂/弟媳 | 大姑子/大姑姊/大伯子/大伯兄/小姑子/小姑妹/小叔子/小叔弟 | |
兄弟的女儿 | 侄女 | 儿、女儿、儿子、侄女、侄儿、侄子、侄儿子、侄姐儿、侄姑娘、舅侄儿 | 姑母 | |
从女/侄女 | 儿、女儿、儿子、侄女、侄儿、侄子、侄儿子、侄姐儿、侄姑娘、叔侄儿 | 从父/叔父/伯父 | ||
兄弟的男儿 | 侄男 | 儿、男儿、儿子、侄男、侄儿、侄子、侄儿子、侄哥儿、舅侄儿 | 姑母 | |
从男/侄男 | 儿、男儿、儿子、侄男、侄儿、侄子、侄儿子、侄哥儿、叔侄儿 | 从父/叔父/伯父 | ||
兄弟的儿妇 | 侄妇/侄息妇 | 媳妇、侄儿息妇儿、侄媳妇 | 姑婆母娘/ 叔公父爹/伯公父爹 | |
兄弟的儿婿 | 侄婿/侄女婿 | 女婿、侄儿息婿儿、侄女婿 | 姑丈母娘/ 叔丈父爹/伯丈父爹 | |
兄弟的孙子 | 侄女系 | 侄孙女 | 侄孙女 | 姑姥姥/叔姥爷/伯姥爷 |
侄孙男 | 侄孙男 | |||
侄男系 | 侄孙女 | 侄孙女 | 姑奶奶/叔奶爷/伯奶爷 | |
侄孙男 | 侄孙男 | |||
兄弟的岳母 | 兄弟眷母 | 大妈、大姨、阿姨 | 息姻女/息姻男〈婿党〉 | |
兄弟的岳父 | 兄弟眷父 | 大爸、大伯、阿伯、大叔、阿叔 | ||
兄弟的大小姨子 | 兄弟眷姊妹 | 大姐、大妹、亲家姊妹 | 姊妹姻姊妹/姊妹姻兄弟 | |
兄弟的大小舅子 | 兄弟眷兄弟 | 大哥、大弟、亲家兄弟 | ||
兄弟的大小舅姆 | 兄弟眷兄弟妇 | 大嫂、兄嫂、弟嫂、亲家嫂子 | 姑姻姊妹/姑姻兄弟 | |
兄弟的大小姨夫 | 兄弟眷姊妹婿 | 姊丈、妹丈、姊夫、妹夫、亲家姐夫 | 姨姻姊妹/姨姻兄弟 | |
兄弟的姨甥女 | 兄弟眷甥女 (舅眷姨女) | 亲家甥女/亲家侄女 | 姨姻姑母 | |
兄弟眷甥女 (叔眷姨女) | 姨姻叔伯父 | |||
兄弟的姨甥男 | 兄弟眷甥男 (舅眷姨男) | 亲家甥男/亲家侄男 | 姨姻姑母 | |
兄弟眷甥男 (叔眷姨男) | 姨姻叔伯父 | |||
兄弟的舅侄女 | 兄弟眷侄女 (舅眷舅女) | 亲家侄女 | 姑姻姑母 | |
兄弟眷侄女 (叔眷舅女) | 姑姻叔伯父 | |||
兄弟的舅侄男 | 兄弟眷侄男 (舅眷舅男) | 亲家侄男 | 姑姻姑母 | |
兄弟眷侄男 (叔眷舅男) | 姑姻叔伯父 |
息女族 | |||
称呼对象-关係 | 正式称谓 | 对称称谓 | |
女儿的爱爷 | 息婿/儿婿/子婿/半男/甥/侄/女婿 | 丈母/丈母娘/岳母/泰水/姑 丈人/丈父爹/岳父/泰山/舅 | |
女儿的女儿 | 孙女 | 王母/毑母/姥姥 王父/毑父/爷爷 | |
女儿的男儿 | 孙男 | ||
女儿的儿妇 | 孙妇 | 姥婆/姥公 | |
女儿的儿婿 | 孙婿 | 姥丈母/姥丈人 | |
女儿的孙子 | 孙女系 | 曾孙女 | 太姥姥/太姥爷 |
曾孙男 | |||
孙男系 | 曾孙女 | 太奶奶/太奶爷 | |
曾孙男 | |||
女儿的婆母 | 息姻姊妹 (姻姊妹) | 息眷姊妹/息眷兄弟 (婚姊妹/婚兄弟)〈妇党〉 | |
女儿的公父 | 息姻兄弟 (姻兄弟) | ||
女儿的大小姑子 | 息姻女 | 兄弟眷母/兄弟眷父 | |
女儿的大小叔伯子 | 息姻男 | ||
女儿的大小叔伯姆 | 息姻妇 | 叔眷母/叔眷父 | |
女儿的大小姑夫 | 息姻婿 | 舅眷母/舅眷父 | |
女儿的姑甥女 | 息姻孙女 | 舅眷毑母(眷姥姥) 舅眷毑父(眷爷爷) | |
女儿的姑甥男 | 息姻孙男 | ||
女儿的叔侄女 | 息姻孙女 | 叔眷毑母(眷姥姥) 叔眷毑父(眷爷爷) | |
女儿的叔侄男 | 息姻孙男 |
息男族 | |||
称呼对象-关係 | 正式称谓 | 对称称谓 | |
男儿的爱姥 | 息妇/儿妇/子妇/半女/甥/侄/男妇 | 婆婆/婆母娘/婆母/姑 公公/公父爹/公父/舅 | |
男儿的女儿 | 孙女 | 王母/祖母/奶奶 王父/祖父/爷爷 | |
男儿的男儿 | 孙男 | ||
男儿的儿妇 | 孙妇 | 奶婆/奶公 | |
男儿的儿婿 | 孙婿婿 | 奶丈母/奶丈人 | |
男儿的孙子 | 孙女系 | 曾孙女 | 太姥姥/太姥爷 |
曾孙男 | |||
孙男系 | 曾孙女 | 太奶奶/太奶爷 | |
曾孙男 | |||
男儿的岳母 | 息眷姊妹 (婚姊妹) | 息姻姊妹/息姻兄弟 (姻姊妹/姻兄弟)〈婿党〉 | |
男儿的岳父 | 息眷兄弟 (婚兄弟) | ||
男儿的大小姨子 | 息眷女 | 姊妹姻母/姊妹姻父 | |
男儿的大小舅子 | 息眷男 | ||
男儿的大小舅姆 | 息眷妇 | 姑姻母/姑姻父 | |
男儿的大小姨夫 | 息眷婿 | 姨姻母/姨姻父 | |
男儿的姨甥女 | 息眷孙女 | 姨姻祖母(姻奶奶) 姨姻祖父(姻爷爷) | |
男儿的姨甥男 | 息眷孙男 | ||
男儿的舅侄女 | 息眷孙女 | 姑姻祖母(姻奶奶) 姑姻祖父(姻爷爷) | |
男儿的舅侄男 | 息眷孙男 |
爱姥族 | ||
称呼对象-关係 | 正式称谓 | 对称称谓 |
爱姥的母亲 | 岳母 | 儿婿/息婿/子婿/甥儿/侄儿/婿男等 |
爱姥的父亲 | 岳父 | |
爱姥的姊妹 | 大姨子/大姨姊 小姨子/小姨妹 | 姊夫/姊兄 妹夫/妹弟 |
爱姥的兄弟 | 大舅子/大舅兄 小舅子/小舅弟 | |
爱姥的兄弟妇 | 大舅兄妇/ 小舅弟妇 | 大姑姊夫/ 小姑妹夫 |
爱姥的姊妹婿 | 大姨姊夫/ 小姨妹夫 | 大姨姊夫/ 小姨妹夫 |
爱姥的甥女 | 从女/ 姨女/ 姨甥女 | 从父 姨父 |
爱姥的甥男 | 从男/ 姨男/ 姨甥男 | |
爱姥的侄女 | 舅女 舅侄女 | 姑父 |
爱姥的侄男 | 舅男 舅侄男 | |
爱姥的女儿 | 继女 | 继父 |
爱姥的男儿 | 继男 | |
爱姥的毑母 | 姥岳母 | 孙婿 |
爱姥的毑父 | 姥岳父 | |
爱姥的祖母 | 奶岳母 | |
爱姥的祖父 | 奶岳父 | |
爱姥的姨母 | 姨岳母 | 从婿/甥婿 |
爱姥的舅父 | 舅岳父 | 甥婿 |
爱姥的姑母 | 姑岳母 | 侄婿 |
爱姥的叔父/伯父 | 叔岳父/伯岳父 | 从婿/侄婿 |
爱姥的舅母 | 舅岳母 | 姑婿/姑甥婿 |
爱姥的叔母/伯母 | 叔岳母/伯岳母 | 叔伯婿/叔伯侄婿 |
爱姥的姨父 | 姨岳父 | 姨婿/姨甥婿 |
爱姥的姑父 | 姑岳父 | 舅婿/舅侄婿 |
爱姥的从母姊妹 | 从母大姨姊/ 从母小姨妹 | 从母姊婿/姨姊夫 从母妹婿/姨妹夫 |
爱姥的从母兄弟 | 从母大舅兄/ 从母小舅弟 | |
爱姥的舅表姊妹 | 舅表大姨姊/ 舅表小姨妹 | 姑表姊婿 姑表妹婿 |
爱姥的舅表兄弟 | 舅表大舅兄/ 舅表小舅弟 | |
爱姥的姑表姊妹 | 姑表大姨姊/ 姑表小姨妹 | 舅表姊婿 舅表妹婿 |
爱姥的姑表兄弟 | 姑表大舅兄/ 姑表小舅弟 | |
爱姥的从父姊妹 | 从父大姨姊/ 从父小姨妹 | 从父姊婿/叔伯姊夫 从父妹婿/叔伯妹夫 |
爱姥的从父兄弟 | 从父大舅兄/ 从父小舅弟 |
爱爷族 | ||
称呼对象-关係 | 正式称谓 | 对称称谓 |
爱爷的母亲 | 婆母 | 儿妇/息妇/子妇/甥儿/侄儿/妇女等 |
爱爷的父亲 | 公父 | |
爱爷的姊妹 | 大姑子/大姑姊 小姑子/小姑妹 | 兄妇/兄姊 弟妇/弟妹 |
爱爷的兄弟 | 大伯子/大伯兄 小叔子/小叔弟 | |
爱爷的兄弟妇 | 大伯兄妇/ 小叔弟妇 | 大伯兄妇/ 小叔弟妇 |
爱爷的姊妹婿 | 大舅兄妇/ 小舅弟妇 | 大姑姊夫/ 小姑妹夫 |
爱爷的甥女 | 姑女/ 姑甥女 | 舅母 |
爱爷的甥男 | 姑男/ 姑甥男 | |
爱爷的侄女 | 从女/ 叔伯女 叔侄女 | 从母 世母 伯母 叔母 |
爱爷的侄男 | 从男/ 叔伯男 叔侄男 | |
爱爷的女儿 | 继女 | 继母 |
爱爷的男儿 | 继男 | |
爱爷的毑母 | 姥婆母 | 孙妇 |
爱爷的毑父 | 姥公父 | |
爱爷的祖母 | 奶婆母 | |
爱爷的祖父 | 奶公父 | |
爱爷的姨母 | 姨婆母 | 从妇/甥妇 |
爱爷的舅父 | 舅公父 | 甥妇 |
爱爷的姑母 | 姑婆母 | 侄妇 |
爱爷的叔父/伯父 | 叔公父/伯公父 | 从妇/侄妇 |
爱爷的舅母 | 舅婆母 | 姑妇/姑甥妇 |
爱爷的叔母/伯母 | 叔婆母/伯婆母 | 叔伯妇/叔伯侄妇 |
爱爷的姨父 | 姨公父 | 姨妇/姨甥妇 |
爱爷的姑父 | 姑公父 | 舅妇/舅侄妇 |
爱爷的从母姊妹 | 从母大姑姊/ 从母小姑妹 | 从母兄妇/姨兄妇 从母弟妇/姨弟妇 |
爱爷的从母兄弟 | 从母大伯兄/ 从母小叔弟 | |
爱爷的舅表姊妹 | 舅表大姑姊/ 舅表小姑妹 | 姑表兄妇 姑表弟妇 |
爱爷的舅表兄弟 | 舅表大伯兄/ 舅表小叔弟 | |
爱爷的姑表姊妹 | 姑表大姑姊/ 姑表小姑妹 | 舅表兄妇 舅表弟妇 |
爱爷的姑表兄弟 | 姑表大伯兄/ 姑表小叔弟 | |
爱爷的从父姊妹 | 从父大姑姊/ 从父小姑妹 | 从父兄妇/叔伯兄妇 从父弟妇/叔伯弟妇 |
爱爷的从父兄弟 | 从父大伯兄/ 从父小叔弟 |
线粒体DNA一般只通过母系遗传,是人们探索母系遗传的绝佳工具。
姨娘亲之间拥有共同的母系线粒体mtDNA。细胞质遗传一般表现为母系遗传的特徵。母亲将她的mtDNA传递给女儿和男儿,但只有女儿能将其mtDNA传递给孙女和孙男,所以只有孙女能将其mtDNA传递给曾孙女和曾孙男。
o 母系
高毑母--曾毑母--毑母--母亲
即,姥姥的姥姥--妈妈的姥姥--姥姥--妈妈--我(女性)--女儿--孙女--女儿的孙女--孙女的孙女。
即,姥姥的姥姥--妈妈的姥姥--姥姥--妈妈--我(男性)
Y染色体遗传。叔伯亲:男性之间拥有共同的父系Y染色体。父亲将他的Y染色体传递给男儿,男儿能将其Y染色体传递给孙男,孙男能将其Y染色体传递给曾孙男。
o 父系
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
即,爷爷的爷爷--爸爸的爷爷--爷爷--爸爸--我(男性)--男儿--孙男--男儿的孙男--孙男的孙男。
师友方面
对教过自己技艺的男人称大哥/大叔/师父,自称妹妹/弟弟/弟子。
对他们的妻子称师母/师娘/师姆。
对教过自己技艺的女人称大姐/大姨/义母,自称妹妹/弟弟/妹子。
对她们的丈夫称义父/义丈/义爹/义夫。
对同在一起学习的人称同学/同窗。学长/学姊/学兄/学妹/学弟。
对同在一起学艺的人称师姐/师哥/师姊/师兄/师妹/师弟。
师父原是世父的转变的意思。世父即伯父。伯父/世父的对称是从子。从子又分兄子/弟子。
世父的对称是弟子。他最初的含义就是这样。
师父(世父)的妻子自然是师母(世母)。你是世母的夫弟子。后来传成徒弟子。
女师父应叫义母(姨母)她的丈夫自然是义父(姨父)。姨母的对称是从子。
对自己的朋友称仁兄良友挚友。
其他方面
男女平等,必须去掉外字。所以妈妈的妈妈叫姥姥,妈妈的爸爸叫爷爷。女儿的孩子叫孙子(孙女/孙男)。
姊妹的孩子叫甥子(甥女/甥男)。兄弟的孩子叫侄子(侄女/侄男)。以减少各种性别歧视。
女道士为坤道,男道士为乾道。对出家的道士称法师真人。
对出家的僧人称师父或法师,对他们的负责人称和尚、大和尚、老和尚(即退居大和尚)。
对出家的女僧人称师父、法师或比丘尼师父(跟其他人谈及时,或者称二僧)。
出家人对烧香进贡的善女善男称善信或者居士。